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东师大美术学院成立:上海美术学科崛起的一个新信号

2018-01-01 青年史学家


上海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发源地,其美术文化资源的历史积淀深厚。作为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在近现代美术史、佛教美术与美术考古、书法篆刻教育、中西美术交流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的位置。2017年岁末的12月30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这是在原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与艺术研究所基础上合并而成,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科发展的新启程,也成为上海地区美术学科崛起的一个新的信号


当天同时举办了“综合性大学美术学学科建设与定位”专题研讨会及“2017再出发——华东师范大学美术院首届教师作品展”,此次跨年大展是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后的第一次教师作品展,也是36年来美术学科教师首次举办作品群展。


华师大美术学院揭牌仪式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科起步于1981 年创办的艺术教育系;2004年升格为艺术学院;2009年学校创办独立建制的艺术研究所,侧重美术史论的研究与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即在原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与艺术研究所基础上合并而成。当天的成立仪式上,华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国务院美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等先后致辞。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由张晓凌教授担任。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科发展的新启程,也成为上海地区美术学科崛起的一个新的信号。


在成立仪式大会上,提出并通过了成立“中国美术教师教育联盟”的倡议,国家画院教学基地也落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师大美术学院同时还为刘海粟美术馆等九个实习教学基地授牌。


当天举行的“综合性大学美术学科建设与定位”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顾平主持,研讨的主题是“综合性大学美术学科建设与定位”。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天津美院等国内主要美术院校的负责人就“文化自信与美术学科的时代使命”、“双一流的美术学科如何做到国内国际一流”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教授认为,“比起培养一两位艺术大师,中国当下更需要一批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教师从事美术教育,提升全民族的审美素养。”


中央美院副院长苏新平则认为,当下需要思考从美术通识到文史哲介入的教学思想的可行性。
以下为研讨会摘要。


华师大首届美术教师作品展之周长江《互补迹象68》油画 


中央美院副院长苏新平:思考由美术通识到文史哲介入的教学思想的可行性


跨出专业,走向综合性,是当下每一所美术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思考的话题,无论是如师范综合性艺术院校还是专业性院校。最终目的是创造性还是其他?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给社会带来什么,我们要有所思考。再具体一点,由美术通识到文史哲介入的教学思想的可行性。


然后,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依然要打破专业壁垒,使本专业和其他专业有所联系,而且本专业内的不同科目也要有所联系。比如油画与其他学科,油画内部不同派别的联系。今天华东师大美术学院的成立,希望利用自己学院优势,把版画实验室建立起来,而且要建立成为一个完全开放式的,能够承担更大大职责的特色学科。在建立具体特色学科的同时,要将传统激活,传承传统,深挖传统。而后要将其转化,这可能是很关键的,建立起和全球同步的艺术科技概念,即艺术科技,这是一个新学科,完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师范大学要在人文学科的角度发展出美术特色


客观地来说,刚刚结束第四届学科评估应该是比较能够反应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但作为艺术学科来说,我对学科评估仍然持保留的态度。虽说美术学院拿到了A+,我依然持保留态度。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希望华东师大的美术学院未来的建设,尤其是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华东师大,不要完全以学科的评估方式来要求美术学院的发展。要回到美术学院本身的符合规律的发展道路上去,如果以学科评估的要求去衡量的话,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就比如说一个教学经验丰富且艺术造诣很深的艺术家,他考核评估后的成绩可能会比一个年轻博士生的分数要低。


我们心目当中的华师大,在改革开放以后是另外一种印象,不少知名作家都是华师大杰出的校友,华师大在当年高考的时候文科理科都是很强的,走在全国前列的。然而,在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里面,像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以美术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像北大这样的以文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和清华、浙大这样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今天在国家的意志里面,始终没有完全理清楚。所以说回到美术学院,我认为晓凌院长的美术学院,寻着自己的特色,在师大人文社科的角度发展,而不拘泥于师范大学的美术学院这种早年国家规定的使命去发展,这是很重要的。


华师大首届美术教师作品展之陈明圆《永生之河》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 美术学科在综合性大学中有很多优势可以发挥,这样才不会被边缘化


华东师范大学在这个时候成立这个学院,今后怎么样发展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从大的形势来说,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有一段时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很快,布局也很快,几乎所有的高校,在江苏150多所高校当中,只有十几所大学除外,其他的都设立美术教育学科,但是更多实用的是设计类,美术学科基本上是萎缩状态,更注重实用的学科发展。


 华师大要依靠强大的学科平台,现在已经形成了当代艺术的研究,对美术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高地。这是一个优势,要更紧密的结合,而不是因为成立了美院就分离了;如果孤立自己这是不可取的。另外,美院成立以后,要更加深入到其他学科当中去,这是一个主动的态。比如华师大有这样的一种特色,学校里面的人文学院有一个通识课程,艺术与科学、艺术经济这些东西是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怎么样整合起来成为美院的品牌优势,辐射到其他门类当中去,师范大学是有这样的优势的。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大学在办艺术方面的学科一定要注意学科不同的学校的性质,不同学校的学科积淀历史和不可学校的支撑,一方面要主动依靠,另外一个方面主动渗透,唯有此,美院才能办好,否则会越来越边缘化,这样的例子有太多。专业艺术学院校领导和二级领导在认知层面上是没有矛盾的,但是到了综合性大学要说服校长书记要花更大的气力。所以我希望咱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里面,不要全面出击,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一种特色优势,你的生存才能更加有效。 


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不要在统一尺度下衡量美术院校的办学,构建上海美术教育特色


刚刚在中华艺术宫举办了全国48所院校的学术作品展,也举办了规模空前的研讨会。会上,我在本科生教育作评议时,得出一个“不要在统一尺度下衡量美院的办学效应”的观点。如果按照现在有的统一尺寸评价效应,只要办一所中央美院,全国办分校就可以了。每个美术院校所在的地域不同,所在的环境不同,以一个独立美院的构架和培养目标要求自己的话,又走向了一个误区。 还有一个误区实际上是评价体系的误区。


华师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类型,如何吸纳好综合学科的优势,这一点上我们有共同的语境和共同的处境,我们如何把综合优势注入到新美院的建设,这也是一个上海美院发展的课题和难题,跨界的融合和自身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面对上海的需求,上海作为整体的文化建设的需求,所以说我们上海美院和华师大美院应该在这方面担当自己的历史担当责任,同时为上海的整体的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阮荣春《舟行山万里》中国画


《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更注重学科建设的体系性


二十世纪以来,在中国美术教育中,从事院长职务的大多数是造型艺术家来担当,造型艺术家在二十世纪美术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业绩可可以看到,从事艺术人文学科研究的学者担当美术学院的院长,预示着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艺术学的学者来担当院长,更注重学科建设的体系性,把造型艺术的研究与创作纳入学科体系进行考量。


其实,我们应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谈谈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当代中国美学教育的大命题。随着时下的要求,在美术教育界能不能提出人类美术共同体,不仅实现专业化学术学科建设,对于造型艺术体系的教育坚守的同时,还要实现综合性美术学科建设,要在以造型艺术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化综合性拓展。


首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展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从范例式教学到创造性教学的转化


当综合院校在办艺术或者说美术学院的时候,从范例式教学从创造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化的核心要点。
在这里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把专业教育的技能教育如何渗透出两个尺度,一个是人的手艺,一个是人的价值。这一点上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还是西方,在这一点上其实都是存在的,但是在过去多少年的专业化教育里头,可能对于人的尺度和人的价值维度的引入,我觉得是有问题的。所以说在这个地方,其实我觉得要把人的尺度和人的价值与这样的转化,从范例式教学向创造式教学转化中的核心要点。把这个东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走向综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功强:学校应该先定位后特色


中华民族要伟大复兴,最根本的是文化的复兴。我们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应该首先考虑国家需求,民族的发展需求,中华民族复兴的需求,这个问题不清楚,剩下的问题也许一样不会清楚。


关于定位与特色。其实首先是定位,而不是特色。定位不清不可能形成特色,定位清楚特色自然形成。各个学校发展到今天,由过去不同的历史背景到今天不同的状态模式,有独立的有综合院校的条件,背景也不一样,规模也不一样,学科也不一样,但是最根本的定位实际上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如何培养为主。这样课程的定位也会清楚,老师的定位也会清楚,清楚了之后特色自然形成。不是一开始就强调特色特色,光说特色没有特色,出不来特色。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界的老师们,美术界的同行们,需要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少一点自身的专业的观点去考虑这个问题。具体到教学方面,老师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本科培养过程当中,不要把自己的学术观点带入到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里面。老师的专业方向可以百花齐放,在大的一个学院大的整体的方向上可以有各自的特点,有自己的追求,但是通过四年的培养就把学生培养成大家的可能性不大。事实上,在定位好的基础上,通过四年培养使之具备未来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研讨会现场


延伸阅读:
华师大美术学院首届教师作品展对外展出


当天下午,“2017再出发--华东师范大学美术院首届教师作品展”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对外开出。此次展览跨年大展是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后的第一次教师作品展,也是36年来美术学科教师首次举办作品群展。展览由谭根雄担任策展人,本次42位参展教师中,最年长的是1928年出生的雕塑家高云龙,最年轻的是刚留校任教的陈明圆。他们见证着华东师大美术学科的发展。


首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展之顾平作品


首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展现场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表示,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次展览是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科建立三十多年来在创作成就上的一次总结,虽算不上全面与完整,但亦可窥其一斑;展览同时也是新成立的美术学院“再出发”的一个标点,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展之郑文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