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疫情当下,征信黑名单到底是个啥?
2月7日,央视新闻引用标题“上海:规定明确个人隐瞒疫情将列入征信黑名单”报道了上海通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
《决定》中对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法规和决定的各类法律责任作了规定,明确了个人有隐瞒病史、重点地区旅行史、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史、逃避隔离医学观察等行为,除依法严格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将其失信信息依法归集到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采取惩戒措施。
只是这“征信黑名单”一词,引起了小编的注意。
征信狭义是指收集信用信息或数据的行为活动,广义上已经被普罗大众当作金融体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论是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对征信的定义和描述,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这么多年在业界的江湖地位,“征信黑名单”都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的出现都引起了大众的疑惑。
甚至很多热心的源点小伙伴私信小编要求给大伙儿解释解释,到底瞒报、隐瞒造成的这征信黑名单和信用卡不还、贷款不还造成的失信记录有啥区别?这还有联系?
随后,小编收集和查阅了多地将社会信用管理机制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出台的相关文件。
这才恍然大悟,难道这个“征信黑名单”的含义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失信黑名单”?
插 播 一 则 广 告
乌龙一出又一出
没错,征信、信用、诚信、失信,央视也一直傻傻分不清!
我们来研究下类似文件中的描述!
首先,有些地区对疫情期间的某些个人行为计入失信黑名单做了说明。
2月4日,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的通告》。任何个人不得缓报、漏报、瞒报、谎报、隐瞒病史、重点地区旅行史、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史,逃避隔离医学观察,这些害人害己的行为,不仅将承担法律责任,还将被列入个人失信黑名单受到惩处。
2月8日,渭南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称,任何个人不得缓报、漏报、瞒报、谎报、隐瞒病史、重点地区旅行史、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史,不得逃避隔离医学观察,一旦发现,不仅将承担法律责任,还将被列入个人失信黑名单。
其次,有些地区对企业及责任人的某些行为记入失信黑名单做了说明。
2月4日,固原市《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监管的通知》,规定了疫情期间的7类失信行为将纳入黑名单,并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2月26日,固原市信用办发布公告, 将疫情防控期间的七类违法失信行为纳入失信黑名单实施惩戒。
2月14日,南通市《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全力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十二条”政策意见>的信用服务实施方案》,由相关主管部门应认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个人一般失信和严重失信“黑名单”,及时报送至同级信用信息归集部门,各级信用管理部门推动各部门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
还有些地区对哪些行为或情况不要制定黑名单,不要记入失信黑名单做了说明。
2月10日,烟台市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下发通知,将涉及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较大的违法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纳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2月18日,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信用监管和服务工作的通知》, 提出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委签署的联合惩戒备忘录,严格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手段进行疫情防控,不得随意制定信用黑名单管理办法,不得对一般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不得将轻微失信行为以及按简易程序做出的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失信联合惩戒范围。
2月12日,山东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切实做好信用体系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不得随意制定信用黑名单管理办法,不得对一般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不得将轻微失信行为以及按简易程序做出的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失信联合惩戒范围。
那么什么是“失信黑名单”呢?
我们一步步来理解。
什么是“失信”?
失信,顾名思义指背约,不守信用。
之前那些文件中提到的失信,主要是指被政府机构行政处罚或被司法机构判决的特定行为造成的失信。
按照失信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还将行政处罚造成的失信划分为一般失信、严重失信和特定严重失信。
TIPS:不是所有不良行为都算失信哦!
什么是“黑名单”?
黑名单,记录不良记录的名单。
像经常听到的“老赖”——失信被执行人,就是指其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对象。这是司法领域的一种黑名单群体。
这类黑名单群体被禁止高消费、禁止乘坐飞机高铁出行。由各级人民法院通报名单信息,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其予以信用惩戒。
每个行业部门都可以制定行业通用的黑名单规则,一般需要具备认定规则、公示管理、关联措施和修复方法等细则。
TIPS:失信未必进黑名单,进黑名单未必被跨行业惩戒。
什么是“失信黑名单”?
所谓失信黑名单,是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组织依法归集严重违法失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形成的,并向社会公示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人的清单或名录。
我们以杭州为例。
依据杭州市《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将个人隐瞒病史等行为纳入失信监管的实施意见》,疫情防控期间,存在个人因隐瞒病史、重点地区旅行史、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史、逃避隔离医学观察等行为而受到行政处罚的,公安机关将依法将其认定为失信行为。
该意见就明确了这些行为会被行政处罚,这类行政处罚明确属于失信行为。这就是“失信”。
“将计入个人公共信用记录,并通过“信用杭州”网站、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进行公示。”这就是失信行为被记录在案了,所谓进“名单”了。
至于这个名单是不是黑名单,那就需要看这类被处罚的情况在不在行业所认定的黑名单类型里。
据小编了解,黑名单的认定普遍遵循比较严谨的方式,毕竟“黑”了对大家的影响就很大,所以要么就是罪大恶极,要么就是屡犯不改。大家自己理解理解。
当前,各领域的黑名单管理和应用制度有效规范、约束、惩戒了一些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对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过,我们也应当对那些规范“不要随意制定黑名单管理规则,不要随意将失信主体纳入黑名单开展联合奖惩”的地区点赞。
约束而不滥用,矫枉而不过正
征信黑名单不等于但约等于失信黑名单。
还想了解什么专业词语,快评论告诉小编吧!
相关阅读
♚
☞ 记录信用中国 ☜
点击阅读☝源点4年☝推文总目录
公益 | 有益 | 有趣
欢迎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与15000+读者分享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