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京大学自然指数位居大陆高校第2名、全球高校第10名

2018-01-07 青年史学家


近期,Nature Index官方更新了全球学术研究机构的自然指数。在最近更新的2016.10.1-2017.9.30阶段的排行榜中,南京大学以WFC值269.16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2名、全球高校第10名。大陆前十名高校依次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大陆高校自然指数Top10

    



全球高校自然指数Top20

    



其中在各细分领域,南京大学在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位列大陆高校第1名,物理学领域位列大陆高校第4名,生命科学领域位列大陆高校第8名。


化学领域大陆高校自然指数排名

    



地球环境与科学领域大陆高校自然指数排名

    





<section style="font: 16px/25.6px " data-id="89174" 255);"="" 255,="" rgb(255,="" break-word="" 62,="" rgb(62,="" gb","microsoft="" sans="" neue",helvetica,"hiragino="" helvetica="" data-tools="135编辑器">

作为2014年新推出的一项科研评价指数,自然指数对于评价科研机构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11月,自然出版集团首次以全新的“加权分值计数法”(WFC,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指数方式发布了全球“自然指数”。

自然指数的分析是基于各科研机构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68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论文数量进行计算和统计,它追踪了约6万篇优质科研论文的作者单位信息,涵盖全球2万多家科研机构。68种来源期刊由全球在职科学家所组成的两个独立评选小组选出,分为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学四类。

这68种期刊只占世界期刊总量的0.6%,但其引用量约占自然科学期刊总引用量的30%。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世界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南京大学。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18年首个工作日上午,南京大学党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暴露出的问题。


会议首先听取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以“南京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题的汇报,随后针对我校本轮学科评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深刻反思。


2017年12月28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南京大学3个学科获得A+,11个学科获得A,7个学科获得A-,虽然A类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六,但A+学科总数排名第十七位。本轮评估结果公布后,我校A+学科总数与兄弟高校相比偏少、部分传统学科未能保持原有优势等问题,引发了学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的广泛关注。对此,学校党委诚挚感谢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对学校办学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诚恳接受师生校友“爱之深责之切”的批评与建议,也充分认识到办学治校重任在肩、改革发展势在必行。


学校党委常委会认为,本次学科评估结果中呈现出的问题虽然集中于A+学科偏少,但也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当下学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遇到的危机与挑战,深刻揭示了学校在办学思路和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反思和调整的问题。对此,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


学校党委常委会决定,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召开相关学科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处、院长、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共同参加的不同层级的学科分析会议,并将今年联席会议寒假工作研讨的主题聚焦学科建设,分析针对本次评估中出现的问题逐个剖析原因,认真查找学科建设、办学思路和学校管理中所存在的深层次短板,积极调整不适应“双一流”建设新形势的结构性问题,努力化解不利于学科发展的消极因素,尊重学科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科发展实际,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对标最领先的前沿学科,争取彻底扭转一流学科建设的不利局面。


学校党委常委会认为,大学办学事业的改革发展应该在立足国家、服务国家的同时,坚定办学的定力,坚定特色的道路,坚定发展的方向。面对本次学科评估结果,我们既要痛下决心、针对问题重新调整学科建设思路,切实加强学校管理的执行力,也要坚守115年南京大学“诚朴雄伟”的文化传统,真正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学校党委非常感谢广大校友对母校办学发展的关心支持,大家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充分展现了校友们对母校未来更好更快发展的期许和对学校领导班子沉甸甸的信心。这份关心与信心,是开创未来办学新征程的动力之源。学校党委坚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南大以本次学科评价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致、砥砺奋进,必将焕发新时代内涵式发展的新活力、新斗志、新激情,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宏伟目标大踏步迈进。


(原标题为《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会专题研讨学科评估问题》


南京大学(以下简称“南大”)顶尖人才转会还在持续进行。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南大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海洋科学系教授汪亚平已于近日加盟华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师大),担任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华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显示,汪亚平已加盟华师大。


1月5日,华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确认了上述信息。该机构官网发布的科技队伍人员名单显示,汪亚平先后就读于南大、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他从2003年11月开始担任南大城市与资源学系副教授,2006年12月至2017年担任南大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2018年起担任华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此外,汪亚平还是201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长期以来,他主要从事河口海岸沉积体系与地貌演化的现代过程研究,聚焦于浅海环境近底部边界层的沉积动力过程。其学术职务还包括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理事(2007~)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与海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7~)。


公开资料介绍,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师大,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5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实验室主要从事河口海岸的应用基础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教授、张经教授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抒担任。


高抒也曾长期在南大任教,还曾于2006年-2014年期间担任该校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和2017年,南大至少有5-6名学术大咖加盟国内其他高校。


2016年1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大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原院长高抒“出走”华东师范大学,并于同年10月出任华东师范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首任院长。


2016年9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名翻译家、南大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许钧前往浙江大学任教,并受聘为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2016年9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大原数学系主任尤建功“转会”南开大学,担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大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洲加盟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年12月,澎湃新闻通过权威渠道获悉,知名社会学家、南大社会学院前院长周晓虹教授也即将前往浙江大学任教。这也是近两年第五名离开南大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与此同时,南大天文与空间科学院原副院长、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徐波教授也即将加盟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此外,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南大环境学院原副院长张幼宽也已于2016年加盟南方科技大学,担任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