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99公益日 | 苏泠然:别让贫穷成为你和优秀之间无法逾越的坎

2017-09-08 青年史学家


贫穷有多可怕?

 

故事一:贫穷,想要脾气好、修养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我爸妈是山东人,80年代初为了躲避饥荒逃到山西。直到最近这些年,我妈才给我们讲一些当年的辛酸故事。 我妈过门后秋天分家分粮食,我奶奶非常苛刻,给我爸妈的粮食还没到过年就吃光了,我爸就去大队借吃的。大年初二回娘家,我妈先去借一把挂面带着去姥姥家,等下午其他几个姨都走了的时候,再悄悄和姥姥说挂面是借的,我姥姥抱着我妈哇哇直哭。 我妈那时候特别能吃苦,回娘家的时候带个篮子摘酸枣,漫山跑一天晚上到我姥姥家用大锅煮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再绕个弯上大集上卖了换点粮食回家。我们那山里产软枣,我爸就摘了软枣推着车子走一百多公里去东营换粮食。人穷的时候什么都计较,就容易闹矛盾,我奶奶小气,我妈性子直,俩人天天打架。(电视剧里经常见到的农村恶婆婆其实都是那个时候逼出来了的,现在生活好了村里也很少见不讲理的婆婆了) 这么磕磕碰碰过了两年,实在没法过了,我爸妈跳着担子就奔山西去了。


故事二:贫穷,人不是物质欲太强而是穷怕了


到山西之后,爸妈在一个小山沟沟里落脚,寨子里住了七户人家,六户是从山东、河南、河北逃荒来的,一个村七户人家五种方言也算绝无仅有的了吧! 头年的庄稼种子是从大村里借的。我爸妈把几乎能开的荒地都开了,没白没黑的疯狂干活。第二年我家粮食就满满的,从一床铺盖一口锅到镇上的纳粮大户,我爸妈只用了两年时间。 我爸挑着水走起路来都和飞一样,大村里的人都管我爸妈叫神人。不是体力好,是活太多,恨不能每一秒都掰开用。小时候我们一家都过得踉踉跄跄,我们姐弟几个没有任何买来的玩具,一件都没有。零食也没有,我影响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我爸妈收留了一个河北来的逃荒的老人,老人去世的时候,我妈买了一包饼干当贡品,那是我第一次吃零食。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家里得到几包方便面。我和姐姐把面饼捏碎了,用茶杯量着分来吃。我舍不得吃,一粒一粒拿起来观赏半天才吃,那弯折的方便面形象,到现在都刻在我的脑子里。 种地能管饱,但是不可能挣到钱。爸妈飞奔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下来过。我们家回山东的前一年,我和我妈去地里干活,地头上有个小土坡长满荒草,干完活回家还早,我们就小土坡里杂草除了,石头捡出来,平整成一块可以耕作的小地。我非常不解地问我妈说,咱明年就回家了你还收拾这个干啥?我妈说收一季算一季,她就是喜欢土地,喜欢种庄稼收粮食。

 

故事三:贫穷,所受的歧视是很难释怀的


五岁之前,我都一直生活在小寨子的世界里,认识的人不过二三十个。等到我到大村里开始上学的时候,才知道有一种滋味叫做歧视。每天都有高年级的人过来骂你是黑孩子,走在大村里路人都会对你指手画脚的。我一年级考试,数学100,语文98,但是没有拿到奖状。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没有机会参加演出,因为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 有一次我捡破烂卖了两毛钱,我视为珍宝带在身上,每天都要想这钱怎么花,但是一直没舍得花,村里的孩子见我有两毛钱,直接说“你这是从哪捡的”,我不说话,他就说”你肯定偷了别人的钱”。大概二年级的时候,村里的孩子王带着一帮小孩“洗劫”了我们在村子里的住所,一片狼藉!我和姐姐回家之后看着那场景吓得都哭不出来了。第二天,孩子王和我说“你们家的窝窝头长得和屎一样”(初中的时候我们俩算玩得很好的朋友,我到现在都没有恨过任何一个人)我初二那年有一天在镇上的街上走,突然冲出来一个五六岁的本地孩子对我喊“山东孩,大穷鬼”,我不知道是谁教给他的,对贫穷的歧视也许都成为传统了…… 寨子上有一个比我大的孩子,曾经被村里的一个同龄的孩子欺负,大冬天的被迫脱了鞋光脚站在冰上,村里的孩子拿沙子往他身上扬,他没有反抗,因为歧视与生俱来以至于叫你忘记了反抗,这不是奴性,而是最简单有效的自我保护。


故事四:贫穷,足以扭曲了“亲情”


我家所在的寨子离村里有几公里的山路,因此从上学开始,我和就姐姐租住在村里。我们住的是全村最破的房子,漏雨少光,我姐一下雨就吓的不敢睡觉,大锅小盆的接水。别人家都是看见阴天下雨赶紧回家,我妈是一看见天阴下来就跑几公里到大村里陪着我们,她怕我们晚上睡得太沉,下雨房子塌了出事。其实房子也算不上租,家里没有这个钱,每年春耕秋收,我爸妈会给房东家帮忙,另外也送些自家产的粮食蔬菜,算作房钱。我爸妈还在寨子上忙活,于是我的几个姐姐读完小学之后就轮流辍学,给我们几个小的做饭。穷人家里,大孩子牺牲以成全弟弟妹妹的情况,非常普遍。以其说是亲情的高尚不如说是宿命的无奈,而这债是一辈子都没法还的。我们家在山西的时候,我也没有亲戚这个概念,我四位祖辈的老人都没见过面,所以我现在特别喜欢和老人聊天,想象着如果我的童年有个祖辈的疼爱该是怎样的感觉。我的春节里是没有家人和亲戚的压岁钱。一直到我十来岁的时候,和我妈说我从来没有收到过压岁钱,于是那年过年我妈特意给我了一个十块钱的压岁钱。和我的姐姐比起来,我已经算很好的了,我大姐长得特别漂亮,还很有艺术天分,成绩也很好。为了照顾我们就辍学给我们做饭,大一些能干活了就回山东打工了。那时候她寄住在亲戚家,期间受过一些亲戚的鄙夷,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有些亲戚觉得我们家不晓得会不会回山东呢,照顾了也是白照顾。因此她就出去打工,甚至到建筑工地做过粗活,她身体不好有几次就晕在工地上。我二姐和家里曾经是另外一种状态。二姐特别聪明,如果能坚持读下来的话会比我现在还好。后来也是沿着大姐的路走下去,不同的是她回山东后一直和我小姨住在一起,我小姨待人特别好,而我父母此刻还在山西为了一家人的幸福而忙碌,几乎没有时间管我姐。我们家一直处于东边一撮、西边一撮的状态。等爸妈又重回山东之后,终于盼来一个团圆年。但是那年我二姐没有回家过年,过了年她就要结婚了,婚前最后一次在娘家过年她在小姨家。那个春节,全家人过得都不是个滋味。


 

故事五:贫穷,不可思议的事情经常发生


比如上学就是历险记 上一条讲到我的姐姐的辍学已经是一个例子,我再说一些我的遭遇。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因为家里要省钱。 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选我去参加数学奥赛,我姐说别报名浪费钱了,我一边哭一边往寨子走,想找我妈要钱,走到一半想起来,就是回去家里也没钱。小学升初中统考我是全镇前十名,然后去县里参加重点初中的考试,那是我第一次到县城。因为无法适应城市的喧闹,加上晕车,试卷答的一塌糊涂。大约过了半个月,家里收到县中学寄的一封信我被录取了,但是要交3000元的借读费,而且信上说的报名时间已经过去两天了(村里送信的不会专门给我们寨子人送信)。我坚决不去读,因为我感觉被收借读费是一件很屈辱的事,而且我很清楚3000元对我家意味着什么,那将近全家全年收入的一半多。我拗不过父母,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一个人跑到山里躲着。到晚上的时候被母亲揪回家,第二天强制带到县城。我和母亲到了县中学,被挡在大门外,门卫问是干什么的,母亲把录取通知书交给他,他看也不看就打发母亲走,母亲用山东口音和他说了很长时间,祈求、解释、抗议,什么办法都用了,最后还是和县中学擦肩而过。 就在那个暑假,一所市里的重点中学招生办下乡招生,我也在他们的名单之内,据说还有一份可观的奖学金。但是山路艰险,招生办还没走了四分之一就放弃了。 我就这样别无选择地进入了全县最破的初中。 而这还不是全部,初中一次退学,一次转学,一次因学籍问题错过市重点高中;高中一次转学,两次和省重点高中擦肩而过;高考和顶尖高校失之交臂,其中的故事完全是光怪陆离。


故事六:贫穷,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高考结束之后我就去山东一家餐馆打工了,成绩揭晓之后班主任打来电话,我是市文科第二名,应届生第一名。我创造了一个奇迹,我是这所中学历史上唯一一个分数过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也是市历史上第一个从非市重点高中走出来的应届状元。然而一切荣誉似乎都是另一种嘲讽。因为在分数揭晓之前,我估分填报的志愿太低了。我见过很多人,在听到我这个故事的时候会趾高气昂地说,这能怪谁,自己判断失误嘛?我不想和他解释:我接触唯一和填报志愿有关的信息来自于图书馆一本杂志;我们学校从来没有资格和其他学校一起联考,自己在市里的位置是一无所知的;在高中阶段,我和父母已经回山东,我一个人在山西生活;我家里的亲戚基本都是农民,他们对于填志愿之类的话题不能提供多少有益的帮助;贫穷不仅影响了我的判断力,也影响了老师的判断力,我填报志愿的时候老师还在一个劲地劝要选冷门学校冷门专业以求保险。有个同学问过我说“你就不会上网查一下信息吗?”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初三的时候,而且因为没有交上机费被老师拦在门外,幸好一个很好的老师说让我先进去看一看,我才有机会碰到电脑。整个高中我舍不得花钱上网吧,直到高中毕业为了填志愿我才开始学着上网。后来听说有个复读学校到处找我,给我几万块钱让复读,第二年考北大。我在山东打工,他们没找见我,如果当时见上面,我估计就真复读了,哈哈!


故事七:贫穷,信息的孤岛


因为寨子的闭塞,少有小伙伴一块玩耍,我从小就喜欢想事情,喜欢学事情。我童年信息的贫乏是难以置信的。小学时候的课本我大多是一两个星期就看完了,像数学什么的也是最多一个月就把一个学期的东西学会了,没有东西可读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就背村里人家门框上的对联,看村务公开栏上的各种数字。 有一年一个山东来的伯伯带来了三本武侠小说《忠义响马传》、《薛仁贵征西》和《方腊反》,(这个伯伯也很传奇,很有文化,但是因为出身不好耽误了一生,居无定所游走天下),我就搬着字典把三本书来来回回看了四五遍。 后来到一个大户人家借了很多的杂书,讲中草药的、楹联集锦,还有大厚本的圣经,每一样都看得津津有味。 有一件糗事,我初一刚到镇上的时候,又一次到学校外边玩,看到有半张破报纸就捡起来看,看完正面一翻,发现是张擦屁股纸。 直到我上高中,我还经常梦见我捡到一整套的《十万个为什么》,书多得搬都搬不完…… 直到上高中的时候,这种信息的匮乏依然存在。有一次一辆三轮车拉着一车旧书到学校门口卖,我一口气买了二十多块钱的。我吃饭最省的时候,一个星期才花十块钱,有点不可思议,我买八块钱的煎饼、两块钱的咸菜,就着白开水一周就挺过来了。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我小时候有足够多的书可以看,一定会懂很多知识,会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会早立志立大志。

 

世界银行是什么?


世界银行集团有189个成员国,员工来自170多个国家,在130多个地方设有办事处。世界银行集团是一个独特的全球性合作伙伴,所属五家机构共同致力于寻求在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建立共享繁荣的可持续之道。


使命:

消除极端贫困:到2030年将极端贫困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降低到3%。

促进共享繁荣:提高各国占人口40%的最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

 

宗旨:

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

 

资金来源

(1)各成员国缴纳的股金

(2)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3)发行债券收取贷款利息


 

每年秋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会邀请各国财政部高层领导、金融监管方、私营企业代表、非盈利组织代表,围绕减贫、国际发展、融资等议题展开讨论。主要的参与形式包括论坛、闭门会议、媒体采访等。 由于年会有众多的成员国的官员到场,因此为各种大小事务、正式和非正式的磋商提供了机会。许多研讨会也在同时召开,目的是为了促进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媒体之间的创造性对话。


2016年秋季年会于参会人员众多,其中包括:IMF总裁拉加德、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联合国副秘书长Jan Eliasson、英国财政部长贾克·卢、英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耶伦、葡萄牙前财政部长加斯帕尔、希腊财政部长Tsakalotos、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阿泽维多、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门主任奥伯斯法尔德和俄罗斯央行第一副行长Yudaeva、牛津大学教授Paul Collier、亚投行总干事郑权、著名作家(《说谎者的扑克牌》作者)Michael Lewis等。


关于世青


世青创新中心(Youthink Center)团队于2009年开始工作,秉承"全球化视野,青年化视角“的理念,努力成为一家提倡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国际视野,推动跨代际对话和行动的创新型组织。“世青”(Youthink)的涵义是通过青年化视角来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立志于通过青年化的思维提升机构和项目的创新力。运营的项目得到过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阁下在内的多位政界、商界、公益界领袖们的肯定,是目前中国民间参与联合国议程最积极的组织之一,并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目前业务模式主要是通过与国际组织、基金会、企业、政府的支持,与青年组织、媒体密切合作,打造不同主题的优质青年发展项目,涉及的主题包括全球发展、创新创业、社会公益,其中中国青年创想计划(www.thinkbig.org.cn)、联合国大会中国青年代表团、孟加拉尤努斯中心社会创新项目、联合国我的世界项目(www.myworld2015.cn)等都成为世青的品牌项目和青年公益项目的典范。


经过层层选拔的中国青年代表,将于2017年10月赴美全程参加2017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年会的主题论坛和社会公民论坛,向世界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创新等方面的努力。


本次活动费用将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下属的中国青年参与全球发展公益基金提供,众筹通道将于2017年9月7日-9月9日在腾讯公益平台开通。

平台链接:(请在手机端打开)http://ssl.gongyi.qq.com/m/weixin/detail_yqj.htm?id=18139&did=1209881201201709044100026428&ADTAG=&et=h5detl

您也可以通过识别下列二维码参与活动:


 

小贴士:由于腾讯9.9公益节期间相关慈善基金将进行1:1的配捐,请于这三天的上午9:00-9:05完成捐款,以期最大程度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助力!

 

请您在留言区留言,您的每一个动作对我们都很重要,我们会尽力传达每一句你想对各领域的全球领袖和先锋传达的思想,并在活动结束向您呈现全程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