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董卿,穿平底鞋的她有着最美丽的样子

2017-08-14 院长君 读家书院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朗读者》导言·遇见

 



《朗读者》出书了!

这一次,主持人董卿转身为主编董卿!




藏在清瘦身躯内的坚韧心脏


8月13日上午,北京,欲雨还休。《朗读者》新书在国家图书馆艺术厅办了一场“朗读者”风格的发布。


开场前,董卿从舞台侧面走向观众席第一排,只是悄悄的与嘉宾们随行,舞台下的灯光并不明亮,二楼眼尖的读者还是发现了,发出第一次尖叫。90多分钟的活动里,这样的尖叫共响起19次。


挥手,躬身,微笑,身材清瘦,淡淡的温柔,几乎素颜,隐约看出些岁月的抚痕。头发并没有像出镜时那样做出造型,只是随意捋在耳后,水墨轻漾的一袭裙清爽内敛,面对尖叫躬身回礼时好像还有一分羞涩。


 

在观众眼中,她从容大气、自信内敛、优雅低调。在合作伙伴眼中,她事无巨细、追求完美。合作过的导演评价,别看这个女孩很瘦,她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脏。合作过的编辑说,哎呀,这个人真的是非常非常了不得。


《朗读者》图书的总策划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肖丽媛在台上介绍出版的幕后,未及多言,便已哽咽。72天,20多人的编辑团队在和时间赛跑。


七十位朗读者的访谈、九十四篇文本、一百五十四张照片,补充因节目时长限制而被剪掉的精彩片段。扩充文本内容、版本甄别、名家译本。


她记得和董卿确认每一个细节的场景,跟总导演刘欣半夜通短信的情形。



 

大屏幕镜头切到董卿,她双手捂脸,泪盈在眼中。


那些不辨晨昏的时光,那个灿烂如诗的四月,并未远去!


轻盈地,她跳着步迈上舞台,深深地鞠躬。


那一刻,我觉得她瘦瘦的身躯里藏着春林诗月,也藏着山河湖海。


穿平底鞋的隔壁学姐


她说,“做这档节目,用了1年,做这本书的主编,用了3个月,现在在这个舞台上与大家见面,用了23年。”


语气依旧淡然,神色温柔,短短一句话,便道尽前半生。




电视人是辛苦的。圈里有一句著名的形容: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真的,不夸张!身体的累是其次,精神上的焦虑更具杀伤力。


“我有一把蓝色的小镊子,以前是用来拔眉毛的,过去这一年我用来拔白头发。做了这个节目之后,因为熬夜,策划、录像、后期、策划、录像、后期,无休止,所以我见过北京城后半夜各个时段的样子,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六点,正因为这样,白发横生。早上醒来一看,两寸长的一根小白头发生生在这儿,特别安静、特别倔强地告诉你,它是身体派来的使者,身体不爽,你不能这样。但是我必须这样。这是做节目的辛苦。”


挣扎与困顿留给自己,最好的那一面永远要留给观众。




董卿谈首次当主编的感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37n4l99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架子坏了,院长君举着设备录完这段,手抖勿怪嘤嘤嘤



主持人调侃,“做一个白发苍苍的读书节目主持人也是非常迷人的。”

    

“作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读书节目的男主持人是可以被接受的。”董卿回了过去。

 

“做主持人和做主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做主编最大的好处是上舞台可以穿平底鞋。”她笑答。


跷起脚尖,展示自己的小白鞋,调皮着、欢快着。


这样的董卿第一次见。


生动得像……隔壁的学姐。



转身,从主持人到制片人


其实,跷起脚尖,重新落地,转身,太不容易。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像是《我的前半生》里唐晶说的: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让一切看起来毫不费力。



2015年7月,董卿结束访问学者的身份从美国回到央视。在央视春晚的舞台连续站了13年,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综艺节目、晚会,她的身份始终都是主持人。

 

年过40,毅然投身于《朗读者》节目筹建,这一次,她的身份是“制片人”。


角色转换,跨越的不仅仅是身份的鸿沟,还有经验、管理能力、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等等,繁琐种种。


成为制片人之前,董卿先成为了一位母亲,孩子还不满周岁,最需要妈妈的时候。


为什么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接受新的挑战?


接受《面对面》采访时她表示,即使做了妈妈,也仍然要继续成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不愿做全职妈妈,不希望孩子的世界只有她,也不希望自已的世界只有孩子。我应该很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侯,对我有爱、有尊敬。”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她形容《朗读者》初期筹建时的艰辛。


”遇到一些客观上的困难,超出想象,比如说原本以为节目制作好了就能开播,这是很天真的想法,因为节目从制作到播出是一条很长的路。“


摇摆过,动摇过,累到哭过,急到吼过,也有很不堪的状态,但最终她没有放弃,因为多少觉得自己还有一份责任。


其实所谓的勇气,是你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所以,在所有这些让你焦虑、纠结、崩溃的事情背后,你还是要明白:


最终的彼岸是什么?

你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在拨开一切的乌云和荆棘之后是什么?



现在,站在台上,她终于可以云淡风轻这样说:

我曾经以为《朗读者》可能是一个很孤独的孩子,会在黑暗中行走,但没想到,一出家门就看到了满天星光,照亮了我们的的路。


这正是她的期望,付出和回报要能平衡,这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三册书,沉甸甸的。文字与匠心凝结的重量,拿在手里特别踏实。封面上的她,凝思,张望,微笑,长发掠眼。


为什么要做《朗读者》这本书?

 

“没有人类最宝贵的文学的财富就没有《朗读者》这个节目。所以既然我们是从那里来的,我想在电视呈现之后,应该让他回归于文字,以白纸黑字的面貌再一次与所有热爱的观众和热爱阅读的读者见面。”




董卿说作为主编,编稿时经常会流泪,在上海时曾因忘带身份证被上海图书馆的管理员“拒之门外”。平凡与荣光,每一种都真实。


回顾节目制作历程,她特意提到了3万多名朗读亭的热爱者:“许多人排了10小时队读了3分钟,由于节目时长原因没法全部呈现。我想把这些朗读者的素材做成一个专门的节目。“


发布活动的朗读环节,董卿特意选择了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一株百合花,不绚目,不辩,不争,独自芬芳高洁,耐得住误解与寂寞,孤独倔强。


于董卿,恰如其分。


这亦是她所坚持的: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关注读家书院,向后台发送

“朗读者董卿”或“朗读者白岩松”

可聆听现场朗诵音频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文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荐书

朗读者

董卿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朗读者》节目同名图书,共分三辑。以节目为基础,增加文学含量,提升阅读品质。全书共收录七十位朗读者的访谈、九十四篇文本、一百五十四张照片。访谈部分,补充了因节目时长限制而被剪掉的精彩片段;文本部分,进行了内容扩充、版本甄别、名家译本的替换;增加了朗读者小传和名家文本点评。《朗读者》图书首次尝试使用AR技术,读者只要下载“朗读者AR”客户端,扫描书中的任何一张图片,即可让静态的图文书变成一部“可移动的活电视”,观看近1000分钟的视频片段。



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发现美、创造美,这个乐趣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而美的乐趣来自阅读,阅读这些名篇佳作。

——许渊冲


人通过阅读寻找本乡,《朗读者》节目是阅读者的导游,打开一扇门领我们关注和看到优秀文学作品;而这套书又是一个导游,为读者打开了阅读的第二扇大门,这是更加辽阔的世界。好作家和好文章的背后是浩瀚的文字,谢谢董卿这个导游,谢谢这套书。

——白岩松

 



编辑助理:叶知春、徐蕙                  


THE END


——————— 近期热文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朗读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