其他

你所不知道的上海交通大学:老学长懂8门外语,但仍心心念念这个工科巨无霸

2017-08-09 南瓜学堂 青年史学家


前几天,一篇《120岁交大,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的文章刷爆了堂主的朋友圈。堂主点开一看,哇塞,妹子好美,不对,照片真好看……


这些”时光照”有这样的:


又比如这样:


学子们摆出和老照片里相同的姿势、表情,让堂主不禁有了现在与过去交汇的错觉。


好奇的堂主宝宝又产生了一个疑惑,平时也总听人说交大,感觉不应该是一个到处是工程机械实验室,穿着格子衫的工科男遍地跑的地方吗?怎么这些照片看起来如此温润如玉(妹纸质量高)?


来,和堂主一起穿越回旧时光看看。这些照片背景都是在交大徐汇的老校区,交大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光绪22年)由清政府创立、盛宣怀督办的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数个发端之一。


上图手持的图片为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前排右四)与来校官员、中外教习的合影。


南洋公学以今日的徐家汇校区为校址后,数易其名,于1921年改组为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

交大毕业生在毕业旅行中的合影,摄于1934年。其中后排右二为钱学森。


当时的交大学子还有“毕业旅行”这样的毕业传统。校方会给学生“旅游津贴”。出发时,校长、院长及老师们还要到车站送行。这会不会太有爱?


上图中的黑白老照片是当年交大学子在宿舍楼“执信西斋”前的合影。


执信西斋曾是“沪上最好宿舍”:衣柜嵌着镜子(当时镜子可是高级货啊);盥洗间有冷热水;厕所内有西式马桶并备有手纸,.最关键的是,即便是本科生也有“两人一间”的待遇。


这条件就是放在今天,也足够让很多高校学子羡慕嫉妒恨啊。


条件这么好的交大,当年的入学考试也是非常难的,如交大1944年的英文入学考试试卷,虽只有两道题,却要求学生把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成英文。

交通大学1944年英文入学考试卷


这就催生了一本本备考“参考书”,由民国时期“龙门联合书局”发行的《交通大学历年入学试题解答(1931—1937)》,非常类似于我们现在的《5年高考3年模拟》。


封面上还赫然写着“谨把这本书贡献给有志投考交通大学的青年;并纪念在这次不幸遭遇中的奋斗。” 


交大对学生考试的要求非常严格。但从几位交大校友的回忆录看,他们遭遇过“成绩有负分”、“全班一半拿零分”、“每班后1/3者均算不及格”、“流体力学被称为留级力学 ”、“65以上都可拿奖学金”。也正是这样的严要求,造就交大的辉煌。


多个第一在这里诞生


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

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

第一艘核潜艇

第一艘气垫船

第一艘水翼艇

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

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

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


但它也不仅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现在的上海交大也依然抢手:


世界排名153     (来自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09)
世界学术排名201-302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高教院2008)
亚洲排名29     (来自英国QS与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09)
内陆排名4       (来自《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2009)
工学3   医学4   管理学5   法学28   经济学27   理学12   社会学19


除了这些宏观排名大数据,其他的数据也让人艳羡,比如大家都最关心的毕业后的收入:


这所交大为什么和交通没关?

很多人看今天交大的院系状况会很疑惑,似乎和交通没多大关系啊。其实"交通"之名取自于《易经·泰卦》,其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这也正是上海交通大学之所以命名为"交通"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今人多将其误解为道路交通之"交通(traffical)",实属讹误。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很多人都好奇,这一棵藤上结的两个瓜,如今到底是什么关系?就让西交这篇秘典给你答案吧:【大学秘典】在西安交大,打DOTA也是正经事


电气工程师"摇篮"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12月,其前身可溯源至百年前的电机专科,具有中国电气工程师"摇篮"之美称。


电院是工科各学院中当之无愧的巨无霸,有人说,交大一共三个院,电院,医学院和其他院。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六个一级学科,CS(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其中相对最受欢迎的专业。男女比例大约3:1,情况比其他很多工科学院乐观得多。


电院课程以数量多难度大著称,是交大四大疯人院之一。有段子这么写:每到期末,图书馆只剩下四种人,分别是电院大一的、电院大二的、电院大三的、电院大四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于1994年11月。中欧商学院非常国际化,两位外方院长,一位是哈佛董事,另一位曾任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


创办15年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共培养了8000多名MBA及EMBA毕业生,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连续6年亚洲第一,世界前十。很多知名企业家都曾在此就读,比如董明珠、刘强东、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目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亚洲唯一一所三大课程(MBA 、 EMBA 和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全面走在世界前列的亚洲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就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学校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共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的瑞金医院的内分泌和烧伤科,第九人民医院的整形外科全国第一。但有一点让交大人特别不爽,有如此高端医术的医学院,可学校旁边竟然是复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这是不是要撕X?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科技做不到的


你能想象人脑遥控蟑螂是怎样的体验吗?交大的技术把它变成真了。


研究人员建立起了人脑与蟑螂大脑的功能性“脑-脑接口”,把人脑信号发送到了蟑螂大脑,实现了人脑对蟑螂运动的远程无线控制这项研究实现了人脑实时控制活体蟑螂走S形轨迹和Z形轨迹等任务。


虽然听起来很拽,但是堂主还是想默默问一句?为什么不能用更可爱的一点的小动物,我遥控蟑螂的话,只想让它去死啊……


交大女生


交大的女生有多少?给你们讲个故事,上交新建的游泳馆开始运营以后,有一天一个外国妹子游到全场唯一的一个中国妹子前问:“我们走错泳池了么?这是男性专用泳池么?”


运动会最头痛,为了完成女生比赛项目,所有女生都是运动员。搞个跳长绳活动也要向兄弟学院众筹妹子,不然人数都不够,少就少了吧,还特累。


进交大前的萌妹子:


大一:

大二:
最后:

从文艺装逼变得脚踏实地吧……,作业做到凌晨一点家常便饭,码代码眼睛酸得不行……每天披头散发冲出寝室飙车去上课,也没什么,毕竟以后都是要爬电线杆的人(开玩笑啦)。


交大女生眼中的交大汉子


聪明专注


这是真的。除了出差几天,努力把能一天搞定的事一天内做完,习惯一边吃零食一边看书,哪怕是陪感冒打吊针的女朋。会修电脑是一定的,各种数码产品再也不用担心被坑了。


约会的时候千万别提到代码,否则一秒钟变学习小组,两只半猿是不应该在一起的。


性价比高


智商高;地理好,对除生活必需品以外的要求不高,所以很省钱。有种偏见叫交大的男生就该会打篮球。对了,都特别爱看Dota直播。




基本约会就是图书馆、实验室、桌球室……能在学校解决的,绝对不去校外。至于周末呢?没错!网吧!甚至可能会约你打游戏到凌晨3点才回来!

穿衣特别不走心


在一堆格子衫里找男朋友,真的可能会眼花的


和明星重名的校长


现任张杰校长真的是很逗的一个人。比如说某次他下飞机,正好遇到了歌手张杰的粉丝接机,于是他机智地合了张影,甚是愉快!

话说有这么懂幽默的校长,校园氛围自然是非常和谐


闵大荒的安慰,华东师大是我们后花园


交大男配华师女,经过人们神曲《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的传唱变得更加路人皆知。


上海交通大学在1985年闵行校区建好后,周围除了石化工厂,一片荒芜,学校极其不和谐的男女比例更是成了大问题。而关于华师大是如何搬至闵行校区 的,坊间多流传的版本便是:华师大的地盘曾经属于交大,交大把地卖给了华师大,而华师是在交大的怂恿下才搬来的。


据说,在得知华师即将搬到闵行校区后,交大的男生兴奋地在教学楼拉了一条横幅——热烈欢迎华师女生入住闵行。据一位学长回忆,华师闵行校区开学那天,当时几百号男生洋溢着满脸的喜庆,骑着单车浩浩荡荡往华师校园骑,去迎接女生们的到来。


在闵大荒,交大和华师确实是配一脸,连学校也定期组织两校间的舞会之类的来增进感情。



知名校友


南洋公学期间:

蔡锷(就是和小凤仙传绯闻的那位)

1898年考入南洋公学,中国政治家、军事家。


黄炎培

:1901年入读南洋公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


李叔同

:1901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以弘一法师名世, 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交通大学期间


钱学森


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1929年,他以总分396、名列工程学院第三的佳绩被交大录取(国文51分、英文80分、物理50分、化学85分、高等代数60分、解析几何70分)。


钱学森1929年入学考试成绩单


他后来回忆道:“那时上海交大讲考分,80几分还不行,得90几分才算好学生,所以我在上海交大的第一年都花在背书上了,你要90几分得背书啊……我那时下苦功,临考试几天,我就把那本不厚的英语分析化学教科书,从头一页到最后一页,连加注、书页下端的注,全部背下来,去应付这个考试。”


汪道涵

1932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物理系,前上海市市长、前海协会会长,签署了著名的“九二共识”。


其他著名的校友们,还有数学家吴文俊、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吴有训、水利水电专家张光斗、化学家徐光宪、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黄旭华、"歼7之父"屠基达。建国后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以及国防各项工业,老交大人居功甚伟……


商界领袖


除了在科学上名家辈出,新时期的交大学子在商界也是风光无限:


杨元庆


1986年本科毕业于计算机系,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董事长。


赵建军

1992年毕业于计算机专业,TP-link创始人,现任普联技术董事长。


茅忠群

1991获电力系统自动化学士学位,1994年获电子电力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方太集团创始人。


李晓忠


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子工程系,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立钧

上海起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浩方对战平台创始人。


人才济济的上海交大总给外人一种工科生大本营的感觉。而很多贴给工科生的标签也成为这个学校的招牌。但其实这些理工宅们,也有自己活泼有趣的一面,而对新技术的热爱和痴狂,也让交大学子在新经济时代足够亮眼。堂主最近常听一个词叫“工匠精神”,或许这种气质能在更多交大人身上得到体现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