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摔跤吧!爸爸》:一部自相矛盾的女性主义电影?

2017-05-09 延光熙 LoveMatters


点击 LoveMatters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SEX & LOVE」的深度内容



作者 | 延光熙



看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我很喜欢这个电影。


其实电影很简单,讲一个渴望为国争光的过气摔跤手爸爸把两个女儿培育成世界冠军的故事,很励志,也很女性主义。

 

这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不难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竞技体育)找到类似的对应。


譬如,去年奥运会的时候,引起过争议的商春松是否为原生家庭压榨的事件。


有所区别的无非是,在商春松的例子里,她的成功、体操训练的初衷被认为是原生家庭希望培养出运动冠军来缓解颓败的家庭经济状况。


而在《摔跤吧!爸爸》这个电影里,两个女孩被迫投身摔跤训练的初衷不过是因为父亲的一己私欲,尽管这一己私欲有非常宏大崇高的一面,也就是他想为印度争得一枚世界冠军。


▲电影中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共存


但《摔跤吧!爸爸》这个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又比商春松更为复杂,复杂在这个电影呈现了父权和女权的微妙对立,或父权和性别平等这两种看似对立的价值观的共存。

 


一方面,正因为父亲的不懈激励,两个女儿打破印度人对于女性不能练摔跤的性别偏见。


电影花了很多笔墨来刻画印度社会对于女性从事摔跤这项传统上被认为是男性运动的歧视,村人的讥笑、报名参赛时工作人员的嘲讽和排斥等等,而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打破了这一性别歧视。


但另一方面,父亲的做法又似乎是很男权主义的。


比如,一开始父亲与无数印度父亲一样,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情结,渴望生一个儿子,直到生到第四胎依然是女孩的时候,他才被迫放弃。


而父亲之所以要让两个女孩练摔跤,也是为了满足自己想为印度争取一块摔跤金牌的愿望,甚至逼自己的女儿剪短发。这一切,似乎都太不女性主义了!

 


而且从女儿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会被一些人诟病的地方还可能还在于,当女儿成为了国家冠军,进入国家体育学院接受训练时,一开始她是一个弑父的形象,因为教练要让她忘掉父亲教给她的所有方法。


而她在和父亲的比试中也成功将父亲击败,因此她认为父亲的方法已经过时。


但后来,当她一再在大赛中落败时,才悔悟父亲的方法才是真正正确的。于是,她又变成一个需要听从父亲的指导的乖女儿。这个弑父的使命就这么瓦解了。


如此来看,这个电影就没有那么女性主义了。


▲这部电影算女性主义吗?


而这个电影最有意思的恰恰就是在这里,因为它存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悖论,两个女孩成为摔跤冠军这本身是女性主义,但这个过程本身却有着和女性主义相悖的因素,那么,问题来了,这电影到底算不算女性主义?

 


我想,这里可能有一个认识误区,女性主义并不是唯一的价值,也不是最高的价值。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复杂,如此纠结,正是因为众多正确的价值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是会彼此冲突的。


而且在现代社会,没有一种价值观可以有百分之百的正当性凌驾于众多其它价值之上,否则这个世界就会天下太平,我们也将退回到封建社会。


因此,很多时候,你很难片面地凭借一种单一的价值对一件事、一个人进行评判。


就《摔跤吧!爸爸》这个电影来看,父亲身上以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和他不那么女性主义的做法之间就发生了冲突,但我们无法简单地以其中一种价值来否定另一种价值,否则未免太粗鲁了一点。


 

哲学家陈嘉映写过一篇文章叫《救黑熊真的重要吗?》,他谈的是这样一种质疑:


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那么多人类的苦难没有解决,你为什么要去救黑熊?救黑熊真的重要吗?


陈嘉映说,生命从来不是一道选择数目的数学题,你按照一个价值排序然后行动。没有人是能真的按照这样的排序去生活的。

 

同样的,对于电影里的父亲来说,他面对的一个具体的情境是他要为国争光,他也要打破那个排斥女性摔跤的性别藩篱,那么他选择了牺牲两个孩子的童年来达成这一崇高的愿望。



正如陈嘉映说的,有些事情只可感召,无可谴责,父亲在他那个具体的情境里,他只能受崇高的荣誉感的感召。而至于这个做法本身是不是足够女性主义,并不是第一位的问题。


父亲真的男权吗?


何况,父亲真的那么男权吗?电影里,当父亲立志要让女儿练习摔跤后,他告诉妻子,此后两个女儿不用再做家务了。


而当两个女儿不堪父亲魔鬼式的训练试图推翻这个“独裁者”统治的时候,她俩的朋友说:


你们父亲是为了你们好,不像我,从小就要做家务,然后年纪轻轻就要嫁给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男子,然后洗衣做饭过完我的一生。


 

天地良心,在今天这个女权主义已经在价值观层面成为共识的时代里,女性的家务活依然是最顽固不化的一块男权阵地。


最近读到著名美国历史学家贺萧的《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她提到一个历史事实:


一方面女性被动员去从事过去被认为是男性的劳动,但另一方面她们在家中的劳动却不被承认,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毛时代的标语说“现在时代变了,男同志做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做”讲的就是这个劳动分工的问题,但这句话没有说“女同志做到的,男同志也能做”,国家从来没有鼓励男性去做家务劳动。


这么一看,父亲不让女儿做家务难道还不够性别平等吗?

 

再从女儿的角度,最后关头,当父亲因意外缺席比赛现场,她要依靠自己而不是父亲的指导来赢得比赛,这本身难道不正代表着她真正从父亲的呵护中走向成熟,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吗?




最后,当两个女儿赢得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最终成为激励千千万万印度女性的榜样的时候,她们会感激父亲为她们所做的一切。


(文/延光熙,谈性说爱专栏作家,自称非知名媒体人,非知名自由撰稿人,十年后的非知名小说家。)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本文来自谈性说爱中文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Lekana.Li@rnw.org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图片查阅:


《偷情者真爱指南》




找到我们的方式有

公众号 LovemattersCN

中文网 lovematters.cn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阅《当他和另一个女人偷情时,她选择买一张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