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悟后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如何理解?

2017-05-02 觉悟当下





佛法之真谛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编前语:开悟之人明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归来归去归入如来藏,还是当人当下一颗心,没有多一分,也没有少一分。所以,佛法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就让你在相见性。性具功德虽然无形无相,却很真实。所以我们明心见性了,似可得而实无可得。虽实无可得,我们却刻骨铭心知道我们得到了。虽然得到了,你拿不出来给人家看。各人饮水,冷暖自知。智者大师见到佛在灵山说法,一定是明白风云雨雾、泥巴瓦块,无一不是灵山法会。佛在《楞严经》也指明,看到毗卢遮那佛在天光台上「千佛围绕,千朵莲华」,这都不是明心见性。你如果执著了,必定走火入魔。《法华经》从前到后重复的话很多,目的就是在把我们心量调大。佛法没有更多的内容,就是个如来藏(一心三藏),就是万法唯一念所现,反复地强调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境界就提升。真正明白佛的良苦用心,你会拍案叫绝!


继续分享《法华经》——药草喻品相关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破有法王,出现世间,随众生欲,种种说法。

如来尊重,智慧深远。久黙斯要,不务速说。

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

是故迦叶,随力为说,以种种缘,令得正见。

《法华经》——药草喻品

印广门清法师:"破有法王",也是佛的一个别号,「有」即烦恼习气,一般观照为三界六道之有。「三界」即欲界、有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是四空天,有色界是十八层天,而在欲界里面就具足六道。(「九有」呢,四禅天、四空天,这是「八」,然后把欲界六天以下归为一个「有」,是名「九处」。也有的更详细,把它分为二十五个有:「四洲、四禅、四空、四恶道、欲界六天」——加起来是二十二;然后加上「无想天、大梵天、五不还天」,总共二十五,每一个「有」都有具体不同的特征。其实真正来讲,不仅是破这二十五有,还包括「尘沙烦恼」、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那么这里的「破有」呢,不能按照藏教、通教的「破有」来解释,我们要按照圆教解释,「破有」是「即有即空」,包括「破空」。如果执著「空」是不是也是一种「有」?「即空即有」就是「破有」,既破了有又破了空;破有就是立空,破空就是立有,是不是「即空即有」啊?

如来尊重,智慧深远,久默斯要,不务速说”:【尊重】,是采取 44 34294 44 15265 0 0 3234 0 0:00:10 0:00:04 0:00:06 3234重的态度。【久默斯要】:「默」是权衡思维,考虑很长时间。【不务速说】:「务」是追求之义,不追求当下就把「如来藏」真理来开示,要有个引导。比如说,我们要劝导一个抑郁症患者,你别讲:「哦,你这样下去很快要得病的,要死的,要下地狱的。」你把人家说得吓死了。而要慢慢地开导:「你心里一烦恼啊,这个心肝五脏六腑都在生烦恼,对身体不利。」他是不是就容易接受了?帮助同修,不要动不动给他来个「当头一棒」。当头一棒要看机缘。如果这个人基本上成熟了,你当头一棒能够把他马上就打醒了。接受不了的人他惹不起你,他躲得起。

"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看前面〈譬喻品〉讲到的,怀疑、轻慢《法华经》以及受持《法华经》的人有何罪过。

"是故迦叶,随力为说,以种种缘,令得正见":迦叶,我告诉你呀,我总是随力说法呀。随众生之力,随众生根机。

迦叶当知,譬如大云,起于世间,遍覆一切。慧云含润,电光晃曜,

雷声远震,令众悦豫。日光掩蔽,地上清凉,叆叇垂布,如可承揽,

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无量,率土充洽。山川险谷,幽邃所生,

卉木药草,大小诸树,百谷苗稼,甘蔗蒲萄,雨之所润,无不丰足。

干地普洽,药木并茂,其云所出,一味之水。草木丛林,随分受润。

一切诸树,上中下等,称其大小,各得生长。根茎枝叶,华果光色,

一雨所及,皆得鲜泽。如其体相,性分大小,所润是一,而各滋茂。

【大云】,是表佛的慈悲心。【起于世间】:是为了服务于世间,度化于世间。【遍覆一切】:佛证「同体大悲」,以平等心供养一切众生。【慧云含润】是解释「云」。慈悲心里具足无量的智慧,为「慧云」;含润:表佛法甘露能够普润众生。【电光晃曜】:「电光」表法理法义。听经闻法,明白一个道理,破除一个烦恼知见,这就是「光」。虽然有光,你有没有看到啊?

现在有些人问难:既然明心见性了,你们有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说法?智者大师看到了。那我们现在有必要把这个公案来解释。如果讲智者大师当年灵体出壳看到灵山法会,这样解释,你是诽谤智者大师,这个连鬼神都能看到。佛在《金刚经》讲得非常清楚: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所以智者大师见到佛在灵山说法,一定是明白风云雨雾、泥巴瓦块,无一不是灵山法会。佛在《楞严经》也指明,看到毗卢遮那佛在天光台上「千佛围绕,千朵莲华」,这都不是明心见性。你如果执著了,必定走火入魔。【雷声远震】是表法力。前面是表法义,明白了「义」,法当下就是「力」。这是为什么我明白大法,有石破天惊之感慨呀!【令众悦豫】这是表法用。法义、法力、法用,它的作用使我们「悦豫」。我们得到了「解脱知见」。

【日光掩蔽】:日光是比喻佛光。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是不是把烦恼习气隐蔽了?以此比喻,是具体地分析它法理法义的用处。【地上清凉】:当下得到身心解脱自在。这个「地」可以说为「五蕴」。【叆叇垂布,如可承揽】:「叆叇」是表大六月天那个浓云密布,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感到非常高兴?唉呀,终于要清凉一下。如可承揽:好像我们能把它抱在手里一样。这是以欢喜心比喻明白「如来藏」以后,好像我们的真人就站在我们前面,我要跟他拥抱一样,但你能不能抱到啊?抱不到。正因为你抱不到,你才真正抱到了,因为它「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你能抱到吗?虽然无形无相,却很真实。所以我们明心见性了,「似可得而实无可得」。虽实无可得,我们却刻骨铭心知道我们得到了。虽然得到了,你拿不出来给人家看。各人饮水,冷暖自知。

【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无量,率土充洽】:「澍」就是「流」;「率土」是遍指万法;有求必应,叫「充恰」。

【山川险谷,幽邃所生,卉木药草,大小诸树】:「山」比喻色身;「川」表「受阴」;「险谷」比喻「行阴」。幽邃所生:比喻我们的烦恼习气累积于色身。从外表形相上看不到,但我们自己知道,各种烦恼习气都在,叫「幽邃所生」。「药草」是表二乘;「卉木」是表人天。「大小诸树」是表菩萨。【百谷苗稼,甘蔗蒲萄,雨之所润,无不丰足】:「百谷苗稼,甘蔗蒲萄」是表一切的万法。雨之所润,无不丰足:都能平等地得到佛法的供养。【干地普洽】:这是比喻即使一点点都没有信仰的人,听了佛法以后也能把那个禁锢的心融化开。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都能得到受益。因为每个人都有第七识,他会摄受。佛法能为一切诸法之所摄受。干地:比喻对佛法完全空白的人。【药木并茂】:是比喻已经有了一定善根的信众,得到佛法以后他就能现量增长智慧,积累道行,叫「并茂」。「茂」具有生长之义。

【其云所出,一味之水】:「其云所出」是表无量万法。无量万法只是一味之药。一味之水:「一味」就是讲「一心三藏」之法门,都要归结到这个法门,来究竟了义,成就众生。

【草木丛林,随分受润,一切诸树,上中下等,称其大小,各得生长。根茎枝叶,华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鲜泽】:这里笼统讲,对于佛的一味说法,随着各自的根机,他们所得到的受用不一样。草木丛林,随分受润:是根据他们的心量来得到不同的受益。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者见大,小者见小;正者见正,邪者见邪。佛法是平等供养,但是根据各人的心态,有些人会听得法喜充满,感慨万分;有些人无动于衷;有些人稍有感慨;还有些人可能反感。即使反感,你也已经得到受益——反感的是前面的六种意识心,得到受益的是后面的灵体。有些人就莫名其妙地、夸夸其谈地讲了一段法。家里人、同事也很奇怪——你怎么一下子懂了许多?他自己也感到很奇怪,又想了半天:哦,还是半年前在哪里听师父讲的这个法。当时还没有搞明白,后来一下子灵感爆发涌出来了。要知道与佛结恶缘也能得度,反感者早晚要反感,早反感早受报,早受教,早得度。所以你只管安下心来听课。「一切诸树上中下等」,也是讲各自的根机。

【称其大小,各得生长】:「称其」就是对机说法,应机施化。有多大的根机他就能得多大的受益。为什么佛讲了四十一年的经,总是步步引导?《法华经》从前到后重复的话可多了,目的就是在把我们心量调大。佛是智慧的化身,这种啰嗦就是慈悲心,就是妙法。佛法没有更多的内容,就是个「一心三藏」,就是万法唯一念所现,反复地强调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境界就提升。真正明白佛的良苦用心,你会拍案叫绝!

【根茎枝叶,华果光色】:这都是表「即因即果」。「根」是基础,对照为心。「茎枝叶」对照为四正勤;「华果」,为定力成就;到了「光色」,他已经开了智慧。可以把「华果」观照为「定」;「光色」观照为「智慧」;前面的「根茎枝叶」,观照为戒。

【一雨所及,皆得鲜泽】:「鲜泽」,注意,见道的当下即证果位。「鲜」是表当下,「泽」表成就。树表智慧,水表自在。当然成就的果位有大小,但是一定有成就。小乘四圣谛法,你当下明白,可以证到初果罗汉,也可以证到四果罗汉。何况大法?大法小法都由从听经闻法当下证果。

【如其体相,性分大小】:「体」和「相」那就是前面的「根茎枝叶,华果光色」;「体」是表实体,「相」是表假名。由他们的根机深浅,而决定果报大小,叫「性分大小」。这个根机既包括你过去世中的善根,也包括你今生世中的善习。【所润是一,而各滋茂】:佛法是平等的,大雨是平等的,各人所得到的受益不同。同样讲一个法,有些人可能悟到八分;有些人可能悟到三分;有些人悟到一分;还有些人可能超过老师,他悟到十分十二分。

佛亦如是,出现于世。譬如大云,普覆一切。

既出于世,为诸众生,分别演说,诸法之实。

大圣世尊,于诸天人,一切众中,而宣是言。

我为如来,两足之尊,出于世间,犹如大云。

充润一切,枯槁众生。皆令离苦,得安隐乐。

世间之乐,及涅槃乐,诸天人众,一心善听。

皆应到此,觐无上尊。

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隐众生,故现于世。

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

以一妙音,演畅斯义,常为大乘,而作因缘。

【枯槁】:是草木枯萎,喻众生之憔悴困苦。没有正法食,没有助道饮,叫「枯」;显现出来的尘劳烦恼,叫「槁」。【皆令离苦,得安隐乐】:佛法能摄受一切众生,所以「皆令离苦」。根据自己的悟解程度,离苦的程度也不同。「安隐乐」是上上对下下。一个人无衣无食,你给他办个低保,他是不是就安隐乐啊?对那些有能力的人而言,他买了小轿车,买了别墅,是不是又是安隐乐啊?不在于钱多钱少,只在于你这个心有没有安隐。讨饭的叫花子,他也有安隐乐。【世间之乐及涅槃乐】:这是对上面「安隐乐」的解释。「世间之乐」是指人天福报。「涅槃之乐」有小乘涅槃、菩萨涅槃、佛之涅槃。

【诸天人众,一心善听,皆应到此,觐无上尊】:「觐」特指臣民对帝王,是拜见、亲近、求法之义。

【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隐众生,故现于世】:无能及者,方便说为第一。这是恒顺众生的执著心。我是佛,我是最大的觉者,你们要来亲近我。

【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甘露净法,比喻佛以圆教一乘法令大家解脱一切苦恼,成圆满大佛。其法一味,是以「如来藏」心地法门为法味。【以一妙音,演畅斯义,常为大乘,而作因缘】:一妙音,对照「一味」。佛以「妙音」说法,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皆能悟解。「演畅斯义」就是我讲的这个法呀,它的真实意义。常为:「常」是恒常,时时事事处处。而作因缘:这个「因缘」把佛所讲之法比喻为一种桥梁、纽带,把众生的心与佛心、与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而连为一体,使众生的妄想心回归到自己本有真心,这也叫「往生」。







完整系统学习印广门清法师 《法华经》《楞严经》《阿弥陀经》《心经》视频及讲记!请点下面蓝字 "阅读原文 "进入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