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库动态】黄群慧: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内涵与重要意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一直处于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全球治理规则调整的制度之变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创造式破坏,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更是使全球经济发展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环境巨变要求战略适应。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积极主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个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必然要求。


  虽然经济学有众多的概念和理论来分析描述经济活动,但循环流动无疑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无论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经济环节看,还是从西方经济学中要素及产品市场的供给-需求经济分析框架看,经济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一个基于劳动分工和价值增值的信息、资金、劳动力和商品(含服务)在家庭、企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之间流动循环的过程(黄群慧,2020)。如果考虑到经济活动的国家(或者经济体)边界,经济循环则存在基于国内分工的国内经济循环和基于全球分工的国际经济循环之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时代,很少有国家只有国内经济循环,绝大多数基本上都参与程度不同的国际循环,参与国际循环程度的不同意味着经济开放度的差异,无论参与国际循环的程度如何,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经济体)可以认为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其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程度可以根据系统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进行选择,可以通过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协同互补来有效发挥一个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同时避免国际环境的负面影响(曾剑秋、任淼,2005),这构成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 


  基于上述认识,要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方面内涵。 


  一是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主体、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循环、国际国内大循环相互促进。其实质意味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以我为主开新局。正确处理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关系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与“两头在外”国际循环带来的问题,以及我国国内经济规模、发展阶段和各类条件的变化,必须审时度势、积极求变,坚持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也必须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国际循环,更不意味着主动“脱钩”、闭关锁国、经济内卷化等,而是在更高开放水平的基础上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局”。 

(来源:《财贸经济》2020年第12期,原文标题为:《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



推荐阅读
【智库动态】张 旭  王天蛟:魁奈经济思想的批判性审视与中国溯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为观照
【智库动态】隋福民:“互联网+农业”还是“农业+互联网” ——中国农业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智库动态】裴长洪: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目标
【智库动态】于文浩:区域协调发展的演化逻辑和战略趋向
【智库动态】隋福民:以平台为抓手,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的升级(编辑:林盼  孙志超)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