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逝去的你,写一封信 | 100 个有意思的人(13)

王昱 未来预想图 2020-11-13


人们总觉得日本的寺庙与和尚,以及他们背后的宗教与文化传统带有神秘色彩。但是他们也在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做出新的尝试。


参加 2017 年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设计大赛的 4495 件作品中,有一款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作品的策划人是一位寺庙住持,更有意思的是,这款作品的终极使用对象并不是活着的人。


由日本东京都证大寺住持井上城治与建筑师押尾章治共同设计的寺庙礼拜设施“手纸处”和新型双人墓“&(安堵)”,分别获得 2017 年 Good Design Award 的最佳宗教建筑奖和设计金奖。


在日语中,“手纸”的意思就是“信”。因此从功能上来说,“手纸处”的设计理念就是一个供人写信、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达成扫墓目的的一个祭拜场所,而“&(安堵)”则是突破日本丧葬传统,可以自由选择合葬对象的双人墓。井上城治正在将“写信祭拜”与“&(安堵)”的做法申请专利。


△ 也许难以想象,这是由日本一所寺庙住持开发的一种新型墓碑――“&(安堵)”安堵。图片来源 | tegamidera.jp


井上城治是“手纸处”和“&(安堵)”的创造者。他给自己的寺庙取了一个有趣的别称——“手纸寺”,其本院位于东京都江户区春江町。“手纸处”和“&(安堵)”这两件作品则安置在位于千叶县船桥市与埼玉县东松山市的寺庙墓园内,并投入实际使用。


由于明治时期的宗教改革,如今的日本佛教僧人可以结婚生子,不戒酒肉。井上城治所信仰的净土真宗更是传说早在 12 世纪,就率先突破了这一禁忌。于是,寺庙就变成了一种家族产业,住持一职也由一代一代男性成员世袭。


1997 年,23 岁的井上城治接替去世的父亲成为证大寺的第二十代住持。当时的日本刚刚步入平成年代,泡沫经济崩坏,失业人数增加,自杀者人数徒然倍增。自江户幕府时期建立的檀家制度(江户幕府时代,无论武士或平民,每个人都需归属于特定的寺庙成为檀家,寺庙独揽檀家的所有丧葬法事、墓地管理等等。檀家制度的核心在于, 每一位国民都有成为佛教徒的义务,同时强调了家族和祖先的崇拜,让檀家世世代代成为寺庙的经济支援者,从而稳固了寺庙的经营和延续)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但寺庙与寺庙的经济支援者——檀家之间的关系早已不如从前,信徒和布施在减少,寺庙的生存难题困扰着年轻的井上城治。幸好,一位在美国攻读 MBA 的亲戚出手相助,挽救了寺庙,并在这个信仰崩坏的时代将寺庙带向了企业化的管理道路。


然而,即便看着寺庙的收益从赤字变成产生盈余,井上城治也开始有点困惑。“我突然感觉到那不是我想要的寺庙,”井上城治说道,“寺庙变得像公司,也开了连锁的分寺,一切好得似乎停不下来,但是我却越来越想要逃离。”于是,迷茫的他开始给去世的父亲写信,也是在这时候,才想起小时候父亲留下的“礼物”。


井上城治 9 岁时,他父亲曾经跟他提起过一封藏在屋顶的信,交待他等自己去世后再看。再回想起父亲这句话时,井上城治已经 29 岁。他搜寻了寺庙每个角落,最终在本殿的屋檐上发现了那封信。信中,父亲写道:“不要让证大寺的香火熄灭,谨遵亲鸾大师(注:浄土真宗祖师)的教诲活着。这就是全部、也是唯一重要的事。”


△ 由住持井上城治与建筑师押尾章治共同设计的寺庙礼拜设施“手纸处”和新型双人墓“&(安堵)”。图片来源 | tegamidera.jp(图一、图二)/ 摄影 | 王昱(图三)


井上城治酷爱中国的《三国志》。其中死去的诸葛亮吓走活着的司马仲达的故事让他印象深刻,“去世的人会对活着的人产生作用。”他把这个故事延伸到公司经营上,“我会回想前一代的社长会怎么做?会思考上上上一代,最初的创始人在世的时候会怎么做呢?”


父亲留信这件事也让他想到,信件可以成为活着的人与死者对话的渠道。“当周围人说放弃吧、行不通的时候,我们难道不正想要一个去处,去跟重要的人去对话,去确信自己是否与故人步履一致吗?而这恰恰也是我认为的,寺庙真正的功能所在。”


在墓园建造一个供人写信的“手纸处”的想法由此而生,井上城治邀请建筑师押尾章治参与设计。2016 年, “手纸处”在千叶县船桥市昭和净苑落成。


这是一个外形极具现代感的木屋,两面墙壁由透明玻璃代替,一楼有几张小沙发和茶几,二楼一条长桌紧靠着一整块落地玻璃窗,坐在桌前的人可以静静地写信,同时可以透过玻璃窗看到整个墓园。


△ 墓园里有邮筒,寺庙告知人们,投函信件会被烧去祭拜先人。摄影 | 王昱


日本同样也在改变传统方式。生活节奏加快,每年扫墓的人都在减少,再加上经济不景气与“少子化”加剧,家族墓地的继承也成为了问题。井上城治认为,改变祭奠故人的形式,或许是保留扫墓意义的一种方法。


“虽然对我来说扫墓很重要,但其实并非人人都需要祭拜这个形式。当我们想起那些重要的人,想要回归某种正式的仪式去做些什么的时候,不一定要双手合十去祭拜,用写信的方式也可以与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对话。”井上城治说。


在“手纸处”的基础上,他开发出了一套通过“书信”来联系死者与生者的新型祭拜仪式。例如,顾客在世时,把想要留给生者的信物和信,放入“手纸箱”内交托寺院保管。顾客去世后,寺院将“手纸箱”通过“手纸寺邮政”交托给死者生前指定的收件人。无法前来寺庙扫墓的收件人,可以通过“手纸寺邮政”,用写信的方式祭奠,送达的信件由寺庙焚烧送去“彼岸”。这一套模式也被称为“书信扫墓”。


△ 井上城治设置了“手纸处”,让人们用写信的方式与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对话。 图片来源 | tegamidera.jp


而随之而来的墓穴改良——“&(安堵)”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更显大胆。“安堵”两个字在日语里就有“安心”的意思。整个墓碑从外观上已经看不到传统墓碑的形状和格局,它主体就是纯白的圆柱状大理石,顶部石盖可以旋开,细长的圆柱碑身内部被凿空,存放死者的遗骨,柱体外表镌刻逝者的姓名,享年(年龄)和去世的日期。这个圆柱体直径 20 厘米,高 120 厘米,容量并不大,用井上城治的话说,“&(安堵)”是“只属于两个人的墓”。


“在日本,家族墓只有户籍上的亲人才能入葬,并且代代由家里的长男继承。然而,随着离婚率上升与家庭结构的变化,墓地引发的大笔继承费用包括墓主名义变更(从去世的人变更成现继承者), 管理费用、法事、遗产税等等,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继承,后继无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也有户籍上没有关系的两个人买不了墓,LGBT 伴侣无法合葬在一起等新问题。”井上城治告诉未来预想图。


人们看待墓地的价值观正在发生改变。“合葬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选择和谁葬在一起是自己的自由。”井上城治说。“&(安堵)”对埋葬者身份、国籍、宗教信仰没有任何要求,没有孩子的夫妻、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恋人、LGBT 伴侣,主人和心爱的宠物都可以合葬。这个纯白的圆柱体纪念碑式的墓碑,只承载两个个体的遗骨,并且要求入葬者在生前预约、刻碑,交由寺院永久供养。


“很多人在面对死亡时,只关注死亡这件事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得与失、利与弊。但其实,我们是否想过亲人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默默鼓励着我们,再也见不到的伴侣对自己有着怎样的期待?每当人生陷入困境,通过祭奠故人的方式,似乎可以让我们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井上城治说。在他眼里,墓地已不再仅仅只是安葬死者的去处。

 



未来预想图 × 井上城治

 


Q:当时是怎样一个契机,让你产生了建造“手纸处”的想法呢?


A:手纸处是 2 年前建造的,但这个想法 20 年前就有了。促使我产生这个想法的主要有两件事。首先是当时我跟女朋友分手了,那是个我非常喜爱的女孩。人们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往往会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所以在交往中,就好像在照镜子一样,互相坦诚地给对方说一些意见。当时的她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我害怕十年二十年过去后,忘记她给我的那些宝贵的人生建议。于是我决定给她写信。不过当时不知道她人在哪里,所以没有传递到她的手中,最后这些信都不了了之了。


还有一件事,就跟我父亲有关。我父亲生病后,我经常在去医院的路上给他写信,写好了之后带给他看。父亲去世后,关于如何继续人生有很多的苦恼,于是我把这些都写在本子上,但每次写的时候,我在开头都会写上“父亲:父亲啊,我是这么想的,我该怎么做?”


通过这两个事件,我发现我们人生中总有那么几个重要的时刻,想要通过书信的方式去交流。然而,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很忙,似乎找不到一片净土,能够放慢脚步让自己沉淀下来。这儿的墓地很大,我就想说开发出这样一片可以让人悠闲写信的区域,让生者可以一边看着亲人的墓地,一边不受打扰地与亲人写信对话。


Q:你在经营寺庙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A:如果单从经营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手纸处这样的地方是建不起来的。建造这样一个让大家都觉得不错、能感到舒适安心的地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非常努力在做这件事,关于如何能够赚钱的确不是主要考虑的事情。


关于寺庙经营,曾经有个朋友帮助过我。在他的帮助下,寺庙的收益非常好,但是在收益增长的过程中,寺庙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企业了。这种感觉让我厌恶,久而久之甚至想逃离自己的寺庙,甚至感觉对不起逝去的父亲。现在从经营上来说,并没有收益颇丰,但是我父亲要是看到了一定会很开心吧,不会怪罪我。


Q:手纸处的功能和设计可能大众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安堵)”的设计与传统的墓碑差别很大,在设计上,你与建筑师是怎么考虑的?


A:我现在结婚了,我的妻子是韩国人。韩国人的墓都是圆形的结构,可以抚摸可以拥抱,我曾经看到扫墓的人一边抚摸着墓碑一边喃喃自语:爸妈谢谢你们啊。看到的时候感觉很震惊,就好像亲人就坐在面前,跟他们对话一样。我就把所见所闻告诉了建筑师,表示想要设计这样一种可以拥抱的墓碑。


其次,在日本,两个人的墓穴是很少的。很多人觉得买墓是个很忌讳的事情,快要去世了才要去买墓地。但我认为买墓地是一种爱的表现。首先,生前就准备好,可以减少后人的负担。其次,比如夫妇结婚时是两个人,死后也希望两个人能在一起,或者两人在世没有机会在一起,死后希望埋葬在一起,这就好比人生重新出发一样。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就想要突出圣洁的感觉,颜色上全部使用了白色,有一种纯洁的感觉,象征两个人一起向着另外一个世界出发。


Q:你们如何让大众接受这种新型墓?


A:其实这并不是需要被动接受的事啊,市面上的广告也是如此。人们听到相爱的两人在死后能够一起下葬成为一体这件事,大多还是很高兴的。只不过由于这种新型墓碑在形状上不同于日本的传统墓碑,比较传统的人还难以接受。


Q:还是有不能接受的人吗?


A:是。不过如今在日本的外国人也多了起来,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想珍惜另一半的心情是相同的。比如有什么祝福啊,想要祈愿啊,这种心情也不会变吧?这和宗教不同,是人们更深一层的情感和表达。我想这个墓能够代表这样的情结。这和是什么国籍也无关,因此我也想让外国人住下,想让它成为可以接纳所有人的墓。


Q:我看到你在东京的市中心——银座也设置了“手纸处”,这是如何考虑的呢?


A:从东京到千叶县我们寺庙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所以我认为,东京的上班族下班回家的时候应该不会来这里扫墓。但如果刚刚失去珍爱的人,我认为他们还是想每天都能见到的吧,所以我们选择东京最中央、交通最方便的银座建立了办事处。另外,我们也做了迷你“&(安堵)”,人们可以把骨灰的一小部分放进去。


△ 在银座手纸处,井上城治采用了你版“&(安堵)”,也开始销售一种新型的信纸盒套装。图片来源 | tegamidera.jp


虽然这里墓碑林立,但问起死后究竟会去何处,人们也不知道答案。从前人可以从菩萨那里求得答案,这是一种生死观。现在大家没有生死观了,虽然无需多想现世,只需简单幸福了却此生,但死后呢?所以我们传播佛教。为了让大家都可以信仰佛教,我们建立了一个佛教人生大学,让人都可以自由地来学习、获取信仰。我们甚至创办了佛教的学习会,教授佛教的生死观,在这里扫墓的大家都能免费参加。


Q:那么根据住持你的想法,佛教的扫墓文化需要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改变吗?


A:我认为没有必要。寺庙是寺庙,扫墓是扫墓,和尚们还是不要太忙比较好。既然是和尚,宣传佛教,并不只有喜欢与不喜欢,有另外一种思考方式也比较重要。比如,不要放弃做什么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去做超过寺庙职能外的事,但是仍然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Q:在外面的人看来,无论是“手纸处”也好“&(安堵)”也好,你好像就是在突破传统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就像是新型寺庙的经营者。然而你说希望可以保护扫墓的旧传统,那么你究竟认为自己是保护传统的一派,还是突破传统的人呢?


A:感谢你理解得这么深入。我们是亚洲人,亚洲人是通过学习过去推陈出新的。如果没有好好学习理解过去的事,我们就无法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我唯一能够确信的事,就是我的父母珍重的一些东西,一定有它们的意义所在。我们需要好好理解老一辈的人珍惜的事,在其之上再根据时代变化改变贯彻这些事情的方式。一个事物没有原型,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会不会成功。我很欣慰看到人们还有这种观念。因此当听到,“为什么还需要扫墓呢?”、“死去的人的照片不需要留在家里了”这些言论,我会认为这是谎言,在道义上是不可能的。中国不是也有很多老的名家、老字号吗,是一个道理。当我们好好理解过去的事,再用现如今的方式去贯彻它,即使是旧东西也会发出新的光芒。


Q: 利用“手纸处”的人多吗?效果如何呢?


A:信箱的建立带来了一些好处。最开始的时候,有四封信写完没有署名,我在烧掉之前打开看了下,其中一封写的是:“你好,初次见面,我在某某地出生,曾在某某学校上学,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我心想这不就是一封简历书吗?还有一封说:我现在正用生命去爱你曾经最珍视的那个女孩。大概是这个人的妻子之前的丈夫已经亡去,这个男子便在这里与他对话。我认为这样的书信,是建立在这片土地之上的。大家未能说出口的、深藏在心的话,可以在这里用一两个小时得以抒发。


Q:“&(安堵)”的利用率怎么样呢?


A:安堵现在有 200 多座,但是真正签约利用的人只有 40 人,不多。


Q:真正使用“&(安堵)”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特征?


A:首先,没有孩子的人比较多。其次是没有登录户籍(实名结婚)的人。但也有很多其他的理由,我们不得而知。


Q:最初你设计“&(安堵)”的时候,是否有反对意见呢?例如一个寺庙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之类的。


A:反对的声音占大多数。至于理由——在寺庙造这样的建筑物是没有前例的,人们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附近的墓场也尽是不安的声音。另外还有一种意见,就是在寺庙这种地方为何还需要休憩所。诸如此类的反对声音一开始很多,但建造出来之后,最高兴的还是附近的这些居民。热的时候有避暑之地,增设厕所后,利用起来方便了许多。


我之前有读到过一封孩子写给父亲的信。上面写着,“父亲,我在您在世的时候没有和您说过一声谢谢,您走了之后我一直很后悔。现在我有喜欢的人了,我好想把她带给您看看,却不能了。现在我来这里给您写信,就是为了跟您说一声谢谢。今天是您的生日,谢谢您。”


能读到这样的信我是欣慰的。即使不乏能直接说出来的人,我还是认为有这样一个可以写信的地方不是坏事。听说有人会在这边放声痛哭,宣泄自己。回到最初,其实建造这样一个地方,最开始是为了满足我自身的需要的。


Q:所以,意思是说坟墓不仅有悼念先人的属性,还有治愈还活着的人的功能是吗?


A:是的。不只是治愈人心,哪怕是生气也好,多走出一步也好。这可能是可以直面人心灵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袒露心扉。


△ “手纸处”和“&(安堵)”,分别获得 2017 年 Good Design Award 的最佳宗教建筑奖和设计金奖。摄影 | 王昱


Q:在日本,经常可以听到“供养”二字。那么在住持你的眼中,好的“供养”是什么呢?


A:我是一个和尚。在我的眼中,供养指的是不要和故人说再见。我很像我的父母,优点缺点都很相似。即使他们走了,我也会觉得,我们早已成为一体在生活。我在烦恼的事他们比谁都更清楚,因为他们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心中,我们融为一体,如此便能一同解忧,针对某件事可以一同思考“这样就够了吗”“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这类问题。我会觉得他们在跟我对话。我会想,他们一直都在支持我啊。我把这个视作目标。


其实这样的事不分场所,在哪都能做到,但人们往往没有思考这些的时间。所以我认为好的供养,就是不要把逝去的父母当做遥远的存在,要时刻铭记我们是一体的。因此写信是有必要的。


Q:“&(安堵)”的价位比一般的墓要高很多,这是为什么?


A:目前一座安堵墓的价位是 100 万日元(约合 6.07 万元人民币),即使按照两个人住进去计算,一个人也要 50 万。问及这么贵的理由,因为我们也需要购买土地、清洁并挖洞,初期成本在所难免。虽然现在安堵价格相对较高,但之后随着交易数量的上升,挖掘的坟墓数量越来越多,可以预测安堵价格最终会走低。我们认为购买安堵更多的是购买了一种生活方式,不仅限于一座墓。


我认为现在经营寺庙的人在慢慢失去信心。如果想要维持资金运转,需要委托咨询人员或者寻找新需要建造墓地的人。尽管如此,最终还是要回到大家的需求上,大家希望寺庙有寺庙的样子,那就不要超出大众的预期去做寺庙职责之外的事。就算要做些什么,也需要遵循寺庙的本质。我的想法是,希望大家不要只在亲人故去后才拜访这里,而是希望在大家都还好好活着的时候也可以来这里,获得自己内心的一份宁静。



文:王昱 | 编辑:赵慧



想加入我们?点击“阅读全文”

#我们修改了转载说明,

请后台输入关键词“转载”或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