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十大鄙视链

2018-01-06 青年史学家 青年史学家



▣ 来源:新周刊(ID:new-weekly)


健身房

做有氧的瞧不起练太极的


健身是一种专属于城市白领的生活信仰,健身房就是该信仰的“祷告之地”。


在这个充满汗味与嚎叫的空间里,信徒们各守门派。比如节食减肥的相信戒碳水、戒淀粉,长跑的信奉体能至上,撸铁的肌肉崇拜,力量举的认李元霸为祖师爷,练瑜伽的一般都懂中医养生……


看似天下太平,实则深藏暗涌,其中的鄙视江湖,并不是一条链或者一个环可以形容的。玩举重的瞧不起力量举的,说它山寨;力量举的瞧不起健美的,说它中看不中用;健美的瞧不起练形体的,说它弱鸡;练形体的瞧不起做有氧的,说它娘炮;做有氧的瞧不起练太极的,说它是中老年健身操;练太极的没法反驳,只好说你们练的都是死肌肉。而鄙视链的顶端和底端,都是只出现一两次就退出健身房的逍遥派。


2017年4月7日,四川成都,高颜值空乘人员在健身房训练。图/IC


民谣圈

越通俗越受鄙视,越小众越高端


 “民谣”这个词,和曾经光辉灿烂的“文艺青年”“小清新”一样,被玩坏了。宋冬野火之前,一句“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的签名多么具有神秘的哲学美。等这首歌流传范围快和《爱情买卖》一样广的时候,“爱上一匹野驴,可我的家里没有火烧”才有点意思。


同样是听民谣,听实验民谣的看不上听酒吧民谣的,听酒吧民谣的看不上听城市民谣的。网易云音乐上对赵雷、宋冬野、李志等歌手作品的评论,内容以“千万不要火”为主。


如果恰好你的朋友只是通过选秀节目了解到民谣,那恭喜你,他们正处在民谣鄙视链的底端,估摸着只知道《中国好声音》的张磊或《快乐男声》的左立。总之,越通俗的越受鄙视,越小众的越高端。在这样的鄙视链逻辑下,无论是真乐迷还是伪文青,大概都不敢轻易跟别人说自己喜欢听民谣了。

网易云音乐上对赵雷、宋冬野、李志等歌手作品的评论,内容以“千万不要火”为主。


宠物党

鄙视链底层是“两脚兽”


在宠物党的鄙视链里,与其说是在为猫猫狗狗分等级,不如说是考验“两脚兽”的奴性程度。正如不管贫穷富贵,主人在宠物眼里都是铲屎工一样,在“两脚兽”眼中,这些毛孩子也不按品种分类,而是朋友的猫/狗、网上的猫/狗和流浪猫/狗。


虽说品种不分高低贵贱,吃穿用度则大不一样,光是一只猫或狗的造型服务就可分六等:私人造型师>少有人知的文艺小会所>有小鱼干送的服务型美容院>普通美容院>家里的剃头推>不修边幅。


宠物市场的成熟与城市发展有着正向关联度。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资料显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处于3000—8000美元时,宠物产业就会快速发展。当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宠物行业都已较为发达,而二三线城市宠物市场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6月8日,台北,宠物店美容师在给宠物狗“理发”。店主称,给宠物狗剪这种“平头”一次差不多要花两小时,收费12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40元)。图/视觉中国


相亲圈

什么都比不过“我在北上广深有套房”


今年,《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我儿子才33,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有户口的残疾也行》一文让“中国式相亲”刷屏了。在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的公园相亲角,男男女女直接被其父母明码标价,户籍、房车、学历、收入成为相亲“四大金刚”。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女博士/女强人就算有房、有车、月薪5万元以上,都只算简配(鄙视链倒数第二层);属羊的姑娘就更惨,直接被列入鄙视链底层,因为不少大爷大妈对“十羊九不全”的民间说法深信不疑。


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像相亲角一样,敏锐地对社会的风吹草动作出反馈。许多父母信奉的“利益”,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最引人关注、最让人焦灼的几个老议题:户籍、房子、阶层流动。


一个不乏现实基础的段子是:从春节鞭炮声看上海房价,能清晰听到鞭炮声的2-3万,隐约听到的4-5万,一点听不到的8-20万。“我在北上广深有套房”始终是最励志的醒世恒言。


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花园石桥路28弄的世界顶尖豪宅汤臣一品。图/视觉中国


高校圈

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


中国高校的鄙视链,早已自成派别。每人标准各异,但“清北复交浙科南”无疑在链条顶端,“双一流”和985也是重要的进阶标签。于是“名校情结”泛滥的学子们孤注一掷选择了考研。


然而他们在真正求职面试的时候往往发现另一条潜规则——“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985的硕士还是败给了985的本科。但也有一种学历很受尊敬,懂行的人一听就直点头,比如搞建筑的一听是毕业于西建大的,“牛啊,老八校”。


“高校鄙视链”走向极端,便是“学历血统”的固化,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只看学历出身,不问真实能力。不过,莫欺少年穷。高校鄙视链的形成也给了广大学子自强不息的外在推力。虽然不知道山的那头会是怎样的风景,但爬与不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清华大学二校门。图/视觉中国


黄金周旅游圈

国外游>国内游>省内游>农家乐游

 

2017年,中国第19个黄金周,旅游人次从2800万到7.05亿,甚至接近全球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其中有超10万用户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签到发朋友圈,足迹最远到达北极圈格陵兰岛。


旅行目的地自然传递出一种信息:国外游鄙视国内游,国内游鄙视省内游,省内游鄙视近郊农家乐。但甭管去了多高级的地方,走马观花式的出游也只是鄙视链上的其中一环。


区分旅游格调的标准有很多,目的地的选择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诸如信息搜集的方式、旅伴的选择、自由行还是跟团游、选择标准产品还是非标产品等。占据鄙视链顶端的,不是高调晒自拍、晒风景、晒地标或晒美食,而是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长短。在一个地方待得住,首先表明你已游历了一些地方,不再痴迷于国家数量“打卡”;其次你得有足够的闲功夫;第三还得有经济条件。


试想,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兴趣,给你一个礼拜天天逛卢浮宫,你一定觉得自己疯了。


十一黄金周,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布全世界。图/视觉中国


朋友圈

不发朋友圈的人占据鄙视链顶端


截至2017年9月,微信日登录用户超9亿,日发表朋友圈视频次数6800万次——我们都在同一个表演剧场,互相成就一个貌似热闹的自我世界的中心。而根据表演内容的不同,形成了一套“朋友圈鄙视链”:晒专业兴趣>吸猫>晒书>秀恩爱>炫富>自拍>微商代购>转发鸡汤>养生……


实际上,朋友圈鄙视链与现实鄙视链有重合之处,与金钱挂钩。只不过在网络世界里,掌握话语权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老一辈的既得利益者反而成为“互联网新居民”,成了被调侃的对象。而三线城市以外的年轻人,在印象中都顶着杀马特造型在“快手”里喊麦,随手转发成功学与心灵鸡汤,也是被屏蔽的“高危人群”。不过,格调太高也不行,难免会被酸,会被群众以“点赞少”对待。要说能站在朋友圈鄙视链顶端的,大概是不发朋友圈的人。


不知还有人记得否,四年前的微信在一个新版本的欢迎页写道:是时候放下手机,和朋友面对面了。


能站在朋友圈鄙视链顶端的,大概是不发朋友圈的人。图/视觉中国


中产育儿的起跑线

让孩子赢在子宫!


《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外教的幼儿园》《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暑假》《成都中产抢学区房:我年入50万+,你的孩子凭啥和我孩子上一个学校?》《赢在起跑线算什么?香港家长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今年,“起跑线”上硝烟滚滚,动画片鄙视链、兴趣班鄙视链、幼儿园鄙视链、早教机构鄙视链等几乎覆盖了儿童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连一位月薪三万元的母亲都感慨:“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然而,中产阶层的格局悖论是:一边费尽千辛万苦砸钱在孩子的教育上,为了所谓的打开孩子的格局,一边又要通过鄙视链来弥补焦虑与虚荣,结果让孩子的格局反而变小了。他们忙着抢学区房和攀比炫耀时大概忘了: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学区房和名校学历也很难给予或改变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学区房和名校学历也很难给予或改变的。图/视觉中国


游戏圈

“不是我针对谁,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游戏圈的鄙视重点很简单——钱和智商。在钱的问题上,主机玩家鄙视PC玩家——“老子独占”;PC玩家鄙视端游玩家——“单机品质好”;端游玩家鄙视手游玩家——“手机能玩啥?”;手游玩家鄙视页游玩家——“网页就是快餐”;最底端当然是经常被嘲笑的“小学生”——“不是我针对谁,在座各位都是垃圾”。同时在掐架的还有正版玩家和盗版玩家。


在智商链上,“上层”游戏认为“下层”游戏操作太简单,毫无技术可言。游戏拟真程度越高,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就越多。尽管模拟游戏玩家看不起电子竞技游戏的“不真实”,但竞技强度与在线人数依然是判断一款游戏在玩家心目中等级的指标。正如DOTA2讽刺LOL,如今LOL也有了《王者荣耀》这一吐槽对象。这也无妨游戏产业的发展链:越是底层的游戏,难度越低;知名度越高,玩家群体越大,来钱就越多。


游戏鄙视链最底端的应该是“小学生”。图/视觉中国


国内互联网公司 

不是鄙视链,而是鄙视网


从BAT(百度、阿里巴巴与腾讯)到 TMD(今日头条、美团和滴滴),从融资轮次到并购接盘,从硬件到软件,从渠道到内容,从地域到团队……互联网行业的风口变化特别快,每个从业者最终都会被他最看不上的人鄙视。就这样,大家互相鄙视,形成几个鄙视集群,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鄙视,形成密集的“鄙视网”。


产品经理、设计师、商务与运营,每个从业者一般都怀揣“改变世界”的理想,在互相鄙视之余,还从上帝视角出发,鄙视一切不认同自己理念的想法,这就是业内著名的“上帝鄙视”。


程序员“爸爸”们中,内部另有一套鄙视逻辑。图/视觉中国


但在程序员“爸爸”面前,以上都是低等的存在。他们内部另有一套鄙视逻辑:搞硬件的鄙视搞软件的,写OS的鄙视写Web的,后端的鄙视前端的,没证的鄙视考一堆证的,穿休闲服的鄙视穿西服的……不过,如果你有老婆或女朋友,就能扳回所有的局。


信息来源:网易新闻


“高校鄙视链”是一种变相出身论


导读

近日,一篇名为《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的文章在网络上热传。文章中讲述了一名三本出身的学生考上北大硕士,后又通过自身努力加入中国作协,成为《诗刊》社编辑的坎坷经历。文章一经发布便引发热议,“学渣逆袭成学霸”和“读书无用论”的讨论又冲上舆论风口浪尖,更让存在已久的“高校鄙视链”被放大到台面。

“鄙视链”是新时期的门第论

“高校鄙视链”实质是变相的出身论,其具体表现是在学历上的歪曲“血统论”。一方面,往日纯净的校园也沾染了风习之流弊。2017年的上海民办中小学面谈日,家长被要求填写问卷,项目清查到孩子爷爷奶奶的学历。这种莫名其妙的“寻根溯源”,既是资源优势方的傲慢,亦是规则失公的偏见。另一方面,学术血统被无限放大。在高校等学术研究领域,讲究师承、考究背景,“血统纯正”成为学生进入名校深造的绊脚石,加剧了教育不公。

“鄙视链”源于内心的焦虑不安

身处于这个剧烈动荡的时代巨轮,瞬息万变的社会让人焦躁不安,而名校光环也成为呵护内心脆弱尊严的铠甲。

一是代际之间的社会壁垒加剧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是出身论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身份的途径呈压缩、局限之势,进而阻碍社会和阶层流动,甚至造成社会各群体之间的裂痕扩大,甚至存在阶级固化倾向。无论是媒体公布的“明星高中”重本率,中、高考状元“花落谁家”,还是各校学霸们分享的成功经,都隐射出“寒门难出贵子”的时代困局。家境殷实的学生能够选择海外留学,而大部分聚集在纺锤体中部的普通学子,依然要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才可能改变人生。

二是国人“一考定终身”的名校情结根深蒂固。一方面,长期以来国人心中的名校情结挥之不去。“文凭是人的第二张脸”,越名牌的文凭,越能满足虚荣心。学生家长置身高校差别歧视体系中,人心之间产生了微妙的优越感。春节时的家庭小聚聊的家长里短、朋友圈中“不经意”的“晒娃”,婚恋市场上对于学历的“挑三拣四”,都突显出国人对于文凭的焦虑。另一方面,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多元化冲击旧有价值体系,名校学历优越感逐渐下降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失衡。因此,当名校的其他优势不再,甚至名校出身也未必拥有好出路,此时名校本身的“光环”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能够突显出较他人略胜一筹的优秀,必须加以捍卫方能支撑虚弱的自尊。

三是学历是通向优秀用人单位的敲门砖。市场经济制度之下,企业为了追求资源配置最优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选出合适的员工。倾向于选择要求高、资源好的名校学生,至少能保证毕业生学习能力在保底线之上,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成本权衡。此外,从职场薪资和升职空间来看,名校毕业生虽然未必代表综合素质一定高,但总体而言,优秀率更高,用人单位的“试错”风险也能够降低。名校的头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质量,减少了搜寻、考察人才所需的成本,提高了自身的声誉,因此学历作用被进一步放大。

鄙视复鄙视,自卑何其多

一是破坏社会氛围,影响学生健康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多项关于多种鼓励创新创造的政策,目的在于破除思维定势,激发潜在活力。血统论、出身论的存在与当前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相违背,将不利于培养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此外,学历上的血统论会影响乃至破坏自由、公平、创新的学术环境,还会束缚、限制各类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放大身份依附关系。学术与科研领域的傲慢与偏见加剧了僵化和教条,更因为强调出身、固化定势,叫人有梦不敢追、有路不能行,成为阶层固化的催化剂。

二是扭曲学生心态,导致价值观歪曲。“鄙视链”倡导的价值观是对比,金字塔式的排序会使每个人都想通过碾压下级以显示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尊严,在与他人的对比中获得极大的心理优越感。在物质上、心理上和审美上超过他人,依靠名校光环获得致幻,便会破坏学生们平静的内心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当每个人的价值高低与金钱的多寡挂钩,成功标准与世俗牵连,依靠鄙视别人获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便只剩自我价值感的匮乏和灵魂的空虚,扭曲了正向的价值观。

三是助长“标签化”之风,加剧群体极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让人们缺少耐心去探求事物的本质。快速给不了解的东西打上标签,或者跟着群体一哄而上,把另一个群体“乱棍打死”,这是“速食主义”的网络时代风行的“标签化”现象。“名校学霸”、“二流学渣”、“三本垃圾”成为单一而固化的社会心理暗示,加剧了“抱团取暖”的群体极化。此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鄙视链”被当成区隔高低贵贱的标签后,让无数人原本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因发现自己的“低端”而变得焦躁不安,无异于一剂“心灵硫酸”。“鄙视链”的层层叠加,让幸福和满足的心理成本被迫提高,让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恐惧愈演愈烈。

“鄙视链”是一种畸形的出身论,也是一道横亘在社会发展之路上的铁幕。破除思维定势,消除固化偏见,这是这个时代发展要经历的阵痛,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