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征信“覆盖全社会”之路漫漫
近日有媒体报道,百行征信8个民营征信机构股东中,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首的5家机构,拒绝向百行征信提供自己产品内的个人征信数据。对此,百行征信曾对媒体回应,“正围绕市场需求,正在与其就借款人增量信用信息共享进行沟通。”
这也引起了业内关注,挂牌已经一年多的百行征信,现在落地情况如何?作为完善中国征信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随着未来百行征信的产品和业务逐步落地,其运行机制和人才架构能否经得起市场检验?如何在实现各方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又兼顾数据质量?
01现状
信贷账户过亿
165家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近年来,消费金融、小微借贷的蓬勃发展,也滋生了“多头借贷”“借新还旧”等乱象。现有的央行征信管理局的数据和征信,已难以满足如今需要。业界迫切需要一个能打通多方互联网、民间金融体系的“新征信机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5月,百行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挂牌,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持有36%的股份,其余8家民营机构分别为芝麻信用、腾讯征信、中国平安旗下的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和华道征信,各自持有8%的股份。
备受关注的百行征信挂牌一年多,到底有哪些新产品?今年1月1日,百行征信正式启动了个人征信系统、特别关注名单平台和信息核验平台三款产品。根据百行征信官方网站介绍,个人征信系统能帮助接入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关注名单平台主要是为了解决机构面临的多头借贷、恶意骗贷等线上欺诈问题;信息核验平台旨在解决市场上征信数据核验困难。
百行征信客服告诉新快报记者,今年底之前机构使用个人征信系统都是免费的,明年将根据今年机构的查询情况来定价。据悉,百行征信自2019年5月5日面向机构开放查询服务以来,个人征信产品累计查询量超2300万笔,日查询量超40万笔。
在推广上,百行征信可谓不遗余力。其官网显示,9月29日举办了百行征信数据共享深圳推介会,分享百行征信数据使用心得和进展情况,邀请广东辖区尚未接入的城商行、农商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参加。
除了年初的三款产品外,新快报记者在中化商务电子招投标平台上发现,9月4日公告显示,银之杰中标百行征信个人信息主体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项目。据悉,该项目为百行征信APP项目,将在11月10日前试运行。
截至2019年8月末,百行征信已与1071家机构达成了业务合作和信息共享意向,其中402家机构完成了接入服务协议签署,200多家机构正在进行数据接入联调测试,165家机构已实现信息共享。目前,个人征信生产系统已采集借款人数逾7140万,信贷账户数逾1.12亿个。不过,从整个小微信贷市场需求来看,这些数字并不算大。
02困境
数据共享难!
更别提兼顾规模和质量
虽然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探索,然而横亘在百行征信面前的难题并不少,8家股东各占8%,但数据体量完全不同,这也为如今矛盾激发埋下了伏笔。
“除非监管要求,否则腾讯、阿里并没有动力。”有业内人士分析,巨头们一直对征信牌照虎视眈眈,“数据全给了百行征信,就等于彻底断了巨头拿征信牌照的念想。”
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指出,监管之所以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8家试点机构统一建立百行征信,就是因为8家机构都是基于本机构业务闭环而建立的模型,数据之间难以共享,只有让各家试点机构实现数据联合才更有应用价值。
从具体各家股东来看,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是八家机构中数据最为丰富的,分别涵盖了阿里系、腾讯系、平安系旗下的用户数据。然而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各家却是“平分秋色”,因此,在机制设置上巨头们的动力也不强烈。
据财新报道,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这3家机构除了参与对百行征信的股本投资,没有一家对百行征信有人才输出、技术输出和数据共享(数据输出)。另外5家股东则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百行征信采集数据,其中,中智诚征信贡献了系统建设和开发团队。然而,新快报记者求证百行征信客服时,对方表示,百行征信的系统并没有借助股东力量,而是自主研发。但是《经济参考报》报道,创业初期,百行征信大部分人员来自股东,目前依然有三成工作人员属股东派遣支持。
除了数据共享外,数据规模和质量也是一大挑战。就算获得大量用户数据,如何进行清洗、加工,保证数据质量?
“很多机构不愿意把数据给百行。除了观念问题,有些机构本身的数据也有问题。”很早之前就有业内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与银行报送给征信中心的数据较为规范、数据质量较高相比,互联网金融公司之间共享意愿不强烈,还有不少信贷资料过于简单,并且存在不少数据错误现象等。
此外,赵永新还表示,各家征信机构的信用模型也各不相同。不仅是8家股东机构,百行征信的数据源还包括由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备案或审批的网贷公司、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以上各类金融数据有结构化数据,但更多是各平台基于自身业务形成的非结构化数据,比如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数据、腾讯集团的微信和QQ形成的社交数据等等。
03观察
上海资信成前车之鉴
百行征信执行机制如何市场化?
数据共享和数据质量是关键,在具体执行和运营机制能否真正市场化也是一大考验。从国际经验来看,在美国,覆盖人群最广的FICO公司也是市场化运营,各银行等金融机构既将相关金融数据与之共享,又从该公司获取客户的综合FICO分,以帮助自身优选客户,降低风险。
2019年3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答记者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就表示,百行征信定位为市场化的征信机构。百行征信面对的是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金融信用数据,但是从股权和人事席位来看,百行征信有浓厚的官方背景。从人员构成来看,高管团队14人中,除了8家征信公司各占一席之外,其余6人均具有央行背景。
百行征信的身后仍有监管的影子,毕竟这是唯一获得监管认可的市场化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此前的招聘宣传中,提到该公司使命前两条分别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覆盖全社会征信系统的战略部署;推动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框架。有业内人士分析,百行征信要精准把握行政监管与市场化运营之间的尺度。
“懂征信、懂金融、会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少。”有业内人士分析,百行征信专业人才短缺。在其官网上也发布了诸多应届生和社会招聘信息,招聘岗位集中在数据分析、市场、研究等岗位。
在百行征信成立之前,早在2013年8月,作为央行控股的征信机构上海资信就发起设立全国首个网络金融征信系统,该系统也被业内普遍视为监管层为P2P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所做的准备,然而实际也遭遇了尴尬,大机构并不愿意分享数据。有业内人士称,央行曾考虑给上海资信发放个人征信牌照,但最终选择重建新机构百行征信,就是希望能够开展市场化运作。
该人士称,百行征信要吸取上海资信的前车之鉴,在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上,吸纳主要数据服务商入股,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搭建百行征信的数据库,“不能照搬原有央行征信中心的架构、技术标准来搭建这个平台。”
相关阅读
☟
刘新海:百行征信与中国征信的未来神同步!芝麻信用法人变更!百行征信回应谣言……数据整合面临挑战!腾讯、蚂蚁为何纷纷变更旗下征信公司法定代表人?
♚
☞ 记录信用中国 ☜
点击阅读☝源点3年☝推文总目录
公益 | 有益 | 有趣
欢迎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与11000+读者分享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