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科大】玉生的故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老万故事会 Author 万战勇8911

                      ↑↑↑ 点击蓝字,欢迎关注并转发

第62期


来自 “老万故事会” (ID laowangushihui) 



玉生是个来自广西的小姑娘,比我的大女儿小三岁。玉生不是她本来的名字。她的本名叫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也许她在叫玉生之前根本没有名字。

 

因为她是个弃婴。

 

孤儿院给她取名玉生,在玉林出生的意思。她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做手术活不大的。像这样的弃婴,全中国还有很多。

 

幸运的是,她三岁那年,被一对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的夫妇收养。到了美国,玉生的新爸爸妈妈就张罗给她做手术。因为俄勒冈的儿童心脏手术水平不够高,他们来到华盛顿州西雅图的儿童医院。这里有很好的心脏外科,很多居住在附近州的有严重心脏病的小朋友都来这里治疗。

 

我知道这个故事,因为我的大女儿当时正好在西雅图儿童医院,和玉生一个病房。玉生的美国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把她当成宝贝,全家住在医院附近的旅馆里,轮流到病房陪护。他们来的时候,每个人穿着一件T恤,上面印着汉字“爸爸”、“妈妈”、“爷爷”、或是“奶奶”,在一堆英文的环境里很是打眼。见我们是华人,他们很高兴,说玉生刚来美国人生地不熟,也不会英文,看见熟悉的中国面孔会更有安全感。我试着逗玉生玩,可惜她不懂普通话,我也不会她的方言,交流不畅。不过,她妈妈还是礼貌地表示感谢,说她觉得玉生听懂了。

 

玉生的养父母收养她不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育: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我在医院见过的。他们说,就是想收养一个中国来的有残疾的孤儿。我猜,他们觉得这样的孩子最需要帮助。

 

女儿出院了,玉生还没有。我给他们留了联系方式,说有要帮忙的地方和我们联系,毕竟他们家在外州。他们没有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我也没好意思要。后来一直没有他们的消息,在网上也没有搜到。希望小玉生一切安好,从此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过上幸福的生活。

 

想起来讲这个故事,是因为看到高中微信群里面同学们讨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我在想,玉生的亲生父母为什么舍得遗弃自己的孩子?猜测有几个可能比较大:

 

一,知道她有心脏病,但是无力治疗。与其在家等死,不如送到孤儿院,还有可能被好心人救治。

 

二,知道她有病,治疗要花一大笔钱不划算。干脆把这个包袱扔给孤儿院。

 

三,不知道她有病,但是不想要女儿,因为不能指望她以后养老。

 

我希望是第一种情况,她的亲父母是因为爱她才做出了这种无奈的选择。不过,我真的不知道哪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不管原因如何,都反映了中国社会养老救助制度的缺失:如果社会能够承担起大病治疗的负担,养老也不要靠子女,那么玉生的父母应该不会出此下策。她的养父母能够收养她,也是有美国的医疗保险做后盾。他们也不需要养女给他们养老,否则也不会挑一个有严重疾病的孩子。

 

到几十年前为止,中国基本上是个农耕社会,没有形成社会化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样的现实下,有“养儿防老”这样的古训并不奇怪。试想老的时候如果身边没有子女,也没有养老院,恐怕很快不病死也饿死了。这种传统,是不完善的社会制度下的无奈之举,有其正面意义,但也带来种种恶果:

 

很多父母生养孩子有很强的功利性,就是防止自己老无所依。所以他们把子女视为私产,认为自己有权安排孩子的人生道路:从上学学什么专业、毕业去什么样的单位工作、到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等等等等。孩子的想法和父母不一致时,很容易导致剧烈的冲突,造成家庭不幸。

 

这种功利追求的间接结果是重男轻女,因为在农业社会里女儿长大是要嫁到丈夫家给别人的父母养老的,自己指望不上。所以,在中国女弃婴的数量大大超过男弃婴,甚至还有生了女儿杀死的惨剧。

 

这种对子女的期望给很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我主张每个人都要自己力所能及地去关心父母。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负担是很重的,忙工作,忙孩子,如果还要照顾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是碰上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问题就更突出了。所以,即使有儿,也不一定能指望他养老。尤其是近年来房价飞涨,很多刚工作的年轻人要靠啃老来买房。要他们养老?等他们经济能自立了再说吧!

 

以我的一管之见,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两不相欠的关系。彼此的关心和照顾,应该是出自纯粹的亲情,所谓无条件的爱。如果掺杂了利益,难免不会因利益冲突而变质。父母养育孩子,不要抱着施恩的心态,毕竟当初孩子出生没有征询他们的意见。既然生了,就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但是也不用矫枉过正觉得让孩子生在这个“罪恶的世界”是一种罪过,需要用一生来赎罪。真要有这种想法,那还是不要孩子为好。

 

能够此生为人,实在是一件及其偶然的小概率事件,自当珍惜缘分。人生几十年,能和孩子朝夕相伴的也只有他们从出生到18岁上大学这一段时间。再往后,他们就在自己的世界生活了。所以,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才是正理,不要想着是定期存款,到孩子长大后再支取利息。

 

十几年前,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抑制不住地激动。虽然我不信轮回,还是有一种幻觉,是年前去世的妈妈又回到了我的身边。生命就是这样奇妙。

 

(李宗盛音乐响起:

 

养几个孩子是我人生的愿望,

我喜欢他们围绕在我身旁。

如果这纷乱的世界让我沮丧,

就去看看他们眼中的光芒......)



【作者简介】万战勇,朋友们叫他老万,“无趣毋宁死”星人,科大89级计算机系本科毕业,耶鲁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微软、谷歌做程序员多年。文化程度较高,可以轻松阅读《知音》和《故事会》。除了堆代码和写字,喜欢弹琴唱歌,曾和同事组乐队“老公太忙”。欢迎按二维码关注他的不正经个人微信公众号“老万故事会”。


(责任编辑:张红 818)


欢迎点赞、留言、打赏、投稿、转发或推荐校友的图文佳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