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华经】“大医王”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017-12-15 觉悟当下
↑↑↑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燃灯寺义工招募启事(长期有效)

斋堂服务 园林绿化 车辆驾驶 水电维修 寺院修缮 环境维护 缝纫操作 库房管理 衣物清洗 医疗护理 法律援助 助老扶弱 法宝流通

(以上义工请联系客堂0377-67076977)

文化宣传类:摄影摄像 平面设计 图片处理 视频剪切 网页设计 网站维护 公众号运营  网络推广 图文编辑 群管理员

以上义工请联系   微信号dcj371168添加好友,备注义工)

↓↓↓点击下面查看《法华经》《楞严经》全集↓↓↓



编前语:每一尊佛入世之前,都会在欲界四层天兜率天观察四千年。机缘成熟,马上入世教化。佛 37 41144 37 15264 0 0 3154 0 0:00:13 0:00:04 0:00:09 3155来世间,都要成就一部分已经根机成熟的人,再与另外一部分人结法缘。所以,佛示生示灭,完全是随众生机缘。入世之后,逗机观教,因病给药,佛又以"大医王"喻称。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佛以“良医”作喻,他有“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而且可以“速除苦恼”。那么,这味“良药”是什么呢?

用《楞严经》讲,就是:"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十方诸佛要想圆满成就,惟有“妙莲华”这一门。这一门怎么修呢?“如幻三摩提”,如幻,看不见怎么修行,没有人专门在事相上怎么修、怎么证,却能“弹指超无学”。四分之一秒工夫,就超四果罗汉。这还是保守讲,甚至可以弹指超十地、等觉....师父常讲,修行人要是碰到“妙莲华”,便宜都让你沾光了,带上两只耳朵来就行。用耳朵闻熏闻修,就是听经闻法,就是如幻三摩提,是无修而修。不知不觉,你成佛了!“大医王”就是用这“一相一味”之药(“如来说法,一相一味”,见《法华经.药草喻品》),来转我们的凡夫知见为佛知佛见,解决我们的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之苦。好,下面请看经文与开示: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

                          《法华经》--如来寿量品

又打一个比方来比喻佛示现灭度的真实用心。「良医」比喻佛;[智慧聪达],一定是如来果位上的「权实二智」。「聪达」比喻观机逗教。[明练方药],比喻佛教化众生的经典和法门——三藏十二部经、戒定慧、常寂灭,种种的法门。经典的文字就是「药方」。

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多诸子息」既可以说为佛的无量的弟子,也可以说为我们的一念能够显现出无量的法界。无量的法界,佛把它说为「十法界」。那么在这里呢,「十、二十乃至百数」又是一种表现风格,我讲二十法界行不行啊?说一百法界行不行啊?说百法界、千法界行不行啊?这是叫我们不要执著,都是方便说。那十法界,阿罗汉法界还可以说成四果罗汉,菩萨法界还可以说成藏、通、别,人法界还可以说成男人和女人,天上的人还有二十八层天呢,或者有色界、无色界。我们把它笼统说为无量层次的众生比较合适。

有些法师把它解释说为什么境界、什么品位的人,我们可以圆融一下;我们也不要依他,也不要去诽谤他。他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面对不同众生的根机,总有他的道理。我们是根据现代人的这种心理特点,体现出这个时代的特色。师父讲许多法跟一些祖师大德和一些高僧大德有很大的差别,大家不要感到奇怪。各人所处的时间、空间和众生的根机不一样,「法无定法」,只要我们有利于开智慧,有利于简明扼要就好。

以有事缘,远至余国]:以有事缘,是「唯以一大事因缘」。哪个国土时间空间机缘成熟,叫以有事缘,佛就到哪里去。他到哪里去,并不影响到你这里来。你这里机缘暂时不成熟且放一下,所以「远至余国」。佛今天在这里示现灭度,明天在那里示现出世,都是应众生机缘而已。

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这也就是在没有佛法的时代。「诸子」是佛已经结过缘的弟子,或者那些非菩萨大众。「饮他毒药」,是外道修行法,他也是行善断恶。世间法里的「毒」呢,是强盗土匪、杀人害命那种毒;这种「毒」是不究竟。外道虽然行善断恶,但是他是以苦舍苦,修苦行。结果呢,还是得苦果,叫「饮他毒药」。如果上升来讲,还有「菩提邪」。

药发闷乱,宛转于地]:用外道的那种苦行邪法来成就自己,所得到的还是苦果,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叫「宛转于地」。宛转,在六道轮回,却自以为是。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

这时佛出世教化人。在众生中,有些过去世中有了善根,叫「不失本心」。有些在过去世中没有种善根,或者过去世中种的善根比较浅,叫「失本心」。

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这句一目了然。按照比喻说,「遥见其父」这个「遥」,就是上面的「失本心,或不失者」,距离不等。这里既可以理解为见佛,也可以理解为见法。根据各人根机深浅,见法的认可程度也不一样。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依诸经方,这是以开药方来譬喻佛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各种教门。[求好药草]:是用经教、用法门里具体的办法来作为修行人的指导教理。[色香美味]:比喻各种经典、教门之具体特征、具体妙用。师父在这段经文里可以说讲得特别细,就是因为有感于对第十七品佛的那种授记,以及佛对于听经闻法直接证果的论述,许多人麻木不仁。如果叫师父来判的话,师父会把十六品和十七品判为《法华经》中精华的精华,只要你们读懂了这两品,你们自然就会知道。

[皆悉具足]:这是讲无量万法,没有哪一法不具足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没有哪一法不解脱。只是众生在迷中,他不这么认为而已。既然法法皆是三德,那么法法是不是皆是法法呀?万法唯一本体。「捣筛和合」,这个「捣」呢,与「空如来藏、空观」相对照;万法皆空,观照这个「空」,着重观照它「空不空」。「筛」,与「不空如来藏」相对照,也叫「假观」。「和合」呢,就是把「空观、假观」圆融一体,叫「中观」。所谓「中观」是讲圆教的「圆中」,叫「无住三昧」。这个「观」是「一观一切观」,住而无住,无住三昧。

所以前面在「空观」的时候着重观它的「真空不空,由空见有」;在「假观」的时候着重观它的「妙有不有,在有观空」;那么「中观」就是「空有不二」,当下一念。十法界万有无非我当下一念。这个「一念」,你可以万万分之一秒而过,这就是「一念信解」。修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这五度全部圆满,不如你这一念信解的功德无量分之一。佛以「一念信解」否定无量劫的苦修、苦行、苦证!在第十七品讲到这里,每一个人都会感慨万分。

从前面的「求好药草」一直到这里呀,佛以无量方便引导归到最后「捣筛和合」。你把这个「捣筛和合」之义一念信解,按照藕益大师的判教,你是十信位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就不落三恶道,七信位的菩萨相当于四果罗汉,但是我这一念信解就已经达到十信位,超过阿罗汉、辟支佛,何况我们还要受持读诵?仅仅发一个心,信解了:哎呀!我要把这个法传给人,我要生生世世弘扬这个法!你发了这个心,这第二念就到十信位。就这么听了几课,从信位、住位、行位乃至等觉位,就这么轻而易举到手了。这个法妙绝了!好好把《法华经》读懂了,这是我们救命的法宝啊!

许多人自以为是,你这里想去救他,他还认为你是想去害他,认为你在自吹自擂。许许多多的人那么聪明,他却用下劣心、用牛羊眼来看待大法,看待善知识,这就是悲剧。有些人好不容易入了这个门到最后还蹦出去,更不用说那些一直在门外转、不进门的人,时时刻刻想来找茬子、找毛病的人。我们真正是发了菩萨心的人,看了这么好的法门,再想想自古以来那么多人在迷惑颠倒,你这个心里是什么味道啊?有些弟子想一想过去师父为了传这个法,恨不得拍桌子打板凳。只有深刻地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你才能感慨万分。

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佛生生世世都是这样苦口婆心。师父这十几年来其实就是在苦口婆心。你们要读《法华经》呀!读《法华经》才能成佛啊!可是有多少人深信不疑?只有他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回过头来,才会感慨万分。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这个「不失心者」是指尚有正见之人,对于佛的讲法一听即信。一听即信,即使是迷信的人,他凭着对佛的信任,他也容易开悟。信心也很重要。「病尽除愈」就是当下得到解脱,叫「知妄即真」。对「一心三藏」的道理你当下信解,当下「病尽除愈」。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这是指一些机缘尚未成熟的人对佛法还在三心二意。[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这些人习气很重,被烦恼障、所知障、业障、苦障、报障等所束缚,迷惑重重。[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他们心里装的东西越多,离开真实智慧越远。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

勿忧不差]:不用担心病不好。[作是教已,复至他国]:这就是佛示现灭度。对病好了的人,佛化缘已毕;不肯吃药的这些人机缘没有成熟,佛在这里对他们反而是一种障碍。所以佛在这种情况之下示现灭度。[遣使还告,汝父已死]:佛灭度以后,领众修行的菩萨、老师、方丈啊、住持啊、居士林林长啊,叫「遣使」。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这个时候明白了佛不在世,已经离开我们而去。「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无复恃怙是指没有依靠,就好像孩子失去了父母。

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佛离开世间以后,修行人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佛的经典,这是「药」。因为经典还要有老师来讲解,所以「遣使还告」啊,这些领众修行人都是佛派来的使者,「还告」就是告诉他涅槃真义。[寻便来归]:这是佛速速入世,一旦机缘成熟,无量次地来到世间教化众生。每一次来都要成就一部分已经根机成熟的人,又要与另外一部分人结缘。

所以「毒病皆愈」也好,「悉已得差」也好,都是方便说。能成就的就把他成就,不能成就的放一放,过几万年几亿年再说,就是这样。最后成就不成就都是由《法华经》一锤定音。佛就是这样,示生示灭,完全是随众生机缘而已。

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END·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佛心慧语


一个人若能多想着大众的福祉,也必将为自己积累福报。

近距离听经闻法


燃灯寺直播间(每日下午14:00--15:30轮流直播燃灯寺上当下恒法师讲解《楞严经》和上妙下根法师讲解《楞严经》)



请法宝长按二维码进入观音网店




往期热点回顾(点击进入。。。。)


友情链接华容观音寺公众平台


友情链接法华论坛公众平台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