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这次疫情也如此混乱: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未来预想图 未来预想图 2021-04-14


Editor‘s Notes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至今,各种机构与组织都经历了一次大型检验。这场“战争”仍在继续。我们尤其在意的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或灾害事件发生之后,是否都留下足够应对经验。


第一财经・未来预想图准备了一份根据经验总结的各机构行动指南,一份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分析,以及一组针对特殊人群的传播经验总结。我们真诚希望,当我们再次遇到同类事件时,可以更加镇定、有序。


阅读这篇文章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目录 


第一部分:一份根据经验总结的各机构行动指南

Part 1:面对紧急卫生事件,媒体可能忽视哪些事?

Part 2:面对危害公众健康的突发重大事件,疫情发源地政府可以注意哪些事?

Part 3:根据这次经验,各地政府可以注意哪些事?

Part 4:公众关心的与医疗有关的 9 个问题

Part 5:交通与物流系统需要注意那些事?

Part 6:公共场所需要注意哪些事?


第二部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信息该出现在什么地方?

Part 1:在本次疫情中,有哪些传播工具发挥了作用?

Part 2:我们需要看到怎样的信息?

Part 3:没人能够忽视社交网络


第三部分:不是所有“说教”都有效。

Part 1:如何说服老年人“戴口罩”?

Part 2:如何让信息到达乡镇?




第一部分

一份根据经验总结的各机构行动指南


Part 1

面对紧急卫生事件,媒体可能忽视哪些事? 


1. 媒体需要在恐慌蔓延之前,就及时公布疫情基础信息。包括:感染数量、严重程度、扩散情况等。


从 2019 年 12 月 8 日出现第一例就诊病人,到 12 月 31 日下午武汉市政府发布“紧急通知”,这 23 天只有“坊间流传”型的非官方消息。关于武汉不明原因感染的肺炎最早的报道由第一财经发布。一财记者于 12 月 31 日早上拨打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热线,证实网上流传的《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属实,首例患者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紧接着,财新、《新京报》、《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也发布了相关报道。


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公众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没有关于疫情的可靠信息。在 2020 年 1 月 6 日至 1 月 10 日,官方没有发布有关疫情数字的通报,对此也并无媒体继续跟进。直到丁香园于 1 月 21 日上线疫情地图后,公众才有了及时获取疫情信息统计的有效渠道。

 

此后,各家媒体针对疫情信息纷纷推出实时统计,这也成为公众获取疫情信息的基础判断基准。在缺失基础疫情信息时,公众不断猜测、怀疑事件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各种未经证实的信息一直在传播。媒体及时、准确发布包括感染数量、严重程度、扩散情况在内的疫情信息更新非常重要。


公众关注的信息哪些信息?

A. 基础信息: 疫情感染数量、严重程度、扩散情况、诊治手段

B. 与他们有关: “ 疫区在发生什么?”实时信息更新

C. 与我有关:防治病毒扩散举措与其他地区实时信息更新


2. 即便说“媒体需要中立客观”,但人们能感受到媒体的态度。提供准确事实是媒体专业性的基础要求。


媒体可能拥有比想象中更大的力量。即便媒体们开始质疑,2019 年 12 月 31 日,长江日报新闻客户端发布一则名为《长江日报记者探访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商铺正常营业,秩序井然》的视频,获得大量转发。作为官方媒体发布的消息,它可能是影响人们对疫情判断的因素之一。


媒体可能拥有左右舆情的危险力量。1 月 25 日,一组描述“河南硬核抗击病毒蔓延”的消息开始流传,甚至一些媒体也开始转载这些消息。这为公众传递了一个信号:无条件抵制离开武汉的人群,是一种值得鼓励的“保护家园”的行为。但它背后其实是两件事:


一是人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居住地的安全,太多地区没有引导与防护措施,导致他们急切需要一个可以效仿的样板;


二是有太多人由于生活习惯或者经验,没有意识到事件的严重程度,这类特殊人群,可能需要特殊的传播方式,让他们接受并执行某种“决定”。这种传播常常不是常规的传播方法,比如相对简单直接的口号、标语等。当这些口号、标语再传播出去,它可能就会脱离最初的环境,达到其他意料之外的效果——在防治病毒扩散这件事上,就变成当人们认识到“挖沟阻止通行”“举报”是一个有效手段,事情可能就变得极端了。村民自行封路,可能堵塞救护通道,影响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相对于普通公众,媒体可能在短期内可以汇聚大量信息,如何选取、报道这些信息,本是非常基础的新闻学基础课程。但也有时,明明报道的所有信息都是事实,最终却传达出不同的效果,这可能是媒体对信息做了筛选。对此的建议只有一个:如实报道关联信息,避免断章取义。


3. 在疫情面前,媒体既掌握着舆情,也可能是“弱势群体”。


其实我们想提的,是重大灾害报道时的媒体伦理。


媒体需要保护采访对象。ta 未来的人生,以及受众对 ta 的接受程度,都需要纳入考量,所以,在一些灾害报道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受伤、受害者面容与受伤部位会被打上马赛克。另外,报道事件比报道情绪可能更重要。正如之前的河南报道,刻意的偏向与鼓励,可能会带来意料之外的结果。


媒体记者自身安全也是容易忽视的问题。前线记者所属的媒体,是否为记者们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媒体们都已经有过 SARS 疫情报道的经验,此时就更需要为记者提供更详细的安全方案。


△ 在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的清洁区,新华社记者熊琦在外勤护士的帮助下套上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图片来源 | 新华社


Part 2

面对危害公众健康的突发重大事件,疫情发源地政府可以注意哪些事?


1. 疫情初期(2019 年 12 月 31 日至 2020 年 1 月 10 日)


武汉市卫健委公布有关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病例数量、病例情况、临床表现和传播方式等信息,给予了公众一定的提醒。但在这 11 天中,关于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情况通报仅有三则,分别为 2019 年 12 月 31 日、2020 年 1 月 3 日和 1 月 5 日。


疫情初现时期,武汉市卫健委的肺炎疫情通报数量明显不足,武汉市政府在疫情初期没有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防控措施在此阶段严重缺失,没有及时引起公众对疫情的警惕和防范,致使失去了初期控制疫情的机会。


# 经验

(1)疫情未发时:


政府部门需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提前学习借鉴各地防疫经验,完善当地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事先制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以便在疫情突显时可以做出及时、迅速且妥当的处理措施,让疫情防控措施更全面、更到位、更迅速。


(2)疫情出现时:


A.   政府应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意识,主动及时向专业机构、科研部门等权威组织征询跟进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程度做出科学评估。政府应将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时刻关注疫情的发展趋势和传播态势,尽早采取防控措施,力争控制疫情源头,防止疫情升级发展。


B.   疫情初期需要保证疫情信息公布的透明、公开、迅速。政府部门切忌对疫情实况遮遮掩掩,应准确公布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感染情况、扩散方式、预防措施等关键信息,引起社会公众对疫情的重视。作为疫病感染主体,公众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个人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对疫情短时间内的传播和发展态势有重要影响。


2. 疫情凸显(2020 年 1 月 10 日至 2020 年 1 月 20 日)


2020 年 1 月 11 日起,武汉市卫健委每日公布前一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1 月 17 日无任何通报)。通报显示病例数量在 1 月 18 日前都较为稳定,但是 1 月 18 日数据并未于 1 月  19 日公布,随后与 1 月 19 日数据在 1 月 20 日一起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于这两日显著增加 136 例。1 月 20 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武汉市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名单。


在此期间,武汉市卫健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通报发布时间和信息逐渐规范,但是对病例数量开始突增的 1 月 18 日疫情却做出了延缓两日通报的举措。1 月 18 至 19 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人数显著增加,疫情在 1 月 20 日迎来了转折点。在疫情出现到开始呈现爆发趋势的阶段,武汉市政府的防控意识显然较为淡薄,防控措施也严重不足。


# 经验

疫情发展期:


A.   政府应正视疫情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时刻保持疫情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发布发布专业机构、科研部门对疫情防治的最新进展,并尽早发出相应的疫情防控指南,最大限度减少社会恐慌。


B.   政府可以根据疫情的扩散态势,及时采取交通管控措施,遏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当疾病展现人际传染倾向,政府应果断对交通系统做出相应程度的应急管制,限制人口流动,控制疫情扩散。


C.   政府需要给予医疗系统最大支持,合理安排疫情诊治机构和单位,及时明确患病群体就诊渠道。此外,政府需时刻关注医疗部门、医生群体、医疗物资等需求,保证疫情前线力量的充足供给。


D.   政府需要联动各级政府部门,及时排查疑似患病人员,降低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各级部门应该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公众身体健康状态、疫区接触史等信息调查,及时排查潜在患病者和病毒传播者。


3. 疫情升级(2020 年 1 月 20 日至今)


武汉市卫健委官网增设疫情专栏,并就公众关心的疫情相关问题作出答复。武汉市政府逐渐开始加强防控措施,从公共卫生、交通、医疗等方面入手防控疫情的升级发展。成立于 1 月 20 日的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于 1 月 23 日、24 日密集发布 8 则通告,紧急部署防疫工作。


武汉市政府的反应速度在疫情升级之前都显得较为迟缓。在 1 月 21 日疫情升级之后,防控措施在新成立的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指导下才在各方面紧急铺开。疫情防控情况和疫情处理速度息息相关,武汉市政府疫情升级后的补救措施及时延缓了疫情进一步扩散。然而疫情已刻不容缓,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仍有待增强。


# 经验

疫情升级期:


A.   疫情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特殊时期政府应启动应急行政审批机制,简化病情确诊的手续和程序,提高疫情的确诊效率和就诊率,及时做好确诊病人和疑似患病人员的隔离工作。


B.   政府应全面调动本地的医疗、公共卫生资源,必要时可向全国其他省市、社会求助,保证前线医疗力量的充足,确保疫情的高效诊治和防控。


C.   政府应时刻保持与疫情科研部门、专业机构的沟通,推进疾病溯源、确诊和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攻克,同时筛选确凿有效的信息公布。


D.   政府应始终正视媒体和公众舆论监督,重视公众的信息获取需求,从公众舆情的反映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不断改善和提高疫情防控水平。


Part 3

根据这次经验,各地政府可以注意哪些事?


截至 2020 年 1 月 26 日 24 时,全国已有 30 个省份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 级响应。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可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分为四级。即:Ⅳ 级响应(一般疫情)、Ⅲ 级响应(较大疫情)、II 级响应(重大疫情)和 I 级响应(特别重大疫情)。I 级响应措施是级别最高的相应措施,特点是:全民动员与监测,各部门联动集中资源配置与管理等。



我们根据此次疫情经验, 总结了各地政府可能需要注意的几件事:


(1)信息公布:及时将疫情真实信息传达给中央信息体系;向公众实时发布疫情数据和防控工作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社区控防宣传教育工作,向公众科学解疑释惑;开展舆情引导并及时客观回应社会关切;根据真实情况及时启动对应级别的响应措施。


(2)排查措施:落实省际边界陆地口岸车辆人员管控,全面实施机场、码头、火车站、客运站等重点场所的体温测量与健康信息申报,严格检测入境车辆和人员。


△ 医务工作者在武汉汉口火车站为乘客测量体温。图片来源 | 新华社


(3)疫情防控:一方面是隔离和保护措施,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与感染者有接触的群体开展一段时间的医学观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减少或停止公众聚集活动,关闭各类公众场所,取消春节文化活动,减少病毒传播。


(4)医疗支持:开展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实行医疗人员保护措施,支持研究部门病毒技术攻关;准备充分物资,包括医疗所需的救护车、监测试剂、防护用品等。


(5)支援重灾区:上海、浙江、广东等相继组派医疗队伍,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 广东省中医医疗系统选派的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携带医疗物资在广州南站集结,驰援湖北武汉疫情救治工作。图片来源 | 央视新闻


Part 4

公众关心的与医疗有关的 9 个问题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行动中,包括医院在内的各医疗机构无疑是主力军,除了现场救治病患外,它们还承担着咨询科普、药物研发等职能。


随着疫情的发展,各机构开始履行各自的职责。但同时,问题也相继出现。我们整理了他们在不同时间节点采取的对应措施,并总结出了大家关注的 9 个问题:


Q1:新型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的流程是什么?


A:疑似病例的检测,需要首诊医院对患者预检分诊,结合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检查,经专家组会诊后确认疑似病例并采样,由辖区疾控中心将样本转运到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转运到省疾控中心核酸检测。


Q2:医疗系统可以怎样缩短确诊流程、提高效率?


A:完善、升级各地检测设备(尤其是试剂盒)的配备,能够提升诊断效率。1 月 16 日之前,湖北省没有可用检疫试剂盒,因此,疑似病例的样本要送到位于北京的国家指定检测机构,经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后再返回结果,总耗时需 3 至 5 日。

 

截至 1 月 26 日,有可用试剂盒的情况下,湖北省疾控中心每天可检测样本 200 多份,预计从采样开始到结果返回,用时可缩短到 2 天左右。


Q3:本次疫情中,检疫试剂盒为什么重要?其投入使用遭遇了哪些矛盾点?


A:检测病毒的方法有多种,通过试剂盒检验是较为准确高效的一种。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试剂盒出现之前,各医院及专家团队检测肺炎多数只能通过“排除法”,即:把八种已知病毒列为必查,若必查病毒的可能性被排除,则上报医院,将患者作为疑似病例送往金银潭医疗救治中心。当时,只有那里才有政府采购的检测试剂。


1 月 20 日,医院临时获准采购上海辉瑞生物、上海捷诺生物、上海伯杰公司三家厂商的试剂盒,并于 1 月 22 日放开使用限制。此前,医院自身不可擅自使用医用物资。由于缺少现场可用的试剂盒,前期诊断进程缓慢。


△ 正在装配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图片来源 | 人民日报


△ 生产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生产车间工作。图片来源 | 人民日报


Q4:武汉卫生健康委员会所提出的武汉医院间“7+7”包保制度,具体是指什么?


A:由专家较多、资源储备强的武汉市 7 家大型综合医院包保 7 所定点诊疗医院,起到指导作用,提出治疗方案、协调决策,并由大型支援医院分管院长临时担任定点诊疗医院院长,统筹规划。在必要情况下,及时补充人员、物品等资源到定点机构。


Q5:既然大型综合医院人、财、物更充足,为什么把定点机构设在等级较低的二级或其他医院?


A:大型综合医院常收治重病患者,例如免疫力低的白血病患者。若大型医院此时收治传染病患者,则不易集中隔离。本次疫情中,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比起人多的大型综合医院,更具隔离经验和条件,因此被设为定点医疗机构。


Q6:那么,医院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缓解物资及人力紧张?


A:医院做足预估,合理申报采购需求,预留空间。将需求报告给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过省级采购平台招标采购,是医院获得医疗用品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三联生活周刊》 1 月 24 日的报道《武汉医疗物资之困:我们能做些什么?》,本次疫情中,有医院不确定自身是否属于定点机构范围,因此申报采购时报数保守。事实上,无论医院是否属于定点机构,门诊患者人数都远超预期,导致后期物资无法满足医院运行需求。


目前,线上问诊也成为了医院的一个选择。除了从其他医院人员及物资调配外,华中科大同济医院提出开通“发热门诊”在线问诊功能。1 月 24 日起,患者可通过同济医院官方 App“掌上同济”及官方微信公众号查询“发热门诊”相关专家,描述病情症状并咨询。

 

△ “掌上同济”首页设置了“在线问诊”的快捷入口。图片来源 | 掌上同济 App


事实上,通过医药代理公司采购是另一条获取物资的途径。但是由于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许多生产医药产品的企业休假停产,供给无法跟上需求。


此外,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在 1 月 26 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下疫情防控最大的物资矛盾,是防护服的供给跟不上需求。防护服比起口罩、手套等耗材,生产标准更高,相应地,价格也就更昂贵,能生产的厂商更稀缺。


疫情发生后,经调动,春节期间医疗物品生产企业复工率达 40%。全国符合国内防护服生产标准的厂商共 40 家,分布在 14 个省,每日总生产量为 3 万件,这和湖北省上报的防护服需求(每日 10 万件)仍然有很大距离。


即便国内还有一部分厂商有生产出口防护服的能力(日产量约 5 万件),但要使生产从出口标准转为国内医用标准,同样需要一定时间。


Q7:民众可以捐赠什么?通过什么渠道捐赠?


A:目前来看,建立疫区内外的有效对接机制和明确标准是主要需求。《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通告(第 4 号)》指出:武汉急缺用于疫情防控的物资,包括医用设备、医疗设备、试剂、药品、防护设备、消洗设备、耗材(其中口罩需求量较大)等。1 月 23 日起,由于物资缺乏严重,旧有采购流程复杂,武汉不少医院开始向社会寻求帮助。


但春节放假期间,普通民众很难从国内厂商购入医疗专用物品。一些从海外采购口罩等物资的侨胞,收到的则是“暂不接受海外捐款捐物”的消息。直到 1 月 25 日,武汉海关发出公告,表示采取应急通关措施,紧急物资可在海关先登记放行,再按规定补办相关手续,为海外捐赠开出通道。


物资到达市内后,则需要考虑接收的问题。即使有顺丰、京东这些提供特殊时期派送服务的公司,但物品过于大件、配送人员有限,武汉又是城区面积排名全国第一的大型城市,因此仍需要规划和对接,才能保证内外物资的有效运输。


Q8:民间医疗机构在这次疫情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丁香医生、微医等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民间平台于 1 月 21 日上线“全国疫情实时动态”的专栏,实时更新疫情信息、各区发热门诊信息与科普防护知识,在这次疫情传播中承担了知识科普的角色。


Q9:如何判断民间医疗机构咨询医生的资质?


A:一般而言,“微医”、“好大夫”、“丁香医生”等线上医疗平台的签约医生必须持有执业医师证,其平台的资质审核与认证程序也比较严格。平台医生通常可以通过文字或图片的形式问诊,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给予治疗或就诊建议。想要核实平台签约医生资质的真实性,可以登录医生执业注册信息的网址查询。

(http://www.gov.cn/fuwu/bmfw/wjwyszyzgcx/)


Part 5

交通与物流系统需要注意哪些事?


在本次疫情中,交通与物流系统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疫区内外控制疫情蔓延,以及救援物品和人员的运送。


武汉是全国性的交通枢纽。2020 年 1 月 10 日,春运已经开始,铁路日均发送旅客约 1200 万人次。1 月 18 日,腾讯地图“2020 春节出行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在“节前人口迁入、迁出热门城市”名单中,武汉均位列第 9。“武汉站”位于“春运热门火车站”第 10 位。当钟南山院士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已出现人传人情况开始,离春节只有 5 天了。

 

△ 1 月 22 日,武汉火车站进站安检处。图片来源 | 每经网,摄影 | 张明双


在无武汉旅行史的确诊病例出现之前,本次疫情比较明确地集中爆发于武汉地区。1 月 23 日上午 10 时起,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官网消息,1 月 23 日,武汉机场计划进出港航班 566 班,截至 11 时 30 分,共取消了 288 班。


在减少疫情向疫区以外蔓延方面,这次的确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1,在有必要“封城”时,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


公众拥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1 月 23 日,武汉等地陆续宣布公共交通停运。但是紧接着,武汉医院也传出缺乏医疗物资的消息。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救援物资的发放卡在订不到货、接收政策与快递运送这几处。根据 1 月 26 日央视新闻报道,这些问题得到一定缓解。此间,民间出现各种自发救援与联络混乱状况,没有确实可靠的信息,导致民间开始自发寻找可靠运送与接收方式。这些行为虽然出于善意,但是,一方面,这可能让恐慌与焦虑情绪蔓延,另一方面,可能会为救援工作带来更多问题。除了医疗物资,民生物资同样也需要做好足够准备。


根据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 8 号和第 9 号通告,自 1 月 26 日 0 时始,除经许可的保供运输车、免费交通车、公务用车外,中心城区实行机动车禁行管理。全市征集 6000 台出租车,分配给中心城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统一调度使用,居委会为生活不便居民上门免费提供送餐、送菜、送药等居家服务。


但这恰恰没有考虑到医护人员上班的切实需求。原本武汉当地有许多志愿者自发组织接送上下班的医护人员。通告发出后,是否还能自发接送医护人员悬而未解。


不仅疫区的医务人员,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医疗工作者奔赴“一线”。1 月 24 日除夕,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接到民航局任务,紧急运送上海市第一批驰援武汉的 136 名医护人员。该航班是民航首批执行驰援武汉任务的包机航班。同夜,上海虹桥机场中国空军伊尔 76 战略运输机载着第二军医大学 150 位军医飞往武汉。


在人员调配方面,本次疫情中航空和铁路部门配合及时。但是,各地的医疗救援物资在运往武汉的途中遇到了一些麻烦。由于湖北多地“封城”,高速公路封路,装货卸货不能进市内,需要去高速路口交接。即使进到市内,因为武汉中心区限行,也会找不到承运和配送的车辆。


1 月 25 日起,菜鸟网络、京东物流等都将正式开启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救援物资特别通道。据财新网报道,京东物流方面称,“1 月 23 日,武汉封锁进出高速公路,后来打开了部分进入武汉的通道,已经可以进入。”


除湖北省外,浙江等地也有高速路口关闭的情况。保障区域安全的同时,这确实给物资运输带来了压力。交通运输部 1 月 25 日也下达公告称,疫情防控物资和人员应急运输车辆应免费通行优先通行。


本次疫情中,也有值得借鉴、延续的经验。比如,公共交通机构尽早为所涉乘客办理免费退票,以加强旅客自主退票意愿。1 月 21 日晚,中国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民航局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对选择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出行方式的旅客,免收其到达、离开武汉的火车票、客车票、船票、机票的退票手续费。1 月 24 日 0 时起,这一政策向全国开放。


# 经验

(1)医疗物资,民生物资需要做好足够准备。

(2)疫情防控物资和人员应急运输车辆应优先通行。

(3)必要时,以减少疫区内人员相互感染为目的,暂停疫区内公共交通。但应切实考虑居民出行就医等不便的问题,合理调动志愿出租车资源。还应特别保障医护人员的工作需要,绝不耽误其出行。


2,公共交通系统有必要让乘客们觉得安全。


虽然多家公共交通机构公开表示,已经设置了体温测量装备,但是,并非所有的火车站都及时配备了这类装备。疫情发生后,在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已要求中国入境乘客填写健康情况申报卡,包括“是否存在某些症状”“最近 14 天是否去过武汉”等选项,并要求留下联系方式(注:截至 1 月 27 日,台湾地区已延缓陆客入境)。中国铁路运量更大,目前仍未实施这类措施。可见,目前的各类健康排查措施仍有改善空间。

 

△ 自 1 月 25 日起,全国各口岸重新启动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制度,所有出入境旅客均须依法填写健康申明卡。图片来源 | 浙江之声


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戴医用外科口罩和 N95 口罩是隔绝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有效方法。75% 的酒精则可以杀灭病毒。所有公共与私人交通工具,应做好消毒工作(出租车等应每趟消毒)、随时通风,保持交通工具内清洁。也建议司乘人员和乘客戴好口罩、保护自己。条件允许时,公共交通工具上最好有口罩备用。


旅客乘坐交通工具途中的意外应对也值得探讨。新加坡廉价航空公司“酷航”TR188 次航班,从新加坡飞往杭州萧山机场,机上 335 名乘客中有武汉乘客 116 名,其中有 2 名发烧人员。在《钱江晚报》采访中,一位在该航班上的杭州乘客对此表示不满,“航空公司的做法,让我有些生气,他们没有事先告诉我们,会有武汉人改签到这趟航班”。如果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确诊或疑似病患,应确保其他旅客第一时间知情,并尽可能隔离病患。


飞机着陆后,两名发烧人员即送至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其余武汉乘客在机场宾馆就地隔离, 219 名其他乘客在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如果病毒潜伏期长,在公共交通上发现病患时,实施整机、整车厢人员隔离最为稳妥。至少也要有效隔离密切接触者。

 

即便相关人员是在离开机场、火车站等场所后才确诊,根据本次疫情中的“紧急寻人”办法,一方面,主管部门可尽快通过互联网及各大媒体平台发布与患者路径相关的详细信息,呼吁密切接触病患的乘客主动与所在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配合当地部门做好医学观察。另一方面,也可寻求铁路部门配合调取实名制乘车数据,在保证数据安全前提下,维护乘客生命安全。


1 月 26 日早上,根据央视新闻官方微信平台在《扩散!急寻和确诊患者同行人员!》一文留言区回复的消息,1 月 20 日在太原武宿机场与患者乘坐同一辆中巴返回平遥的全部乘客已经找到,均已居家隔离。


# 经验

(1)必要时,需要乘客申报健康状况以及与疫区的关联。

(2)乘客拥有同车旅客健康状况知情权——前提是,交通机构已经掌握具体状况。

(3)需要有追踪乘客信息与发布信息追踪的媒体通道与传播通道。


Part 6

公共场所需要注意哪些事?


公共空间要为所有“呼吁”提供条件。


1,药店——保障供应,为个人应急采买提供条件


春节物流停运,大多数人选择到线下药店采购囤积口罩、酒精等用品,导致存货一抢而空,出现长时间缺货的情况,临时出行的人很难在药店买到口罩应急。


为缓解此情况,澳门宣布推出“保障口罩供应澳门市民计划”,由政府统一采购后投放至定点药房供澳门居民购买,每位居民可持澳门居民身份证到指定药店购买到 10 个口罩,十日后可重复购买。


2,酒店——筛选疑似案例,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春节旅游期间,酒店成为各地外来人员的聚集地。如何做好酒店的防疫工作,成为各地筛除疑似病例,控制疫情的关键。酒店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1)实行免费取消政策,对愿意自主取消的客户,全额退款。


(2)筛选疑似案例,引导入店客人登记来源地,做体温检测,发现发烧病人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


(3)加强卫生管理,酒店工作人员戴口罩工作,大堂等公共区域及时消毒等。


3,公共区域——为保障个人卫生提供条件


公共场所防范是防止疫情扩散的要害之地。在呼吁人们外出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的同时,也可以呼吁公众共同防疫。目前我们搜集到的部分公共空间已实施举措包括:


(1)在公共场所出入口处加装酒精消毒装备,供市民使用;公共区域定时进行消毒清洁,张贴防疫宣传海报;在社区,张贴公告,从疫区归来的居民须进行报备并自行隔离;出入口换上消毒地毯,空气净化器全天开启。电梯按键贴上消毒塑料薄膜,并定时消毒;在封闭性空间(如售楼处、社区活动中心等)入口提供口罩,供入内人士取用。


(2)此次疫情,武汉、南京等城市发布通告要求市民在公共场所须佩戴口罩,并明确违反将面临惩处。




第二部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信息该出现在什么地方?


本次疫情中,公众在关注哪些内容?


△ 注:数据截至 2020 年 1 月 26 日 24 时。图片来源 | 微信指数


△ 注:数据截至 2020 年 1 月 26 日 24 时。数据来源 | 百度指数


△ 注:数据截至 2020 年 1 月 26 日 24 时。数据来源 | 今日头条指数


Part 1

在本次疫情中,有哪些传播工具发挥了作用?


自 1 月 20 日以来,“武汉”、“肺炎”等词汇开始大量进入公众的视野,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开设了“疫情速报”专栏,实时更新来自国家与地方卫健委的确诊信息。丁香医生、新京报、新浪新闻等平台开设了“全国新型肺炎实时动态”疫情地图,实时播报新增病例。截至 1 月 26 日,丁香园・丁香医生开设的疫情地图已获近 5 亿次浏览量。


丁香园·丁香医生推出的疫情地图。


针对缓报、瞒报疫情信息,国务院于 1 月 24 日开通了“疫情防控线索征集”系统,在“国务院客户端”微信小程序中即可上报信息。


与此同时,腾讯新闻于 2017 年上线的 “较真查证平台”实时辟谣疫情相关信息。它的确为降低谣言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新闻业界对于这个渠道的信源真伪查证是否完全可信也存在一定争议。


△ 腾讯新闻推出的较真查证平台。


此外,由于感染人数激增,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防护物资极度紧张。1 月 23 日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在“湖北之声”微信公众号公布接受捐赠的渠道,接收社会爱心捐赠医护人员所配备的 N95 口罩、防护服、手术衣等物资。(获取武汉 18 家医院物资援助信息,点击这里


Part 2

我们需要看到怎样的信息?


1,官方公告


(1)疫情信息更新:

政府以及相关的组织机构,可以从重大疫情被判定的第一时间起,通过官方媒体实时通报疫情现状。一个可借鉴的案例是日本的公共电视台 NHK,公众已经建立认知——想知道官方通报的最新进展,这里会有第一时间的报道。


这些发布,包括疾病解读、病毒特征、是否传染、受控情况、防控进程等内容;同时,可以实时播报疫情现状——包括确诊/疑似/死亡人数,感染人群基本信息等。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公众的关注及重视,有助于调动社会资源。


(2)公布对策与解决方案:

基于疫情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官方应及时公布相应对策以示管控,体现“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做”。其中包括在疫情出现时对外宣布成立工作组或专家组,公示各阶段的主要防控措施,以及针对各阶段关键问题的管理解答——比如,医疗防控物资的供应问题,隔离区内的物资及交通保障,官方授权可通行的捐助途径等。


在此次事件中,官方通告一定程度的滞后和缺席,造成了民众后期的被动与恐慌。与此相对,吸取了 1997 年禽流感,2003 年 SARS,以及 2009 年甲流 H1N1 蔓延的教训,香港特区政府 1 月 4 日即宣布“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性的新型传染病准备及应变计划”,同时启动严重应变级别,从而保障了后续的疫情处理相对有序可控。


1 月 21 日,广东省政府举行疫情及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钟南山受邀出席。1 月 22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首次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同日,湖北省政府召开首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正式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机制,宣布自 1 月 23 日起每日召开新闻发布会。1 月 24 日,北京市、河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1 月 26 日,国新办再次就本次疫情的联防联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同日,上海市、吉林省、重庆市等亦相继召开发布会,上海市宣布自 1 月 27 日起每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健委)也自 1 月 27 日开始,每天举办新闻发布会。


官方通告具有广泛的大众辐射力、较强的社会公信力,以及能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面对类似重大社会事件,官方通告的及时传播,不仅可以降低人们因缺乏信息而产生的不必要恐慌,另一方面更可以通过发布真实、可靠的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从而强化政府公信力。


2,事件跟踪与进展


官方通告是人们关注疫情和解决问题的开端。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公众对于信息获取的维度和深度又将有新的要求,这就需要社会多方组织/机构对事件持续、深入追踪。


此时,关注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维度:


核心疫区一线的实时现状:疫情进展、医院接诊现状、城市日常物资储备等


外围的支援/执行现状:如口罩、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用品的生产和供应等,疫情管控防治推进(包括感染人群的受染渠道追踪)、及针对性药物的研发进度、交通管控等


大众相关:各地疫情进展、谣言披露、问题回应、社区防控信息普及、未被满足的救助需求,以及提供可能的援助途径(如捐助信息、物资提供)等


这些信息,应该由具有公信力的媒体负责发布。在本次疫情中,前期对于医疗用品供应和运输难度,以及武汉封城后市内交通问题的滞后性报道,导致了一段时间内谣言四起,对政府行政管理能力质疑,局面一度混乱。缺乏各类信息真伪验证,缺乏关键援助信息筛选与确认。1 月 25 日起,多个平台、自媒体发起援助救援、信息证伪等举措。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A,对接人不统一,可能会影响援助效率。

B,可能存在欺诈行为,影响发起人/组织的公信力与公众信任度。

C,证伪举措缺乏新闻专业性,可能造成“证伪”本身不具备公信力。


3,防护知识:


根据已有经验, 对公共卫生负责的官方机构,如果为公众、媒体提供一个统一的窗口,传递防控疫情的最新咨询及指引,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在此次疫情中,香港在传递综合政务资讯的“香港政府一站通”网站上,把当前疫情相关信息默认展示在首位,点击后引导向卫生署的网站。卫生署则为各类传染病、日常生活健康、中毒、器官捐赠等与市民密切相关的健康资讯提供了一个目录式的入口。在疫情资讯里,也做了不同职业场景和生活场景下的特殊防护指引。


结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香港卫生署在 SARS 事件中提供的防护信息,我们总结出不同群体需要的信息:


(1)居民需要知道,自己所在区域面临不同的感染风险时如何防护;


(2)医护专业人士需要了解,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该如何与病人接触;防护期间注意事项清单(例如确保自己所在机构符合防护标准、反复优化从发现病人到隔离病人的操作流程),以及如果必须在家中实施防护的注意事项;


(3)商界人士,包括新闻工作者、酒店行业从业者、公共交通运输人员、餐饮业相关人员、市政服务提供者、娱乐场所运营者等,他们需要了解,在自己职业面临的特殊场合该如何防护。以记者为例,他们需要知道前往医院采访时如何获取防护装备,事后如何对自己和采访器材做消毒。


(4)旅行者既需要保护自己不受感染,也需要注意,不把潜在的疾病带到更多地区。行程前,他们需要了解前往不同目的地需要携带的药品和应该接种的疫苗。行程中,他们需要衣食住行的安全指引和获取医疗帮助的途径。


4,劝诫与疏导


根据这次经验,我们发现,对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重大疫情,自开始传播至仍未显著发展之前,有必要广泛开展公众的情绪疏导干预,由具备公信力的媒体宣导,指定专业机构提供专业、可信赖的心理援助信息。


(1) 针对担心与焦虑,首先需要澄清事实

当所处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时,人们通常会因缺乏相关信息而产生不安及恐慌情绪,引发较大的情绪波动。本次疫情中,出现了以下类型的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诱因

疏导方式(提供的信息类型)

对疾病或疫情发展缺乏认知

· 官方通告/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及时通报、解读疫情

· 官方(疾控)机构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宣传资料

对周遭环境的未来变化无预期(如:是否封城)

· 官方通告/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实时通报

· 官方机构/媒体及时辟谣

因个人现状焦虑(如:等待确诊救治的感染人群)

 · 由一线人员详细阐明具体的执行规则(如确诊救治与危机程度挂钩的优先级排序和具体流程)


(2)  我们可能忽视了心理疏导

疫情的发生也将对不同人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包括:


患者——对于自身患病情况的恐惧和焦虑可能导致攻击性举动;长期被隔离患者有一定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医务人员——长期高强度的一线工作可能导致身心创伤,情绪失控,甚至出现急性应激症状


非疫区人群(大众)——面对大量的负面消息,以及针对疫情的过度紧张和恐慌,有可能引发替代性创伤


为了预防、缓解以上问题,理想情况是专业权威的心理卫生机构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布针对不同人群和心理健康状态的心理疏导防治手册,比如,2003年 SARS 疫情时期,中国台湾三十多家机构组成“SARS心理健康行动联盟”,编制了《SARS 安心手册》。


此外,官方媒体/相关权威机构也可以同时跟进其他形式的心理援助进展和信息,并在核实、汇总后公示:包括成立专项精神卫生工作组、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向定点医院派遣精神科医生、搭建网络心理援助平台和热线平台等信息。


本次疫情中,1 月 20 日后,陆续出现由心理研究科研单位、公众平台、商业组织等发布的心理援助信息。但问题在于,单个机构的影响力有限,信息传播相对分散,影响力有待提高;同时缺乏各类信息的真伪验证,以及核心援助信息的筛选及整合。


Part 3

没人能够忽视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正在疫情信息传播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以微博平台为例,抓取了各类媒体在微博上的报道内容,高频词呈现以下分布:


△ 官方媒体高频词统计。制图 | 甘若兰


△ 其他参与报道的主要全国性媒体高频词统计。制图 | 甘若兰


△ 自媒体高频词统计。制图 | 甘若兰


以上图片数据来源及说明:数据统计自 2019 年 12 月 15 日 0:00 点至 2020 年 1 月 26 日 13:00 点各媒体账号于微信平台发出的公开微博,抓取关键字为“武汉”“冠状”“冠病”“肺炎”“口罩”“病毒”。抓取账号为:@人民日报、@新华视点、@央视新闻,@财经网,@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YiMagazine,@澎湃新闻,以及相关话题下的 6 位被微博判定为“主要贡献者”的大 v 自媒体。


官方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注点基本相同,注重“新增”“累计”“死亡”“重症”“健康”“密切接触”“医学观察”等疫情数据的更新。这些用词在自媒体中使用频率低,未出现在本次统计的自媒体高频词中。


自媒体表达更口语化,使用更多图片,偏爱对人物事迹和尚未定论的事情展开讨论。“钟南山”“蝙蝠”“SARS” 三个词仅有自媒体高频率使用。



1,根据经验,社交网络可以有什么用?


 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本可给疫情带来更多的帮助。我们总结了全球在各类疫情与灾害时,社交网络发挥的关键作用。


(1)通过社交网络确认安全


为应对地震发生时家人、朋友失联,即时通讯软件 Line 推出安全确认功能。发生灾害时,Line 用户会收到一条确认安全状态的信息。用户直接在对话窗口选择“受灾”“平安”“不在受灾地”三种状态,就能将自己的安全状态同步给好友。Facebook 的“平安信使”功能也提供类似的服务。在“平安信使”中将自己标记为“安全”,好友的时间线中会显示该动态。如果在同地区的多数人都启动了该功能,Facebook 则会主动向该地区的所有用户推送通知,提醒他们更新自己的安全状态。


△ 发生灾害时 Line 向用户推送的安全确认通知,有“受灾”“平安”“不在受灾地区”三个选项。图片来源 | Line


(2)共享信息,为整体受灾情况判断与救灾援助提供更全面的图景


面临灾害时,信息不畅通会造成救援工作的遗漏。灾害区域民众在社交网络分享的周边社区的状况、需要的帮助,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信息的空缺,以便专业救灾人员后续跟进。在澳洲森林大火灾害中,Facebook 利用用户提供的地理位置信息,判断出民众的撤退路线,为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和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门提供救援物资作出了指引。


(3)不知如何援助?社交网络可以汇总民间救助信息


Facebook 在应急中心模块中新增了“提供帮助”和“请求帮助”功能。灾区需要帮助的人和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可将他们的需求发布在各类别之下。用户也可以使用地图功能,查看在他所在社区附近发布的求助,就近提供帮助。如果身处的社区救援物资充足,在相同灾害地区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告知其他人。用户之间取得联系之后,状态则可以更新为“已找到帮助”或“已提供帮助”。Facebook 在社群守则中写明,通过应急中心发布的信息必须与灾害相关,且不得具备推广性质,信息的质量则需要由用户和管理员共同维护。


△ Facebook 应急中心可按照物资类别发布自己可提供的帮助和需要的帮助。图片来源 | Facebook


2,SNS传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你是读者:


(1)看看文章来源,可以帮你获得公信力基本判断:

在 SNS 上,官方媒体、传统媒体、自媒体、个人都在源源不断地向我们传递信息。在接收信息之前,记得留意这篇文章的来源。


一般而言,专业主义过关的传统媒体会是个不错的信息来源。一篇文章会有它所属媒体的公信力背书,这一切都在确保传统媒体提供准确度较高的信息——当然,也不是所有媒体都足够专业。


针对自媒体,的确有足够专业的作者,但也要注意,也有在信息整合上缺乏专业性、集中表达个人观点的文章,出现对已有信息错误解读、论证过于简单的问题。此时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需要弄清楚事实与观点的差别。只传递观点与情绪、不传递信息的文章可能值得警惕;二是弄清楚信息的具体来源。如果基本事实、数字没有任何范围、限制与验证,那么这些信息的准确度也值得怀疑。


(2)有时候,并非“眼见为实”:

再权威的媒体也无法完全避免倾向性。事实往往是多维度的,很可能两件完全相反的事件都指向同一事实——它只是同一事件的不同角度而已。


(3)保持关注:

早期出来的消息往往是基于有限事实得出的结论。在你要对一件事情作出评价之前,看看它最新的进展吧。




第三部分

不是所有“说教”都有效



所以,针对不同群体与渠道,在传播信息时可以有这些选择:


Part 1

如何说服老年人“戴口罩”?


1,我们收获了不少新的传播方式:


1 月 21 日,微博网友@发财蛙 的一条微博被大量转发,随即话题#买口罩的主力军#登上热搜,讨论度超 11.7 万,大量网友在话题下表达自己在向长辈传达防疫措施时遇到的沟通障碍。


△ 微博网友@发财蛙 的微博内容。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 #买口罩的主力军# 话题数据。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数据截图于 1 月 25 日 14:30


1 月 22 日,微博网友@我是落生 发布投稿视频,视频内容为一归乡大学生在劝其父出门戴口罩时的对话场景,其父在反驳时表示“你看(街上)谁戴了口罩?”、“读几年书你读疯了”、“这么多人都没戴口罩,(他们)都比你蠢吗?”、“危言耸听”。随后,#说什么也不愿意戴口罩的固执长辈#登上热搜,讨论度超 16.1 万。


△ #说什么也不愿意戴口罩的固执长辈#话题数据。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数据截图 1 月 25 日 14:22

视频地址:https://weibo.com/5822334131/IqIIIektH


1 月 23 日,《人民日报》发布微博:#防控肺炎父母不听劝怎么办# ?年轻人家庭防控 5 项建议。


△ #防控肺炎父母不听劝怎么办#话题数据。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数据截图 1 月 25 日 15:58


第三条关于劝阻长辈戴口罩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网友开始自发制作专门针对中老年的防疫宣传海报、视频、微信推文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短时间内收获大量转发和“10w+”阅读量。


△ 一条针对中老年的长图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图为部分内容截取。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B头4”1 月 23 日发布推文宣传防疫。


# 这些“特供版”内容大致分为几类:

1、整合疫情情况,仿照长辈常转发的内容——震惊体、大字报、“专家称”等要素制作——强调权威性;

2、将防疫措施与长辈间较关心的话题进行关联——子女生育、家庭健康、佛学等内容要素——吸引注意力;

3、“中老年画风”表情包——带动社群扩散。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以上内容,获得大量转载的账号,几乎都是面向年轻群体的自媒体账号——甚至不少为非活跃账号。微信公众号后台无法统计用户年龄分布,因此也无法确切得知这些“10w+”是否真的在中老年群体中得到了有效传播。


△ “B头4”于 23 日发布的推文,在发布时被微信平台屏蔽了标题。图片来源 | B头4


2,为什么会有这些“特供版”?该如何说服“固执”长辈?


主攻实验心理学的教授张志杰(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老年心理学》一书中,提到过不同科学研究者的研究结论: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生物性机能会下降,认知、情绪等方面也有较大的衰退表现。在本次疫情中,老年人是信息获取与信息应对的弱势群体。


针对这次事件,我们总结了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向老年人族群传递信息的几个注意事项:


(1)权威发声可能非常重要。


政府需要第一时间对疫情作出说明,并给出清晰指导。不管是对中年人还是老年人,权威机构的公信力依然存在。


△ 香港有线电视台《有线中国组》的报道画面(1月22日)。记者访问广州市民针对当下武汉肺炎状况想法时,市民表示“不怕武汉肺炎,有政府不怕”。图片来源 | 香港有线电视台


在人民日报于 1 月 23 日发布的 “#防控肺炎父母不听劝怎么办# ?年轻人家庭防控 5 项建议 ”微博下,热评网友表示“(对于长辈)小辈劝根本不听”、“请求官方呼吁”、“请求新闻联播播报危险性”、“请春晚宣传”。


△ 《人民日报》微博热评截图。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从长辈们的反应和年轻人的呼声可以推测,年长者对权威公信力有一定的认同度;年长者更倾向于听取权威方的指导。


1 月 27 日,央视新闻开始播出社区防控相关内容,播出口罩戴法等防疫知识。


(2) 长辈们可能不看书报,但电视……他们可能一直开着。


人们对于新信息的接纳总是需要时间,而熟悉的渠道能减少时间。老年人通常每日都有看电视听广播的习惯。通过这些渠道传递信息,可能会更有效。


还可以通过公共空间的交流提高认知。比如这次,河南省各街道办负责挨家挨户宣传通知;河南省洛阳市红十字会的神鹰救援总队伊川大队组织宣传车,进入街道做疫情防控宣传。在香港,大多数的公共空间,如小区、街道都张贴上了防疫海报。香港有线电视台实时滚动条报道最新疫情信息。


△ 微博网友 @摸鱼能手邓大头 发布视频,自己在河南探亲姥爷时被拒。网友的姥爷表示“现在啥时候,各家各户都通知了。”(视频地址:https://weibo.com/6691818110/IqZ1GCj9X)


(3)你可能很烦……但交流沟通有必要,方法很重要。


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应该主动进行行为干预或心理干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老年人综合照护(ICOPE)》中,“关于管理老年人内在能力减退问题的建议”中提到,“不管是否已有认知症正式诊断,可以对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采取认知刺激措施。”作为本次疫情的主要被传染年龄群体,老年人更需要多加关照,积极防疫。如果老人本身不具备认知的成熟性,照顾老人的一方应主动替老人戴上口罩,小心叮嘱老人不要摘掉,并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


这一次的疫情中,“#劝说父母带口罩#”一时成为了微博热搜词条。年轻人一方面为父母拒绝戴口罩焦头烂额,另一方面开始绞尽脑汁引导父母戴口罩。


△ 在百度搜索上输入“如何让长辈/家长/父母带口罩”,出现相关结果约 6,050,000 个;以及截止写稿前,一小时内刚发表过“关于劝说父母带口罩”的文章。图片来源|百度


引导的方式花样百出,比如,将防疫文字编入新春祝福发出,将口罩装进红包送出,通过夸张口号劝导,搬运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到家族群浸润思考,将权威人士说的话制图摆在长辈面前……总结来看,年轻人都在以一个善意的出发点,为自己的长辈量身定制合适的性格方案。有效性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举动至少是积极的。与长辈们交流、刺激他们的认知体系,让他们在固定的工作节奏缝隙下,抬头多关注、了解周围的疫情进展。


△ 网友自制防疫措施宣传海报。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 网友自制防疫措施表情包。图片来源 | 网络


Part 2

如何让信息到达乡镇?


本次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防控疫情别把农村漏了#话题,并提出#农村疫情防控 54 字#。我们也整理出了本次疫情防控期间,新浪微博渠道阅读量较高的与乡镇农村疫情防控传播相关的话题(截至 1 月 27 日 10 时):


乡镇农村疫情防控内容:

#麻将馆马上给我关门# 阅读 2.2 亿,讨论 4.7 万

#天津广播 你别太自信了#  阅读 1.6 亿,讨论 2.3 万

#农村疫情防控54字了# 阅读 8026 万,讨论 1.6万

#河南农村威胁式防疫宣传# 阅读 3316万,讨论 1.1 万


包含部分乡镇农村疫情防控内容:

#来抄河南的作业#  阅读 7.8亿,讨论 40.3万

#河南硬核# 阅读 7.4 亿,讨论 27.7 万


1,这些传播内容及渠道都展现了区别于城市的特色。


(1)挂条幅


“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送死”  “带病回村,不孝子孙” 等条幅标语以浅显直白的语言说明防控信息,多出现于农村主干道路、市集等地点,对于返乡人员及村民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


△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河阳县的宣传条幅。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新京报我们视频


△ 安徽省亳州市杏花村的宣传条幅。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新京报我们视频


△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太平乡滦镇的街道条幅。图片来源 | 网络 


(2)发传单


相较于线上传播,实体的传单及通知在乡镇农村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更加符合部分农村居民的接收习惯,以相对简明直接的信息及要求对于疫情防控起到宣传作用。


△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赵庄村 “紧急通知”传单。图片来源 | 网络


△ 河南省巩义市胡沟村,村民委员会通知。图片来源 | 网络


(3)乡镇农村广播


依托宣传车、固定高音喇叭等设施,乡镇农村广播在疫情防控信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广播信息的发布在小范围乡镇农村中具有高覆盖度,广播内容也能保持较高的时效性与自主性,与当地实际状况与需求紧密相关。这种看似落后的宣传方式,其实能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传播问题。日本各级地方行政单位都设有“防灾无线广播”系统,遇大地震、海啸时便会启动,通过高音喇叭呼吁住民避难。


△ 河南某乡镇的宣传车,大年初一时在街头广播疫情防控信息。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 天津某村口的大喇叭在宣传疫情防控信息。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2,为什么会有“乡村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经验?


(1)简单直接——“阻断隔离”就是疫情防控宣传的首要任务。


与城市及网络上“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众”的宣传相比,乡镇农村疫情防控“村口劝返” “阻止返乡”等做法更侧重于对潜在传染源从根本上的阻断和隔离。相较于城市,乡镇农村更难以调配大量医疗防护资源,也难以短时间内提升民众健康防护意识。但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相对较低的人口密度也正使防疫工作可以更专注在病源阻断阶段,正值春节返乡季,将外来潜在风险直接“粗暴”阻断,是乡镇农村防疫宣传工作中更为有效的方式。


(2)口语化就是最佳文案。


“带病回村,不孝子孙” (河南商丘市) “湾里的人不准出去,外面的人不准进来!” (湖北黄冈市团风县)这样的宣传话语虽不及网络上防控信息的科学严谨,但绕过了普通公众难以理解的机制与原因,直接聚焦于“怎么做”的环节,成为了紧急关头极具传播力的“优秀文案”。“你不要以为你上人家那儿去,人家就很欢迎你,你别太自信了。”来自天津蓟县的一段村民广播在微博热传,以直接而接地气的方式传递了“少串门、少走动”这样的防控信息。类似这样粗暴直给的信息加以具有记忆度的语言风格,使面向乡镇农村的宣传信息自身具有了很强的传播度。


3)熟人网络很管用。


与城市相比,大多数乡镇农村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熟人社会”特性,过年期间的热络走动虽然与疫情防治所需的减少聚众活动要求相背离,但这种特性也为疫情防治的传播提供了特殊条件,农村基层组织在传递关键信息上具有很高的时效性与到达率。从传播效果上看,一方面,无论是出于面子还是出于信任,熟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另一方面,相对紧密的人际关系网络也自带了外在监督的压力,人们更倾向于规范自身行为,避免成为被亲邻指责的对象,由此带来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4)官方媒体仍然最可信。


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下沉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农村与城市间的信息鸿沟,但传统平台上的官方媒体仍掌握着严肃新闻的话语权,加上网络信息相对繁杂,具有一定的分辨难度,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电视上说的” “央视说的”对于相当的乡镇农村群众而言,自带了权威性与专业性背书。面向乡镇农村的疫情宣传工作,无论是实时信息通报还是防护方法科普,官方媒体与传统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我们针对武汉市政府及武汉市卫健委、医疗系统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反应等进展及媒体报道情况,制作了完整的时间线统计,供需要者下载、查看。


另外,这里是我们分析的各媒体微博账号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事件微博前 50 关键字频次汇总,若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查看、下载文档。


-

文:彭惠钰 张凯 费灿亚 居怡娜 沈易凌 肖涵予 励蔚轩 高晴檐 刘舒婷 管家艺 乔诗佩 甘若兰 钟昂谷

编辑:赵慧 肖文杰

微信编辑:吕姝琦 

视觉设计:王方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