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兰州大学,你为什么不到杭州来办学?

2018-01-09 青年史学家


 | 来源:晓看


对兰州大学来说,抱怨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有革命性的举动,兰大的排名可能会越来越低。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期的学科评估排名,我的母校兰州大学再次被冷落。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和211重点建设高校。但是,由于地处西北,长期以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评价,都呈现出实力与排名不符,贡献与评价不匹配的状况。在民间所编撰的各种“最委屈大学”排行榜上,兰州大学始终名列其中。

兰州大学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是固体力学、生态学、植物学、自然地理学、有机化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民族学、区域经济学。

恢复高考四十年,兰州大学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出了12名中科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所有大学中排名第六,超过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气远远超过兰州大学的大学。排在兰大之前的是浙大、清华、北大、吉大和南大。从国家的投入产出比来说,没有一所高校有这样的效率。

1977年,杨振宁回大陆讲学,就点名要到兰州大学来。兰州大学段一士教授克服了爱因斯坦、朗道等人的守恒定理只适用于准伽利略坐标系的缺陷,提出新的广义协变守恒定理。杨振宁慕名而来,连称“妙极了!”并赞叹道:“没想到在山沟沟里也可以研究规范场。”

1969年3月,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中国的火箭本来是接触引信,可是苏联的坦克已经开始使用斜面装甲,不怕我们的火箭弹,它一接触就跳弹了。段一士先生说他能解决,就买了一些小的晶体管,自己开始做非接触引信。他成功了。

还有李吉均院士、秦大河院士、效存德教授师徒三代勇闯“地球三极”(青藏高原、南极、北极)是兰大人勇攀科学高峰的生动写照;任继周院士、南志标院士,带领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长”出了全国排名第一的草学。我求学所在的兰州大学历史系,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是她的第二任系主任。

兰州大学的教学、科研长期名列全国前茅,发表的基础研究论文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几名,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兰大一直排在前面,被美国《科学》评为中国著名的十三所大学之一,每年的SCI名列前十位。在2017年发布的最新世界大学自然指数排行榜中,位列全球第107位,国内第11位。

但是,在今年的新一轮教育部评估中,兰州大学再度受挫。共有35个一级学科参加评估,比上一轮减少了12个一级学科。什么意思?这12个学科已经失去了一级学科的资格!而在这参加评估的35个学科中,有4个学科排名维持不变,有5个排名上升。有26个学科排名下降,也就是说有超过七成的学科排名下降。更严重的是,排名下降的学科中,包括像力学、区域经济学、化学、核科学技术这样原来的优势学科。


优势学科正在丧失优势,非优势学科毫无进展。虽说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不尽科学,但与野路子的民间排名相比,要相对客观许多。对于兰州大学来说,辉煌只是过去,现实无可奈何。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现状。单位领导看到新一轮教育部评估的结果,给我发来截图,惊讶的问,兰州大学怎么排名这么落后?!我只能无言以对。

事实上,兰州大学有很好的功底,但在改革开放之后,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大背景下,地域已经极大地限制了兰州大学的发展。正是因为地域所限,兰州大学这些年走掉了许许多多优秀教师。早在十几年前,当时的校长李发绅就对记者感慨,说兰大十年走掉的老师,足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兰州大学。

如果说,二十几年前走掉的老师们,是兰州大学过去的底蕴的话,这些年走掉的,正是兰大的中坚和未来。

工资收入当然是很大的一条不利因素。我还记得20年前我本科刚毕业的时候,是到上海一所高校担任学生辅导员,见习期间工资600多,半年后就上千。我的英语老师问我工资多少,我如实告知,至今我还记得她瞪大眼睛表示震惊的样子。我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当时的收入就是已经工作多年的资深教师的两倍。20年过去了,差距更大了。人往高处走,岂能责怪这些为收入而离开的人?

地域所限也是很大的不利因素。虽然处于甘肃,可以开展一些独具特点的学科。但一所好的大学,必须有足够多的对外学术交流联系。兰州大学地处西北,几乎是中国大陆最中心的位置,甚至新疆大学的地理位置都比她优越,人家好歹还有中亚国家可以交流。从东部大学到兰州大学交流,甚至比这些学校到日本、韩国的距离远得多。

光抱怨是没有用的,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来。假如兰州大学能够走出甘肃,走出西北,到东部办学呢?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好的思路。全国著名的高校,都有到异地办学的项目,有的甚至开出了规模颇大的校区。比如北师大珠海分校,占地5千亩,学生2万多。这是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学发展新景观,也是国际著名大学的常用战略。

我们念书的时候,兰大刚刚开辟了一分部,所有的文科基本都集中到一起。后来,在发哥手下,又有了夏官营校区。这个校区颇为尴尬,是原兰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占地2000亩。地盘是够大,问题在于离兰州主城区有47公里远,是真正的山沟沟。据说,连美国军用卫星都拍不到。在这里办学,何其尴尬。

最近,兰州大学又在规划“一带一路创业港”,地点比夏官营近,就在城北附近。占地7000亩,预计投资几百个亿,要兰大自筹资金。

做强本部,是应该的。但是,这些规划,都是在围绕兰州打圈圈,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学校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限制兰大发展的,也不是什么高校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哪里都是一样,其他高校也尤其如此。限制兰大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地处西北一隅的“区位劣势”。兰州大学,应该有更大的魄力走出来,在东部发达地区设立自己的校区。

倒是在南通设立了教学基地。但是并不理想。第一,南通这个地方,虽然处于长三角,但却是相对落后的地市。第二,南通所在的江苏省,已经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苏州大学这样著名的优秀院校,兰州大学与之相比,优势不明显。第三,南通基地,在通州湾科创园,实际是一片海滩,距离南通市区70公里。

同时,建立校区,需要运营得力。一位南通基地的研究生在知乎上说,这里条件非常不好,没有像样的图书馆,教学模式只能集中教学,老师学生都反映不方便,每学期的课,用个十天八天集中讲完。而且更令人吐槽的是,这个教学基地并不是独立的,同他们住在一起的,竟然包括各种民办职校技校的半大孩子,连老师都管不住他们。

所以说,要在东部地区新建校区,就必须把本部一些优势学科搬到东部来。要从学校发展的长远考虑,而不是仅仅把专业硕士这样的放到外面。而且,建立校区,要那种优秀高校资源稀缺的地方,来了,人家也许真的把你当回事。而不是像南通这样,跟技校生住在一起。

整个东部地区,对高品质高校资源最为渴求,同时又最适合外地高校来办学的地方,可能非浙江莫属。浙江是经济大省,杭州是最新的准一线城市,前年的G20令人惊艳,接下来还要连续举办世界游泳锦标赛、亚运会等国际盛会。当然,省内没有一所211、985的河北也可备选,但比起人文环境和发达程度,却差了不少。

毕竟,浙江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古士人,多出江浙。在今年刚刚颁布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中,浙江共获得2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浙江主持完成的有10项,参与完成的有18项。从2000年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全国共有28位顶级科学家获奖,其中6个浙江籍。在全国各省籍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中,浙江以375名位居第二。在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院中,来自浙江的科学家也有50位。考虑到人口基数,浙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但是,浙江只有一所985、211高校,那就是浙大。浙江人要上国内一流大学,要比其他地方的孩子付出更多更艰难的努力。所以,浙江总体上对外来办学是包容并且欢迎的,不仅有民办高校,也有海外高校。

诺丁汉大学在宁波办学,有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学历教育体系,目前在校学生已近万人,有15个院系、28个本科专业;美国肯恩大学在温州办学,目前有4个二级学院、12个专业。据说,还将有更多的海外大学来浙江发展。

国内的高校也没闲着,清华大学在嘉兴设立了长三角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温州搞研究院,在杭州之江板块也搞研究院。在一个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发达省份,连民办院校也是欣欣向荣。施一公等人发起的民办大学西湖大学,在用地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一下就拿到2千亩的批文,足以表明浙江和杭州对高品质教育的渴望。

兰州大学到杭州办学,完全可以把一些更贴近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成建制搬过来。比如,杭州信息经济发达,信息学院完全可以整体搬迁。兰大区域经济学排名靠前,浙江县域经济发达,民营企业众多,更是学术发展的沃土,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都可以搬过来。其他诸如大气、生命科学、法学等,在浙江都能有极大的用武之地。

兰大到浙江,不仅是兰大的机遇,也是浙江的机遇。尤其是浙江的孩子们,更是天大的好消息,毕竟过去只有浙大一个选择,现在,又多一所一流大学可以选择,何乐而不为呢?而浙江优秀的基础教育资源,良好的人文环境,发达的经济基础,广泛的国际联系,也将为兰州大学的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对兰州大学来说,抱怨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有革命性的举动,兰大的排名可能会越来越低。目前已经是华山一条路,只有自己大胆往前冲,发挥校训“独树一帜”的精神,勇敢的,果断的到东部发达地区来办学。

兰州大学刚刚换了新校长,希望新校长能听听我这个校友的建议,与其把几百亿丢在什么“一带一路创业港”,不如下决心走出兰州!

你会让你的孩子选择985的兰州大学还是211的上海大学?985全国只有39所,211全国有116所。


这个问题在高考成绩陆续出台后引发了我们编辑部的讨论。战果很明显,当时在场10个人,有7个人选择的都是上海大学。

1

为什么会有这两所大学的对比?


这两所大学在河南都是一批次录取,录取分差基本上差不多,甚至211的上海大学某些年份的录取分数线更高。比如去年,高于文科线60分、理科线85分的考生可以报考这两个学校,上海大学的文科录取分数线要略高于兰州大学。


选择985的兰州大学,还是选择211的上海大学?为什么一线城市的211大学要比有些城市的985大学还要难考?为什么上海人宁愿选择普通二本也不愿选择985的吉林大学?


归根到底,这是一个选择学校还是选择城市的话题。


我们回头看编辑部支持兰州大学这3个人的想法,选择985的兰州大学,理由一致,传统名校,专业性很强,学习氛围浓厚,在考研等领域继续深造很占优势。


985大学的专业性很强,这点我承认。但仅限于优秀学生只有在985高校的名牌学科上,才有可能有学术氛围。局限性太强,优秀学生、名牌学科、有可能,都是关键词。


若干年后呢,你所认为的专业性强、学术氛围浓厚要靠什么去维系呢?继续吃老本吗?若干年后,兰州大学、吉林大学还会是你们的第一选择吗?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问题,东北三省、西北城市,低迷的不只是经济,因为经济的低迷,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强大教育,去吸引高层次人才。


中国大部分的985高校和几乎所有的211高校都有自己的属地比例,这是因为,这些大学的预算拨款、科研经费中大概有40%的资金需要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广东财政实力雄厚,自然可以有更多的经费支持教育。之前我们珠三角考察了解到这么一个信息,在2015年-2017年,广东要安排50亿的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生均拨款提高到每年的12000元。


深圳高校地图▼


而再缩小到广东的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只用了5/6年时间,就引进了众多名牌大学,甩掉文化沙漠这个帽子,财力的支撑不可谓不是一个最主要因素。尤其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在规划定位上比东北本部更高,未来超越本部是大概率事件。


再比如,深圳大学,虽然不是211也不是985,但有钱就任性,近年来上升势头明显,在科研、师资等方面已经超过了不少老牌211大学。


这全部因为,在大学的建设上,深圳政府相当大方,不仅给地皮,还给资金支持。


而这一切还形成了教育的马太效应。很早之前,深圳流动人口基本上以外来务工人口为主,随着一系列高校、研究所在深圳的扎根,高层次人才聚集,这些高层次人才又带来经济上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自然又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教育上。


有大师的大楼叫大学,没有大师的大学叫大楼。大师向东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流动,从来就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


还记得北大博士因为买不起房而逃离北京吗。其实他逃离北京的导火索是北京满足不了他给孩子优质教育资源的环境,那南京可以、其他城市承诺可以给予,那我就离开北京呗,为了孩子的教育。


同样的道理,西部高校有实力的师资也常常会被东部以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所吸引,地理位置、待遇福利、科研环境、亲属安置等等,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无法去苛责。


声名显赫的老牌名校兰州大学的低迷和没落,人才的流失要付最主要原因。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兰州大学某个学科出现过人才断档的现象,甚至在一段时间,兰州大学高薪都聘请不来精英,甚至西安交大、兰州大学等名校毕业生更愿意“东南飞”。


挖角让不少中西部高校损失惨重,也因此,早前,这些高校呼吁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禁止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随意挖墙角。


但,你觉得的这种政策即便出台了,效果又如何?


再回头看看我们三个同事所说的师资雄厚、学术氛围浓厚,这些都要建立在有充足的资金投入的基础之上,而拿什么去投入教育,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撑是最最重要的一环。


没有经济的振兴,那教育早晚也会走向没落。


2


选择211的上海大学,选择的都是这所学校背后的城市——上海。至于理由,各式各样。


你选择哪所大学,最可能的结果是:你不是选择了学校,你是选择了将来要留下来生活、工作的城市。这直接影响着你的就业、眼界、发展方向。


看看中国的城市新移民,大多数都是这样一个线路,在这所城市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继续选择在这座城市工作、结婚、生子、生活。


来说工作,在一线城市、发达城市,你有更多的机会选择,三四线的小城市,很少有好的企业参与校招,你甚至有很少的机会能听到大牛的讲座,听一场音乐会、听一场演唱会、看一场展览,听一场学术讲座...你也很少有机会在上学期间就去上市公司实习、兼职。


而这一切,在一线城市、发达城市从来都不是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学IT的都要跑到北京去找机会,学金融的都去上海碰运气,因为这些城市是他们所在行业的发展方向,他们在这些城市,能最先碰触到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发展走向。


各省上市公司分布图▼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张图中,颜色越深,表明这个区域的上市公司最多,经济活力更强。广东、浙江、江苏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北京、广东、深圳上市公司市值最大。


上海、深圳这两座城市一共有2922家上市公司。那你再看看西北城市和东三省城市的总和又能占到2922家上市公司的几分之一呢?


我有个朋友在上海一家公司参加面试,同一组的另外两个人履历太赞,一个来自北京,在校参加了各种活动,另一个来自上海,从进入大学起就在大公司实习。我朋友后来打听到,上海、北京很多高校在大一就会提倡学生去进行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而我朋友所在三线城市,实习每年都是按部就班的从大三开始,至于你到底是否实习,学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你的实习报告上有个戳就完全OK了。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高考失利从北京一所高中考入郑州一所大学,最初的交流中,她和室友没法沟通,来自三四线小城的女孩儿,眼界和想法都受到了局限,在上大学之前,甚至有些没有系统学过电脑,打字只能用手指头在戳。而寒假回到北京,面对她那些在北京名牌大学读书的同学,又感觉到自己的眼界和想法同样受到了局限,在北京,很多高校都在海淀区,这些高校之间的讲座、课程、图书馆都可以公开分享,视野自然更开阔。


这些眼界、视野,又会伴随着你未来的各种选择,走上不同的人生。


3


你选择哪所大学,留在哪所城市生活,还直接影响着你下一代、下下一代的起跑线。


同样的成绩,在河南这个考生大省,只能考一个普通的一本院校,放在北京、上海,就是全国知名大学、重点院校。


这就是起点的不同。


你选择哪所大学,留在哪座城市生活,若干年后,也会影响到你的下一代。优质的师资、先进的教学工具、领先的教学方式,往往都最先出现在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而三四线小城,往往只能跟在后面模仿学习。


我现在还清晰记得我高中跟随老师去北京听课,北京青年教师纯正的英语发音,惊为天人。而小城镇的老师,很负责,很努力,但发音依旧不标准。


珠三角考察的时候,我们近距离接触那些在深圳出生,到香港上学的孩子,他们每天都要经历2个小时往返深圳和香港读书。很辛苦,但如果让他们回到深圳上学,他们的家长又都不会愿意。因为,在他们的实际考察中,香港的教育要好于深圳,我要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开始领先。


还有个朋友的表哥,在复旦上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买了郊区的房子,每天上班往返乘坐地铁将近3个小时,但提起他,别人会艳羡:“他下一代的起点是上海,已经把你远远甩在了身后。”


你选择的大学,并不是只贴在你身上四年的标签。这个标签也许会伴随你一生,你选择的是朋友、是圈层、甚至是合作伙伴。


说到圈层,不得不提长江商学院。很多人,包括没有必要没有精力去学习的明星都要去长江商学院镀金,是单纯去学习吗?怎么可能。他们是冲着同学、冲着圈层去的。


比如,乐视的贾跃亭就得益于这个圈层,在去年,乐视深陷危机之时,正是他长江商学院的校友给他带去了6个亿的美元投资。


再比如,马云、马化腾缺房子吗?但是他们依然耗费巨款在香港购买豪宅,他们买的不是豪宅,是无价的邻居、无价的圈层。


这是成功人士的顶级圈层!但圈层这个东西同样适用于我们普通人。


我身边有个朋友,第一次大学读了河南某师范专业的二本专业,如果没有意外,多年后他会在郑州的一所学校教书,干着千篇一律的工作,找个姑娘结婚,平平淡淡生活。


但他没有,他选择退学、复读,第二年考上了广东的某重点大学,在学校里,各种兼职、各种实习让他积累了人脉,而这些朋友、师兄在它走上创业道路之后,成了他的合作伙伴、他的创业领路人。


你所生活的城市在整个城市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现状,对我们所说的见识、眼界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决定性作用,并决定着你未来人生的方向选择。



所以,选择城市还是选择大学?我是坚定的挺城市派。你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