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源点·回首2016 | 外媒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6-12-16 源点信用 源点credit

注:这一篇是对之前发过一篇的完善和补充,时间也限制为2016年。


自从2012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西方主流媒体对此的关注也逐渐增多。需要提到的一位学者是牛津大学的Rogier Creemers博士,他长期以来翻译了大量中国法律和政策文本,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重要文件。近年来,外媒报道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一定的时段特征,大多出现在一些重要文件出台并被翻译成英文后,可见不少外媒并没有直接消化理解中文文本的能力,也说明我们的外宣还是相当重要。





英国《金融时报》1月19日

《China: When big data meets big brother》

他们对中国为什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苦用心无法理解,同时也不看好前景,认为政府的努力是纯理论的。


美国《外交政策》 8月15日

《What Could China’s ‘Social Credit System’ Mean for its Citizens?》

这一篇似乎显得有点“份量”,追溯了现在所做的工作和“档案”、“网格化”监管的渊源,并讨论了中美两国的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10月10日

《Snooping in the Bathroom to Assess Credit Risk in China》

这篇报道有中文版,介绍了中国征信机构发展的一个侧面。他们判断,由于没有更为完备的信息库,这个行业正在寻找建立信用记录的新方法。在老外看来,这种评估方法实在是太粗糙了。该报道客观,不带意识形态。


美国《华盛顿邮报》10月22日

《China’s plan to organize its society relies on ‘big data’ to rate everyone》

9月份我国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后,外媒对此的关注明显增多。这篇报道看到了我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多是社会管理的需要,但不知从哪里知晓我们要对每个中国人都要进行评分的消息,还追溯多年前睢宁的实践,甚至上世纪日本人在中国搞的“良民证”。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2020远景,他们解读为斯皮尔伯格的《少数派报告》。


美国《BI》 10月26日

《China might use data to create a score for each citizen based on how trustworthy they are》

这篇评论的作者看到了《华盛顿邮报》上面的这篇报道,并和《黑镜》做了很多关联,认为我们正引向《黑镜》的情景:使人们不是努力成为“好人”,而是一味讨好他人,提高自己的分数。事实上,这种判断还是超前了,我们离《黑镜》的数字化时代中间还隔着一个太平洋呢。


美国《每日野兽》 10月27日

‘Black Mirror’ Creator Charlie Brooker on China’s ‘Social Credit’ System

10月21日美剧《黑镜》第三季推出,第一集《Nosedive》(急转直下),此间几家媒体又集中报道中国的信用评分,因此把两者扯到一起的不少。这家媒体特地采访《黑镜》的编辑查理,这小子坏笑:“I promise you we didn’t sell the idea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28日

《China’s New Tool for Social Control: A Credit Rating for Everything》

该报记者在杭州和上海作了一些采访,其描述基本反映了近年来在联合惩戒方面的进展,不过老外说着说着就要往“Big Brother”的思维定势上去了。这篇报道还是有些影响,法广等二流媒体跟风抄袭、发声。《参考消息》也部分作了引进。


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11月29日

《China Turns Big Data into Big Brother》

紧接着《华尔街日报》报道出来的一篇评论。没什么新意,《黑镜》、《动物农庄》都是他们脑洞大开的地方。


美国《财富》11月29日

《Here Are the Companies That Could Join China's Orwellian Behavior Grading Scheme》

也是一篇跟风的,看标题就不友好,列出了他们认为在帮助政府完成这一目标的公司名单,当然他们也就知道BAT。


美国《大西洋月刊》12月2日

《How Algorithms Can Bring Down Minorities' Credit Scores》

从德国的Kreditech,说到Lenddo,从信用更广泛覆盖更多人群的角度,提及了中国的情况,总算没带有偏见。




总体上,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老外目前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所处的阶段,中国社会的复杂性,远不是已经发展改良了上百年的西方社会所能比拟的。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中国正在进行中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包括对内和对外宣传,减少误读,减少偏见。





公益 有益  欢迎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