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沂源法院“三大阵地”精准对接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淄博中院 2021-05-08

     沂源县法院以“三大阵地”为依托,构建满足民营企业需求的精准服务平台,持续助力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实现对企业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规范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搭建“联络平台”阵地,架起双向沟通“桥梁”

     一是开展“双结六定”活动。与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家代表委员开展“一对一”联络,聚焦企业营商环境司法需求,面对面沟通、点对点解难,找准服务企业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畅通司法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电话联络等形式共联络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26人,代表委员满意度达100%,基本实现联络全覆盖。

      二是提供“订单式”司法服务。面向县内重点企业,通过“企业梳理、提报问题---法院研究、分析问题---现场指导、解决问题 ”的全方位司法服务流程,构建服务辖区民营企业的全流程法律服务链,随时接受企业法律咨询,坚持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实现对企业的精准司法服务。截至目前,共联系企业103家、企业提出司法“订单”62次、座谈交流21次、实际解决问题45个。

      三是建立联络常态化机制。出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旁听庭审、见证执行活动方案》,与代表委员建立良性互动,累计邀请近30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见证执行活动15次,涵盖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各类型案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审判工作透明度,有效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二、打造“诉前调处”阵地,实现纠纷诉源治理

     一是设立商事纠纷调处中心。借助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在悦庄法庭辖区的地缘优势,与县工商联、商会联合建立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发挥行业组织在处理商事纠纷中的专业优势和基础性作用,对纠纷开展行业调解、委托调解,以低成本、更灵活地预防和化解商事纠纷,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开展纠纷多元联动调处。培育和发展机械、饮用水、美食、塑编、青年企业家等12个行业商会调解组织,进一步规范调解工作、司法确认等衔接程序,优化涉企纠纷诉非衔接调处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加强与人社局、银行、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建立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协作化解机制,妥善化解劳动争议、工伤赔偿、金融融资引发的纠纷案件,共疏导分流纠纷23起,多元化解成功18起,调解成功率达78.26%,标的额900万余元,转诉讼立案5起,促进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建立矛盾隐患会商机制。对于涉及土地、环境污染、征地拆迁、合同等纠纷时,组织召集调解成员进行事前会商,对矛盾纠纷的具体定性、解决的基本思路和途径、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商议和探讨,及时对辖区经济发展态势进行预警,强化企业风险防控。截至目前,共对涉及企业的16起矛盾纠纷进行会商,提出了有效纠纷解决建议。

三、打造“权益保障”阵地,助推企业良性发展

     一是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和优先执行,涉企民商事纠纷当场立案率达100%;组建1名法官+1名助理+1名书记员组成的专业化速裁团队,实现繁案精审、简案快审,平均审理期限16天,及时有效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二是出台涉企权益保护机制。出台《关于落实诉讼费用优惠政策的意见》,充分发挥诉讼费用杠杆作用,促使当事人选择调解、和解等适当方式解决纠纷,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出台《关于优化诉讼保全机制、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意见》,细化诉前和诉中保全、引入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提供保全服务、担保方式及数额、办理期限等流程,进一步简化保全担保程序;对涉及企业及企业家权益的重大案件,及时报告并纳入重大影响案件监督范畴,确保涉企和企业家权益得到合法有效保护。

     三是组建涉企专项执行团队。组建由党组成员、执行局长亲自挂帅的涉民营企业专项执行团队,分类梳理、集中执行,加强对企业合同债权、建设工程等涉企民商事案件的执行力度,已帮助企业收回资金6000余万元;全面落实办案中对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办案对涉案企业的不利影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