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祖庆、周其星、周益民解密“百班千人”阅读计划
周其星:我非常认同祖庆老师和益民老师的观点。其实我们做儿童阅读这么多年,我是受益于益民老师走上这条路。我感觉,自己走上了一条很幸福的路。我现在希望把这种光和热再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次有机会可以跟益民老师祖庆老师一起来推动这样一场,班级里静悄悄的革命,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张祖庆:不少老师在问,什么时候你们还继续搞?新学期,我们做了一些调整,找了更多的出版社,书源更丰富,孩子们能够读到更多的好书。 【主持人】: 这两年在线课堂和网络微课日渐红火,收费已成趋势,甚至有的收费并不低,但是,这次百班千人活动全程没有收费,是出于什么考虑?以后会收费吗? 张祖庆:互联网+视野下的网络培训课程,尤其是2016年,可以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将会越来越受欢迎。你想啊!触动手指,就可以把名师请到手机里,与千里之外的名师面对面,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我想说,敢于在网络上推出课程,大部分老师,都是货真价实、有真功夫的。所以我对他们的课程表表示尊重和期待。当然我们不收费,也有我们的想法。主要是降低阅读门槛,让城市和乡村的孩子在同一片阅读天空下,一起飞翔。 阅读是最能够消除城乡差别的一个通道。只要用心,乡村的孩子可以跟城市的孩子读得一样棒! 而且我们发现在这样的一种共同阅读过程当中,很多老师开展了城乡书信结对,大家一起来聊同一本书,结下了深深的友谊,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这个活动,今后将一如既往的不收指导费。 周其星:我也接着这个话题来说一下。在网络课程收费的背景下,我们采取不收费的方式,是基于我们考虑到很多的家庭,是没有办法来参与到收费的行列中来的。他们也需要读书,我们老师也想带着他们往前走。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出面组织大家一起来读书,天南海北城乡,都可以一起来进行这样子的共读活动,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玩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想来做这样一件事情,这样的事情总得要有人做,我觉得我们来做起来挺好的。 【主持人】:星星老师是著名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的发起人,一直在从事很多公益活动。 周其星:而且我们几个导师也在商议,今后的活动,我们继续保持这个初心,继续以一种公益的心态来做这样一件事情。就我们的力所能及,一方面带着大家一起来读书。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孩子也好。而另一方面的话,我们可能会形成一些资源,培养我们的老师也成为一个成熟的领读者。这样子的话,我们会有一批老师在这个公益行动中成长起来。也把这样子的公益情怀和精神传递到自己的身边来。我觉得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慢慢地可爱起来。 张祖庆:是啊!“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周其星:从零八年开始,和李迪、番茄我们仨,一起发起的三叶草故事家族就是一个公益组织。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收会费,对所有的家长、草籽儿,我们都是用公益的方式去推进亲子阅读,所以我们也能够坚持这么久。就像今天上午我们在九九腾讯公益日做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也就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一百分钟,我们就募集到原计划的十五万七千多块钱。所以你看这是因为大家带着一种公益的精神去做事,所以才能得到大家更多的欢迎和认可。我想我们这个百班千人也会继续秉持这样子的精神走在这条路上。 正是因为我们免费的在做,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来跟我们一起做。这样子的话,更多的人、更多的学校和班级才会参与其中,我觉得这件事情才会做出更大的影响力来,让读书成为更多人所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 【主持人】:所以,各种教育可能都是值得尊重的。关于百班千人活动和公益的结合,后面我们还会谈到。 周益民:祖庆、星星说得很到位了,情怀使然。 【主持人】:除了收费和不收费的差别外,也看到了组织形式上的一些差异。看到很多网络课堂都是几千人在一个聊天室里,为什么“百班千人”还是依托了原有的班划分来组织活动呢? 周益民:星星在说中,我先来吧。班级是一种有内在联系的紧密型组织,班级成员之间的影响微妙又巨大,成员在其间能获得天然需要的群体归属感。以班级形式组织阅读,能充分利用其间的有利因素。 张祖庆:益民说的非常有道理,一种群体归属感,太重要了!群体归属感就是在这样的共读共聊当中建立起来的。 周益民:另一方面,组织报名参加活动的老师都是爱书一族,同时具有职业理想情怀,在这样的老师的组织带领下,班级成员结成了一个精神同盟,读书效益的最大化就有了可能。 【主持人】:益民老师是大陆最早一批班级读书会的实践者之一,所以对于班级阅读有很深的体会。 张祖庆:还有一个,我觉得真正走心的聊天,一定是一个大家彼此信赖的小团队聊得起来。几十个人几百个人不可能聊得很深入,只有大家彼此知根知底,信赖,不设防,才可以敞开心扉聊。班级里三四十个人,大家共读一本书。既有现实生活班级共读,也有网络当中微信群共读,这样一种聊天就非常有价值。 周益民:班级共读的实质是因书结成的精神同盟 张祖庆:阅读,就是编织共同的精神密码。 周其星:同意益民这样子的论述,我觉得他是从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对我们的这个班级共读进行一个点拨。我们老师们看到这样子的论述应该很清楚的知道我们这样做,背后的意义何在,理论依据在哪里?其实孩子是生活在日常中的,他是有自己的班级构成的,他是有自己的天然伙伴的。而通过读书又把这群天然伙伴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这也是他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我们不应该因为网络的这种泛化而割裂或者打破了这样子的日常生活。 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他们更多的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伙伴们在一起,这构成了他们的日常。所以呢,他们可以一起读书、一起交流、共同生活。构成了他们这样子的精神样式,我觉得,这是我们一直坚持通过班级来推动阅读、推动共读的这样子的一个基本考虑。 【主持人】:嗯 。我们也看到有时候熟悉的家长也在群里聊共读书。教育生活的一个主题就是:一起读书,共同交流。 刚ppt中有介绍,每个学生一本书,自己买。也有在问,为什么需要每个学生人手一册共读书呢?借阅或者图书漂流啊什么形式都很普遍了。 对于人手一册的疑问。几位老师怎么看? 周益民:我从共读活动的意义和技术两个角度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共同阅读能创造一种环境,形成一种共同话语,为彼此的交流创设了平台。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同时阅读,信息丰富而多元,不同的背景成了一种结构优势,交流的深入便成为了可能,儿童更是在交流中经由他者获得了对自我的发现。 这样的美妙在结果,更在过程中,这都倚赖于群体成员人手一册书的同步阅读和深入思考。 人人在阅读中,人人在同步的话语环境创造中。 我想,这样的作为,其实是对当下如何应对儿童阅读平面化与功利化的一种颠覆策略。 【主持人】:益民老师提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去平面化,去功利化。 周其星:很重要的词就叫共读,还一个词就是引领。因为我们是在导师的引领下,学生的共读。所以,这些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共同对话的媒介。这时候就是我们精心选择的一本本好书。正是因为大家都共同读了这本书。然后我们才可以在这个层面上,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对话进行交流经讨论进行创作。失去了这个前提,我们后面的一切的导读行为和交流活动都很难成立,这是第一点。 【主持人】:这在过去两期的实践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很多家长也深受感染,沉静下来。 周其星:这是益民老师提到的去平面化去功利化。因为我们是要围绕一本书进行深入的、为期一个月的阅读。这样子长时间的深入的阅读是会带来很丰盛的一个收获和成果的。如果只是一种流转式的、传阅式的,随机式的阅读,我觉得很难产生这样子的效果。 在过去两期的实践之中,不仅是孩子深度参与,很多家长也深度参与;甚至影响到家长身边的很多朋友们也拿起书来跟孩子一起来读,来补上这一课。所以当我们一起来读一本书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很奇特的效应,就像一棵树在林子里面摇动起来,然后整个林子都动起来了一样,整片森林都摇动了起来。这是一种生命的舞蹈。这就是阅读的共舞吧! 周益民:阅读的共舞,星星说得好! 【主持人】:说到家长,前几期活动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要求,就是需要家长记录并发朋友圈,这是不是有点卯敲钟的意思啊? 张祖庆:我想说这个不是点卯敲钟。而是呢,家长用自己的身体立行给孩子以最好的示范。家长通过在自己的微信圈,晒自己孩子的阅读感悟,这其实是督促孩子用心阅读。并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行诸文字,获得亲友的点赞。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鼓励,这种外在的鼓励。也许可能会产生一种深入阅读的原动力,这是第一。第二个我觉得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让阅读有一种仪式感。读了之后,晒自己的阅读感悟,成为一件很庄严的事情。第三点我觉得,家长写作,他肯定要和孩子一起来读这本书。平时可能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刷微信上,而这一段时间可能孩子跟家长,依偎在一起静静地读着一本书。亲子阅读就这么美好的进行着。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好,我就讲这些星星继续。 概而言之,一个是榜样的作用,二个是阅读的仪式感,三个是亲子阅读。 【主持人】:我们也选一些家长的微信截屏发给大家看看。
张祖庆:嗯,我忽然想到第四,其实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也是一种财富,家长日积月累的把它记下来,积少成多,假以时日,非常可观的。 【主持人】:从对前两期的活动的反馈和观察看,老师们可以通过参加活动收获什么? 【主持人】:转海门蒋丽萍老师评论:共同阅读能创造一种环境,形成一种共同话语,为彼此的交流创设了平台。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同时阅读,信息丰富而多元,不同的背景成了一种结构优势,交流的深入便成为了可能,儿童更是在交流中经由他者获得了对自我的发现。@周益民 [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周益民:我说孩子们的收获吧:
1.阅读的热情。在特有的氛围感召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表现出空前的阅读兴趣,高涨的阅读热情。 2.阅读的深度体验。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背景与个性的差异成了资源,同伴互相启发,带动了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3.阅读的策略。因为导师的引导指点,对于如何阅读一本书,怎样深入理解手中的这一本,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着如何阅读。 4.阅读的缘分。天南海北的老师与学生,因为共同阅读,心生共鸣,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获得了真实的情感力量。 5.人格的完善。(这点不阐释了,打字太慢了) 请听星星、祖庆高见。 张祖庆:我也说说孩子们的收获,从写作的角度吧。 就是回到刚才我说的,很多家长老师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读了那么多的书,孩子的作文依然写不好? 儿童读了很多书,作文写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曾经试着做这样的总结。读得多写不好,可能会存在这样的一些原因:第一,读得多但是读得很浅,他只不过是翻了翻书。第二、读的多,但是都得很泛不够专。第三,读得多但是想的少,很少从写作从表达的角度去思考。第四,读得多丢的快,很少去主动地积累语言。第五个,读得多,但是写得很少。 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深入地阅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反复地阅读。这样,作家的语言整体风格,会潜移默化地走进儿童的生命。慢慢的儿童的语言风格就会打上作家的烙印。 我想发一篇,一个孩子读了《十岁那年》这本书之后的写的一首小诗。
一个没了妈妈的孩子,在看了十岁那年之后。他产生了一种写作、表达的冲动。仿照十岁那年这种诗歌体的写法,写了一首属于自己的诗。语音非常质朴,甚至有些句子不是很通。但是读来催人泪下。 这就是阅读对于写作的一种意义。读者整体上进行迁移表达,作者的写作风格,被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所以有的时候,家长的不要太急。等孩子读了很多很多的书,然后老师适当地点拨一下,也许某一天他会突然写出让你都觉得很惊讶的文章来。 【主持人】:刚才祖庆老师选读的这篇是第一期的一等奖作品。主办方还特意给老师去电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情况。 前面两期活动,学生基于阅读的作文精彩作品还有很多。限于时间,我们也少选几篇发上来看看。
周益民:我的想法,尽管新书,也是具有经典潜质的【比如程玮的《周末和爱丽丝聊天》(系列)】。 【主持人】:星星老师参与过多界深圳十大童书的评选,也经常推荐好书。 周其星:这已经做了第三届十大童书的评选。经常在每一年的新出版的书中会选很多书来,然后我们挑比较能够有儿童观、正确的,然后文学性也蛮好的这样子的书推荐出来。然后就像益民说的,哪怕它是新书,但是它也经典的潜质。所以呢这些书不仅能得孩子的喜欢,大人也读的不厌其烦、乐此不疲。那我们就是想把这样子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这样子的好书挑出来,而不是大家理所当然认为的那些书,我们把它找出来。我们把容易忽略的、容易遗忘的书找出来是希望大家重新认识好书重新走进经典。 【主持人】:现在的童书出版品种很多,“百班千人”导师团队除了共读活动外,有否定期推荐阅读书目的打算?之前,三位老师的推荐阅读书单影响力都很大,每次都有几百万的转帖。
张祖庆:经典是一个沉睡着的美女,需要更多的小伙子去吻醒她。 现在对于推荐书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的是希望老师多推荐一些书;还有一种观点是老师不要轻易推荐书,让儿童自己去寻找书。对这样的观点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提出八个字,“成人视野、儿童立场”,什么意思呢? 第一、顺应儿童的天性,并不意味着就放弃老师的推荐。因为儿童有时候毕竟视野很狭窄。他可能从伙伴那儿、从自己身边看得到的地方找书。找来的书,也许有趣的,但是整个品质并不高。并不是说看得津津有味的东西一定是好。比如,电子游戏,每个儿童都打得津津有味,难道好吗? 所以以我的观点是,书还是要推荐的,看你推荐什么?怎么推荐?那么要推荐什么样的书呢? 我认为要推荐有趣,有料,有种的书。要推荐儿童喜欢读的书,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儿童。有料,这本书经得起品味。有种,什么叫有种?就是书中之书,那种想曹文轩说的有高贵血统的书。这个书读了,其他很多书都不用再读的这类书。有趣、有料、有种。 周其星:每个推荐书单。带有太鲜明的个人性、倾向性。但是我觉得如果根据大家的需要,需要一些书单。或者是某些班级需要一些书单,你可以跟我们团队联系我们可以推出一些。适合大家的书单出来也无可厚非,对吧? 张祖庆:那么怎么推荐呢?我觉得,成人看到了一些比较好的书。或者说呢,其他有定评的一些经典的书。然后找到,再去找身边的一些孩子去试读。孩子们比较喜欢、也读的进去,或者说适当有挑战性、老师引导一下能读懂的,好!这个书适合孩子们读、可以推荐出来。老师自己要读可以找几个孩子读。当然有些书,可以直接从往届学生那里去选!孩子们普遍比较喜欢的、质量又比较高的这些书就是值得推荐的。 亲近母语最近几年,推出的分级阅读的书目其实做得非常的不错。这里边的书很全范围也很广,我个人比较喜欢。 叔本华曾经说过,“读好书的前提是不读坏书。,坏书读得再少也嫌多”。所以老师还是要适当的引领,不能任由孩子们凭着自己的性子去找书读。这就是我的观点。至于今后有没有推出阅读书目的打算?这个要看时机,看大家的需求。 周其星:祖庆老师说到叔本华的这个观点我觉得蛮有意思。我再说另外一个蛮有意思的人,就是木心说的。他说“凡倡言雅俗共赏者结果都落得俗不可耐”。木心也是一个阅读很挑剔的人。我们还是根据大家的需求吧,如果大家有这个需要,我们导师团队是可以推荐一些相对靠谱的书单出来。 【主持人】:有些现实我们也要面对,有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也有想参加的,但是人手一册的购书可能有困难,怎么办? 周其星:偏远山区学校想参加的话,我觉得需要一些公益组织,他们有一定的担当和使命。他们有一些相应的公益行动,那可以满足这样子的需求。他们的加入我觉得是可以欢迎的。 张祖庆:边远山区或者确实购书有困难的。我觉得,像低段的绘本,他们可以两个人一本。但是这个是需要提出申请。这个我觉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 【主持人】:目前“担当者行动”和“六和公益”都为种子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开展班级阅读提供部分参与百班千人活动的名额。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关注这两家公益组织。同时,我们也会联络更多公益组织加盟。 【主持人】:有在问百班千人活动怎么报名加入。我发一下通道信息。目前四天报名已超过一百个班级。
张祖庆: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碰到困难,老师可以跟学生一起探讨。老师还可以带着孩子们更深入聊书——在自己的班级读书会里或者说共读的课堂上组织学生聊书。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意思的阅读单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写作。可以通过自己班级微信群建立微信美篇,发给家长。老师如果自己有精力还可以做一个微信公众号。当然这一切都是以不影响其他工作为前提。如果光光为了做好这几件事情把其他一大堆的事情都放在一边,那就这个代价太大了! 【主持人】:限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交流就到这里了。期待和大家在阅读的美好中相遇。谢谢三位老师!谢谢今天参与的170个群的16038位在线群友!谢谢大家!最后也请三位导师为爱阅读的人们说句话吧。 周其星:感谢大家,这是一个愉快的晚上!今后我们将一起带着孩子,走进一本又一本美好的书中,让我们的孩子爱上阅读,让我们的家长也参与到阅读中来。 张祖庆:感谢所有的家长、老师(甚至可能有小朋友也在旁听)、包括很多的媒体、出版人,感谢你们的支持。我们这项活动刚刚做了两轮,还有很多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期待你们的批评指正,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谢谢大家。 周其星:请大家继续关注祖庆老师和我的公众号。我们将会定期推出一系列的关于阅读、写作、儿童教育方面的文章。我们一起去思考,如何带着我们的孩子,去走向一个水草丰盛、丰美的地方。
以书为媒,快乐相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