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第一次见到珍珠奶茶,日本人怎么就疯魔了
某种程度上,
他们把珍珠奶茶, 当成了一款可以简单入手的潮流单品。
上次在东京街头看到如此“疯魔”的人潮聚集,好像还是大家集体出门“抓小精灵”(手机游戏《Pokémon GO》)的时候。
7 月 12 日,日本网友 Alter_despair 在 Twitter 上传了一张奶茶品牌鹿角巷在名古屋门店的照片。工作人员举着大大的指示牌,上面写着“需要等待 5 小时”。过了几个小时后,Alter_despair 又更新了一张照片,指示牌上的数字变成了“6”。大约从日本平成年代的尾声( 2019 年年初)起,“タピオカ”(源自英语 tapioca,意为木薯,是用来制作“珍珠”的原料,现为日语中珍珠奶茶的代名词)成了日本最流行的消费品。
在东京,如今有超过 460 家奶茶店,仅原宿和表参道一带就有至少 38 家,那里被称为“珍珠奶茶激战区”。
如果仅是如此,它不过是某个突然冒出来的爆款而已,可问题是,它的火热程度已经超出饮料市场的范畴,变成了流行文化现象——
几乎所有热门综艺节目都在谈论珍珠奶茶,比如两名自称花了 70 多万日元(约合超过 4 万元人民币)测评了上千杯珍珠奶茶的女大学生就被请上了电视;在一个面向女高中生的“日本新年号征选”中,“タピオカ”名列第 11 名;一些意想不到的产品——拉面、中华料理、寿司,都开始与珍珠奶茶组合;原宿街头激增的珍珠奶茶垃圾上了社会新闻;最新的消息是,8 月 13 日起,在 JR(Japan Railway,日本铁路,是日本的电车运营公司)原宿站前还会出现一家限时运营的珍珠奶茶主题公园。
问题是,对日本来说,这种 1980 年诞生于中国台湾的饮品不是新鲜事物。这拨奶茶热的代表品牌之一春水堂,2013 年就在日本开了第一家店,同样来自台湾的贡茶则在 2015 年进入日本。
事实上,11 年前,珍珠奶茶在日本就曾一度流行,当时的代表是一个名叫快可立(Quickly)的台湾奶茶品牌。只不过,那次浪潮没有这次这么大影响力,消失得也很快。
日本珍珠奶茶热潮“死而复生”?
日本的第一次奶茶热,某种程度上是被咖啡“扑灭”的。2008 年,同样也是星巴克和 KOMEDA 咖啡(コメダ珈琲)这样的连锁品牌扩张的时期。如果要开一个饮品门店,咖啡馆是第一选择。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是如此,想要在午后的东京街头找个地方坐下来喝些东西,咖啡是最容易想到的选项。而珍珠奶茶更像是诸多甜品中的一个,在激烈的竞争中很难维持人气。
不过最近,咖啡的统治地位似乎没那么厉害了。根据日本财经杂志《President》的报道,日本的咖啡店数量从 1991 年的 12 万家减少到 2016 年的 6 万多家。
倒不是说日本人不爱喝咖啡了,实际上,日本咖啡豆的消费额还在持续增长。只不过,人们对咖啡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品咖啡正成为整个市场的主流,就是所谓的“第三次咖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以雀巢为代表的速溶咖啡,第二次浪潮是以星巴克为代表的连锁咖啡)。
新浪潮中,一部分消费者似乎被漏掉了。他们对咖啡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只是想喝一杯饮料——最好甜一些,日本人总是那么爱甜食。奶茶的出现弥补了这样的空白。因为是茶,所以它能和健康搭上边,珍珠和黑糖的甜味则让它更讨人喜欢,尤其受到年轻女性青睐。
贡茶日本社长葛目良辅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说:“第三次咖啡浪潮之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出现这样的心态:除了咖啡我们还想试试别的。”
另一边,“台湾食品”也在变成受欢迎的标签。在日本知名旅行公司 JTB 制作的《2019 年 5 月日本人出国动向》报告中,中国台湾已经连续 4 年成为日本人在年初年末放假时首选的旅行目的地。“便宜”和“美食”,是人们喜欢台湾的首要原因,这也让珍珠奶茶的再次输入变得顺畅。较早进入的春水堂和贡茶,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获得关注,成为奶茶热中最先火起来的品牌。
此后,The Alley 鹿角巷(台湾地区名为“斜角巷”)和 CoCo 都可也进入日本。这 4 家在中国台湾或内地已经红火的品牌,是如今日本珍珠奶茶热的主要势力。相比 10 年前昙花一现的“前辈”,如今的珍珠奶茶有更多办法让自己瞬间爆红,它们让自己的消费者成了品牌最重要的传播者。可以说珍珠奶茶品牌掌握的最有力的武器还是社交媒体。
那两位因为珍珠奶茶上电视的女大学生,就建立了一个名叫“tapitapimainichi”(大意为“每天都是珍珠奶茶”)的 Instagram 账号,并自称 tapilist(珍珠奶茶专家),粉丝超过 13 万人。
在日本相对“年轻”的鹿角巷最初获得关注,就是因为它高辨识度的杯身设计在 Instagram 上流行。日本的首店开幕前,鹿角巷还利用一辆餐车在新宿街头开快闪店,这些都让它在社交网络上闯出了名声。
跨界联名是另一个有效的办法。今年 1 月,鹿角巷就联合日本人气女子偶像组合“乃木坂 46”推出两款限定产品。它还找上资生堂,一起推出了一款眼线笔、一款眼影和一种限定口味的奶茶。
而 CoCo 更擅长直接和社交媒体合作。2018 年,CoCo 就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募集品牌大使,最终声优铃原知花以压倒性优势获得第一。铃原知花曾是日本人气女仆咖啡店“Pinafore”最具人气的店员。
CoCo 还与短视频平台 TikTok(抖音海外版)合作推出专属音乐,用户只要在视频上添加“#CoCo都可”标签,并使用专属音乐,人气最高的 55 名视频投稿者就能获得 100 杯免费的珍珠奶茶。更简单的玩法是,凡是将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络,并加上“#CoCo都可”的话题,就可以获得一份免费的珍珠。
珍珠奶茶和社交网络这么搭调,是因为它们的主力客群很重叠。在东京的奶茶店外排队、把照片上传到 Instagram 上的主力群体是年轻女性。
这也不奇怪,对于年纪稍长的上班族来说,粗大的吸管加上花里胡哨的包装,这样的饮料对于他们有点不好意思下手。奶茶的饮用方式也让他们难以接受,对“守规矩”的日本人来说,饮料和食品都是不能边走边吃的。
“这是一个大叔们介入不了的专属年轻人的 icon。”日本美食博主渥美 maiko 在博客里说道。对于不想受那么多规矩束缚的年轻人来说,奶茶不论在价格还是饮用方式上,都是更“自由”的饮料。
某种程度上,年轻人是把手里的珍珠奶茶当成了一款可以简单入手的潮流单品。而在 Twitter、Instagram、TikTok 上熟练地分享照片和视频,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社交方式。
品牌在自我传播时自然也倾向年轻女性。CoCo 在今年 3 月与男子偶像组合 HoneyCome.Tokyo 的合作就目的明确:只要在 CoCo 原宿店内消费,就可以获得这个团体成员的照片或徽章——不过照片有 15 种,徽章有 10 种。为了集齐,粉丝们会重复购买,由此形成的长队,又会成为社交媒体的话题。
除了网络上的病毒式传播,珍珠奶茶店本身也是一个容易复制的零售业态。它不需要太大的店面,同时产品的原料很容易获得,制作难度不高,而且拥有极高的毛利,是一个很容易入门的行业。这也是为什么,在台湾品牌之后,大量的日本本土品牌也紧跟着迅速出现。
从 2018 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能看到一家新的贡茶店铺开张,目前它在日本已经拥有了 40 家门店。贡茶计划到 2020 年年底在日本开出 100 家分店。由于顾客数量急剧增加,店铺平均面积也从起步时期的 50 平方米左右,扩大到了约 85 平方米。
中国消费者对此不会陌生。CoCo、贡茶、1点点、喜茶等茶饮品牌都曾在中国的城市迅速扩张。美团点评的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内地的茶饮店数量已经超过 41 万家。
对奶茶店来说,相比口味,寻找一个好门面更重要。鹿角巷在日本拥有 22 家门店,其中 17 家都集中在东京的潮流地带,比如表参道、涩谷、惠比寿,以达到对核心人群的彻底覆盖。
这次珍珠奶茶热潮能持久吗?
有趣的是,占了这次奶茶热最大便宜的品牌,似乎都不愿意把自己与珍珠奶茶划等号。葛目良辅会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贡茶是一个茶饮品牌。只不过在 Instagram 上搜索“#ゴンチャ”(贡茶的日文片假名)这个标签,超过 16 万个帖子里,绝大部分用户上传的图片仍是贡茶的珍珠奶茶,它的销售量也占贡茶所有订单的 70%。
春水堂也是如此。奶茶受欢迎当然是好事,但实际上,除了新宿分店是以外带为主的门店,它的其他店铺都有不少座位,销售的也不只奶茶,还有豆花、卤肉饭、牛肉面等台湾小吃。在官网上,它对自己的定义也是“お茶専門カフェ”,在中文中,这个词更贴切的翻译应该是“茶餐厅”。
几乎完全依靠这轮奶茶热潮在日本立足的鹿角巷,也不准备与珍珠奶茶绑定。去年 7 月 21 日开张的三轩茶屋分店的菜单上,就出现了“刈包”(一种类似肉夹馍的台湾小吃)。
春水堂日本社长木川瑞季在接受“未来预想图”采访时表示“奶茶热很可怕”,”很难说它能维持多久,说不定两年就结束了。与咖啡的市场相比,目前奶茶的市场还很小很小。”
根据日本新闻网站 News Insight 的统计,2018 年,整个日本的茶饮市场年销售额为 300 亿日元(约合19 亿元人民币),只有咖啡的 2.5%。
春水堂的做法是拓展一些新的品牌,尽量推销珍珠奶茶以外的产品。去年 7 月,它就引入了在台湾已经有 200 多家门店的子品牌茶汤会 TP-TEA。其中主打产品除了奶茶,还有原味茶、调味茶(比如豆浆红茶)、功夫茶等,价格稍低于春水堂。
与春水堂一样,贡茶也发现了奶茶市场的狭小。2018 年 9 月,贡茶与静冈“MARUNI 茶藤株式会社”共同开发了以日本烘焙茶为基底的珍珠烘焙茶,试图用更接近传统日本饮料的产品吸引更广泛的人群。葛目良辅的目标是男性顾客能增加 3 成:“我们不想让贡茶局限于‘年轻女孩专属’的标签之下,希望大家都能来尝试我们的产品。”
毕竟,如果考虑到珍珠奶茶的核心消费群体通常比较“喜新厌旧”,谁都不知道这场“奶茶热”到底能持续多久。最好的生存之道,是在这个热点冷却之前,就找到下一个“热点替代品”。
-
文:王昱、顾丝丝 | 编辑:肖文杰
视觉设计:徐春萌 | 微信编辑:吕姝琦
延伸阅读
-
想加入我们?点击“阅读全文”
#我们修改了转载说明,
请后台输入关键词“转载”或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也欢迎你点击右下方的“好看”,与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