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语文教与学的“三大件”: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

读写师 2022-03-15


点击上方蓝字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jīn


lǎn

1

《易经》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典籍。当中的八律,是为人成器的名言至理。读懂这几句话,你的人生越来有福气。1.受人之辱,不动于色;2.施人之恩,不记于心;3.察人之过,不扬于众;4.觉人之诈,不愤于言;5.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十点读书》丨2019年5月2日


2

这是今年最好的演讲: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生活节奏!

人生,很多事是急不来的。因此,无论当下如何,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从容对待。你想要的,终究会来。

《腾讯视频》丨2018年05月16日


jiàn



今日大咖  ▏黄国才


黄国才,福建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福建省小语会理事长。


小学语文教与学的“三大件”: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


小学语文教与学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说她复杂,毫无疑问,教与学本身都是复杂的,这是客观事实;再则语文课程本身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同样复杂,这也是客观事实。任何对这种客观事实视而不见,都是幼稚的一厢情愿。说她简单,其实就“三大件”——用心做好三件事:好写字·写好字;好读书·读好书;好作文·作好文(当然,这三件事是整合的,而不是彼此分裂的)。任何事情都是简单与复杂的统一体。

一、只要好(hào)就好(hǎo)

这三件事,我都把好(hào)放在前面,即好写字、好读书、好作文。这是孔夫子的思想——我坚决认为——纵观古今中外有关教育教学的思想,除现代的电化技术外,没有什么思想是“全新”的!比如,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教学相长,学思结合,举一反三,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什么教育教学思想超越了?没有!因为孔夫子是圣人,更是实践家;因为教育的对象——人——两千多年来并没有“进化”多少。教育所面对的问题都是老问题也都是新问题,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


好(hào),即培养学习兴趣——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求知乐此不疲、对未来满怀期待!如果能够做到——哪怕只达到六成——就成功了。学生喜欢写字,能写不好字吗?学生喜欢读书,能读不好书吗?学生喜欢作文,能作不好文吗(当然,小学生“作文”是“写话”、“习作”,是练习性质,是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指向培养“作家”)?那么,我们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最大的本事,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


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大抵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妙法。但就这三件事来说,还是有一些“基本法”的。概言之,首先是爱。老师爱学生、爱写字、爱读书、爱作文。其次,教学母语,教学汉语,就要用教学母语、教学汉语(汉字)的方法,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第三,尊重儿童身心规律。如,儿童好动、好玩,教学就多在动中学、玩中学;儿童好奇、好问,教学就发动学生提问、调动学生想像;儿童好胜、好强,教学就鼓励学生上进、张扬学生个性。当学生有了兴趣,当学生愿意学习,就会主动积极地学、就会刻苦努力地学,再假以老师科学地指导、点拨、鼓励,就如虎添翼了。那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像戴在手腕的全自动手表,停也停不下来。老师就乐观其变,不需“教”了。

二、只三件事(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就够

1

好写字·写好字。


写好字,在当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包括社会)写字质量日益下滑的客观现实,在“教学建议”中用一大段话(160多字),对写字教学提出建议,特别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不是一般的要求和建议,而是审时度势的战略考量。二是电脑输入对写字训练的巨大冲击。三是整个社会心浮气躁的不良心态。四是毛笔字指导与练习的严重失缺。这些都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包括毛笔字),才能实现或扭转。这不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扬光大的要求;不仅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更是教师使命感的体现。


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让学生“好写字·写好字”,必须对症下药,科学指导。(1)老师要好写字·写好字,做学生的榜样。所有的老师都写好字,整个学校的字就写好了;整个学校的字写好了,整个社会的字就写好了。(2)语文课堂要指导学生写字,要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3)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练习写字。如,依照汉字的构形规律识字写字,注重以汉字文化和美感等愉悦学生。(4)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是机械抄写和机械练习。(5)开设专门的写字课,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把毛笔字练习归入写字课(书法课)中。(6)把好写字·写好字纳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试的范畴;(7)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独立判断的能力,如,怎么看待电脑输入、怎么对待文化传承与现实需要,把好写字·写好字植根在学生内心深处,使教学成为思辨的过程。


2

好读书·读好书。


我老家称“去上学”都叫“去读书”。从小“去读书”就深深地印在我心版上。“去读书”就是去读书啊,不读书、不好读书、不读好书,怎么算“去读书”呢?当然,这里的“书”不单指教科书,还指各种有文字的书;也不仅指各种有文字的书,还指一本大大的“无字书”——大自然和大社会。因此,这里的“读”不单要眼看、口念、手写,还要脑想(思考)、身动(运动、实验、在大自然游玩、在社区实践、在基地劳动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如果只读有字书,而忽视了读“无字书”,可能会变成“书呆子”,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方便论说,此文专论读各种有文字的书。


先说“好读书”。首先是好读教科书,其次是好读各种各样的书。要使学生好读书,我认为必须做到:(1)老师好读书,打造“书香校园”;(2)学生切实体验到读书的好处(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3)有足够的适合学生读的书;(4)实践“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理念,如此,才能让学生都好起来。再说“读好书”。“读好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把书读好,提高学业成绩,即“读好书”的功利目的;二是读好的书,提高阅读品位,即“读好书”的战略目的。这两个层面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第一层面,把书读好。首先是把教科书读好。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读好教科书,就不成其为学校教育、不成其为课堂教学。编入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要默读,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能沉思默想、能圈画批注,不断提高默读的速度;要略读和浏览,快速地搜索、提取需要的信息。把书读好的标志是学业成绩,即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换言之,每一位学生都“达标”,就是“把书读好”了。第二层面,读好的书,提高阅读品位。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此建议具有战略意义。


如何实现读好的书,提高阅读品位呢?我认为,第一,要有读书的时间。课堂教学要“挤”出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少布置甚至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把课外时间全部还给学生自由阅读(包括写作)、发展个人兴趣或专长。没有时间,什么也别谈。第二,要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近些年,学校图书室增加了不少图书,但是,是否都适合学生阅读则要打个问号。台北市内湖区康宁国小设备组长董霏燕老师在“厦台两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介绍她“推动‘深耕阅读’,读写整合应用教学”经验时,特别强调解决学生阅读材料的重要性。她把小学生阅读分为三个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阶段,这三个阶段侧重阅读不同的书。低年级识字不多,注意力持续不长,好动爱玩,就以阅读“图画书”(绘本)为主;随着识字量增加,注意力持续增长,阅读兴趣渐浓,中年级读“桥梁书”(图文并茂),并且从中年级开始进入“人格成长”的关键期,需要典型力量的滋养,读人物传记是“主食”,如,《居里夫人传》《爱迪生传》《牛顿传》《富兰克林传》;高年级阅读基本没有文字障碍,注意力也专注起来,阅读“文本书”应该是主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期待被尊重、被认可,期待丰富人生阅历,读优秀“少年小说”是“主食”,如,《我的傻爸爸》《草房子》《送报的小孩》《雁阵》。如果有时间读书,却没有适合的书读,也枉然。第三,要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比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分享阅读体验)、亲子阅读、书香校园(书香家园、书香社区)、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比如,开放图书室,许多孩子一起在图书室阅读,像“巴学园”里的同学在“电车图书室”阅读的情景,令人神往。当学生爱读好书又有足够的书源以及科学的指导,就驶上阅读的“高速路”了,那时老师就真正“解放”了。


3

好作文·作好文。


好作文,就是好思考。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思考的写作,只存在没有写下来的思考。思考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稍纵即逝,真得很可惜。我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这种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好作文(包括动笔墨读书)。好作文,就经常作文;经常作文,自然就作好文。这就是对巴金先生所谓“只有写,才会写”之诠释,是“会写”“写好”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1)动笔墨读书,读书动笔墨。(2)老师做榜样。只动口不动手、只说不写、只一味逼学生写自己却不写的老师,绝不是一流的老师,这样的语文课堂也绝不是一流的课堂。上文举到的董霏燕老师“要学生写三千字的自传,我自己写三万字的自传”。(3)珍视学生的作文。前面说了,“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思考的写作”,学生的作文都是学生思考的记录,都值得尊重。如,为学生建立写作成长记录袋。老师尊重学生的作文,更使学生尊重自己的作文。当学生视自己的作文为“宝贝”的时候,就会十二分地努力——这就是良好的教育。珍视学生的作文,还要让学生的作文有用。学生作文的终点绝不是交给老师;学生作文的读者也绝不是老师一个——最可悲的是学生不是自己作文的读者。老师要创造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展示平台,让所有学生的作文都得到“发表”、都拥有足够多的“粉丝”。不断进取是人的本性,儿童尤甚。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与学,用心做好这三件事,足矣。这就是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观点,也是我的小学语文教育的信念!


  素材来源  ▏小学语文


wén


táng


图说《六书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造字法”——象形字:

属于“独体造字法”结构的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鼎”原是古代煮食物的一种器具, 一般由青铜铸造而成。这种器皿两侧有耳,下边有三足支撑。“鼎”字为象形文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个字下边有三足,上边有圆形两耳,十分形象地表达出这个字的本义。在古代,“鼎”被看做传国的宝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用来比喻王位、帝业,如“问鼎中原”。这个字还象征着三方并立、互相对峙。最著名的鼎立局势就是三国时代魏、蜀、吴的三足鼎立。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个字的字形就像一辆形象而完整的车,有车厢、车辕和车轮。随着汉字的演化,“车” 的字形逐渐简化为一个轮子的形状。但它的本义没变,即表示交通工具——车。车也指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如水车、纺车等。车还可以当做动词用,如用水车抬高水位的车水、用车床来车零件等。作为量词,它表示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现在,车成了财富的代表, 有车一族越来越多。



“丹”字为象形文字。从字形上看,它很像四四方方一口矿井,矿井中添上一个表示朱砂的圆点,表示矿井中有朱砂。所以,它的本义是朱砂。“丹”还表示赤诚,文天祥曾赋诗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另外,“丹”也指古代方士炼制的所调的“长生不老药”。历史上多少皇帝,都是因为服了这种丹药溘然“仙逝”。现在这个字更常用在女性人名中。



“瓜”是个象形字,本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带有瓜字旁的汉字,也大多和植物相关。古人有“七月份吃西瓜,八月份摘葫芦”的习俗。金文的“瓜” 字, 就像是一个藤蔓上结出瓜的形状, 由于瓜的形状不易分别,就用瓜蔓来表示。小篆的“瓜”字,将中间的瓜形变小了。在古文中,瓜也作为“蜗”的通假字,代指蜗牛。现在的瓜,由瓜蔓的形态引申出关系错综复杂的含义,如瓜葛。



这个字的甲骨文字形,从正面看, 很像一只羊头,两只羊角向下弯曲,下面的箭头代表羊的嘴巴,瘦削尖骨。因为“羊”与“祥”同源,所以“羊”在古代是一种吉祥的家畜。在祭祀的时候,羊肉和羊血也常常作为拜献祖先和神灵的祭物。《考工记注》中说“羊,善也”,认为羊代表着善良和美好。后来,“祥”字出现后,“羊”字就只用于代表羊这种动物。



从甲骨文的字形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是一个鱼的形象:尖尖的鱼头,两边各带一个鱼鳍,剪刀状的鱼尾,身上还有线条明晰、彼此交叉的鱼鳞。后来汉字经过发展演化,“鱼”字开始慢慢变得不再像鱼。在隶书中,还在鱼下面加上了一个火字,“鱼”字离象形的本义越来越远。另外,“鱼”还用于作为书信的代称,也常被借用为动词,与“渔”相通。

“六书造字法”——指事字:

属于“独体造字法”结构的字。“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指事字与象形字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的东西。



“上”是个指事字,本义是高处、上部。甲骨文和金文的“上”,字形下部的长横,代表地平线,上部较短的横画,是指事符号,表示位于上方。小篆中“上”的字形,为了和“二”字相互区分,又在中间加了一条竖画。古代, “上”还用来表示地位高的人或事物。该字本义沿用至今,与“下”相对,除了指空间位置外,还指时间或次序在前,如“上古”、“上卷”。



“三”是个指事字,本义就是数字三。《说文》中解释为“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认为“三”这个数字可以代表“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和人道。在甲骨文中,“三” 的字形就像是上下三根并列平行地摆放的竹签 。在古代,用竹签来作算筹,以计算数目,所以“三”也就用三根算筹来表示。 “三”也代表多数或多次,如三思而行。



“寸”是个指事字,本义是寸口。寸口是中医名词,指的是切脉时,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寸”字,就像是一个手形。小篆的字形,在手形的左下侧加入了一条横画,作为指事符号,代表这里是距离手掌一寸的部位。楷书后,“寸”字形成了现在的写法。“寸”后还作为一种长度单位使用。另外,“寸”也引申为短小之义,如手无寸柄。



在金文中,“末”字字形很像一棵大树,树的末端有一黑点,代表指事符号,表示这里是树梢所在的地方。因此,“末”字的本义就是树梢。后来,“末”字引申为最后、终了之义,如“末尾”、“末日”。另外,由于最后的往往是不重要的,所以这个字又引申为次要的、差一等的,如“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枝末节。



这是“兵不血刃”的“刃”字,本义为刀刃,后泛指各种刀具。“刃”是一个指事字,《说文》:“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认为“刃”字,象征刀具的锐利,也象征刀最锋利的部位。甲骨文的“刃”字,就像是一把歪斜的刀,在它的刀刃上还加了一个点,表示指的是刀刃的这个部位。“刃”字,后来还引申为动词,意思是用刀杀,如“手刃亲仇”。



甲骨文中“亦”的字形,像是一个人伸展开两条强健的臂膀,腋下便出现了两个看上去很明显的黑点,这便是“亦”字的本义。在古代,“亦”是一个指事字,指事的就是人腋下的那两点,它与“腋”字的意思相通,本义都是指代人的腋窝这个部位。后来,“腋”字出现后,“亦”就逐渐被取代,而它也演变为副词,意思是“也,表示同样”,如“亦无不可”。

“六书造字法”——会意字:

属于“合体造字法”结构的字。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字 。



“粥”字本义为稀饭,是一个会意字。在小篆文中,其字形中间上面为米,下边为鬲,鬲指代锅,两边的曲线指热气。整个字形的意思是,将米放在锅里煮,不断有热气冒出,这就是粥。古代,“粥”字通“育”,意思是生养; 通“鬻”,意思是卖。现在,“粥”除了本义外,还指像粥的东西,如泥粥、乱成一锅粥。



“鸣”是个会意字,本义是鸟儿鸣叫。甲骨文的“鸣”,左边是一个“口”形,右边是个头朝上方、张着嘴的公鸡形状,表现出这只公鸡正在对着天空打鸣。“鸣”后引申为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如《管辂别传》中“鸟兽之音曰鸣”。此外,“鸣”还泛指物体发声,如《南子·贾经》中“鸣玉”指的就是能够发出响声的玉石。现在,“鸣”还引申为发表意见、情感,如百家争鸣、鸣冤。



“男”是个会意字,本义是男人,与“女”字相对。甲骨文的“男”,左边是“田”,右边是“力”,像犁耙的形状,这其实是古人使用的一种农具,称为“耒”, 合起来就表现出男人在田地里耕作时候的场景。 “男” 也引申指代儿子,如“长男”,指的是大儿子。“男”字的本义沿用至今,如“男生”、“男性”、“男女平等”。



“晒”字本义为在阳光下晒干或取暖,是一个会意字。其繁体形式为  , 左边为“日”,意思是阳光直射;右边为“麗”,“麗”是“丽”的繁体形式,有明亮之义,这里是说阳光明亮时才能晒东西。简体字“晒”右边演变为“西”,意思是晒东西一直到太阳西下。“晒”字的本义沿用至今,如晒粮食。此外,“晒”字还表示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如风吹日晒。



“射”是个会意字,本义是人引弓发箭射中远处的目标。甲骨文的“射”字,就像是一只弯曲的弓,中间还别着一根箭,表现出正要发射的样子。金文的“射”,在右下方加入了一个“手”形。小篆的“射”,字形发生了讹变。 “射”是古代“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射”现在还指气体、液体流出或光、热、电波放出,如“注射”、“照射”、“辐射”。



“鲜”字的本义是鱼名,是一个会意字。在金文中,其字形上边为“羊”,下边为一只鱼的形状;在小篆文中,“鱼”被移至左边,“羊”则被移至右边,“鲜”字也由原来的上下结构变成左右结构。现在,人们常常用“鲜”来形容食物的鲜嫩味美。此外,“鲜”还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xiǎn,意思是少,如鲜见,即很少见。

“六书造字法”——形声字:

属于“合体造字法”结构的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 。



“蚊”字本义即指蚊子这种小虫。在金文中,“蚊”字是一个形声字。其字形左边为小虫的形体,代表字义;右边为“文”,代表字音。蚊子虽然是一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虫,但却能吸收人体血液,可谓本事很大,害处也很大。因此,后来“蚊”具有了很多相关的引申义。如蚊力,比喻力量十分微小;蚊负,比喻能力不足而不能担当重任;蚊睫,本指蚊子的睫毛,后来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等等。



“菜”字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本义为蔬菜。在小篆文中,其字形很像是草,说明蔬菜属于草本植物;下边的“采”表示字音,意思是采摘,说明蔬菜是从田里采摘回来的。在上古时期,“菜”只包括植物性可以吃的蔬菜;到了中古时期,“菜”包括肉类、蛋类及各种熟食在内。现在,“菜”包含的范围更广,指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比如,现在的菜市场各种食品琳琅满目,十分齐全。



“莲”字本义为莲子,是一个形声字。小篆字形上边为“艹” (草),表示“莲”是一种草本植物的子实;下边为“连”,表示字音,同时这个字也有聚合的意思,这里是说莲子一同聚于莲蓬之中。现在,“莲”指草本植物“荷”,生长于浅水之中,其种子称为“莲子”;地下的茎,称为“莲藕”。莲子和莲藕都可以食用,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聋”字本义为耳聋,是一个形声字。在甲骨文中,“聋”字左边为“耳”,表示字义;右边是一条巨龙的形状,表示字音。在金文中,“耳”与“龙”互换了左右位置,但字义没变。现在“聋”字的本义还在沿用,如“震耳欲聋”。此外,“聋”字还引申为愚昧,不明事理,如“聋聩”,本义是耳聋或天生的聋子,后来常常比喻为愚昧无知,是非不分。



“摸”字本义为抚摩,是一个形声字。其字形左边很像一只手的形状,意思是用手接触或抚摩;右边为“莫”,表示字音。同时,“莫”字是“暮”的初文,意思是黄昏时眼睛看东西很模糊,只好用手去抚摩。后来,“摸”字引申为寻找、探求,如“警务人员顺藤摸瓜,最后终于找到了犯罪分子的老巢” 。



“驱”字为形声字,本义为赶马。在石鼓文中,“驱”字左边为“区”,用来表字音;右边为“支”,用来表字义,意思是扑打、驱赶。在小篆文中,左边为“马”,右边为“区”,更好地体现了“驱”字的本义。后来,“驱”字引申为驱逐、迫使、追随等义。如“他总是驱使我做这个做那个”。

“六书造字法”——转注字: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

“六书造字法”——假借字:

属于“用字法”。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即用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新词的意义。“令”,本意是指“命令”的会意字,假借用于“县令”的“令”。


  素材来源  ▏哂哂哈哈


meǐ




shū

■ 推荐老师:宁海侠

《人 啊 人》

 者:戴厚英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1980-11-01

这是一本以“人”为主题的作品,在以“人性的复苏”和“人的本质的复归”思想指导下,通过对几个知识分子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之间感情纠葛的描写,展示了所谓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在人们心灵中造成的“深创巨痛”,向人道主义发出了“热情的呼唤”。这是一本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反思文学的代表作。


该书出版后曾重印十次,总印数不下于百万册,而且被译成了英、法、德、俄、意、日、韩等许多语种。


喜欢这本书,一是因为作者戴厚英是一位性格刚强 、做人真诚的作家。这本书是在写她自己的经历和反思,直面人生,豪不掩饰,读起来酣畅漓淋、直抵人心。当年阅读的时候不仅批注,还做了摘抄。直到今天,书中的一些话对自己做人还是有影响。作家萧乾评论戴厚英是一位诚实的作家一个真正的人。第二个原因就是这本书的写法,作者让几个主要人物担任生活的观察者和叙述者,充分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这种让人物自己站出来打开自己心灵大门的写法,能够让读者零距离走进人物的灵魂,感觉很真实。


 • END •

编辑 | 寒冰

制作 | 孙乐


本公众号尊重原创,好的内容值得分享。本公号引用内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此处仅作学习、交流之用,本公众号不对文章观点及内容承担责任。

任何个人或单位认为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确认相关事实后,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快点设置星标吧~

不然你以后快看不到我啦~


让每一间教室

都透出阅读之光

长按扫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