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第一场电影,从这里开始
全文1806字,阅读约需6分钟
作者:雷米
南宋以降,十里湖墅,水陆码头众多。挑夫、船民、渔民要歇脚,生意人要洽谈,名人雅士要品茗论道……沿着运河一路过来,以桥为节点,两岸原本就已茶馆密布,有着良好的基础。
中日甲午战争后,杭州开埠,拱宸桥一带成为通商口岸,拱宸桥东岸茶馆的档次便也为其他地方所不能比肩。这些茶馆,当时叫茶园,不仅卖茶,还演戏,深受有钱人和戏班主青睐。
拱宸桥就好似一个信标,吸引了来自各方的人聚集。不只是江南的物产由此起航,更有来自西洋的玩意儿在此落地——时光着色于西洋镜之上,泛起光影无数,刺破传统文化的固有模式,带来的不只是改变,更是一种冲击。
杭州的第一场电影,就在拱宸桥头放映。不知道第一批观众的心情如何,是抱着猎奇还是惊诧,看完后又是怎样和家人描述。现在只能通过历史资料里的只字片语,寻回长河中的些许碎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17日至22日,《杭州白话报》连续刊登大幅广告,其中就写道:“影片数百幅,日日更换,无美不搜,尤为有目共赏。”“诸君届时务惠临。准期四月十日(阴历)起每夜开映,价目:包厢4角,正桌3角,起码1角,小孩1角”。
放映地点就在拱宸桥的阳春外国茶园。
当时运河沿线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从卖鱼桥到拱宸桥,是当时杭州茶楼最集中的地方,沿运河过来的生意人、香客等,都流连此地。
张大春小说《城邦暴力团》中的武林高手们就在拱宸桥边的茶楼里交换信息,在运河边的瓦房顶决战生死——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场面,一轮明月照运河,瓦房顶高手们衣袂生风,拳来脚往。
当时因《马关条约》,日本在拱宸桥划定了通商场界址,随后英美等国家按有关“利益均沾”的约章,亦纷纷要求在通商场内租地经营。浙江巡抚无奈,只好照复诸国,在通商场地南部沿运河一带允许各国商人租地。
1896年至1908年,经过12年的发展,拱宸桥地区由原先一片庐墓与桑田错杂的旷野之地,变成了号称“小上海”的洋场,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杭州。
斯蒂文森就是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东风”,一路来到拱宸桥边,看到来往的人流、商船,眼前冒出的就是铜板和银两。他为茶园选择的位置就在拱宸桥二马路(即今市第二医院一带),把茶园也洋气地命名成“阳春外国茶园”aka“活动电光影城”。
作为见多识广的“外国单帮”,他知道,想要在众多中国茶楼中出人头地,差异化竞争很重要——当时中国人开的茶园会请来戏班唱戏,其中不乏大咖名角,如果他还搞唱戏这一套,显然竞争不过。
于是,他把刚发明的放映机给搬进了茶楼,放起了电影,当时还不叫电影,叫“电光影戏”,也叫“电灯画戏”,这时候,差异竞争就很是必要。
此时距离卢米埃兄弟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影片《工厂大门》仅仅过去了15年,距离首次在巴黎世博会上亮相的电影放映机只过去了8年。
在当时的广告里还大大夸赞了播出设备,特由英国购置最近发明电气留声大机器,“声音能达六里之远”。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还使出了另一绝招,请外国美女来跳舞,“不惜重资聘请英国头等美女开演跳舞大戏。此美女前为日皇聘往东京博览会不思议馆开演,蒙赐优奖牌。其登台也,细腰善舞……身轻如燕”。
闻所未闻的媒体形态、世界领先的播出设备,还有西洋美女的歌舞助兴。这套营销组合拳放到当下来看,也毫不过时。
噱头做足后,1908年5月24日,这场电影在杭州的首秀正式揭幕。“上到江干,下到湖墅”的人们,都涌了过来,争着抢着目睹这个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
播出效果怎么样?当年也没有留下太多记载,但从资料可以得知,后来,阳春茶园与能请来谭鑫培、盖叫天等名角的天仙、荣华茶园并称拱宸三大茶园。
“电光影戏”的第一道光,在拱宸桥头点亮后,慢慢地向城市中心蔓延。
随后1909年,陆续有人呈请开办影戏院,以“电影有涉及危险,未便轻视”为理由予以拒绝。1913年,基督教青年会设立,英国人梅滕更(广济医院,即后来的浙二医院创始人)带来影片放映,直到1921年,杭州才有了固定的放映单位,电影才真正意义上走入杭州人的寻常生活。
运河·明珠
— END —
+1 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