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青年史学家联合华中师大农研院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

2018-04-09 青年史学家
青年史学家人文社科丨高等教育丨社会热点



以史资农,扎根中国大地,积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新青年、新媒体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对十万史学新中产来说,也为理论联系实际,关照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追忆往昔,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就是一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一手《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从韶山村走出来,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寻乌调查”,寻找指引中国走出黑暗的灵方。

 


1949年以后,邓子恢、杜润生、王岐山等关注农村问题,提出要实事求是地解决农村问题。小岗村敢为天下之先,和胡福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同构成改革开放的报幕员,至今影响深远。


进入新时代以来,一方面农村空心化,“返乡手记”成为一道亮丽的伤疤;另一方面国家深化改革,针对农村提出精准扶贫、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数千万乃至上亿离开乡土的知识、财富精英们提供了一个将乡愁叙事引入乡建叙事的出口。



广阔天地,正是大有可为的好时机!




有鉴于此,青年史学家经过积极联络,得到领导首肯,成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特别媒体支持方,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臂之力!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是小编非常敬仰的智库机构,曾于年初专门前去瞻仰、观摩、学习。虽然地处武汉,隶属于211大学,但农研院做出的成就却可以跟很多985高校、双一流高校叫板



2015年,全国151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评估,农研院总分名列第一,被时任副总理刘延东认为是全国初具雏形的四大智库之一。农研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乡村振兴规划设计院,拥有中国政治学领域第一个长江学者徐勇教授“双一流学科”政治学。在刚刚出炉的全国大学智库排行榜中,农研院也顺利跻身前二十,和北大、清华、人大一众知名智库并列……



长期以来,华中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坚持顶天立地,理论务农。主张大调查,用事实说话;大数据,用数据说话;大服务,说话要有用;大平台,让更多人说话。到农研院参观的时候,你可以发现,其资料室由四个方面构成:咨询报告墙、调查问卷墙、方志墙、著作墙。小编曾经到过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进修过,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号称是世界上中国研究资料、现当代史研究资料、方志研究资料最多的地方。但就小编亲身体验和目力所及,农研院的方志资料不一定有他们多,但一定不比他们少。



尤其在项目设计上,农研院有其眼光。农研院目前拥有俄国农村调查、满铁调查、海外农村调查、新版中国农村调查四大调查体系,还建设了中国农村数据库。当前其进行的主要调查包括家户制度调查、七大区域村庄调查、百村观察项目调查、地方治理研究、土改集体化口述史调查等。在长期调查的基础上,农研院推出了一大批重要成果,每年均有一批资政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其中重要著作包括《中国农村调查》《满铁农村调查》(编译)《中国农村咨政报告》《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中国农村研究书系》《中国农村农民印象》《中国农村调研札记》等



其中尤其应该让我们史学界感到惭愧的是,农研院在满铁调查、口述历史方面的成就,包括村庄原始档案、家谱族谱、口述史访谈和地方志的运用上,都可圈可点,实际上其中很多工作应该是史学界做的,而史学界对此的关注显然不够。



青年史学家作为人文社科领域颇具影响的学术大号,最高时曾排名全国学术号第一名,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坚持主流,提高站位;立足史学,服务社会;扎根人大,放眼全国”为主要特色,“大学·学术·人文·思想·社会·资讯·智库·人物”为主要内容。


目前在整体运营构架上已经初具雏形,除了青年史学家之外,


还拥有

历史学考研领域最有影响力的

青史考研帮

中学历史领域最具影响的

历史教育家

等……


还成立了

青年历史研究所

(简称青史所)


发起

中国历史学家教授口述历史计划

人文社科自媒体研究课题组


并将启动

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计划

在学界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




青年史学家将长期跟踪华中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的成果,并为其提供媒体支持,尤其是口述历史调研员、助理研究员的招募。对农村研究、口述历史等相关主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微信群,以方便进一步对接。有关于农村研究相关课题和相关研究的朋友,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与农研院优质学术资源的对接。





 版权声明 

青年史学家所使用的文章、图片等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