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献忠谈张献忠:他是难得的替罪羊

2018-01-06 青年史学家


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历史学者现场考察学者座谈会前,与会人员就发现,在当天参与的学者里,有个和张献忠同名同姓的人,他是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献忠。

“张献忠谈张献忠,张献忠会怎么说?”会上,不少人都抱着这种期待。

座谈会过半,气氛忽然轻松起来,严谨的主持人笑着介绍:终于等到我们十分期待的张献忠老师了。

这句话逗乐了大家,连即将发言的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献忠也笑了起来。不过,张献忠一发言,笑声马上停了下来。作为明史学家,张献忠从天津来四川参加座谈会,带来了自己的文章《“张献忠屠蜀”与清朝政治合法性之建构》,希望“借此机会让公众重新认识张献忠”。

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他指出,张献忠确实在四川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屠杀,但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剧减的原因主要是战乱和灾荒。大部分史籍都有夸张,绝大部分人甚至学者对清朝在四川的屠杀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因为清朝找到了张献忠这样一个难得的“替罪羊”,所以后人将对四川人民的屠杀“嫁祸”于张献忠。


一谈

张献忠是个难得的“替罪羊”

这几百年来,张献忠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人们骂他“很黄很暴力”,是坏蛋中的坏蛋;另一方面,人们又情不自禁地牵挂他的沉船和财宝。

有人说,四川很多县城被张献忠屠城后,只剩下几百人。如果他也有个人简历,在兴趣那一行,应该是“杀人”。

还有人说,张献忠丝毫不尊重妇女,在他的行宫,女人都要裸露下身,这样他可以随时取乐。还有人说,他曾砍下无数女人的小脚,然后付之一炬。

这是真实的张献忠吗?

张献忠引述史料指出:张献忠确实在四川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屠杀,但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剧减的原因主要是战乱和灾荒。大部分史籍都有夸张,绝大部分人甚至学者对清朝在四川的屠杀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因为清朝找到了张献忠这样一个难得的“替罪羊”,所以后人将对四川人民的屠杀“嫁祸”于张献忠。

“清朝虽然以屠杀的方式征服了中原,统一了全国,但很难获得认同,其政治合法性受到严重质疑。”张献忠说,将“张献忠屠蜀”肆意夸大、渲染,不仅可以转移清政权的合法性危机,而且还可以把自己打扮成“替天行道”者,从而找到一条重建政治合法性的路径。基于此,清朝不遗余力地将其与其他各种势力对四川的屠戮转嫁到张献忠及其大西军身上。一方面不断强化张献忠的“杀人魔王”形象,一方面宣称“明亡于流贼”,进而巧妙地将其对张献忠的征讨和对川民的屠杀说成是“为明复仇”。清朝由此从屠杀者、征服者变成了“替天行道者”,其合法性也因此得以建构。


二谈

我连鸡都不杀同学朋友常问我有多少宝藏

传说中,张献忠面目狰狞,喜怒无常,很狡诈。说出这话,44岁的张献忠腼腆地笑了起来,一身休闲的他说话轻言细语,却很有逻辑,露出两个小虎牙。

张献忠说,张献忠并非他本名,在当年那个推崇英雄主义的年代,爷爷为他取名张现忠。不过,小学时,由于老师常常把他名字写成“张献忠”,他的名字也从张现忠变成了“张献忠”。

这个名字在同学们的玩笑中,伴随张献忠到了大学,学历史的他对张献忠有了更多的了解。同学们也常常开玩笑地问:张献忠,你的宝藏到底在哪儿哦?性格随和的张献忠常常报以微笑。

4月7日,回忆往事,张献忠开起了玩笑:网上不是有句恶搞那个张献忠的话,叫“都惦记我的宝藏,谁在乎我的彷徨?”差不多就这意思。

大学毕业后,虽然研究生和博士都选的明史方向,但受困于没有新的材料和物证等,张献忠对江口沉银仍研究不多。直到2015年,江口沉银遗址再次回归到世人的面前,张献忠才又开始研究起这段历史。

几百年前,张献忠生性狡诈,杀人无数。而现实版的张献忠,却内向少语,在家里,连鸡都不会杀。


来源:成都商报


信息来源:明清史研究所

57 28111 57 16130 0 0 3622 0 0:00:07 0:00:04 0:00:03 36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