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大学科评估断崖式下滑,和校领导有什么关系?

2017-12-29 青年史学家


宋小岳的母校是南京大学。昨天,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南大的同学和校友们傻了眼,A+学科数居然排名第17,往下找了好久才发现本校。


对比5年前学科评估的成果,今年未免太过寒碜。

图片来源:Angela苏小妞


更不用说曾经连续八年SCI收录论文数大陆高校第一的辉煌成绩。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断崖式的下滑?


这篇文章不想卷入情感的漩涡,也不会批判谁。只是理性分析,为什么校领导责任重大?南大有哪些地方该奋起直追了?

 

因为视角有限,只能管中窥豹,也欢迎留言交流,指出不足;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请喷。

 

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

一是两大心理误区:

1、自我否定,肯定药丸;

2、自我麻痹,逃避问题。

二是思想上,领导为何重要:

1、指明方向;

2、上行下效。

三是行动上的三剂良方:

1、摆脱「管理=管控」的「传统思维」;

2、理解「社会比较理论」,减少「内斗」;

3、从能力上反思,改造自己和学校。

 


1

心理误区1:自我否定,肯定药丸

有一波人表现出了绝望。但是回顾南京大学的历史,现在面临的局面并不是最糟的。

 

1984年,中央采纳「835建言」,从 「七五」期间开始重点建设五所大学: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


南大没有入围,当时南大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学校声誉等无形资产也有隐形损失。因此人心浮动、群情激昂,工作顿失方向。(是不是熟悉的味道?)


曲钦岳「临危受命」,出掌南大。他最初并不想接任校长,一是耽误学术研究,二是学校困难重重,处于低谷。“想到全校师生对学校前景的焦虑和关切,想到把南京大学这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办好对国家教育事业的意义,想到党和群众的信任,又感到难以推却这副重担。”


在就任南大校长之际,曲钦岳代表新一届校领导班子表态:“开创南京大学新局面的事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从事这项事业,必须敢于改革,敢于前进,要有革新家的胆略和事业家的气魄,事必断,言必行,行必果。敢想敢做,有所作为。绝不能因为害怕走错一步而徘徊不前!”

 

后来他又不止一次地表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不管个人会有什么得失进退或毁誉荣辱,我们都不后退!”


经过十多年的奋发努力,南大迅速崛起。1995年,南大成为「211工程」首批7所高校之一;1999年,成为「985工程」首批9所高校之一,简称「C9高校」。SCI的辉煌成绩也是在此期间取得的


危机的第一个字「危」代表危险,第二个字 「机」代表机会、机遇。直接认怂,你就肯定危险了;通过努力,怼回去,你就获得重生的机遇。

 

锦上添花并不牛逼;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是真本事。

 

 

2

心理误区2:自我麻痹,逃避问题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自我麻痹和自我安慰。但是自我心理安慰危害多。


人分析问题往往容易陷入「基本归因错误」,即分析他人的问题,过于考虑他的能力、性格等个人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比如一个同学学习成绩不好,我们首先会责备他不努力,但也可能是因为他学习环境太嘈杂。

 

反过来,我们分析自己的问题,则会过于归咎于环境因素而撇清个人原因。我期末没考好,因为室友打呼噜太大声了,没睡好;我打球输了,因为对手犯规。

  

南大排名落后了,我们首先「自豪地」指出,我们是名校中唯一没有合并过的高校。

 

久而久之,在南大同学心目中,合并就是可耻的。可是,合并到底有什么可耻呢?谁能回答我,在线等,挺急的。

 

据路边社消息,我们当年也是想与某东合并,只是没有成功而已。成功后会怎么评价「合并」这件事,你懂,我也懂。


强调没有合并,或者强调其他环境的原因,比如江苏省重视不够,并没有什么卵用。

   

另一点是「自我验证偏差」,为自己相信的观点找理由。


如果有一个孕妇吃了某个偏方,生了男孩/女孩,她会无比相信是偏方的作用。


自我验证偏差也反映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我们经常戏称「南哪」,核心原因在于公关能力弱,宣传能力弱。过去我们找的理由是,我们诚朴低调,专心做学术。现在名声比我们响的大学,科研也强了,真是啪啪打脸。

 

这次学科评估中,为了证明我们仍然牛逼,有人把A+学科数和A类学科数相加,哇,还能排到前6,并没有落后嘛;还有的指出,虽然我们学科排名差,但我们自然指数高啊;虽然很多学科退步,但我们信息管理在进步啊;虽然我们排名不高,但我们校区面积大啊……

 

这种自我安慰只会让自己继续后退,于事无补。

 

唯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落后了就是落后了。

 

 

3

思想上:领导为什么重要

领导只有少数几个人,他们能怎么办,他们也很绝望啊。

 

错了,领导的主要作用在于两个,并因此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一是指明方向

 战场上,如果战略错误了,安排再多的士兵也无济于事。将帅不行,累死三军。

 

过去,小岳也以为,领导首先应该看气场看身高。但后来发现错了,气场和身高不能当炮弹,首先要拼认知拼战略。

 

打仗,实际上就是两个军队首领的头脑在打仗。知乎上有人问,毛泽东都没有上过战场一线,为什么能成功指挥战争?因为他的头脑中有清晰的战略和对战争本质的认知。

 

擒贼先擒王,也就是将对方的最高层认知破坏掉,剩下的士兵再多,也能轻易摧毁。


大学之间的竞争,和战场、商业竞争是类似的,可以约等于领导之间的竞争。

 

二是上行下效

人有很强烈的从众欲望。我们会观察他人的举动来决定自己怎么做,尤其会考虑比自己强的人怎么做。

 

看到任正非坐地铁而没有坐私家车开私人飞机,你也会更愿意坐地铁。


同样的道理,我们一旦看到他人(尤其是比自己的强的人)降低自律、破坏规矩的时候,我们也会改变对自己的要求。如果你看到领导整天在讨论买别墅(只是举例,不针对个人,不适合我校)、在内斗(只是举例,不针对个人,不适合我校),你也会放松对自己的约束。


关于「师范」二字有一句解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才能作为示范,上行下效,对老师适用,对领导也适用。

 

认识到领导的作用,才能明白为什么学科评估的下滑,需要领导担起重担;所有学校层面的改革,都需要领导带头和示范。

 

接下了的三个行动良方,也需要领导首先行动

 


4

行动良方1:摆脱「管理=管控」的「传统思维」

过去几十年,很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管理=管控」。 

  

比如上司要求下属必须打卡,必须加班,必须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出了负面新闻,直接封锁信息源;渠道为王,消费品占据了渠道,竞品就很难进入了。

 

我们利用资源和权力去控制别人的行为,限制别人的选择。我们强调忠诚,强调权威,“我是领导听我的”。过去,信息闭塞,大家选择少,是「被动选择」的时代,这种方式是有用的。


但现在,信息多而且传播速度快,每个人都从 「被动选择」到了 「主动选择」,这种方式就没那么有用了。


过于强势的领导可能逼走优秀的下属;背景深厚的红黄蓝,删帖的速度也跟不上发帖的速度;大品牌占据了线下的渠道,也无法阻止网购。

 

相对的,尊重下属、给下属空间的领导,得到了忠诚;主动暴露自己问题并严肃处理的企业,比如海底捞,得到了信任;即使没有线下渠道,也有很多网红品牌爆发。


「现代思维」是通过吸引和激励,给他人自由选择的空间,最终赢得人心。是一种「佛系管理」


南大的「传统思维」也不少见,从目前突出的「人才问题」看:科研人员报酬低、工作量大,还要被行政人员颐指气使,这是经久不衰的吐槽话题;多位顶尖人才流失,周晓虹老师愤然出走Z大,自己希望评文科资深教授被否;为人诟病的「近亲繁殖」也是传统思维的体现,因为近亲好管控,「听自己的话」,至于集体竞争力的丧失,我不管。

 

那对于南大,有什么办法来解决人才上的「传统思维」呢


很简单,从学校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个人利益出发,靠实力和真诚来吸引人才。

 

科研人员需要没有担忧的生活,那就想办法提升待遇、尊重人才,南大过去在教育部受排挤,校长连夜坐在教育部门口要经费,现在经费还不至于比过去发愁;学术大牛想名副其实,在科研路上没有顾忌地深入探索,那就为他创造条件;近亲繁殖对自己有利但对学校不利,领导层面应该示范抵制,面向全球吸引最优秀的人才。

 

知易行难,这很考验领导的大局观。

 


5

行动良方2:理解 「社会比较理论」,减少「内斗」

闻海虎和王牧的内斗,弄得人尽皆知,两败俱伤。


那他们为什么斗得停不下来呢?而且还有不少没有被报道的内斗。


 「社会比较理论」可以解释社会比较理论指的是我们经常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获得对自己的评价。在这样的比较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我们常常会在内心对优于自己的人产生诋毁,尤其是这些人在我们身边,或和我们有某些共同特征时。

 

文人相轻,就是这个道理;在校时,可能更容易嫉妒同年级或同专业的同学,而不是不同专业或不同学校的。

 

昨天一个在美国工作的朋友告诉小岳,在美国的中国人,很少有相互推荐到自己公司工作的。有时候见到被推荐的中国人被提拔了,自己心理反而不平衡。

 

但是印度人相反,如果一个印度人进入一家公司,很可能不久某个部门甚至整个公司都会有很多印度人,并且会相互扶持,帮助一些人晋升。现在印度高管已经占领硅谷。


相互嫉妒诋毁是本性,但如果能理性分析,形成相互帮衬的氛围,才能走得更远。对南大也是如此。

 


6

行动良方3:从能力上反思,改造自己和学校

自我的反思,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对客观环境的反思。出了问题怪客观环境,上文已经提到。

 

二是心态反思。出了问题,想的是自己只是没有认真对待(而已)。如果我好好做,你们都不知道被我虐了多少遍。

 

这是很多loser的安慰剂。

 

三是能力反思。我错了就是错了,我就是有问题,就是需要改造自己。

 

自我的改造是最难的。假设一种情况,近亲繁殖已经成自然,某位教授答应了组内的学生,“好好干,每天干到凌晨一点半,3年后给你争取一个教职”。

 

需要对学校大局有多么清醒的认识,内心有多么重大的决心,才有可能收回过去的话啊。所以再想想曲钦岳老校长的那句话,“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不管个人会有什么得失进退或毁誉荣辱,我们都不后退!”我们才能感受到他的勇气。

 

但同时,给领导的时间可能也不多了。有个实验,一群啦啦队员给本校的足球队加油。足球队赢了,啦啦队员说,“我们赢了”;足球队员输了,啦啦队员说,“他们输了。”


上文有提到,传统思维的另一个体现是:出了负面新闻,想的是立即封锁。听说小百合已经被限制访问。如果本文发出后,我被请去喝茶或者要求删文章,那么我的内心就是崩溃的。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绝望。

 

曾与曲钦岳老校长搭档的王德滋副校长,在任时曾动情地说:“我们的任期是有限的,南大的事业是永恒的。”最后,希望,南大人一起赢。



北大校长许智宏曾曾提出衡量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三个标准:

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

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


中国尚无满足这三个条件学校,

所以中国目前还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但是,很多人就会问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呢?

不是没有,中国曾经仅用21年就办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大学!!!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国内重点大学里,包括南京大学、上海财大、华东政法、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在内的20多所院校都没法脱离它的积淀和底蕴。

她就在南京,她就是曾经的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简介

校训:罗家伦任中大校长时提出必须树立“诚、朴、雄、伟”的学风;这个校训也由南京大学一直沿用下来,现在成为南京大学校训一部分。

校声:中央啦!中央啦!

中——央——啦!啦!啦!蓬,勃,澎!蓬,勃,澎!中央大学蓬勃澎!

校色:中央大学校色:紫、金两色。紫色象征典雅、高贵和浪漫;金色象征光明、辉煌和智慧。南京大学2010年将紫色作为学校标准色,也就是南大人常说的“南大紫”。



国立中央大学的地位

国立中央大学是民国38年(1949年)前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也是中华民国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张乃燕、李四光、蒋介石、顾毓琇、 梁希等历史上很多很重要人物都担任过国立中央大学的校长。

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可谓执中国高等教育之牛耳,那个时候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即使是合并后的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相比也是有相当大差距的!

国立中央大学的旧址

中央大学旧址分散于南京、重庆、成都等地,主要包括:

南京旧址: 四牌楼,丁家桥(农学院、医学院),牛首山麓(抗战前建设,未完工)

南京旧址现保存建筑有:原中央大学体育馆、图书馆、江南院、金陵院、中大院、大礼堂、南校门、生物馆、科学馆、梅庵等。1922-1933年先后建成。




国立中央大学大礼堂

重庆旧址:沙坪坝(抗战时期主校区)、柏溪(一二年级新生校区)



国立中央大学沙坪坝(抗战时期主校区)


成都旧址:华西坝(医学院及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后迁步后街)

国立中央大学的历史

古代部分

中央大学前身上可溯至三国时期所创国立学校,历史上曾历经多次变迁。中央大学古代校史始自公元258年(三国东吴永安元年)孙休诏立五经博士所创国立学校,历晋代与宋、齐、梁、陈四朝南京太学,金陵非京师时期由中央太学改作南京地方学府,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

三江师范学堂(1902-1906)

1902年5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在两江总督署江宁(即南京)筹建三江师范学堂,开启南京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之先河。


三江师范学堂


两江师范学堂(1906-1911)

1905年,易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首创艺术系科。


两江师范学堂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1923)

1914年8月30日,江苏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堂改设。第二年,设立中国第一个体育科,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开端。1921年,南京高师改大学,后定名“国立东南大学”。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东南大学(1921-1927)

1923年7月,南京高师正式并入国立东南大学。此时国立东南大学学科齐全居全国之首。1927年,国立东南大学与其他院校在“大学区制”下合并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国立东南大学

从1927年至1949年,我们往往把国立中央大学分为四个阶段:




很多人觉得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史简直有点复杂,但是其实关系捋顺清楚了,也没有那么复杂,先看一下国立中央大学的家谱。


国立中央大学的校谱



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改名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被拆分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两校及其前身学校的历史档案均划归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及南京大学衍生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





南京大学分出院系调整情况:

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合并,校址迁往原金陵大学,原南京大学四牌楼校址移交南京工学院使用。

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合并金大理学院电机、化工二系,成立南京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后分出院系参与组建南京化工学院、江苏工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等,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即1915年成立的并入中央大学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共同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四牌楼部,后迁往西康路。1985年改名为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系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在南京共同组建华东航空学院,后迁至西安改名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与西北工学院合并,组建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与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部分和金陵大学师范、教育相关系科合并,组建南京师范学院,设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1984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农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后迁往东郊卫岗。1988年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林学系与金陵大学森林科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先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后迁往龙蟠路新庄。1985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体育系与金陵大学体育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合并,在上海组建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上海体育学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独立,在南京组建华东军区医学院,以后先后更名为第三军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设在原南京大学丁家桥部,1954年迁至西安与原第四军医大学合组为新的第四军医大学。

南京大学哲学系迁至北京,合组新的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政治系、法律系迁至上海,参与组建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南京大学经济系迁至上海,合组新的复旦大学经济系。

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并入浙江农学院(浙江农学院后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再后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果树组并入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桑蚕专修科并入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农科后分出成为安徽农业大学)


后期整合发展

1955年到1960年间,全国高等院系继续调整并组建新的高校,在此期间的相关调整:

南京大学理学院气象工程系,1960年1月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5月独立,更名为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大学理学院心理系,1956年并入中科院心理研究室,并更所名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南京大学校长潘菽任所长。

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52年为南京工学院化工系,1958年独立为南京化工学院,后改南京化工大学,2001年5月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有线电部分,1952年为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有线电部分,1955年参与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后为电子科技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农学院的农业机械和汽车机械相关专业并入南京工学院。1960年,以南京工学院农机、汽车、拖拉机等专业为基础,在南京筹建农业机械学院。1961年,迁址镇江,定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更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与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办学,组建成立新江苏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和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武汉大学农化系以及复旦大学农化系的相关专业合并组建成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无锡轻工业学院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无锡轻工大学和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的延续

尘埃落定之后,原有37个系的国立中央大学,现在就仅剩13个系了,由此带来的创伤我们也一目了然。国立中央大学迄今为止一共拆分出20多个学校和院系。

而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国立中央大学在江苏省境内衍生了九所大学,即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和江苏大学。2002年,9所高校迎来原国立中央大学百年华诞,江苏省政府特意向九所高校赠送了"百年九鼎"以示纪念("一脉同源,九校同庆"),意味着江苏省内九校同源。



南京大学校庆大鼎




东南大学校庆大鼎


虽然被拆分,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以国立中央大学命名的学府。即国立中央大学在大陆被拆分后,1963年,又在台湾复校,历经50年之发展,为国内少数历史悠久、校景优美、校风淳朴、校誉优良之顶尖研究型大学。且仍然延续了罗老先生“诚、朴、雄、伟”的校训,以及之前的校徽。所以,现在一提到这个名字,大家多数能想到的是台湾的国立中央大学。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正门

这个世界一流的学校,自建校以来也是经历了历朝历代。虽然被拆分了,但她的名字至今仍在每一个南京人,江苏人,国人心中,不会抹去。她以20几种的形态发展着,并且持续的为国家,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有时更怀念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教育,蔡元培的北大,梅贻琦的清华,张伯苓的南开,以及处于亚洲前列的国立中央大学。一座大学对一座城市的人文影响是难以磨灭的,同样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对一个国家的人文情怀也是难以磨灭的。





最后,大家感受一下,这所亚洲第一学校70年前的入学试题:

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入学试题,共九科:国文、历史、地理、数学、英文、物理、化学、生物和公民。科目的设置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考要把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九科都进行考核。



國文


歷史

pericles是紀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大政治家,實行民主政治,使雅典(Athens)政治大改革,並充實陸海軍,發展工商業及文藝,為希臘的黃金時代。

Franeis of Assis圣·方濟,(1182-1226)中古清修教士,小托缽僧團(法蘭西斯派)創立人,以謙卑和愛护貧窮來勸誘世人。

Deseartes 為17世紀法國哲學家,反對經驗學派,提倡演繹法,謂真正知識本於理性。

Verdun為第一次大戰中法國固守的要塞擎破了德國功擎巴黎的計畫,亦是造成法國勝利的一因素,Verdun之後在歷史上寫上了光榮的一頁。

Mustaqha Kemel 為土耳其復興的民族英雄,在Kemel領導之下,土耳其擎退了希臘軍,完成了統一而有今日的新的土耳其。

Locarno為1925年英法比波意捷德七國訂立Locarno公約的地點,保障國際間的和平。


如果你感觉国文和历史还都能勉强应付的过来的话

那我们再来看看数学和英语... ...

數學



英文

我深知中國人具有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特質致使其民族性偉大。他們用一種宗教虔誠的心理眷戀故土。他們相信自己是超越的,鄙視其他民族。他們乃是優秀而具有堅忍不拔能力的人。他們很能勤勉,簡樸無奢望而生活極其清苦。他們完全置生死於度外,胆大而無所畏。當他們得到良好的訓練和領導時成為第一等的士兵,我會見過他們在危險的火線下,表現鎮靜,不怕危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