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选树风采展示丨淄川区人民法院寨里法庭庭长、一级法官司向华
司向华,女,1972年11月出生,现任职淄川区人民法院寨里法庭庭长、一级法官。参加工作29年以来,始终秉承“司法公正是法官的灵魂和生命线”这一信念,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公正司法、执法为民的审判理念,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带领法庭干警改革创新机制、延伸拓展职能,打造出一支有党性、肯奉献、勇担当的干警队伍,为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司向华多年来一直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还将将每周五下午定为寨里法庭的固定学习日,要求干警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不断提高政治观察力、思考力、预见力。工作中做到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严格按原则、按制度、按程序办事。该同志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考取了在职研究生,取得了法学硕士学位,不断加强对疑难案件、新型案件的研讨和学习,丰富自己的审判业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审判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立足基层百姓,公正司法审判
司向华常说“司法公正是法官的灵魂和生命线”,她从成为法官的那一天起就把“公正审判、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追求。作为一名乡镇基层法官,审理的案件大多和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有关系,她不断调整审判思路,构建多元化调解格局,大力化解矛盾纠纷,融入调解的方式促进案件的和谐审结。司向华用耐心、细心、爱心、专心处理每一起案件,用温柔和细腻以及法官的理性,平衡着情感和法律。
她审理过这样一起离婚案件。原告是女方,起诉到法院要求与其丈夫离婚,被告的男方却是一名长年卧病在床的高位截瘫病人,如果简单地判决离婚,那被告今后的生活该何去何从,如果判决不予离婚,那原告声称已经患上严重抑郁症的情绪该如何安抚,为了切实解决问题,司向华直接到被告家里了解详情。被告住在寨里镇最偏远的村子,一进被告的家门,她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阴暗的房间里,因为常年无人打扫,充斥着一股发霉的味道,瘦弱的被告躺在黑乎乎的棉被里,身边放着一把装着凉水的茶壶。看到这种情况,司向华先把房间简单地整理了一下,又烧了一壶热水,当被告捧起热水小心地喝了一口后,激动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讲述了他和原告的过往。原来,他是七年前修缮房屋时不慎从房顶跌落,造成了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初遇变故,脾气才变得暴躁,两人之间的感情才慢慢的冷淡了。看到男方打开了心结,司向华又单独找了女方给她做工作,让她回家和男方把误会解开,又找到他们女儿,让她分头做原、被告的工作,并承诺父母离婚后承担起照顾父亲的义务。剑拔弩张的原、被告双方总算出现了缓和。考虑到被告身体不方便,司向华就来到被告家里现场办公,原、被告在女儿、姐姐见证下,打开了心结,签署调解协议,和平分手了。
司向华对待每一起案件,都仔细调查、深入研究,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每一份证据,使每一个案件都能公正审理,经她手审理的3000余起案件,无一引起上访、缠诉。
创新党建引领,打造过硬队伍
作为一名老党员,司向华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在党建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做到统一思想、落实公正司法、执法为民的审判理念,才能打造出一支有党性、肯奉献、勇担当的过硬干警队伍,司向华在市法院“党旗耀天平 公正铸忠魂”总品牌下,积极创建了寨里法庭党建子品牌“党旗飘锦黉,赤心担正义”。利用庭院文化,在大厅、法庭大院等树立了多个“清廉、为民”警示宣传牌,创建了“法治”长廊、“党建长廊”,让每名干警时刻都能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敲响自省的警钟。要求干警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保障司法公正,树立良好的司法形象,坚决杜绝关系案、人情案现象的发生。完善监督机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确保庭上每一名干警不掉队。在党建的引领下,法庭干警都能够做到秉承公心,忠实履行职责,勤勤恳恳做事、明明白白办案、干干净净做人,用实际行动来书写忠诚与担当,他们没有因为工作辛苦而抱怨,也没有因为法庭交通不便叫苦叫累,更没有因为法庭的生活不方便而选择放弃。有时候为了调解一起案件,为了一次庭审,错过了正常的用餐时间,就随便对付一口。白天接待当事人,调解、开庭,晚上、周末加班加点写法律文书已经成了固定的工作模式,寨里法庭的工作受到了领导、群众的一致认可,2019年被授予淄博市巾帼文明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被评为支持地方建设突出贡献先进单位,202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积极改革创新,落实为民宗旨
近年来,寨里法庭在司向华的带领下积极改革创新,改变法庭高高在上冷冰冰的传统形象,落实司法为民的宗旨,用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以市法院开展的争创“星级法庭”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两个一站式的建设。在诉讼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设置了便民水、便民雨伞、便民纸笔老花镜等,方便了群众来访及时解决问题。专门了设立“党员先锋岗”,以当事人需求为导向,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落实“一次办好”群众的每一次司法需求。健全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站服务”的双线集约化诉讼服务,及时高效的办理现场立案、预约立案、网上立案、上门立案,全面提供法律咨询、材料收转等诉讼服务。
司向华要求法庭干警要创新思维,在充分为当事人服务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司向华了解到辖区一家企业给外地企业供货,货款未能及时回收,企业面临着流动资金的断裂,如果走诉讼程序繁杂,疫情期间也不宜外出,他们打破了传统的办案思维模式,用诉前调解的方式,用微信联系了被告,经了解双方是因供货的产品的质量问题双方未沟通好,才未及时支付货款。法官将双方当事人组成一个微信群,在群里给他们讲明了利害关系,给他们算明白了经济账和利益账,最后双方在群里消除了误会,被告用微信转账的方式及时给原告支付了货款,从受理到收到货款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原告收回了货款,有了充足的流动资金,也马上投入了生产。
延伸拓宽职能,建设特色
乡镇法庭不仅是司法审判的基层单位,也是乡镇经济建设的参与者。寨里法庭积极参与辖区乡镇的基层社会治理,司向华带领全庭干警主动走访辖区内的部分人大代表和重点村居、企业负责人,征求他们对法庭工作的意见。并邀请辖区人大代表到庭上观摩庭审,召开座谈会,争取对法庭工作的建议。对于处理涉及本辖区的案件,及时与辖区党委政府领导沟通,主动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并主动接受他们的监督。结合院里开展的“双结六定”工作,成立“红色党建·天平服务站”,把法院党建向社会延伸、向基层治理延伸,助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了更好的解决基层的矛盾纠纷,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融入区域大调解格局中,法庭还搭建了特色调解平台,创立“热心大妈”刘伟调解室。通过派驻人民调员庭前化解了大量的家庭、邻里纠纷,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建设具有“寨里法庭”特点的特色法庭。
司向华用默默的行动,植根于践行司法的最基层,未来道路漫漫,她愿意用奉献书写担当,以实干诠释忠诚,做一名忠实的法律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