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逢是首歌:2017 中国科大信息处理中心北京聚会纪实

周文罡、刘一丁 瀚海数据说 2021-03-16

 ↑↑↑ 点击蓝字,欢迎关注并转发

第51期


【编者按】1988年9月20日,适逢校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处理中心(Information Processing Center, IPC) 实验室成立。IPC是在六系原图像处理教研室和图像信息处理研究室基础上创建的校级重点实验室,是中国最早开展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几个学术重镇之一,曾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与发起和创建了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从创建以来,已经从IPC走出了300多名学者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前沿。IPC也是参与创建现在的中国科大“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单位之一。

     今年,恰逢图像处理国际会议IEEE ICIP 2017在北京召开,众多长年难得一聚的信息处理中心的海内外校友和老师同学(IPCer)参会。借此机会,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罗杰波教授、中国科大信息学院俞能海教授、李厚强教授等lPCer发起了这次在京“IPC Reunion聚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的大力支持下,IPCer郭艳以及MSRA高校关系部李锐等人精心筹划,聚会顺利地在北京丹棱街5号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一楼报告厅举行。聚会分为两部分:一是IPCer欢聚回顾中国科大信息处理中心的发展史;二是多位IPC出去的行业专家与MRSA联合进行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因信息量较大,本文较长。



§ 重逢 §    

  

     秋风送爽,早桂飘香。2017年9月18日,北京的天气一扫连日来的阴霾,变得异常清新晴朗。下午5时左右,众多科大IPCer带着回家的心情陆续来到了MSRA,一场阔别已久的重逢聚会拉开帷幕。在《相逢是首歌》的优美旋律中,俞能海老师和李厚强老师热情迎接了我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处理中心(IPC@USTC)创始人之一的刘政凯老师及其夫人肖锦玉老师的到来。刘老师夫妇虽年近耄耋,但仍神采矍铄、步伐稳健。刘老师很自豪地告诉大家,他现在每天都保持游泳的习惯以强身健体,这让关心刘老身体的老师和同学们深感钦佩。


刘政凯老师和夫人肖锦玉老师

     

     期间,来自科大信息学院的李卫平老师(776)、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朱松纯老师(8611)、罗切斯特大学的罗杰波老师(846)、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李葆馨老师(876)、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徐东老师(976),以及国内外其他老师和同学相继赶到会场。许多同学在毕业后多年未曾相见,这次重逢都感慨万千。我们的IPCer在离开科大后各自奋战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和工业界,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大家一边享用组委会准备的简餐,一边叙旧,分享着这些年的经历。


到会嘉宾亲切交流




 § 回顾IPC风采 §    


    晚上七点,聚会正式仪式开始,俞能海老师作为主持人,围绕“IPC@USTC,我们永远的家”这个主题,回顾IPC的发展历史,并给大家汇报了IPC的现况。遥想当年(1988年),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将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慷慨捐赠我校的一笔资金用于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处理中心”(IPC),在王文涛老师、孙适老师两位系领导直接支持下,在孙贞寿老师、刘政凯老师、吴建康老师、谢虎臣老师、陈学佺老师、肖锦玉老师、史杏荣老师、邵正荣老师等前辈努力下得以创建。自创建以来,lPC实验室专注于数字图像处理分析研究,先后四位主任(孙贞寿、刘政凯、孙卫东、俞能海)与老师们一起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实验室逐步壮大,并培养众多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俞能海老师担任主持

    

    在大家的感慨之中,学生代表开彩红和沈秋向实验室创始人刘政凯教授及肖锦玉夫人敬献花束和特别的礼物——“科大孺子牛”模型塑像。科大孺子牛代表着科大人特别是老一辈的科大老师们为了我们科大的建设发展舍己忘我、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和扭转乾坤的奋斗精神,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作为科大的精神图腾。正是有着刘老师这些科大人的不懈努力和拼搏,才有我们科大和IPC持续至今的辉煌。而这种无私宽厚的品质也由IPCer们继承着,并传递到各自的工作与生活中,也正是这种优良品质造就了IPC辉煌的今天。


向刘老师和肖老师献花和孺子牛塑像


老一辈IPC人合影留念

从右至左:朱松纯、李葆馨、罗杰波、刘政凯、肖锦玉、李卫平、俞能海、李厚强


     接着,屏幕上开始放映IPC的珍贵老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有风华正茂的罗杰波老师和师弟们在实验室的合影,有意气风发的李学龙老师和实验室同学聚餐,有德高望重的陈长汶老师受聘科大讲席教授,有沈向洋博士与教育部签订承办我们与微软的联合实验室等等,俞老师一一给大家娓娓道来,言语之间勾勒出了IPC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分享珍贵老照片


2003年9月,微软亚研院沈向洋副院长和李世鹏研究员访问科大信息处理中心


俞能海老师和李厚强老师访问MSRA


2004年4月,诺基亚中国研究院院长马健一行访问信息处理中心并建立合作关系


2004年11月8日,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成立


2004年11月8日,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成立仪式


IPC 2003年毕业照


IPC 2003毕业生联欢晚会


IPC 2004年毕业晚会


2007年,IPC 李厚强老师学生毕业聚餐合影


2008年7月,李厚强老师毕业学生合影

2007年,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


     在俞老师回顾完老照片后,刘政凯老师即席发言,分享了他当年培养学生的心情与体会。最让人感动的是,刘老师对当年曾和学生说过的严言厉语仍无法释怀,愧疚于可能对学术造成伤害;刘老师还记得当年其夫人因病住院时学生们在生活上给予的帮助,并将其视为学生对自己的恩情,称至今难以忘怀。对此,李厚强老师私下感慨,其当年跟随刘老师读博士时,尽管实验室有研究项目压力,但刘老师对大家的研究方向兴趣选择仍给予最大的宽容,尽力支持同学们的出国选择,无不为学生的发展和前途考虑,无愧为为人师表之典范。


刘政凯老师登台讲话

     在七十余位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后,各级刘老师亲自指导过的学生代表开始发言,罗杰波、李葆馨、李厚强、俞能海、徐东、庞建新、刘斌、林璟锵、庞彦伟、何佳、沈秋、单剑锋等人相继回忆了自己在IPC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生活到学习再到工作近况,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与心情。在IPC的学习的经历,得到的不仅是前沿的知识,更是优良的处世风格,这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最后,主持人俞能海老师总结发言,寄望已经走向社会各界的IPCer能时刻铭记自己的IPCer身份,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

刘老师和肖老师及李葆馨老师(876)合影


共同回味IPC珍贵照片


共同回味IPC珍贵照片


共同回味IPC珍贵照片


共同回味IPC珍贵照片


共同回味IPC珍贵照片




 § 聚会研讨 §  


    晚上八点半左右,由李厚强老师担任主持人,邀请六位嘉宾就“人工智能技术与未来发展”进行Panel Discussion。受邀参加的嘉宾包括:罗切斯特大学罗杰波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朱松纯教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李葆馨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谢幸研究员(9200)和梅涛研究员(9610),优必选公司副总裁庞建新博士(976)。在研讨前,李老师首先邀请了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微软方面的)主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科大杰出校友谢幸讲话,谢幸在讲话中表示,微软亚洲研究院与科大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还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组建博士联合培养班,共同培养了一批活跃在学术界和工业届的优秀学生,希望将来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李厚强老师介绍Panel Discussion嘉宾

多媒体重点实验室微软方面主任谢幸研究员讲话


李厚强教授主持Panel Discussion

嘉宾从右至左:谢幸、梅涛、李葆馨、罗杰波、朱松纯、庞建新


     被问及AI未来发展趋势,朱松纯教授认为,现在的AI发展,逐渐由当初的视觉、认知、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机器人等学科的独立发展变得愈加交叉耦合,将来可能实现大一统的情况。谈及深度学习以后的应用,罗杰波教授表示,现在的深度学习仍然停留在分类、分割等底层的认知问题上,然而在这之上,还有很多更高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而深度学习在这方面并不一定比传统的方法更有优势。针对深度学习在视频数据处理方面的瓶颈,李葆馨教授提及正在进行的工作,认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利用video中的信息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他的课题组正在考虑将video与语言信息融合,以此作为大数据背景下的无监督学习方法。梅涛研究员对机器生成的方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坦言,机器生成还是一项很不成熟的领域,如果只是面向客户的话,还相对容易,只需要生成客户喜欢看到的模式,而如果将它作为一个科研任务,生成任意模式的任务相当困难。谢幸研究员和大家分享了微软小冰机器人的一些趣事,提到微软小冰生成的诗集很受欢迎,然而生成的诗内在逻辑性不强,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项工作并不完善。他还提到了目前小冰发展的一个方向:多性格化的小冰,即通过训练,让小冰学习到多种性格,也许以后我们会同时看到一个温柔的小冰和一个剽悍的小冰。作为工业界的代表,庞建新博士目前担任优必选公司副总裁,优必选公司主要经营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他在发言中也指出,目前机器人的研发也在向情感感知方向前进,培养出不同性格并且能感知他人情绪的机器人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同时多模态交互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如何将语音,文字,动作等等信息结合起来仍然是一项很有挑战的工作。


同学们积极提问与各位老师讨论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大家纷纷踊跃提问,既有学术问题,也包含工业界的疑问。在被问及CNN是否适合处理非常底层的信号处理问题(如图像去噪)时,罗杰波教授回答道,本身CNN处理底层问题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需要我们建立的模型和数据有一定的契合性,只要模型与数据契合,CNN是能够处理类似的底层问题的。众所周知,AI领域发展如火如荼,许多之前没有接触过 AI的人也想参与进来,那么如何将AI应用到其他领域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此,朱松纯教授认为交叉领域的探索需要大家对AI以及其他领域有一个很深的了解,一知半解不利于真正实现AI与其他领域的结合,而且兴趣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在被问及image2text有什么具体应用时,梅涛研究员回答道,图像转文字技术现在主要应用于新闻、制表、搜索以及保密等方向,将技术转变为实际应用的方向是可以带动研究领域的发展的。最后一个问题涉及到机器人的安全性,AI中的不确定因素是否需要人类对其进行监管。作为机器人公司的领导,庞建新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阶段机器人仍处于初期阶段,行业内也出台了机器人性能测试标准和国家规范等,但至少短期来看,机器人还不会威胁到人类的地位。而随着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多,隐私保护反而成为了现阶段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朱松纯教授同样表达了对隐私信息问题的担忧。  


朱松纯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



 

§ 落幕 §  

 

     随着聚会研讨环节结束,这次IPCer的重逢聚会也落下帷幕。在依依不舍中,大家还在回味着俞能海老师的寄语:铭记自己的IPCer身份,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科技发展如火如荼,科大校友自强不息。IPC随着时代的脉搏而创立,为信息科技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是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沃土,更是所有IPCer永远的家。


     明年九月是信息处理中心创立30周年,也是科大建校60周年, 期待来年我们再相聚!在此,再次感谢微软亚洲研究院给予本次活动的支持与协助!



中国科大IPCer合影


MRSA李锐老师(右一)与众组委会成员


组委会负责人李厚强老师(右一)与前信息学院院长李卫平老师(千人计划教授、IEEE Fellow)、组委会郭艳秘书合影。


组委会负责人俞能海老师(中)与组委会秘书郭艳、志愿者负责人陈冬冬


本次聚会组委会老师与学生合影


组委会成员:罗杰波、俞能海、李厚强、李锐(MSRA)、郭艳、周文罡、周峰、陈冬冬、姚远志

感谢志愿者:邱海波、赵鉴、魏国强、王超群、陆家尧、杨钰琦、何文嘉、刘一丁、张冬   


(作者:周文罡0606研、刘一丁1100 素材及审核: 罗杰波846、俞能海9806博、李厚强876  编辑:张冬0300、郭艳0106研)


欢迎点赞、留言、打赏、投稿、转发或推荐校友的图文佳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