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 港 青 年 与 老 香 港 的 文 化 传 承

卢湾金城武 鲸游公路 2019-11-07

我起返身开返部机听邓丽君
听渠唱到呢几句: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五点钟去天光墟》My Little Airport



 前言:


“唔该,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


10:30,在香港机场拦了辆的士直接前往酒店。相比于去年跑了五次香港,这次是我今年第一次来。没有太多新鲜,就像见老朋友一样。

趁着年末的尾巴跑来度个假,也顺便体验了三个品牌各在中国的旗舰店——香港文华东方、港岛香格里拉和香港Murray酒店。

当然除了带来三家酒店的品测外,我更多的是分享一下我对于香港的颜值以及性格分析。

好了,第一篇:



  香 港 人 的 文 化 认 同  

01

11月朋友曾喊我去香港看枪花的演出,我没有去。回来便是听她对那里失望的吐槽:


“香港人居然还觉得香港是他们的香港……怪不得港片里台词都罗里吧嗦的……除了中环几个大投行HK还有啥,港交所垃圾也不是没有道理……”


LOL~我听后觉得蛮意外的,这片娱乐天堂为何现在让青年人打不起精神来了?


我之前每次去香港都可以在街上暴走到天黑,从旺角走到花墟,这里对于我充满了香港电影与音乐中的情怀记忆。

我会羡慕香港太过自由多元的生活环境,每个领域都非常深入而丰富。这里有好逛的古着店,也有非常齐全的黑胶店,有高居庙堂的米其林,也有藏在地下的地下酒吧。


我疯狂迷恋粤语歌曲的黄金年代,但也会喜欢像林二汶的at 17、话梅鹿、my little airport的小众独立乐队,甚至像hardcore乐队荔枝王,噪音朋克David boring这样另类音乐的出现(文末分享一个香港小众音乐歌单)。烂大街的流行歌曲与独立乐队之间并没有冲突可言。

但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森林里,似乎每一个文化领域都挤压得十分渺小,巨大压力下的生存环境需要得是顽强的生命力去支撑。


我朋友之所以有那样的看法,或许就是因为现在的香港似乎很少有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存在了。

通过与香港的的士司机聊天,是一种最快获取香港信息的方式,他们嘴中总有停不下来的香港情与怨。


02

“西方文化是高等的,本土文化是劣等”

很多香港年轻人都会有这样的意识存在,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更是加深了本地民众对英国文化的认同。这种缺失认同感的表现在我看来不过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当碗没有了,就算再好的菜也没办法盛下。比如,在香港玩乐队的青年拿着作为舶来品的摇滚乐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这种现象即便放在大陆也有存在。一切文化都是依托自己所在的环境创作出的,就算是烂俗的口水歌或激进的朋克乐也同样。


不过我并没有去接触过很多香港的年轻人,所以他们是否都看不起大陆青年,我感受不到。只是觉得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其实在慢慢拉近,毕竟全世界的距离都在拉近。

比如作为一个独立音乐爱好者,香港除了许多不错的indie band外,欧美许多大牌进不了大陆市场,也会将巡演设在香港,而且每年还有着让年轻人心心念的Clockenflap鸡飞音乐节。所以大陆青年热衷于去香港看演出。


至少在这场音乐节上大陆与香港的年轻人在兴趣上达成了共识。我的朋友分享着他如何在音乐节中享受地饮着啤酒,如何尽情地舞动,摇摆起哄。在这里,我们都是一样的。


(今年的阵容有些意外,但也是很豪华了,我很喜欢的Interpol,vaccines,wolf alice,事后烟……headline阵容里的吴青峰与张悬也是眼前一亮)

跳不脱香港这座城的香港乐队My Little Airport,用歌曲去表达和洞悉自己所在城市的生活现状。



03

老令前几年在香港大学读研究生,因为一个在香港居留半年以上的居民都会被要求办理「香港居民身份证」,所以她当了短暂一年的“新香港人”。我很好奇也她作为一个拿着「香港居民身份证」的内地人,生活在香港有着怎样的切肤之感?


她似乎记不太清了,印象最深得可能就是每次去深圳吃砂锅粥,会经由「香港居民」的窗口出关,而不用在「访港旅客」窗口前的长蛇阵中苦苦等待。


不过生活于这个城市之中,外来人既快速地被它接纳,融入其中,又时刻被提醒着“你是一个外来人”。


老令在香港学习生活了一年,依旧不会说广东话。不过我在香港甚至听不懂广东话,当然我并不担心,去餐厅服务员知道我是大陆客,便会吃力地跟我说着生涩的普通话,生怕我听不懂。上次和摄影师做的士去K11吃牛杂,司机一路上跟我说他老家是上海的,很想回去看看……这些瞬间的香港让我觉得是亲切的。

香港的城市品格是斯文的,它会极力地摆出自己的风度,去接纳你。在香港生活,我不用太担心自己融入不进去,抛开对内地人的歧视不谈,至少它会包容你的存在,就像重庆大厦或怪兽大厦包容了各种口音和生活方式,当然,你活得肯定没有那么差。

由五座楼组成的怪兽大厦据说里面生活着一万香港人


04

不过对于“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人才会养成对于香港地缘和文化的认同感。我心想这种想法不就跟“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一样嘛。

很多老香港人只会讲粤语听不懂普通话,而年轻人则飙会英语,一路上都会让我感受到文化碰撞带来的幽默。有人吐槽香港被熏化得不中不西、这座国际城市最后的辉煌岁月或许已经过去了……

前天凌晨去吃打边炉,里面的服务员是50岁的老香港,他听不懂大陆普通话,我也听不懂粤语,非常搞笑的是我俩交流是用手写的……而这形成对比的是,我在香港酒店Check in ,尽管前台看我是东方面孔,大部分年轻的frontdesk agent开口首先说得都是英语


老实说,香港从港英时代开始,小市民接受得是全盘西化的理念,生活上的吃喝拉撒,直接照搬英国的各种制度和规矩。如今的老一辈香港人活得再怎么长也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所以从小到老耳濡目染的文化怎能说放下就放下?


话说回来,香港人再怎么西化迷恋于西方文化,但长相可学不来西方人吧,依然是中国人的底子;就算从小受到英文教育,可日常还是跟广东人飙广东话。大街小巷的霓虹招牌上写得还是繁体字,入得了市民口里的还是粤菜或者顺德菜,赐福求转运找得还是黄大仙和香港相士。

我也会时时受到地域带来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上海的青年与北京青年在许多时候看起来也如此相似。只不过是香港比我们更早体验到了现代性的滋味。

个人觉得,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比内地保护得还好。


05


我喜欢从一家酒店切入到一座城市,这次便从香港酒店中窥探出一种文化认同,不管是香港的半岛、文华东方还是香格里拉,它们对于东方传统文化与服务礼仪的展示,是我认为最好的一张给世界的文化名片。


最近两次来是住在九龙新开的香港嘉里酒店,作为香格里拉在香港的第四家酒店,个人是极为心水的,这家房间超级大可以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最关键得是在房价飘高的香港性价比太高了。

不过想想今年除了住了三晚沈阳香外,一直与香家无缘,于是第一晚干脆就选了香家的大中华区的旗舰—— 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IslandShangri-La ) 

在携程上订了一晚基础海景房(不含早)

香港的房价真心的高啊……


随着欧美酒店集团的进军中国,越来越多的品牌被人们知晓,从最早的喜来登希尔顿到现在百花齐放的品牌,我们住宿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你想在住宿中体验到东方传统文化与服务的话,我会推荐文华东方和香格里拉。如果选一个目的地体验,我的答案并不是北京,或者江浙,而是香港。这也是我为什么第一晚选了港岛香格里拉。


结缘港岛香是因为去年来这里拍过女神朱茵的封面,尤对大堂独特的香氛和奢华的设计记忆犹新,而且心心念16层楼高的巨幅山水壁画。


红色的士刚刚停在酒店门口,服务生很热情地迎上来为我开门提取行李。

走进酒店,一股带有东方气质的淡雅香氛一下子萦绕在鼻端,这比传统的香格里拉香氛要清淡一些,像扑上来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


在我心中,香格里拉一直想要营造一种 传统·大气·标准 的东方神韵——暖黄色的大堂、华丽的水晶灯饰、一件件陈列着的东方艺术品,是香格里拉一贯标准的东方风格。


这家作为品牌在港岛的封神之作,即便从1991年开业至今过去了27年,但仍是我最喜欢的香家头牌。

虽然这家房间比起新开的嘉里显得老旧得多,但服务真的是好。


 大堂·Lobby 

华丽大气的Lobby结合了西方典雅与东方腔调,演绎了一把奢华美学——挑高的大堂吧顶上悬挂着三个水帘幕水晶灯,整面落地窗让空间显得十分通透,打造了一处非常惬意的空间;而前台则以深红色实木为主,搭配大花绿大理石的圆柱支撑,彰显了酒店文化底蕴的一面。

我非常喜欢电梯口繁华水晶灯的点缀

据说酒店里有一千多个水晶灯


酒店的客房位于39-56层,其中52-55为豪华阁楼层。整个客房区域最抢眼的莫过于那一副纵贯16层楼高达51米的绢画《大好河山》,这并不是一副普通的山水画,而是用250块丝绸拼接而成的。

画高51米(约16层楼高),宽14米,共使用250块中国丝绸拼砌而成。该画的创作由北京工艺美术研究院的四十名画家历时6个月共同完成。


39楼的图书馆是我觉得酒店里最可爱的地方。作为行者路上的家,一个优质的酒店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提升客人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比如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房 间 · Room 

香格里拉的房间,尤其是超过经营10年的老香,过于简单的内饰与单调的布局总给我一种装修老气的感觉,并不十分耐看。


但港岛这家虽然快30年了,虽然设备老旧, 但还是有很多出彩的地方。

首先我在香港的三晚都选择了基础房型,要知道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老酒店的房间都不是很大,香格里拉的房间相较之下还算挺大的。

我选了海景房,视野虽然不是直冲着维港,但带着一些金钟城市景色的维多利亚港别有一番滋味。不过现在香港夜晚好像禁灯,来住的时候又是阴天,所以景色大打折扣,算是比较遗憾呗。

欢迎果盘最有心意得莫过于竹篮里的茶壶,里面是已经充好的茉莉花茶,刚下榻到酒店就能喝一杯热茶真的是诚意满满!



房间不得不说真的是太老了!对我来说,不是受不了老干部风的设计风格,而是硬件实在有些跟不上节奏。卫生间并没有将浴室与马桶间单独隔间,马桶在外不免有些霸气外露,还有有点尴尬的。而且TOTO的老马桶吸水力有点差,旁边居然还有洗屁屁的地方(尴尬+2);房间的灯开的时候忽闪忽闪有些吓人(亮灯感觉比出热水的时间还慢)

深色实木家具搭配金铜镶边的镜子与暖黄色的大理石,让卫生间看起来还是很华丽的。备品依旧是欧舒丹系列,吐槽一下硬毛牙刷(很不舒服,刷出血了),其实很少酒店会注意到升级牙刷,如果换成小头牙刷,会提升不少质感。


不过房间还是有我比较心水的地方,比如房间里的水晶灯真是太有感觉了,而且房间相比其他香家,这里的“点缀”很多,一点不显得乏味,暖黄色的色调让空间显得十分peace。很喜欢落地窗前的红皮质沙发,躺依在上面看海景非常享受。

房间里利用率最高的还是床边的书桌,甚至这一天我在书桌上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床上的时间(毕竟现在凌晨一点半了还在书桌前码字)。


mini bar里的饮料很多,还有一瓶自家精酿。


 夏 宫 · Summer Place 

香港作为粤菜食府,不乏诸多粤式美食。19年米其林收录的香港美食美名单中,有7家三星餐厅(1家新上榜);12家二星餐厅(3家新上榜);44家一星餐厅(6家新上榜);71家必比登推介餐厅(4家新上榜)。


夏宫作为酒店乃至香港粤菜的招牌,蝉联了数年米其林二星之后在19年不幸降星为一星。认可香格里拉餐饮的我还是替夏宫有些遗憾吧。

夏宫的装饰非常富丽堂皇,高耸的餐室以北京故宫为设计灵感,以华丽的水晶吊灯、大红色餐桌,配以传统中国屏风、金色丝绸画作及雕塑,营造了迷人的情调。


菜谱罗列各款传统广东名菜,招牌菜包括沙姜猪脚仔、蚝皇吉品鲍鱼、北京片皮鸭等,炖汤也是其专长。不过我对于吃粤菜不是特别讲究,随便点了三个菜加一份虾饺花掉了1000大洋(有点割肉),但吃不出啥门道来。


很喜欢猪颈肉,香而不腻。瑶柱娃娃菜价格要240¥,食材不错就是口感太普通了。牛腩煲吃起来有点腻。虾饺很大只,肉质紧实饱满,夏宫的点心水准真的很高~整体的F&B口味算是中上乘,但性价比一般,可能是没有钱吃特色菜吧。



那些老酒店如今在神坛依旧屹立不倒的原因无非靠得是几十年来一贯的极高品控与热情的服务态度。港岛香比起新锐酒店来说真的老了,但那种斯文优雅的“老师傅”气质还是让我非常尊重这家酒店。

看惯了一家家新酒店复制模板搬运出来的简约风,难免有些审美疲劳。我佩服一家酒店能够具有文化传播的属性,港岛香格里拉便是这样一家,能够感受到东方传统文化与礼仪的文化名片。



My little Airport在歌中唱得:「这个城市正在死亡」。对于香港人来说,他们切身地感到自己的城市文化正在消逝,对于我一个局外人来说,一连串承载着我在内的大陆青年的文化记忆也在慢慢模糊。


在我看来,香港并不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文化符号,而是现在的文化缺少了顽强的生命力,弱不禁风。

我会为香港人失去了作为先锋者的优越感而感到忧伤,也会为香港作为一个大都会还依旧坚守着传统的东方文化而感到骄傲。而这种文化不是高居在庙堂之上,而是传承在市井生活,从一家食肆,或一家酒店便可窥探一二。


未来的新香港,精彩或者可怕,你我均功不可没。



下一篇我会介绍香港港岛最传奇的酒店

香港文华东方酒店

顺便追忆了从60年代到千禧年的香港情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