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文科大】发现秘鲁
↑↑↑ 点击蓝字,欢迎关注并转发
第76期
【编者按】从 Machu Picchu 到 Lima,从古印加帝国到 Conquistadors,本文是编者见到的最富有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秘鲁游记。作者以科研式的严谨态度,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有详细描述讲解, 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 对大家了解秘鲁历史和印加文明非常有帮助。文中还穿插有多幅精彩图片和个人创作的诗词。
(一)第一次
第一次知道秘鲁大概在中学的地理课。其实我也不清楚是不是第一次,如果是,也只知道个名称而且是南美国家一锅烩。真正第一次发现秘鲁是在1985年。那时阿斗刚出国,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读研究生,上来就选了两门经济学的课:一是计量经济学,主要是理论推导;另是经济模型,偏重于计算机数据建模。巧了,还是同一教授,John Kuiper。当时刚出国,读英文书还凑和,但听课完全是一塌糊涂,尽听的是教授在讲台上度步的声音。奇怪的是,教授对我出奇地欣赏。他跟我说:"你的理论推导咋那简洁呢?你的一页推导我的助教要四五页呢!"另外,我的计算机数学模型有时比他的还好。他就好奇, 一来二去,有时也说些别的。后来方知 Kuiper 教授还是秘鲁的国家经济顾问,一放假就往秘鲁跑,还带着计算机磁带,当时就猜让我们建模的数据是秘鲁的。虽说有点抽象,也算对秘鲁有了点了解。人过半生,回首再望,发现被老师或领导的赏识的机会真的不多,要抓住机会,也不要忘了知遇之恩。当时俺就死抱定系统工程,其实学经济又轻松又好整。这是后话。
(二)第二次
时间过了十几年,第二次发现秘鲁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底。缘由一本书……
阿斗的少年时代大陆文革正如火如荼处于文化真空,没有受到什么文化教育。后来受邓公所赐勉强混进了大学门,后来也照猫画虎地学了些数理化工程等,可是历史地理知识几近文盲。就是那点少得可怜的一星半点知识还多是经过污染过的。譬如关于印第安人的,在大陆时,所听到是白人把印第安人斩尽杀绝。来到美国看电视记录片,也都是讲当时的官军怎么围攻印第安人又怎么把他们驱赶到不毛的所谓保留地的。
阿斗学也不求甚解人云亦云,也没有问一问所谓的斩尽杀绝是基于什么人口统计?另外,是怎么样地斩尽杀绝的?是用刀,还是枪?直到我看了 Guns, Germs, and Steel by Jared Diamond,1997。
这本书有一章专门描述了西班牙人对当时的印加帝国的征服。印加帝国的领土主要由现在的秘鲁,还包括部分厄瓜多尔(Ecuador)和智利(Chile)。1532年11月14日,西班牙从厄瓜多尓出发的征服者 (conquistadors) 与印加国王在秘鲁北部的一个山谷如期相会。征服者的头目是个叫 Pizarro 的人,他共有168人加上62匹马。他把马军分成两队,其中一队由他的弟弟率领。余下102人分成步兵两队,其中一支他亲自率领。人马全部隐藏起来。中午时分,印加帝国的太阳王坐在由二十个贵族抬着的轿子上率领八万武士沿着山谷浩浩荡荡杀来。队伍延绵十几里,国王和贵族穿金戴银加上闪亮的羽毛头饰远远地就能看到。很多 Pizarro 的士兵看到如此多的敌人都吓得尿裤子了。
及近,Pizarro 派出自己的教士及一个翻译走到国王面前。教士手拿一本圣经递给国王说,"你一定要皈依上帝。" 国王拿起圣经,看也没看就轻蔑地扔在了地下。教士转身就跑,大叫:"杀死这些异教徒吧!" 然后就听到一声号响,向印地安人的战斗就按步骤打响了。先是一排枪响,随即倒下一排印度安人,然后四路人马同时杀出。西班牙人是钢枪钢刀,身披铠甲,战马横冲直撞。印地安人的武器只有木棒,完全懵了,全军溃退,以至于很多逃跑的人摞在一起窒息而死。Pizarro更是身先士卒,在第一时间就冲到太阳王御舆下,生生把他揪下来活捉了。书的封面就是这一场景。一天下来,印地安人七千人被杀戮,168个西班牙人无一伤亡。Pizarro以后做了第一任秘鲁总督。
悲催啊!杀人就如剁瓜切菜!Diamond 在这本书里仔细讲解了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西班牙人有刀有枪而印地安人没有,为什么是西班牙人来到美洲而不是印地安人来到欧洲。他还澄清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印地安人的大量死亡不假,但不是屠杀致死,而是由欧洲人带来的流感天花霍乱等等病毒而死。有的地方的印地安人在还没有接触欧洲人之前就被其他印地安人传染而绝。欧洲人来到美国密西西比流域时就发现了大批的无人村落。Diamond 解释了为什么印地安人只传给了欧洲人梅毒,而欧洲人的病毒对印地安人却如此致命。真是一本好书,值到两年前回北京才看到中文翻译本。
(三)第三次
时间又过了十几年,第三次发现秘鲁大概在十年前,因为有的朋友去了。看了拍回Machu Picchu 的照片,美轮美奂,再加上无人知晓的神秘面纱,就动了亲身一睹的想法,但却迟迟不能动身。俺就一直对领导说,秘鲁也就有个Machu Picchu,最多再加上首都Lima,来回来去太折腾,慢慢再找机会顺便一游吧。
最近又有朋友去秘鲁玩了……
一打听,原来除了 Machu Picchu之外,附近还有一个叫神圣谷(Sacred Valley)的地方,有很多古迹,要花个几天时间。思想随之一变,呼啦跟风,领导几天就搞定了行程。阿斗也趁等待的时间,恶补了一下美洲印度安人特别是秘鲁一带印地安人的知识。
根据科学家考证,印地安人是在一万年前冰川期由白令(Bering)海峡冰冻时从欧亚大陆来到美洲。先到Alaska,然后逐渐向南扩展。但也有证据表明,有一支印地安人在约一万五千年前就从亚洲直接来到南美洲。怎么来的,目前不清楚。欧亚非大陆相连,美洲空悬海上,很不一样。首先,美洲的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没有遇到过人类,对人类没有恐惧不知逃避,所以美洲大型可食性动物迅速被人类杀绝果腹。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人看到的是这样的美洲:(1)有语无言,没有文字;(2)除了已经消失的玛雅(Maya)帝国,美洲只在中部有个Aztec帝国,在南部有个印加(Inca)帝国,而且印加帝国的中心就在神圣谷,其他印地安人都是以部落型式生活;(3)没有狩猎,以农生活,作物主要有玉米和豆子;(4)没有牲口,干活全靠人力;(5)没有轮子,运输全靠手提肩扛;(6)金属主要是饰物,未用于生产工具。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目的除了财富掠夺外,主要是传播基督教。另外,他们对看到的美洲进行了详细记录,现代史学家一般认为他们的记录是公正的。这些简单知识对我们欣赏古迹大有帮助。
秘鲁位于南半球,从 Miami 直飞首都 Lima 五个半小时,时间比美国东部时间晚一小时。我们今年(2017)十月中旬出发,是秋季,但是秘鲁的春季,两边温度差不多,都是华氏六七十度的样子,旅游正好。我们是先飞到 Cusco,然后坐车到神圣谷的 Urubamba,以此为据点游神圣谷。然后坐火车去Machu Picchu,回来游Cusco,最后Lima。文字也是基本这个次序。
(四)神圣谷
Cusco以前是印加帝国的中心,附近有些景点,其他的景点比较分散,相隔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广义而言,Machu Picchu 也属于神圣谷,其连接 Ollantaytamo 的印加古道(El Camino Inka)也算。
Urubamba
飞机飞了一夜,清晨到达Cusco,随即坐Uber来到Urubamba,一个半小时左右。Urubamba将是我们在神圣谷的大本营,当时选也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主要是看地图它在神圣谷的中部,去各地方便,另外我们也懒得每天换地方。
安顿好行李一出来,Urubamba是这个样子滴,下图是城中心广场。其实城很小,也就七横八竖,也没有外国人,俺俩除外。
每星期三或五有自由市场,吃的用的什么都有。领导一看,大为高兴,小时候逛自由市场的神经细胞立即被激活,上来就买了两斤鲜果,可是价格怎么都谈不拢。哦,原人家说的西班牙话,鸡同鸭讲。领导迅速调整方略,"阿斗,人家说几块钱来的?"
还有大公鸡老母鸡咯咯地叫,更把领导给乐坏了。旁边的小猪仔到是憨厚,很对阿斗的口味。
小城遍地三轮摩托出租车,一块五随便坐。
早早地吃了中饭,包了一辆出租车,耍去也。一上路,下临绝地,山高地迥,蓝天白云伸手可触,青山白雪亦直目可见。阿斗心想:"这不是中共十九大蓝还是啥子嘛?党的恩惠泽被万里!" 景色也很有意思,一边是败草枯黄,另一边是杨柳抽条和刚开的野花。
Chinchero
Chinchero 是个城市名,城极小,不如中国的村子大。对游客来讲,一般是指在其的古迹。据网上介绍,古迹是印加王子的行宫。据说是当地最肥沃的土壤。去之前,询问了旅店的老板娘,她如是说:"Chinchero es como Machu Picchu, pero más piqueño。" (意思是说Chinchero 就像 Machu Picchu,但是小多了。)
下了车进了古迹公园,有点像日本的清水寺,先是上山有个小村子,街道横平竖直,房子全是小商店,街边摆摊。
游客及其稀少,经常会在公园某处放眼只有我们两人。行宫就在山头上,往下是一层层的梯田直至山谷。这个老板娘说的小地方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只在上面蜻蜓点水式地走了一下就感到心惊肉跳。有人打虎上山气冲霄汉,俺几个梯田迈过去就血冲霄汉了,太阳穴的血管一个劲地砰砰猛跳,辛亏有帽子箍着,不然头一定会炸开了。是高原反应吗?或是因为昨晚一夜飞机没怎么睡?俺看主要还是人怂。不过后来跟Machu Picchu 一比,老板娘说的话一点不错,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如果想买驼羊(alpaca)的围巾披肩毯子之类的物品,Chinchero是最好的地方。原因是此地的花案最多价钱也最好。
原来王子的宫殿已不存在,西班牙人来了没几年就在宫殿上盖了个教堂。下图是唯一可以看到的以前房子断垣残墙。
Moray
Moray 梯田也很有意思,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人航拍发现的。当时就觉得地面上的同心圆的图案一定是人为的。梯田没有任何文字记录或口头传说。现代人猜测是印加人农场实验田,因为每节梯田的土温不同,但日照降雨和其他条件都相同,由此可以比较不同土温对农作物的影响。我觉得这个解释有点牵强,即使得到了比较数据,人们对土温的控制在当时也大致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也没必要做这个实验。纯属阿斗臆想。
Salinas
以前总是迷惑,为什么尧舜禹都是现在的山西人?或者说为什么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山西?更具体地说为什么是在山西陕西河南的交界处,而不是更加广阔平坦的华北平原?除了黄河由急变缓及支流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山西的南部山区的盐田。山西有个城市就叫盐城。山西的盐田是中国除四川外唯一内陆盐田。盐对于人类的生存太重要了,古人生产力低下,定居点一定是在盐田边上。印加古国也一样。
近距离观看盐田。
盐田挺有意思的。盐来自从山间注入Vilcanota河的一条半尺宽小溪,拿手在水里沾一下一尝,很咸。盐田在地上地下有通道相连,用石头当阀门控制盐水的流向。一旦一块盐田贮满了水,闸门关上,晒盐开始。
盐是吸收山中岩土的矿物质所成,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人类的健康大有好处。现在产的盐主要出口日本欧洲高生活品质国家。听到此地的盐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领导毫不犹豫地买了两包。后来阿斗又听说此盐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死乞白赖央求领导再买一包。回到家炒菜,使劲地放盐,咸的不能入口,可就是没发生功效。去问领导,领导说要细水长流假以时日才成。阿斗等着返老还春这一天呢……
幸亏没有带违禁品,三包盐导致行李开箱检查,当然是在托给航空公司以后的事。国土安全局在箱子里留了一张检查单。我想他们一定是怀疑盐是白面毒品什么的。更有意思的是,由于他们一倒腾我的箱子上错了飞机,还得到服务台去取。
Ollantaytambo
古迹在印加帝国前就有。后来被印加帝国征服后继续存在,主要目的是祭神,也有军事目的。
从神庙向下看
《鹧鸪天》
Sacred Valley 怀古
江水滔滔流大荒,
微风拂面柳初黄。
人声切切含清籁,
残雪刀峰映暮光。
昏已近,影彷徨,
登高怀远倍凄凉。
今夕何事忽惆怅?
藜黍梯田似故乡。
(五)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El Camino Inka) 起自 Ollantaytambo 终于 Machu Picchu,全长26英里,也就是马拉松的距离。据说当年印加国王就是被人抬着沿着小路去Machu Picchu。小路被徒步旅行爱好者选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步道之一,走一趟需要四天,需要预定加入旅行团。一团一般十五游客,另加三十位服务人员,包括驮夫厨师地质学家医生等等。下图是从去Machu Picchu的火车上拍的,山中间可以看到隐隐的古道。
虽没走,到是骑马在 Ollantaytambo 古道的头上走了两个多小时。骑马虽然不一样,但也能感受到小路上上下下的不易。美景没的说,有花有树有梯田,有草有石有雪山。山脚下的河水就像来自远古的清泉……
浅草香尘没马蹄,
河边翠柳乱石堤。
野花障眼行无处,
古道崎岖惹人迷。
(六)Machu Picchu
下张就是常用的宣传片。
Machu Picchu 是1911年耶鲁大学 Bingham 教授发现的,是高山上的一座神秘古城。甫一发现立即轰动全球。更奇怪的是,以前没有任何人知道古迹的存在。大家知道美洲的印第安人是没有文字的,但当地人也没有留下任何口头信息,而且西班牙的征服者也没有任何关于 Machu Picchu 的记录。对此考古学家只能推测。首先,科学家发现遗址的大部分是人们看不到的,主要的建筑是地下的排水蓄水工程,工程量相当大,由此估算修建大约用了四五十年时间。第二,这段时间一定要在一个稳定的王朝内。纵观当地历史,有能力的王朝只有印加帝国。而且印加帝国的寿命相当短,从十五世纪后半期开始也就一百年左右。由此可知建筑年代。在当地印第安人Quechua语里,Machu是"老"的意思,Picchu就是"山顶"的意思。
这块石头迷倒了一大片人,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只知道石头的指向旁边山谷口。
下面的石墙也迷倒了一大片人。印加的石墙与古希腊古罗马的不一样,他们的中间没有水泥,可是完全严丝合缝。有几个疑惑:第一,印加人既没牲口也无轮子,他们是如何把如此重的石头运上山的?第二,他们没有金属工具但又是如何加工石料的?网上有很多假说,俺就不再重复了。如果仅看 Machu Picchu,的确很迷惑,但后来又在其他地方看了类似的建筑,觉得印加人完全可以修筑,只是工程巨大。现在最迷惑人的是 Machu Picchu 的用处,主流说法是印加王的夏季行宫。
Machu Picchu 每天参观不限人数。花二十四美刀(门票另算),汽车拉人到公园门口。里面也有上下石阶,对一般人没问题。沿着线路转一圈,两个小时足够了。公园也出歪招增加游客的兴趣,放了几只驼羊(alpaca)随便吃草随便走。驼羊是美洲唯一的大形饲养动物,但绝大多数在秘鲁。
《山坡羊》
Machu Picchu 怀古
峰峦环聚,仰天极目。
山河壮丽之何处?
草萧疏,步踯躅,
伤心宫阙迷烟树,
遗恨当年帝王路。
输,变做土;
赢,亦做土!
Huayna Picchu
附近还有一山顶,名 Huayna Picchu,Huayna 是"新"的意思。下图就是从Machu Picchu 看到的 Huayna Picchu。
近看 Huayna Picchu,山顶上有几个小建筑古迹。
下面几张照片不值千金,也值百金。Machu Picchu 是一般人来秘鲁的重中之重,Huayna Picchu 对我们又是来 Machu Picchu 之重。交银子不说,Huayna Picchu 一天只放400人,一天有两个时间段,早上7-8点,或9-10点,必须在定好的时间段进入。为此我们早上五点钟就在公车站排队,公车六点开始运行,六点半上车,七点钟到公园门口。两个月以内的票根本定不上,使用秘鲁西班牙文的网站订票也费翻功夫。原因?就是因为看到网上说看 Machu Picchu 最好的地方是在 Huayna Picchu。
Huayna Picchu 比 Machu Picchu高一千呎,相当于一百层楼高。有小路,但并非像爬楼那样简单,石头有高有低,曲曲弯弯,手足并用,实是不易。刚爬了十多分钟,大汗淋漓不说,心就觉得在嗓子眼里砰砰砰直跳。阿斗这时就找个拐弯处停下来对领导说:"俺心脏今天肯定出问题了!心脏今天怎么挪到嗓子眼了呢?有没有另一条路,咱打马回城吧!" 恰巧导游经过,他说没有其他的路,上了此路,只有上山了,别做他想了。别说,经导游这么一说,心一铁就像过河的小卒,爬上山了。好在有些陡的地方有绳索。
不管怎么说,当时真想把身上哪怕一两无用的肉都割掉。但说实在话,从Huayna Picchu 拍的 Machu Picchu 并不比在 Machu Picchu 山头上的好多少,有点远,而且为了减轻重量没带长镜头。但是感受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在 Huayna Picchu 看Machu Picchu 有种超然感,远远望去,有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好似了解又不知细节。这不正是我们看古迹或读古诗的感受吗?再想到当地的印地安人,他们伟大的印加帝国就被西班牙人给征服了,令阿斗嘘唏不已。
爬山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经过一翻劳苦,再加上云淡风轻,这个高兴啊,不能言表。领导也是,左站右坐,不同的姿势稀里哗啦大留一通倩影。上了山,锻炼了意志,欣赏了锦绣山河,凭吊了古人,太有意义了。上山下山总共三小时。算上Machu Picchu,今天总共爬了126 层楼的高度。
《江城子》
登 Huayna Picchu 感怀
媪翁聊起少年狂。
左扶墙,右牵缰。
齿履春衫,跋步上神冈。
为谒古城行万里,
峰顶处,惠风扬。
血冲肝胆气飞昂。
腿微伤,又何妨?
得见迷宫,遥梦返虞唐。
银甲金戈身未老,
当刺虎,献灵堂。
Aguas Calientes
Machu Picchu 只是古迹的名称,游客火车汽车都要到温泉小镇(Aguas Calientes)。很多游客来 Machu Picchu 当天从 Cusco 往返,我们则悠哉住了两晚。小镇的边上的确有个温泉,二十块一人,有几个池子,水温从32度到37度不等。小镇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秘鲁旅游气氛最浓的。下图是小镇的中心广场,我们旅店就在其后面。
(七)Cusco
Cusco 是座古城,是印加帝国的中心。一进城就看到了印加国王 Pachacuteq 的巨大雕像,旁边的横幅说 Cusco 是世界文化遗产。Pachacuteq 是印加帝国的始祖,帝国在其手中膨胀。前面 Chinchero 所说的王子就是 Pachacuteq 的儿子。另外,人们推测 Machu Picchu 就是在 Pachacuteq 时期修建的。
上午到达旅店之后,跟前台的美女聊了聊,领导决定下午就去 Cusco 郊外的几个古迹公园,第二天先在 Cusco 市内逛逛然后坐车去圣谷南部的 Pisaq。计划定了之后,就去吃中饭。旅店美女介绍去 Mercado San Pedro(St. Peter’s Market), 说里面有很多秘鲁特有的食物,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还没到市场,马路两边就是各种各样小商铺,也有很多人就在路边摆个小地摊卖东西。市场就是一个巨大农贸市场,什么都有,按区划分,有小商品,有粮食,有蔬菜,有鸡鸭鱼肉,当然也有很多大排档。大排档主要是当地人吃,也有几个外国游客。俺和领导就瞎逛走到一处,老板娘热情相邀,看到人少也还干净,主要看还有汤,就坐了下来。汤是猪骨加土豆薏米蔬菜汤,非常可口。在外奔波领导总喜欢喝汤。老板娘一看是外国友人,上来就给每人捞了一大块骨头还带一大块肥肉。每人五块钱,喝了个大半饱。想着下午还要出行,领导说咱们干饭也在这儿解决算了,然后每人又叫了一盘饭,上有牛肉猪肉鸡肉鱼肉和菜可以自己选,水果饮料随便喝,大快朵颐,肚子都吃歪了。领导又拿出一大堆钞票让老板娘自己去取,人说你刚才给的五块钱都包了,muchas gracias!
Saqsayhuaman
印加前就有,后来印加又有修葺。
是个军事堡垒。
西班牙人一来就建个耶稣像,高高的神像俯瞰着整个 Cusco。真正征服一个民族一定要从心里从信仰开始,西班牙人深得此道。但话又说回来,我看那耶稣怎么就有一种悲悯爱人的表情,我想一定比高高在上的印加国王要得人心。大家都知道,西班牙在来到美洲之前的一百年左右的时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他们把盘踞在半岛南部几百年历史的穆斯林给打跑了,王室通过联姻扩大了地盘加强了统治,国力大增,然后又通过宗教审判(Inquisition)驱出了犹太人。他们觉得自己的胜利都是基督教的胜利,是上帝在保佑他们。理解了他们的历史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他们在美洲消灭异教传播基督教的疯狂。
从 Saqsayhuaman 看Cusco。
O’enqo
与 Saqsayhuaman 是走路距离,是印加人开会的地方,另外山洞里也放神器。
Puka Pukara
也是走路到 Saqsayhuaman 的距离,是以前的瞭望台。
晚上回来,又出去吃饭。在 Urubamba 的农贸市场领导就看到人家做的红烧肉(chacharones) 就眼馋,但让阿斗给拦住了。现在看到一家专卖小店,一人来一盘。不错,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然后就沿着旅店美女说的热闹街道回旅店。没想到,此举还真让领导和阿斗大开眼界。如果您去过台北的什么夜市或香港的庙街,您就把其大小种类人数和杂乱无章放大十倍就是Cusco的夜市。虽说占了好大一块地方,但每条街都卖类似的东西,衣服在一起,鞋在一起,肉在一起,水果在一起,菜在一起…… 当然,有的类别占了好几条街。最主要的是产销一体化,都是卖同样东西的。有商铺,有支起的案板,但大多是地摊。不要想象成步行街,有的地方还走车。杂乱无章,杂乱无章,很接地气,很接地气。I服了U。
第二天早上一出门,阳光明媚,人迹稀少,就像换了个世界。教堂后面是我们的旅店。后来才知道,跟大多数城一样,Cusco 也分老城和新城。新城道宽路直,没那么"热闹"。
街上没人是有原因的,当然是下午才发现。原来当天是秘鲁的人口普查日,政府要求所有的人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呆在家里接受普查。去Pisaq的汽车也不开了,商店几乎全关,博物馆也关了好多,好在我们最想去的都开。最重要的是,清净的街道真让人的心静下来好好欣赏一下古城。没去其他地方到对了,Cusco市内真值得好好逛一天。就挑两个景点上照片。
Plaza de Armas
每个城都有一个同样名字的广场,是市中心。
在此闲坐,来了一群狗,顺便掐一张。Lima 除外,其他地方的狗到处都是,或跑或臥,或结群或孤单,也不知道是野的还家养的。它们对人也既不亲善也无敌意,我行我素,就像社会的一份子。俺这时再看看街上的行人和阿斗关系好像也是如此。难道这社会除了男人女人还有狗?阿斗越想越歪,只好打住。
市中心附近很大一片的街道都是这样滴,很有味道。
Qorichanka
一天主教堂,从外面看没什么特殊的。
特殊之处在里面,花三十块就可进去参观。原因是这里曾经是印加帝国祭神的地方,考虑到其社会性质,这可以说是他们最重要的地方。印加王就是太阳王,是最大的祭司。西班牙人来了没几年,就把神庙给毁了,在原址上利用原来的石料,盖了个教堂。所有的文化侵略都如此:基督教传到罗马万神殿就改成礼拜堂,伊斯兰教传到土耳其教堂就变成了清真寺…… 好在后来有个大地震,教堂遭到了破坏,里面原来的印加神庙的遗址得以显露,所以现在可以参观了。里面的印加神庙从实物上讲也没什么,主要的是几间石头房,墙壁上开有很多不通的小窗放贡品。不同的房间祭不同的神,有太阳🌞月亮🌙星星✨,贡品有陶器驼羊毛小人像什么的,祭祀后贡品就放到下图院子中"小井"中。
现在其仍是天主教堂,上图院子就是证明。下图是原来神庙用的石料,可以看出石块是互相咬合的。阿斗以前总替古人担心:石头摞在一起倒了怎么办?看来古人早就想好了。
下图是神庙祭祀活人的地方。在地震之前,此地盖在教堂墙里,地震给震出来了。用活人祭神是世界范围的事,后来文明了就停止了。据说在台湾的某族生番在台湾建省之后仍有人抓捕生人祭祀。
不知您看过《史记》没有?其一整册,或其整部的十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在讲星宿及星相与地上人事的对应关系。看《三国演义》里尽是这个。印加人这点跟天朝的古人倒是很相似,他们认为有三个世界:天上地上和地下,另外Cusco处在世界的肚脐的位置,天地相联。下图就是他们的宇宙图。
(八)Lima
我们最后两天在 Lima,是秘鲁的首都。住在 Miraflores,也是人们常说的新区或富人区,离海边很近。的确,这里整齐干净,餐馆也多,特别是在 Parque Kennedy 和靠海岸边。下图是我们在 Lima 住所的庭院。
Huaca Pucllana
离我们的住处不远,走十几分钟就到了。从外面看,就是土砖垒成的山。考古发现,这是公元五世纪到九世纪的遗迹,早于印加帝国,主要是祭祀的场所。当时陶器算是高档物品,所以人们每年都有把陶器砸碎,然后再埋起来祭神。山就不断升起来了。当然每隔十年左右,特别是新酋长上任的时候,人也会被用来祭神。被杀的一般是少女,因为他们认为女人生育繁衍人类是有德行的。不要认为他们重男轻女,他们的社会还是母系社会。后来,土山上也修了些小洞放做成木乃伊的死人。木乃伊都是蜷着身子并用绳子绑住。这习俗一直保留到印加时期,而且他们的死人就放在屋里的一侧或旁边的屋里。听得我毛骨悚然,但印加人说这样就得到先祖的保佑。
除了 Lima,在秘鲁的其他地方经常看到他们盖的房子和他们先人的方法一样一样的。先做土坯晒干,然后竖着码起来垒成墙,导游说防震。最后抹一层泥,上一层漆,墙就好了。当然,也看到很多新房是砖砌的。转了一圈下来,俺已得出经验,凡是平平的墙并上漆的一定是泥做的。其实,也挺好看。俺不禁想咱国人怎么就没有想出这么好的方法?以前人穷,买不起材料盖房,可是用他们的方法只要肯出力也可自己盖房,而且还挺好看的。阿斗不禁啧啧称赞👍。
Museo Larco
私人博物馆,一人三十块,很值。Larco本人是富家子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才二十出头就立志建个博物馆。馆不是很大,有八九间展厅,还有一间公开的收藏室,花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北美的博物馆也有印地安人的,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印地安人的部分相当大,但主要是北美印地安人的。Larco 博物馆就是关于印加帝国和前印加帝国的。原来印加帝国和罗马帝国很像,对科技文化的贡献并不是很大,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其行政整合的能力。印加帝国主要来自如下的四大文明:北方现在厄瓜多尓主要的贡献是金属加工,西边现在Lima一带的主要贡献是建筑,东面的主要贡献是农业,南部现在智利的北部的主要贡献是商贸。印加帝国幅员千里,修路是其重要贡献。
印加帝国时代的武器,基本上是节木棍加上一个石头或金属的头。第一次看见,当时俺怎么就想到了他们拿着木棍与Pizarro马刀钢枪对阵的场景。他们怎么就不想办法生产一些杀伤力更强的武器呢?据说道理是这样滴:印地安人打仗的目的与当时的欧亚人完全不一样,他们的目的是抓俘虏回来祭神。一棍子把人打懵是最好的武器。
中国古书里讲上古时的人是靠节绳记事,可俺从来没有看到过出土的实物,总是将信将疑。下图就是印加时期节绳记事的实物,好好地给阿斗上了一课。
只有贵族才能戴饰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般是金银薄片,下图有意思,就是磨光的玉石。看来只要是闪亮耀眼吸引人的,最好还是稀有的,就可以是饰物。
Plaza Mayor o Plaza de Lima
总统府
下午三点半还有个卫兵换岗仪式,吹号敲鼓,好像是找的中学生,也没多少人看。
在 Machu Picchu 的旅店吃早餐,碰到了一对从洛杉矶来的老夫妇,都七十多岁了。他们先是十八天南美游轮,完了以后,本来想参加游轮组织的秘鲁游,后来发现太贵了,就来个自由行。不想在Lima又碰到了,真是有缘了。老夫妇温文尔雅,不急不忙,怡然自乐。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秘鲁中国游客极少,来的也是从美国来的(当地人说的)。旅游不仅玩,还能交到朋友,岂不快哉!
Lima大教堂
西班牙人来了没几年就盖了个教堂。以后人多了,原址再修个大点的。以后教堂着火,又修了一个,这是第三版。教堂外表并无特殊之处,里面特别。首先,由于年代较新,非常明亮。第二,在教堂的两侧建的一串小教堂(chapel),或是为某某而建,或是某家族修建,或是为某个圣人修建。第一个小教堂是,……,您猜对了,是为Pizarro而建的。
主教博物馆
教堂的一部分,但可以分开买票。不大,介绍主教原来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有艺术品。下图主教带的小十字架的木头据说来自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导游说在这儿留张影特有范。以前宽大的楼梯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另外天顶的彩釉玻璃世界范围内只有Lima有(Lima不怎么下雨啊)。
(九)秘鲁旅游环境印象
山上一天,地下一年。回到家中,恍惚隔世,乐不思蜀。好爽个假期!
终日昏昏碎梦间,
忽觉秋近强登山。
蹇足僵躯勉给力,
又得浮生数日闲。
从DCA飞机场回来,看着熟悉宽广干净的街道,怎么就会想起九十年代第一次从东土回来的感觉。心想,虽说现在科技发达,譬如VR(virtual reality)或AR(augmented reality)什么的可以足不出户而尽知天下事,出门旅游还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出门,真正地生活在其他人之中,不仅可以了解别人,也可尽一步发现自己。
前面主要是忧思怀古,这章主要讲点从一个出门在外旅游者的感触。首先,秘鲁还是一个第三世界的国家,不论设施或是人们的想法有其的共通之处,和神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像。很多旅店既没暖气也无冷气,温度控制靠加毯子和热水带,但其他却很好。说明当地人根本没有这项意识。有些洗手间,喷头有热水,但洗手池无热水。
秘鲁人普遍温良,能讲英语的人极少。去之前俺以为街上总有人能讲些结结巴巴的英语,到了一看,只在 Lima 有少之又少的人可以讲结结巴巴的英语,其他地方更差,Machu Picchu 好点。这时阿斗在社区学校上的四十小时的西班牙语就有了用武之地,有人居然还问俺在哪儿学的。领导看到阿斗有时跟当地人嘻嘻哈哈也愕然,可一会儿又为俺一件小事也搞不定也很失望。阿斗说:"俺刚才是和别人交流感情呢,要不了几个词,说事就不一样了。"好歹把领导的期望值降低一点。阿斗的西语表现超出预期,早知道真应走之前复习一下。很多时候用 Google Translate,没有这玩意儿,定是玩不转。有时发现 Google Translate 也不管用,到不是 Google 有啥问题,而是好多当地人的西班牙语有问题。问了问当地人才知道,住在神圣谷的人有一多半讲 Quechua,是一种古老的印度安语言,学校也用。因此,很多当地人只会讲西班牙语,但读不成。Lima 只有恨少人讲 Quechua,所以学校的外语就可以是英语什么的了。
Lima 靠海,但不怎么下雨,可是每年四月到十二月几乎天天阴天。帝王谷的海拔大约三千米,是人类有高原反应的过度区。虽说在 Chinchero 和 Huayna Picchu 有些不适,俺觉得并不是高原反应,而是休息不好或运动过度等其他原因。山高云低,虽是十月,阳光却是灿烂。阿斗觉得咱也不是什么金枝玉叶晒个广东酱油鸡的颜色也很酷,就是不涂防晒霜,但后来也涂了。酷归酷,咱也不是什么铜膀铁臂,脖子给晒得生疼,只得屈了。不过回来到好,身上蜕皮,一身好龙鳞,一百年前乡里的人见了俺一定伏拜磕头。据说袁项城就是这样当上了洪宪皇帝。可惜啦!
去之前在网上查了查也问了一些朋友,说上Huayna Picchu 要手足并用,遂准备了爬山的手杖和手套。亲临一爬,的确手足并用,虽是很陡,但有步道。如果只爬Huayna Picchu,手杖手套就可省了,毕竟占箱子。实在要用,当地的小店有卖。但是,驱蚊剂一定要带。不知是不是温泉的原因,虽是春天,但 Machu Picchu 看不见的蚊子小虫极多,多亏去之前有朋友提醒才躲过了虫害。
与欧美的完全不同,秘鲁的古迹博物馆基本上没有什么介绍。如果有,也是西班牙文,或是放在阴暗处简单的小字。一句话,如果不事先做好功课,就是看看热闹,没有任何教育作用。导游倒是不少,我们也用了几个,不贵。但他们的导游质量不敢恭维,在Lima还好点,越边远的地方越差,这点到和中国或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蛮像。首先,英语差。这到不是主要的,很多人出于民族自尊心乱讲,常常分不清可能和事实。譬如,Machu Picchu 就没有任何史料,所有的解释都是推测,这一点很多导游都没讲清楚。不自信或心里匮乏的人,尤其是曾经"伟大"过的人,常会很过敏夸大其功绩隐晦其落后。这到和《民贤集》说的"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很像。还听到有的导游说西班牙人对美洲的记录不可信,因为是胜者的记录。俺不否认记录者有不同的视角,但学术界对西班牙人记录事实的公允基本是肯定的。嗟乎!只有内心虚弱的人才会如此。这也让俺想到花旗国有人在说 "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s)的话。阿斗跟不上世界,是扶不上墙了!总之,去之前,要做好功课。
品尝当地食物也是旅游一部分。去秘鲁之前在网上调研,对秘鲁的食物说好的有说差的更多,另外很多人抱怨卫生。由于阿斗对食物的卫生极度敏感,因此领导制定了"积极保守"的方针。首先要保证卫生,在此条件下尽量品尝当地食物。针对游客,餐馆出售炸老鼠(guinea pig, or cuy), 很一般。驼羊肉无甚特殊,介于猪肉和鸡肉之间。秘鲁人普遍爱吃炸鸡,但当地人觉得KFC最好。Lima的海鲜不错。果汁饮料如果卫生也普遍不错。中餐馆(chifa) 除了Lima稍微有些,其他地方很少,主要也是炒饭(chaufa),完全本地化,菜很咸。公允地说,秘鲁有最好的南美当地食物。但对比欧亚不成,而且他们也有很多欧美食物。大粒玉米就不错,一个就能当一顿饭。
如未特别指出,本文中的一块钱都是指当地钱,sol (太阳的意思),一美刀换3.25个太阳。秘鲁物价便宜,虽是老少无欺,他们基本有两套玩法,一套给当地人,一套给外国人。譬如,包租的士出游,一天二三百块,换成美刀很便宜。可是如果你分段租,几十就成。如果你坐城际巴士,几块钱就搞定。小巴很舒适,而且人满就走,几分钟就一趟。我们这些门槛精都是从当地人那里学的。到秘鲁第一天在Urubamba,只有一家中餐馆,没人吃我们也去参拜。老乡对老乡两眼泪汪汪,福建老板娘见俺俩慈眉善目,把省钱秘笈都告我们了。为此领导又多给了十块钱小费。
秘鲁的警察特别多,除了 Lima 其他地方几乎几步就可以看到个警察。可也没看见任何骚动的迹象,大概是解决就业的一条出路。可是,因此安全。
在秘鲁国内,飞机火车巴士出租车Uber都做了。不管什么地方,出租车和Uber到处都是,还有好多不挂牌的"黑出租"。也没什么区别,出租车也没计价器,开口划价,但不宰人。真想不到Lima有那么多的车,主要是韩国日本小车,拥堵的一塌糊涂。北京拥堵主要是车多加上有的司机打交通灯的擦边球。秘鲁的交通很大程度是可以轻易改进的,我看很多十字路口根本没有灯,汽车各显神通,几近肉搏,谁也过不去。奇怪的是,也没什么交通事故,而且秘鲁人温和,放在牛仔国或东土,人不打也骂了。
不多说了,只要出门,新鲜事总是一箩筐。如有具体的事,私聊吧~
(十)后记
旅行回来,做美篇音乐链接的时候突然意识到第一次接触秘鲁实际是在高中的时候……
1978年12月31号下午,北京八中高二一班在教室举行迎新年晚会。班主任陶老师送给每个同学一个贺年卡,上有手绘的一支竹和抄录周恩来的"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陶老师是特级教师,才华横溢,画和字比肩专业。下图就是陶老师送给我的卡片。
英语课的虞老师也来了,先教同学们跳舞,然后就教大家唱链接的"老鹰之歌" (El Candor Pasa)。只是当时迷迷糊糊地记成是美国歌曲(其实也对,秘鲁人只有排箫曲子,美国人填的词)。听着悲凉寂寥的歌曲,心不知怎的就回到了三十九年前的晚上,同学们的清秀脸庞逐一闪过,再想到还未"中华腾飞"就英年早逝的陶老师,然后就是自己辜负老师栽培厚望的蹉跎半生,眼框不觉都湿了……
发现秘鲁也是发现自己……
【作者简介】隆斗198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7910),后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University of Ottawa) 和美国维吉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Virginia) 读系统工程。1989年后定居美国马里兰州,现在一家智库任高级研究员。从六年前拥有第一只iPhone后,逐渐使用中文与朋友在网上交流。
(责任编辑:杨润东 13MBA, 张红 818)
欢迎点赞、留言、打赏、投稿、和分享转发! 欢迎向我们推荐校友原创文章和主题分享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