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爱上渣男?
点击 LoveMatters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SEX & LOVE」的深度内容
作者 | 海苔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爱上烂人?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会被「坏男人/坏女人」给绑住?明明知道不该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却还是越陷越深?
以前我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也常常试着回答这一问题,不过最近看了《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点:
为什么你知道你爱的是一个「坏人」,却仍那么努力地去爱?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得不到幸福?
抓住你的不是爱,而是渴望
“我们只是抱着自己的黑洞在与他人交往……有些时候你的努力是走向毁灭的努力,如果你最基本的需求没有获得满足,那么你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以消除不安为目的。一直以来你追求的并不是恋爱,而是希望那个不安消失。”
──加藤谛三《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
加藤谛三指出,心理有问题的人,也容易与心理有问题的人走在一起。姑且不论他的观点正确与否,的确有些不安的人会找不安的人当对象。
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因为对方一样怕受伤,所以懂自己的害怕?
其实,如果根据需求理论的观点,很有可能是对方「看起来是坏人」的特质,却默默地、不知不觉地满足了你的某些需求。王理书指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通常有五大基本需求:
连结接触需求:关系/社会性的需求
权力需求:希望人事物可预测、有控制感
爱的需求:渴望被无条件的接纳与关怀
撤退需求:利用生病、逃学、翘班等等不去面对某些事情
游戏需求:内在的创造感、玩乐与冒险
除了这些需求之外,其他需求理论对于「什么是基本需求」也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论是哪个理论,「爱与被爱」都是很核心的需求。
而我们之所以离不开一个人,尤其是无法离开一个烂人,那是因为一种「熟悉的满足」。
“在一起之前,我就注意到他和其他的女生很容易暧昧不明,不过我也在想,或许我们在一起之后,他会收敛一点。没想到,状况越来越糟糕,有一次我回家的时候,还在桌上发现别的女人的唇膏。朋友都告诉我不要等了、直接和他摊牌,和他分开好了,但我每次都帮他找借口,说他只是爱玩⋯⋯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离不开他。”
李嫣一边说一边掉眼泪,我一开始猜想她是委屈,但后来渐渐才发现,她的眼泪里面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自责。
“他有什么地方特别打动你?”我问她,毕竟没有一段关系是可以一直无条件替对方辩护的,我相信她一定从这样的感情中获得了什么。
“虽然我很不想承认,不过他颜值的确很高,和他出去的时候我总会有一种优越感⋯⋯还有,我实在不放心他一个人生活,很多时候都要人照料,一个人怎么行?我很担心像我这样的人,如果离开了他,会不会找不到下一个对象⋯⋯”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他明明不能好好爱我,还一直伤害我」,实际上在这个没有完全满足的关系当中,已经满足了对她而言更重要的需求。
在李嫣的故事里面,表面上她追求的是「专情、不和别的女人暧昧」的男人,实际上她之所以走不了,是因为这段感情满足了她另外两个需求:
男友颜值满足了自己的虚荣,以及「照顾别人」的渴望。
总是觉得自己不好的人
你身边也有李嫣这种对自己没自信、总是觉得自己不好、觉得自己的需求不重要,照顾别人的需求比较重要的人吗?
皮尔逊曾经指出我们内在有12种不同的原型,像这种类型的人就是照顾者的原型比较强的人,可能反应在一般的人际关系或是感情上,很难拒绝别人的需求、很容易觉得自己不重要、把别人的事放在自己前面,替别人做事情很容易,但要替自己做事情却很困难。
这样的人可能会透过「爱别人来爱自己」,为对方付出了很多,只是希望自己在感情里不会被抛弃。而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或许你需要一些觉察,让自己在感情里面可以渐渐变得更成熟。
一般来说,照顾者会经过下面这几个不同的阶段:
来者不拒:对方要求什么你都做,自己完全不见了,只为他人而活。
划分界线:开始发现之前的方式会让自己精疲力竭,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会把自己搞死,所以可能会开始练习拒绝身边的人。
共同分担:在公司里面,愿意和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情,而不是自己埋头苦干;在情人面前,愿意去讨论彼此应该负起的责任,而不是都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不诚实的Xing爱
当你觉得自己不够好,很有可能也连带地让你不太敢跟伴侣讨论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然后让两个人之间有更多秘密和距离。
例如,一项研究调查了183位大学生,问ta们是否愿意和现任的伴侣坦白先前的性经验,结果有60%的人,至少有一次向伴侣谎报过自己先前性伴侣的数目;而有20%的人几乎每一次都谎报。
对于某些人来说,安全的性行为是重要的,但对于这些谎报的人来说,光是讨论性行为本身,就会让ta们觉得不太舒服,所以常常会用回避的方式来处理。
但这样的隐瞒其实是很糟糕的。
其他的研究也表明,当你「想知道」ta过往的性生活、ta是不是都在xing爱前有安全的保护措施,但ta却从没有告诉你的时候,这个「想知道」和「实际知道」之间的差距(我们称为「不确定差距」,uncertainty discrepancy),会让你在这段关系里面更为焦虑,觉得更有可能分手,也比较没有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久而久之,你可能就不会再问ta了,也不会再跟ta讨论和xing爱有关的事情。
找回遗失的自己
不论是逃避去讨论对方过往的xing爱经验,还是是一味在感情里面付出以至于自己都不见了,我们始终要做的是,在感情里面找回遗失的自己。
其中一个方式是,练习和自己相处。不要把生命的课题,都渴望能够透过恋爱来解决。
例如,当你一个人感到孤单的时候,能不能不要立刻找其他人陪伴?当你胡思乱想,有很多的画面跑进你的脑袋的时候,能不能就把它当作浮云一样飘过?当你忍不住想要拿起手机看有没有人丢讯息给你的时候,能否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好好和这个焦虑的感觉相处?
当你脑袋里面跳出一些批评自己的话语的时候,能不能够在心里温暖地安抚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这只是一个念头——这就是正念内观(认知行为疗法里的一个概念)里面接纳(acceptance)与不评价(non-judge mental)的功夫。
当你不再试图控制,让身边的关系与人际自然展开,你所看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样子。
当你越能够和自己自在地在一起,每天每天透过一个个小小的练习,你也可以慢慢找回那个,为爱付出太多,而被遗忘在内心角落的那个自己。
注解
[1]这里的「心理有问题」不是真的「有病」,作者在书后面有仔细的描述,其实不存在完全健康的人,谁身上没有一些病或受伤?
[2]尽管是这样,上面那句话也不一定反映了现实的状况。如果以依恋风格来说,至少台湾的统计,大部分不安的人还是会寻找安全的人,只是,焦逃配也不少就是了。
[3]其实还有第四个阶段,这是为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殉道,但不符合这篇文章的脉络,所以没有列在这里。
延伸阅读
Horan, S. M. (2016)。 Further understanding sexual communication: Honesty, deception, safety, and risk。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3(4),页 449-468。 doi: 10.1177/0265407515578821
McWilliams, S. A. (2010)。 Inherent self, invented self, empty self: Constructivism, Buddhism, and psychotherapy。Counseling and Values, 55(1),页 79-100。
Pearson, C. S.(2002)。影响你生命的 12 原型(张兰馨译)。台湾:生命潜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Potocki, B. L.(2016)。Exploring STI Screening Intentions and Behaviors in Relationships: Integrating Individual and Relational Determinant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Sharf, R. S.(2013)。 现实治疗 (马场龄 译)。载于 谘商与心理治疗。(页 411-452)。 台湾: 心理出版。
Tannebaum, M. (2015)。 Seeking Sexual Health Information from Romantic Partners: Testing an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of Motiv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irtbauer, G. (2012)。 The Western reception of Buddhism as a psychological and ethical system: developments, dialogues, and perspectives。Mental Health, Religion & Culture, 15(3),页 251-263。
王郁茗、王庆福 (2007)。 大学生知觉其人际依附风格对爱情关系适应之影响。教育心理学报, 38(4),页 397-415。
王韦琇、丁原郁 (2012)。 现实治疗团体谘商对急重症护理人员之压力反应与因应策略之影响[Reality Therapy Groups: It's Effect on the Stress Reaction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Female Nurses in the Critical Care Units]。中华辅导与谘商学报(32),页 57-84。
王理书(2009)。养出有力量的孩子。台湾:三民。
王庆福 (2000)。 当男孩爱上女孩--人际依附风格类型搭配、爱情关系与关系适应之研究。中华辅导学报, 8,页 177-201。
加藤谛三(2016)。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吴倩译)。台湾:宝瓶文化。
骆芳美、郭国祯(2011)。从希望着手: 希望理论在谘商上的应用。台湾:心理。
(文/ 海苔熊,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硕士,目前任泛科学、姊妹淘、女人迷等多项网路专栏作家。在多次受伤之后,我们数度怀疑自己是否失去了爱人的能力,殊不知我们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认识与接纳自己的勇气。)
(原题:为什么你总爱上坏人?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本文来自谈性说爱中文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Xinhui.Pan@rnw.org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图片查阅:
找到我们的方式有
公众号 LovemattersCN
中文网 lovematters.cn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阅《不忍割舍,是女人在爱情中最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