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晶:用上“高级词汇”轻松打败写作路上的拦路虎丨名师有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有一间读写教室 Author 蒋军晶
点击上方“读写狮”可以订阅哦
导读
许多宝妈经常很困惑:孩子明明很爱看书,为什么写作还是很差呢?今天,蒋老师解惑来了!
蒋军晶
蒋军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2017“全人教育奖”提名奖,“百班千人”读写项目总导师。
班级里有许多书痴。
第一书痴是小A。他总是在很安静地看书。
如此喜欢看书,但他的写作却令人头疼。且不说他的字了。
我可能举了个极端的例子。
但是,真的有许多孩子,看了很多书,写作对他们来说,依然非常艰难。
为什么很多孩子读了不少书了,写作水平就是没有提升,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是读了,词汇量却没有增加。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一些比较“高级”的词句,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一些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想象空间的修辞。
问题是,很多孩子的独立阅读,往往是“闪读”,追求快速,只解大意,是不会慢下来细细体会这些词句的。因此书是读了,词汇量却没有增加。这些追求闪读,阅读时只关注情节的孩子往往更偏好读漫画,举例来说,“敌将发出震天的叫声,好像大树倒下来”这句话,在漫画书中只用“咚”一个拟声词来表示。长期只看这样的漫画书,势必造成词汇的贫乏,而一个词汇贫乏的孩子在文字阅读时是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的,因为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想象、批判、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等这些“高级”思维活动才可能发生。词汇贫乏的孩子在表达时,不但用词捉襟见肘,文章也很难丰富而饱满。
有好办法可以改变这种状吗?
蒋老师说有!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试试。
生活中的提醒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9岁以前吧。下面这些建议希望你关注,说不定能帮助孩子养成对词语的关注,丰富孩子的词汇。
※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很多人谈话。就算有再多的语汇,如果不去使用,就无法变成自己的。不断对人重复使用,并汲取新学习的语汇,进而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语汇。
※任何事情都用话语来指示。当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示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尽量用准确的语言表示。例如:请你把房间地板上绿色的扫帚拿过来。而不是用手指指扫帚,说“拿过来”。
※边散步边聊天。例如“蓝色屋顶上那一家的墙上开的是什么花?”“你昨天做了一个什么梦,这么开心?”聊天过程中,父母可以在随意中修正孩子话语中错误的词汇。
※玩词语游戏。例如词语接龙、句子接龙、亲子造句什么的都可以。
※给孩子大声读书。读的时候,最好两人共同看着书,关键的句子,速度可以放慢,用语气的变化来强调,引起孩子的注意。
2
用荧光笔提前标注
以提升文笔为目的的读书方式,和以消遣为主的读书方式,肯定是不同的。
一般人读书,见到些良言金句,感叹一声便会迅速略过。但你若想化为己用,就必须明晰文字之间深层次的关系。有些人的做法就是把觉着不错的段落摘抄下来,之后复述乃至背诵,留意所谓字里行间的“感觉”,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心中的模糊印象便会慢慢清晰。
于是,很多大人会要求孩子摘录好词好句。这种要求完全是用“威权”的方式实施的。试想,你每读完一本书,都要摘录好词好句,是不是会影响到你读这本书的心情?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取得相似效果的替代的方法——把一些“好词好句”标注出来。
家长提前把书看一遍,然后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用记号笔标注出来,这样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就会去关注。如果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较高,并且孩子阅读前郑重地对孩子明示:我看过这本书,并且把好的词句划出来了,希望你也去关注。或许效果更好。
3
像临摹一样背临文章
什么是背临文章?就是事先看一遍文章(不能太长),然后就“默写”这篇文章,尽可能地用原文的词汇,实在想不起来了,就用自己的句子。
持续的练习,或许会培养起孩子对词汇的敏感。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被作者原本的叙事方式所影响,在复述的过程中也容易凭“记忆”,用了相同的句式、词汇。
有一个人记录了自己“背临”文章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缺乏了很多细节的描述,于是,这个时候,想象力就派上了用场,比如我听到的故事是“男孩送了女孩一束玫瑰,女孩感动极了。”我在复述时当然不能这么简陋地写出来,初期的练习中,我可能就会写成:“男孩赶忙在花店买了一束玫瑰,送给了女孩,女孩接过玫瑰,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真俗)中期的练习里,我可能就已经有能力写成:“男孩的眼光瞅向了身边的花店,那一束束玫瑰花鲜艳欲滴(还是很俗)‘如果我能送她一束,她应该会很开心吧。’(看,我已经开始创设人物的心理活动了)男孩想着,不自觉得红了脸(我怎么这么俗)。女孩接过花时,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也泪汪汪的。(此时我已经知道男孩把花递给女孩这种无聊的动作可以不用写出来了)” 后期的练习里,可能这个故事就变成了这样的:“这是冬天一个寒冷的早晨,窄巷子里四处弥散着白茫茫的雾气,街角花店和天气一般清冷,连偶然路过的行人也和店里那束玫瑰一般,显出一番无精打采的样子。(看,竟然还会扩充环境描写了)花店老板小A(还自己想了个不相关的人物有没有)百无聊赖地嚼着泡泡糖,糖纸在她手心里被舒展开,又揉成一团,反反复复地折来折去,她的眼神在花店门口停了一秒,突然落在了一个步履犹豫的男孩身上(我的写作风格还真是老派啊)男孩被A这么一扫,好像浑身不自在,却又好像突然得了什么鼓励似的,壮起胆子一脚迈进了店里:‘老板,我要买一束玫瑰!’”
”从上面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这种训练方法,写作最需要的一种能力——想象力,就得到了锻炼。每天坚持如此,慢慢提高字数的上线,从200字扩写,练到2000字扩写,慢慢的写作水平就有了惊人的进步。
4
大声读出来
大声读的好处挺多。首先是帮助理解和记忆。小学生,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阅读困难,或者会念文字但是不怎么能理解。而朗声而读是一种调动耳、目、嘴、脑等各种感官的活跃的全身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加速理解,记忆也会更持久(据测算,默读时所需的记忆强度是朗读时的整整两倍)。第二,客观上,大声读比默读,速度上明显降下来,词句在孩子脑海里停留的时间要长,这样的读,这样的听,会让孩子慢慢理解到粗读和细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让孩子领会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词汇丰富的读者。
其实除了大声读名家名篇,也可以大声读自己的文章。如果做得更到位一点,可以把自己写的文章朗读出来并录音,之后回放给自己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看看你的句法与词汇的运用是不是太晦涩拗口,如果自己读起来都费劲,更别说读你文章的人感受如何了。其次就是在你反复听自己讲的故事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哪些地方节奏拖沓了。哪些地方又说得不够过瘾,不够详细,这样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能发现自己在故事结构设计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这么坚持练习,我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入门写手。
5
成为孩子文章的“句子迷”
我的小学老师是一个代课老师。他的一个做法至今想起来我们都想笑,那就是他经常挑一担粪放在教室门口,课上完了就去地里了。
尽管是个代课老师,但他教语文有自己的“绝招”,那就是用一条线把黑板分成两半。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如果谁嘴里蹦出一个好词好句,他就会把这个词很工整地抄到左边的黑板上。这节课上完了,要一齐把这些词好句读一遍。
在那个没有“课外书”的时代,这种方法实在管用,自己说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被看中被抄到黑板上,实在是一种骄傲,然后这个词这个句子被运用到自己文章中的概率大大增加,然后每个人都期望说出一两个让老师关注的词句来。
这个做法对我有启发,我们要成为孩子文章的“句子迷”。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主动提升自己文章的句子品味。下面这些句子就是我从孩子的一篇文章中摘录出来的,我会抓住各种机会表达我的欣赏,和孩子分享。
爸爸的朋友如果有一段时间没见我妈妈,问爸爸我妈妈的情况时,爸爸的回答是:“远远的,如果你看到一个球滚过来,那就是我老婆了。”
睡梦中,我来到了一片树林,在粗壮的枝干后面,跳过来一个庞大的影子,模糊,非常模糊,以至于只看到了它的颜色——棕。
但是仅仅过了两个月,我就像是被吹足了气的“肥”气球,整个人都圆乎乎,胖墩墩的,用奶奶的话说,身上任何一个地方,用手一按,就是一个可以养鱼的小水塘。
我的四肢僵住了,仿佛体内的血液在马不停蹄地倒流,我的舌头就好像喜欢上了下唇似的,紧紧地粘着下唇不放,我说不了话。
是的,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有时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也不那么的不可思议,只是碰巧罢了。
猛然记起刚才爷爷说的话,于是满怀期待地看着爷爷高大的身影好似一只吃力的啄木鸟慢慢地往上爬,这树就像有心助爷爷一臂之力一样,长得虽然很直,可全身上下布满了树瘤子,跟我们军训时场地上的攀登墙有得一拼。
”有些事情不是想一想就能够明白的,正像这个矛盾的世界,不论怎么说,都是改变不了的。这点就像哲学家的好奇心,哲学家追求真理,追求真理的哲学家往往是个侦探,由于好奇心驱使,真理让人变成侦探。
6
像作家一样阅读和写作
所谓像作家一样去阅读,就是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但要弄清它 “写什么”,更要了解是“怎样写”的,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写”。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心里可以不断问这些问题:
1.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2.他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3.他的语言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4.他为什么把事情讲得那么清楚?
5.若也提供给我相应的材料,假如让我写篇文章,我将如何从所读文章中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如何行文?
6.我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薄弱环节,从中能有所领悟和吸收吗?——比如作者内心感受、选材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特色。
当然上面这面问题都还是比较大的。深入到阅读中,可能是具体而微的。例如我们阅读冰波的《毒蜘蛛之死》。
例:
夕阳把它浓浓的,毛茸茸的余辉都涂在这棵老树上。
老树默默的耸立,满树是蓬勃的绿叶。
老树的树干上,有一个巨大的节疤。多年以前,它被雷电劈过,失去了一截最丰满的枝桠而留下了这个节疤。
节疤丑陋而狰狞。从节疤里能闻到一股阴森的潮气。
树叶摇动着,摇出了一块光斑,投在这个节疤上。仿佛是收到光斑的炙烤,节疤的缝隙里,亮出了一对眼睛。这对眼睛显出不安,惊恐和愤怒。这对眼睛透过树叶的间隙与太阳对视。
这是毒蜘蛛的眼睛。
如果我们不用作家的眼睛去阅读,我们主要是了解到毒蜘蛛的眼睛从一个节疤里看出来。但如果我们用作家的眼睛阅读,我们可以明显感觉景物按照某种规律在变:夕阳——老树——节疤——光斑——眼睛——蜘蛛,作者的眼睛在动,由大到小,由近及远,最后聚焦到“主角”身上,这是观察的顺序。这样的发现对自己的写作当然是有帮助的。
所谓像作家一样写作,就是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想法,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我们在写作时要考虑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感受。我们在写作时要经常问自己:
*
我想写什么?
我有让这个想法有趣吗?
我表达得清楚吗?
我表达得充分吗?
**
如何开始?
我有充分想象吗?
我的讲述有条理吗?
如何结尾?
我的内容切题吗?
***
我喜欢这篇文章吗?
这听起来像是我说的话吗?
我想给读者什么样的感觉呢?
****
我有用到完整的句子吗?
我有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头吗?
我有使用长短句吗?
我的文章给人读起来感觉连贯吗?
*****
我有用一些我特别喜欢的词语吗?
我的词语使用正确吗?
我有用到我新学会的词语吗?
我有重复使用一些词吗?
******
我的内容有包含我的题目吗?
大小写和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吗?
我有检查我的拼写吗?书写整洁吗?
我的段落布局、句子结构正确吗?
特别推荐
写作是可教可学的,如何写好作文一定有方法。
本文来自蒋军晶老师的公众号“有一间读写教室”感谢蒋老师的分享。
阅读这一条路很远,很长,可能风雨载途,荆棘丛生
但也同样是这条路,山花烂漫,歌声回荡。
在万名师生携手前行的身影中,
有你和孩子们吗?
百班千人第十期共读活动已经开始报名。名额有限,你报名了吗?错过一期,将错过一个秋天!
报名方式一:点击以下链接或者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轻松报名。
报名方式二: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