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家90后已经百度副总裁公号卖了1亿,80后已经摩拜总裁套现15亿,你在干啥???

2018-04-22 青年史学家


青年史学家人文社科丨高等教育丨社会热点



 

 

4月18日下午,百度副总裁、个人公众号“李叫兽”创始人李靖通过一条朋友圈消息,宣布了自己即将从百度离职的消息。

 

说道李靖这个名字,很多人应该很陌生,但是这个1991年出生的小伙子,身上有着很多与年龄不太相称的光环。

 

▲李靖做客“鲁豫有约”节目

 

这位武汉大学(本科)和清华大学(硕士)高材生在2014年创建公众号“李叫兽”,教授营销文案写作。2015年他成立公司,并开始经营课程变现。2016年12月,百度全资收购了李靖的公司,将整个团队打包拿下,收购金额达1亿元。

 

公众号创立不到2年卖出1个亿,李靖还以25岁的年龄成为百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

 

不过,这位少年得志的文案“大神”还是在入职一年多以后离开了百度。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今年春节期间,就有百度员工在网上匿名爆料称,李叫兽的团队在百度内部已被“架空”。

 

“李叫兽”发文宣布离职

 

4月18日,李靖在朋友圈发文宣布了自己离职的消息。


“感谢百度为我提供的平台和支持,从最初的智能创意方向,到后面的信息流产品,让我获得了直面数亿用户的锻炼机会,也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他表示,自己选择离开是出于个人原因:“因个人发展原因,我已经辞去在百度的工作,准备开始新的方向。”


据腾讯科技报道,对于李靖的离职,百度也已经通过内部邮件的方式向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小范围通告。

 

邮件中充分肯定和感谢了李靖在百度期间的工作贡献, 称赞其“为百度多条业务线带来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率先在信息流场景下开发创意工具,并通过智能创意,为信息流广告显著创造增量收入”。

 

对于李靖近期的工作,这封邮件总结道,“2017年11月,李靖加入手百&feed体系,期间带领产品团队优化产品体验,参与相关产品战略规划,并且与团队一起在过去几个月里推动了feed体验的明显提升。”

 

百度还表示,尊重李靖的个人选择,并祝福其在新的领域工作顺利。

 

加盟百度前曾被寄予厚望

 

2015年7月,李靖创办了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2月,百度宣布全资收购该公司,公司创始人李靖携团队加盟百度,出任副总裁。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对于这个90后“网红”出任百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一事,外界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而百度高层在引进“李叫兽”时显然也寄予过厚望。

 

▲李靖上课视频截图

 

据此前的公开报道,李靖和合伙人组建的创业团队由8人组成,其中4人来自清华,还有微软等公司的前员工。李叫兽团队主要从事营销方法和工具的研发工作,李靖作为唯一原创作者,在自媒体“李叫兽”公众号上发布了上百篇与营销方法相关的稿件。

 

据钛媒体等报道,李叫兽团队对信息流广告的研究,可能是被百度看上的主要原因。

 

借助算法改变信息排列的“信息流”方式,让今日头条在短短数年中迅速崛起。在2017年的新年演讲中,百度CEO李彦宏也曾强调:信息流是百度未来的增长点。而此前李靖发起的“14天改变计划”课程,人均收费999元,2000个名额在9个小时内就被抢光,其中一个主题便是“提高信息流(feeds)广告的点击率”

 


36kr报道,李靖在加入百度前,曾应百度要求进行了有关信息流广告的研究。

 

据界面报道,李靖在百度任职期间,除了负责带领广告创意团队,期间两次业务调整也使得李靖更深度地参与了百度的信息流事业。  

 

第一次调整是将创新业务部划归李靖管理。创新业务部旗下有华佗项目,目的是帮助百度做一些医疗行业的探索,总监李政向李靖汇报,李靖在这个业务线上向百度COO陆奇汇报。

 

第二次调整是在2017年11月底至12月初,手百和Feed产品部、手百策略部门被划归至李靖管理。在这期间,李靖手下大约有五六百名员工。

 


 

不过2018年2月28日,有百度员工化名“王重阳”在某职场社交平台爆料称,李叫兽已被百度架空,团队整体解散或独立,内部转岗。这条爆料(已被删)也得到了其他百度员工的印证。

 


对此,李靖曾回击到,这个“架空”传言“看的我都要信了”。

 

营销界“网红”争议大

 

靠着经营个人公众号,李叫兽团队卖出上亿“天价”,李靖在25岁的年纪还实现了从写手到BAT高管的华丽转型。这也让李靖成了自媒体创业圈红人,有人羡慕钦佩,也有人不屑一顾。

 

据界面报道,经常与李靖打交道的一名百度人士透露,“李靖来到百度后,几乎全公司都能看出来,他不适应。”。

 

这位人士还表示,

 

他的年龄其实相当于百度刚招进来的应届生,应届生会给你一段时间培训,但李靖没有,他一进来就必须承担VP的责任。

 

李靖还比较突出一点,餐桌吃饭,待人接物,像个学生,性格也比较腼腆害羞。

 

一个学生和一个高管说话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你对公司的环境、文化,还有其他部门情况的了解程度。”

 

一位百度中层还称,“我们看他就是个学生,在写标题、文案上颇有思路,就被Robin(李彦宏)看中了收购进来。”

 

不过也有员工回忆道,“刚来的时候,他在内部做过演讲,有人说他是一股清流,希望能给百度带来一些变化。”一位广告创意部的员工认为,李靖在百度也获得过至少是短期的成功,“6月上线第一个产品,当时效果还是很好的。”

 

而在进入百度之前,李靖的成名要追溯到2014年,他的一篇《7页PPT教你秒懂互联网文案》被其他自媒体改编为《月薪3000和月薪30000文案人的区别》后,迅速在电商文案圈内广泛传播开来,随后《X型文案和Y型文案》(后改为《你为什么会写自嗨型文案》)又被各种营销人社区转载。

 

对此,有人认为,李叫兽的文章适合“忽悠”外行和小白,对于公关营销实战帮助不大。有人甚至说,


网络营销红人们可以很轻松地搏流量,吸引关注度,但说到真刀实枪的技术,十有八九要认怂。”

 

不过,李叫兽提倡的“营销科学化”也有忠实粉丝支持。

 

一位知乎网友写道,“作为李叫兽的支持者,我几乎看过了他所有文章,重点文章看了多遍。我也知道到他的某些观点不足和局限性,但是他真的很年轻,他比多数同龄人优秀,我很感谢从他文章中学习到的知识。”

 

每经编辑 郑直


从2004到2014年,十年月薪才破万;

从2015到2018年,三年“套现”已15亿。


4月初摩拜单车被美团全资收购后,这组对比,就常被用来描述创始人胡玮炜的人生,简单粗暴,足够搅得人心惶惶。


同龄人的焦虑如潮水般汹涌卷起拍打堤岸,风暴中心,站着胡玮炜,那里异常平静。


来源:塔木德富豪会、开始吧(ID:kaishizhongchou)


1982年出生于浙江小城东阳,胡玮炜想成为法拉奇那样的战地女记者,2004年从浙大城市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她只身提着一只箱子就去了北京。


从《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再到《极客公园》,作为科技记者,胡玮炜跟汽车打了10年交道,对汽车的那套逻辑却无法感同身受,“推背感”“零到百公里加速”只是种描述,无法引发血脉贲张。


直到2013年去了趟拉斯维加斯,胡玮炜才感受到心底的热气蒸腾:


汽车公司们聚在一块,摆出自家研发的各种黑科技,她脑子里那个始终影影绰绰的念头,被冲击得成了型:人与车的交互是重点,未来出行行业肯定会有巨变!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年后。


胡玮炜认识的工业设计师想做一款像iWatch的智能单车,投资人李斌要找新项目,由她牵线,大家约在国贸旁的咖啡馆。


李斌对个人自行车兴致缺缺,他更想做的是能随处借到随时停放的自行车,用手机扫码开锁的那种。设计师们提出各种难题,“会被偷”、“后期维护费高”、“盈利难”,没人觉得这事靠谱。


李斌转头朝坐在一旁的胡玮炜开口:“不如你去干吧。”


胡玮炜有点懵,但立马感受到了又一次被击中:


两次在杭州和哥德堡租借公共自行车的经历都不算愉快,她不知道去哪里办卡哪里交押金,所谓的智能办卡亭让人恨不得踢上两脚。如果能做到“扫码骑走,无桩停放”,随时骑车在城市里游荡的浪漫念头就能成真了。


骑单车在城市游荡,已经是日常


深夜从咖啡馆走出,北京11月的凛风直刮进骨头缝,她的身体想起小学三年级拥有的第一辆自行车:


骑车时速度慢,没有一层罩子把你和外面隔开,就有机会感知到一座城市很多细微的变化,好比春天的时候,什么时候叶子开始变绿,什么时候开始飘柳絮,我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这事一定要做!”那些想得太清楚怕跌倒的人都走开了,只有胡玮炜,带着一种近乎天真的直觉,开始做车。


考虑过失败的代价吗?胡玮炜后来想过,要么一炮而红要么一炮而死,她从一个小箱子开始,最差最差也就是回到那样。



其实在那晚之前的夏天,她刚辞职出来自己办了个GeekCar,相比传统的汽车测评,胡玮炜更想做的是报道有热情的创业者。


团队也不是正儿八经有汽车行业背景的,甚至第一个入职的记者,是她参加音乐节认识的DJ。


相比经验,胡玮炜更看重好奇心。


一帮年轻人窝在胡同里的小四合院,白天办公,晚上还得收走东西让房东开酒吧。


院子虽小,胡玮炜常组局办趴,直接拉出桌椅露天摆上,圈内的工程师、行外的爱好者凑在一块聊前沿聊发展,从互相交流到谁也不服谁,啤酒毛豆就是一夜。


摩拜位于亮马桥的新办公室


在胡玮炜转做共享单车后,仍是十几人猫在小办公室里,但2015年1月份注册成立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直到夏天也没把第一辆自行车造出来。


估算了制作和运营成本,按照设想,造出的共享单车要保证在四年内不用修。胡玮炜按这个目标,开始一家家跑自行车厂,结果全都碰钉子。


没有自行车厂肯做。


要保证四年内轮胎不打气,车链不掉,车架不锈,安装的智能锁还要一直能联网定位开锁,厂里的老师傅不光没做过,听都没听过。



咖啡馆里的第一批设计师团队已经离开,谁都没想到,曾经参加过小院沙龙的一个年轻人出手了。


作为自家汽车公司的CEO,王超长得高高壮壮一头卷发,技术出身的他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给胡玮炜画图解释,用一根长轴就能带动前后轮,不用车链,从根本上避免自行车掉链子这事。


传动轴、单摆臂、实心轮胎……王超不仅设计出了摩拜,甚至还自己手工打磨出一台模型拎过来,没上漆,骑起来咯吱响,然而每个人都激动疯了。


最早成型的摩拜部件


胡玮炜一直留着那幅草图没擦掉,她让王超签上名,公司搬家那块白板也跟着搬。


没人能说清,一个董事长为什么会费时耗神地帮忙设计摩拜单车,只是偶尔会有人回想起上个夏天胡玮炜在院子里办派对时写的话:“伟大的事情其实都是从一次party开始的”。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第一辆手工打磨的模型


胡玮炜的投资人同样疑惑过:


能把人“忽悠”过来是创业的关键能力之一,胡玮炜这点就很强,但他不知道秘诀是什么。


她不是时下典型的成功创业者,不擅长演讲,不目光炯炯,不掷地有声,紧张时嗑巴,在上台时会被前一个演讲者感动到眼泪还没擦干。



也许徐洪军能解答,他见过胡玮炜的至暗时刻。


徐洪军是从日本回来的工程师,为了能量产摩拜,他在2015年平安夜加班修改设计方案,突发心脏病入院。那个能把不可能都成真的徐师傅倒下,胡玮炜着急地偷偷溜进病房,在他床头摆了一个圣诞老人。


同进抢救室的两个病人死了,病房那头有个做透析的老太太一直呻吟,徐洪军即将面对7个小时的搭桥手术,这一切都让人受不了。


胡玮炜一脸苍白,徐洪军却安慰她:你别哭,我不害怕,“我会把这个车造出来的”。


摩拜在广州一天的使用轨迹图


胡玮炜说过,从开始到后来,每一秒都是摩拜的生死时刻。那些时刻,她没有提过害怕。


在最穷的时候,胡玮炜跟同事决定自己投厂建生产线。他们跑到无锡找工业园,那里荒芜到马路没铺沥青,她模仿出租司机的惊叹: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还有一次,是在小办公室里,突然停水停电,帐面上实在是没钱,胡玮炜打趣:我们正在干改变世界的事,总不能让一次停电就把自己改变了吧?


弃用好几个方案,还没打造出摩拜模型时,五百万的天使投资基金已用完,另两个合伙人还在商量垫钱的事,胡玮炜却已经用个人名义找了民间借贷。


那个看起来羞涩的女孩,借了高利贷。



“资本是助推你的,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在最近一次的公开采访里,胡玮炜想得透彻,也不惧怕显露天真:


——当记者好玩吗?

——特别好玩,能到现场去,碰到各种机会。


——喜欢北京吗?

——特别喜欢,它庞杂又无序,什么可能性都有,各种各样的人都很有意思。


好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是胡玮炜?


“有一段时间我也在想,回想过去,是不是有别的路可以选,是不是能够有一个稍微不同一点的过程,或者一个跟现在不太一样的结果。其实没有,想了很久都觉得没有,真的想了好久。”胡玮炜停顿两秒又确认一次,“没有。”



那些冰冷的残酷的商业逻辑,都抵不过一句“我喜欢”;剖析了无数遍因果利弊,不如干脆直接的“到现场去”。


旁观者永远只能鼓掌,而实干者已经在路上。


日前,摩拜单车创始人兼总裁胡玮炜,在新华社主办的“新青年youthtalks”中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在中学时候就想成为一名记者,在高考所有志愿上都填了传播学、新闻学。后来我真的成为一名记者。来到上海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了120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租了一个房间。


那个时候我没有钱,但是日子过得简单自在。后来,赚了钱、买了车,我开始每天开车上下班,不过感觉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街道变得越来越拥堵,我感觉反倒没有骑自行车那个时候更幸福。


骑自行车的时候速度慢,也没有一层罩子把你和自然隔开,你就有机会感知到,一座城市很多细微的变化。好比春天的时候,什么时候叶子开始变绿,什么时候开始飘柳絮,我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也正是因为此前跟自行车很多的关联,让我有了后面追随我自己的直觉,去做的这样一个探索和选择。我看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也看到了出行行业交通工具的进化,我希望参与其中,作为一个改变者。


几天前,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婚礼邀请函。一位美国华盛顿的博主,发了一条帖子并@了我们。帖子里,博主与她的未婚夫骑着共享单车,笑容灿烂,以此庆祝他们的订婚。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放弃了豪华车队,与好友们用自行车车队,举办着自己梦中的那场婚礼。


不仅仅爱情在回归最本真的样子,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在朋友圈晒跑步、晒蓝天、晒马甲线,追求生活最本质的美好。


我们对有200年历史的自行车做了改变,后来它就成为“但求随时使用,不求曾经拥有”的出行伙伴。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变了吗?其实没有。我还是那个行动派,希望世界变成让我们喜欢的样子。比如,自行车回归城市,让天更蓝,让每个人能在骑行中感受一座城市的魅力。


毫不夸张地说,从创业到现在,每一秒钟都是我们的生死时刻。创业有一百种死法,但只有一种活法,那就是活得坚持。


2015年的夏天,我们十几个人窝在小办公室里,忽然就停水停电了,那时候我们账上真的没有钱了。当时我就在想,我们在做一件改变世界的事情,总不能被一次停电就改变了自己吧!于是我们顶着40度的高温,汗流浃背地继续做着我们的工作。


荣耀很抽象,艰难却很具体。


记得我们拿着第一把智能锁,兴冲冲地去找工厂生产时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工厂说产品不适合投入量产。当第一款共享单车设计出来时,我和团队跑遍了中国大小自行车厂,没有一家企业愿意重改生产线,帮我们生产这样一个新物种。


我特别喜欢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人生就像骑单车,想要不跌倒,就不能停下来。”


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建厂。那是我们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厂房偏僻到连的士司机都感慨:“这儿都能被你们找到”。


共享单车这个行业的参与者,都在贡献他们的美好,我们在一条还不知道彼岸有多远的河里摸索。而我们所倚仗、所倚靠的“石头”,来自于每一个自我改变的人。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我变了吗?我觉得,我变了,但是我没有被改变。


我想起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爸爸给我买的。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它的样子,紫色的车架、白色的车座,超级漂亮,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紫衫龙王”。


那时候大家说,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现在,共享单车走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


在这个过程当中,年轻的我们、新兴的产业拥有着足够的成长空间,发挥着不可小视的力量。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个人努力做出的小小改变,最后都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


为美好的改变拼尽全力,这就是我们回答世界的声音。

 

 版权声明 

青年史学家所使用的文章、图片等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