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源点故事会】展禽轻鼎

讲故事的 源点credit 2019-03-28


【展禽轻鼎】 

周鲁展禽,不假岑鼎。君请言之,弃信不肯。

【原文】

周鲁展禽,名获,字季,居柳下。齐攻鲁,求岑鼎。鲁君以他鼎往。齐侯反之,曰:“必令柳下季来言,吾信之。”鲁君请于季。对曰:“君之欲以为岑鼎也,以免国也。弃臣之信,以免君之国,亦臣之所难也。”公乃以真岑鼎往。

鲁君之以他鼎与齐,为重鼎也。然国之不存,鼎亦何有。欲免其国,复免其鼎,二者不可得兼。柳下惠若言之,则既免其国,又免其鼎,似可一举两全。乃以不肯弃信为辞,其直道事人可见矣。

【白话故事】

周朝时候,在鲁国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展禽。展禽,姓展,名禽,又名“获”,所以,展禽又叫展获。他字“季”,居住在“柳下”这个地方,所以,当时的人也会称他“柳下季”。后人,则常常称他为“柳下惠”,这里的“惠”,是在柳下季去世之后,他的妻子、门人,根据他生前的为人处事所给的一个中肯的评价。

在当时的文武百官中,展禽德高望重。有一年,齐国想要去攻打鲁国,鲁国当然就紧张了。在两国协调的过程中,齐国提出:如果想要免去这场灾难,那就得要将鲁国的国宝——岑鼎,让给齐国。

鲁国的国君,同朝臣们商议,大家都认为岑鼎是鲁国的镇国之宝,怎么可以随便送给其他人呢!最后,鲁君决定:送一个假的岑鼎给齐国。当假岑鼎送到齐国之后,齐国大王没有办法确定送来的岑鼎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齐国大王就派人又将送来的岑鼎退回了鲁国,并且给鲁君带了一封自己的亲笔信,信上说“请你们派柳下季出面作证,证明这只岑鼎是真的岑鼎。”

鲁国的国君没有办法,就登门拜访柳下季,希望请他出面,替国家免除兵革之难,同时,还能保存镇国之宝——岑鼎。也就是说,鲁君的言下之意是想请柳下季出面证明送给齐国的假岑鼎是真的。

可是展禽不愿意,展禽就直接跟鲁君说:“您既要免除国家灾难,又想要保留这只岑鼎,如果要让我作假证,我没法做到。因为,这样做不但会让我失去个人的信用,而且还会让鲁国在诸侯国当中落下一个‘背信之国’的坏名声。最终,鲁君只好将那只真的岑鼎,送到了齐国。

鼎,在古代为什么会成为国宝呢?因为,在古代,从尧舜禹汤,一直到周朝,每一次面临帝王传位的时候,都是以鼎来作为国家的象征,等于是传位的信物。所以,鼎逐渐成为每一个国家的重要表征。鼎,它的材质、高矮以及样式,都可以成为这个鼎的价值依据。在古代,有三足之鼎,还有四足方鼎,它们都有两只耳朵。而鲁国的鼎,正是因为它很高大,所以才叫岑鼎,也叫崇鼎,代表这只鼎很高大、气派。

当时各个诸侯国对于这样一只高大、象征着权力的岑鼎,都是相当的眼红的。因为,在春秋的时候,国与国之间都会互相较量,为了增加自己的势力,大国常会并吞小国来。所以,当时齐国要出兵攻打鲁国,为了避免这场战事,鲁国就派使者与齐国进行沟通。最后齐国开出的不出兵的理由是——鲁国将他们的镇国之宝岑鼎,送给齐国。

鲁国的国君,把假岑鼎送给齐国,是因为他很重视这只岑鼎。然而,国家如果不存在了,这区区一只岑鼎,又有什么用呢?!想要免除国家的灾难,又不想失去宝贵的岑鼎,这好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啊!


即使柳下惠答应了,按照鲁君的意思,向齐国的大王证明:送来的假鼎是真的岑鼎,一时间似乎可以免除鲁国的灾难,同时又能保留这只岑鼎。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齐国的大王知道了真相,不但这只真岑鼎保不住,就连柳下季一生的德行、威望,也将付之一炬。所以,想要免除国难,又想要保存岑鼎,是不可能兼得的。

我们再仔细想想柳下季的行为——他看似不愿为国家而放弃自己的信用,这能算是真正的事君之道吗?为什么后世评价柳下季的这一行为,才是真正的为国效劳呢!

因为,人,没有信用的话,不能立足于这个世界。所以鲁国如此背信于齐国,也一定会被各个诸侯国耻笑。因此,这样一来,不但柳下季个人的信用难以保全,鲁国也会背负这种背信的耻辱。

所以,展禽这样做不是只考虑自己的信用,是真的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他懂得究竟如何才能使国家真正免于灾难。

——(改编自蔡振绅编著的《德育课本》第二册信篇《展禽轻鼎》第1则)

资料来自网络,原出处不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