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学学生会最大的问题不是黑暗,而是傻X

2018-02-18 青年史学家


1.



我有个朋友,大学时一直混迹于校学生会,以前挺阳光的一个小伙子,在经过学生会几年后,经常听到他说的是。


“这事,派个小干事帮我做做就好了,反正他也想往上爬。”


“这XX老在大家面前顶撞我,哪天我让他好看。”


要么就是见到他在人人网上回复学弟/学妹:


“你是那个XXX,我觉得你挺努力的,好好努力好好干。”


要么就是每天很晚回去,喝得醉醺醺的,说是为了当上主席必须经过的应酬。


活脱脱一个副处级干部的模样。


我问他累吗。


他回答说“累”,然后叹了口气说


“没办法,谁让我坐这个位置呢。”



2.


曾经作为演讲嘉宾参加过外校一个学生会的饭局。


饭局一开始,主席先让我讲两句,我说也不用说啥,大家就直接吃吧。


结果那个主席笑着说:


“雷老师这是哪的话,您不说话,我们怎么吃得下去呢。”


见我实在不乐意,他又说道:


“那就由我,代替雷老师说两句。”


都是一群二十岁出头的小孩子,举手投足间一股契科夫小说中的味道。


尴尬得我一阵哆嗦。


但周围同学都习以为常地看着他。



3.


在学生占绝大多数的网站知乎上,也曾经看过这样一个问题:



其实说实话,大家都是学生,也就差个一岁两岁,互相直呼名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别人尊重你叫你一声学长/学姐,X哥/X姐,觉得和你亲切就直呼其名,根本不是什么事。


但就是在学生会语境下,才会有人认真到上知乎专门提问,诚惶诚恐。


一个很夸张的事实是,现在我国大学学生会已经把官僚那一套模仿地惟妙惟肖,乃至于一个院系下的协会主席,也会装模作样地向下面学生发红头文件。




而江苏某大学,除了学生会以外,更是从储备干部,挂职干部,到正式干部一应俱全。


其文风之熟练,如果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哪个大机关下发的重要文件。



你能想象一个和你一起上课的同学,下了课对你下红头文件吗?


这还是大学吗?


也难怪2011年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陈伟要写一篇文章《学生会,大学最黑暗的一角》,里面说道:


我衷心地奉劝诸位朝气蓬勃的大学新生,要远离这样的组织,至少在目前的学生会体制下应当如此。


因为不夸张的说,我国某些高校的学生会的很多做法,基本是我国体制内最糟糕做法的拙劣复制。


团委、学生会,堪称中国人民大学敞亮校园中最阴暗的一角。笔者在人大从教五六年,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加乌烟瘴气。一线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激励学生上进,要求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努力求知,试图引导学生培养独立人格、自由精神,而党团学生会组织的存在,则以其不容忽视的体制力量,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努力。



4.


其实真要说起来,大学学生会一点都不黑暗。毕竟新闻里那些利用职权,克扣贫困生补助金发放的是少数;毕竟那种主席靠和老师关系好,抢走其它同学的加分,官威管架也都不是什么不得了的问题。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本校的学生组织,会发现越是低年级,学生会的人就越自然,就越多那种单纯想锻炼自己,甚至是为学生做点事情的单纯学生。会发现越是分管行政部门管得少的学生组织,就越正常,越自然。


说到底我们的学生会只是分管部门的延伸而已。


这样一群手上没有任何实权,最多管一两分加分减分的学生官,又能有什么黑暗的呢。真正黑暗的应该是分管学生会的行政部门和组织,那些腐朽的官僚作风全都是自上而下由分管部门注入学生会的。


某学校一个主席配七个助理,每个助理都对主席毕恭毕敬,而助理下面的部长也同样如此——他们毕恭毕敬并不是因为主席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他们想象着自己成为主席后,别人对自己毕恭毕敬的样子。


于是他们靠着自己的想象,靠着对某些人的模仿,自发地完成了一套典型的学生会式权力语言体系。


所以我说,那些真的拜服在这套权力语言下的学生们最大的问题也不是黑暗,而是傻X。


无论是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学生会领导,还是他们下面那些真正沉迷进去,爱拍马屁的小随从们都没意识到,其实无论他们如何升职,如何拜倒在这套体系下,他们拜倒的也只是一片虚无,是徒劳无功的。


他们不像某些官僚。


某些官僚拜服在这套权力体系下,是因为拜服之后官僚的每次升迁,都能给他们带来实打实的权力,而这些权力也能给他们带来实打实的好处。


他们也不像社会上某些职工。


某些企业员工拜服在这套体系下,是因为拜服之后的每次升职,都能给他们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收益,而这些经济收益,确实能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但学生会不能,学生会既无法给他们带来钱,也无法带来权,中国的学生会自治,说到底只是一场过家家而已。


因为缺乏了最根本的钱,权作为核心,导致每一个太沉浸进去的人,在外人看来都像一个个玩杂耍的猴子一样可笑。而又因为学生会的话语体系和真正的官场职场又相去甚远,让某些人想象中的“这是我以后到职场上的一种锻炼”也成为了泡影。


理想中的学生会应该是一个学生自治组织,应该是学生需要学生会做啥,学生会就为学生做啥,他们的权力应该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然后让学生一人一票,选出下一届学生会的人选。


然而现实中的学生会却从来是领导布置要做啥,就组织学生做啥,不论普通学生的意愿,总之当成行政命令一样去做——这种自上而下的负责体制导致虽然每个学生会成员都很苦很累做了很多事,却依然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有的甚至会被当面鄙视。


如果是精英大学还好,一些普通大学,分管学生会的行政人员本身水平就有限,就会出现明明下命令的是老师,背锅的却是学生的情况。


而那些相信这套权力体系的主席部长们,又一级一级把这种“有事干事干,没事干干事,功劳是我的,背锅是你的”的作风一级一级传递下去,就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学生会话语体系。


往难听了讲,这种学生会根本不在意学生是否真的支持他们,他们的存在只是在听老师的话下,选出下一届主席,再选出下一届主席,如此循环往复而已。


这在本身应该是象牙塔,好好读书,好好生活的大学里出现,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4.


大学学生会当然也有好处。


你可以在低年级的时候在里面认识不少朋友,也可以增强一些待人做事的能力,而且学生会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你输送一些比较廉价的成就感,让你的大学生活不至于太空虚——这都是事实,但也仅限于此。


一个事实是,真的到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很少有公司HR会看中你简历上学生会工作一栏的成绩,他们往往更看中你的实习经历以及你与职位相匹配的技能,如果你大段大段都是学生会工作的经历,反而会减分。而那些大型国企,外企,国外高校则更看中你的专业课成绩。


另一个事实是,如果你一旦接受了领导就是高你一等的,接受了那一套官僚的话语体系,以后可能就很难再改过来了。


所以虽然现在又是一年开学季,我大学时期关注的那些公众号,又都在发学生会招新的文章,但我劝你不要在上面花费太多精力。


当是磨炼自己,当是一种社交手段当然没问题,如果你能意识到这只是过家家,只是一种模拟的那当然更好,但如果太当回事,太功利,乃至于陷入到那种话语体系中去,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不夸张的说,一旦你陷进去,它可能会影响你的基本价值观。


从此伴随你一辈子。


来源:学术那些事儿

图片来源:电影《大学新生》


关于大学的美好我们听了太多。

 

它的食堂美好,十几块钱就可以吃到比外面五十块钱更好吃的麻辣香锅。

它的学术美好,老师告诉你不要迷信任何人的话,包括他自己。

它的社团美好,你喜欢什么,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它的师兄师姐美好,无私分享他们的经验,没事就请你吃饭。

 

无论你家境如何,志向如何,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存在。无论社会多么鼓噪,大学依旧宁静,大学生依旧纯粹。

 

那么黑暗呢?

 

你们知道大学也有官僚主义的做派吗?你们知道大学里也有那些功利市侩的事情吗?

事实是,在大学里,官僚主义也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这些半只脚踏过成人世界门口的大学生们,在这里,创造了一套属于大学独有的官僚做派。

 

这种做派,在学生会、社团和各种学生组织里尤为猖狂。

 

你经历过吗?

 



以权谋私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们都满心憧憬地加入学生会,以为自己加入了一个有爱的组织,可以施展拳脚、提升能力。


过不了多久就发现,不过是沦为某主席、某部长、某副部长的私人免费劳动力。

经常课上到一半,收到学姐的短信说,在校门口传达室有她的快递。不拿担心今后在组织里混不下去,只好惟命是从。睡觉到一半,收到学长的电话说,帮他去某教室代个课,等到年底评优提拔你做干事。

大学体测一般都需要排队,让你去帮忙排特别冗长的队。还有到了长跑测试时,就有部门的领导让你去替他们去跑个800米一公里的。面试学生会,自豪地填写了特长自己文笔好,最后学长自己的工作报告都是由你来代笔。

 

大一新生梓谙告诉我们,有一次部长让她带着身份证去食堂办银行卡,其实就是部长在外面做的一个兼职,让她帮忙冲业绩。

她说,我不去,身份证信息是很隐私的,泄露了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

部长说,你放心不会有事的,银行卡拿到手,你就把它剪掉,也不需要你真正使用它,你平生用过无数次身份证吧,不是没有出事吗?

她没办法,无奈地拿出身份证,填写自己的信息。

填完了刚想回宿舍,部长又拦住她说:你和我们部的男生关系都不错吧,第一次开会后就看见他们迫不及待地加了你的微信。

她回答:还好吧,怎么了?

部长笑着说:你去说(他故意说成了shui)服他们办卡,用美人计,循循善诱。

她反驳说:你怎么不让学姐去色诱。

部长说:她胸没有你的大。

她当时被吓坏了,觉得部长的笑真的很猥琐。

 



酒桌文化


很多大学生,不知从哪里学来了社会上的一些酒桌陋习,就迫不及待地使用在平时的饭局里,还美其名曰:懂规矩,讲礼貌。

 

比如学生会面试的时候,会有人直接问你,酒量怎么样。酒量不好?那你做不好学生工作。以至于很多时候大学的饭局无酒不欢,很多人硬撑着,明明只有一瓶的酒量,非要喝五瓶,喝醉了到处拉着人说胡话:我耿直吧。

 

而且喝酒的时候还有很多讲究:只能多敬一,不能一敬多。先敬官大的、辈分高的。要有来有往,别人敬过你,不管长辈晚辈都要敬回去。敬酒的时候一定要双手托杯,杯口比对方低,有时两个人客气起来恨不得把杯子举到地上去。

 

学生会有个最官僚的规矩是,男生跟女生喝酒1:3,学弟跟学长喝酒,隔一届1:3。即女生喝一杯,男生喝三杯,学长喝一杯,学弟喝三杯。

 

有一次,学生会换届,一个大四的学姐当了主席,两个大二的部长去敬她酒。他们相隔两届,又有男女之别,按规矩,主席一杯,他们一人要喝27杯。结果他们两个就真的提了一箱酒来,在主席面前喝完了27杯。

 



形式主义

 

在学生会,每周主席开会一次,三天分管主席讲话一次,周六周天还有一次部门会议,如果有活动的话,随时随地都会开会。讲的内容千篇一律,无非就是总结现在,展望将来。

 

有些时候,学生会拉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赞助,给培训机构保证去多少人,到了周五晚上,学生会的秘书处就会下通知,请学生会的所有大一干事,周六下午几点几点去报告厅集合签到,所有人务必到场。两次不去部长会找你谈话,三次不去直接被劝离学生会。

 

到那以后,那些考研、考公的讲师就开始疯狂催眠你,为了防止听到一半没人的状况发生,听讲座的这段时间出口有人把守,你出去上个厕所都需要给他说明一下情况,听完以后在门口签到完毕,学生会干事的周六下午就这么度过了。

 

你要不去,就会有“学生领导”出面教育你,说你没有集体感,不配合工作。

 

 


勾心斗角

 

在大学里勾心斗角最多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为了争奖学金和助学金,另一个是换届时为了争部门领导。


大家平日里都和和气气的,一到这时候就开始撕逼,什么手段都能用出来,甚至会因此引发出一系列的派系斗争。

 

在我们采访的一位理工科大学生告诉我们,他一个同学为了评奖学金要提前收买人心,就给班上的干部每人买了一条烟,送到宿舍。

学生会团委这些部门也是一样,在很早就通过关系已经内定了下一届的部长。但是不告诉其他人,让别人继续做事。最恶心的是,有些部长跟自己的部员谈了恋爱,那这个部员就啥也不用做了。天天混混日子也能混得一官半职。

大三的鑫鑫告诉我们,他以前在辩论队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比赛很多很忙,队长把所有的任务交给了一个比较厉害比较能干的女生去做了。这个女生每次都做得很努力,完成得很完美。大家都觉得,这个女生就是下一个队长了,也心服口服。

但是等所有的比赛办完以后,队长话锋一转,反手就把队长交给了自己喜欢的那个女生。

大家顿时懵逼了,还有这种操作?

整个队分成了两派,撕破脸皮,那个能干的女生带着支持自己的人全部退队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院和院之间相互排挤也很常见。比如某个学院的人当了校队队长,那么自己学院的所有人都可以进校队,无论水平高低。而剩下的学院,就只能挤破头皮去争夺剩下的几个名额。

 

基本是当代甄嬛传。

 



牟利腐败

 

更为恶劣的是,很多学生利用职权贪钱,吃回扣。

 

学校的迎新晚会,十大歌手,主持人大赛之类的活动都需要拉赞助,每次一到这种大活动,就是外联部最好的捞钱机会。

 

大风告诉我们,他进学校外联的时候,他的部长手把手地教他怎么改合同贪钱。

 

他们先找好赞助,准备签合同的时候把拟成很多页的合同给对方,签好合同以后,把写金额的一页取下来,换成一个自己想要的金额,然后重新装订好,交给团委老师,他们自己在里面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他们里面靠改合同每年赚7、8万的大有人在。

 

还有赞助商赞助礼品的大部分都被内部分了。

 



好为人师

 

有的学长、部长吧,一天自己闲着没事干,喜欢给师弟师妹讲他所谓的人生道理、社会规矩。


在饭桌上,在会议上,在生活中,在微信里,他们逮到机会就拍拍你的肩膀,说,我作为过来人,给你一点建议,然后就大段大段地吹牛逼。

 

“大学里,成绩没那么重要,不挂科就行了,多交点朋友,扩展人脉关系。我有个师兄,大学成绩很一般,但就是朋友多,”


“跟部长、副部长发消息的时候,尽量让最后一个回复的人是你,这样会显得很有礼貌……”

 

仿佛他大你一届,就比你多经历了十年沧桑。

 

 

关于大学的美好我们听了很多。但是关于大学的官僚主义和黑暗,我们说得太少,但它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我们心里清楚,有一天进入社会,会有更黑暗的事情等着我们。

但是无论如何,在我们心里,大学都不应该这个样子的。

大学不应该是社会的缩影,也不应该是通往成人世界的第一站。大学依然应该是中学的延续,是象牙塔的最后一站,是一片干净纯粹的土地。

这里应该被书香和学术所环绕,而不该被那些乌烟瘴气的官僚气息充斥。

这才是我们心中干净的大学。

 

当然,我们写这篇文章,只是揭露了一种在当代大学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说所有的大学都是这样官僚主义,也不是说每一个学生会都这么黑暗。

我们也曾遇到过很多很好的学长学姐,也曾看到过公正和光明的大学校园。

小m说,他大一在学生会的时候,就曾经跟朋友们一起说,如果有一天他们当了部长,一定要改掉这些风气。最后如同他们所说,他们后来真的做到了。他们的部门从他们这一届开始,风气肃静了很多。


这让我们相信,每一个有黑暗的地方,依然会有光明和奇迹。一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终究是由它的人决定的。

不能因为在黑暗里待得太久,就习惯了黑暗。

我们要做的,就是撕破这些假装平和的表象,喊醒那些在黑暗里的人,不要忘了光明。

 

我们只是想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留住那片干净的大学校园。




本文作者:杨乐多、pp、吕白

实习作者:小M

排版:阿楚

校对:左海

资料采访来源:才华有限青年大学生顾问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