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点赞:广东战“疫”最全答卷!

宋炳军 广东卫生在线 2020-08-22


3月10日清晨,一辆高铁从南充北站发出,经过9小时运行后抵达广州南站。这是粤川两省联手组织的一趟复工复产专列。


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消息,截至3月8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4.85万家,复工率超过90%,总体复工态势较好;全省在建高速公路等91个重点交通项目复工率达100%。


数字很简单,透露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面对疫情冲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广东企业全力复工复产,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效,更看到了广东乃至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了这场斗争。总书记强调,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在这次应考中,广东展现出了成熟负责任的大省形象。从快速反应到全面布局,从疫情防控到患者救治,战场上每个细节都在强调:新冠肺炎阻击战,广东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快速反应,与病毒赛跑

因为传播力强,新冠肺炎的入侵从一场闪电战开始。


第一个敲响全国警钟的,是一位广东人。


1月20日,面对扑朔迷离的疫情,钟南山院士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斩钉截铁地表示:“(病毒)肯定人传人,武汉已有医务人员感染!”



国家对抗传染病入侵的“战争机器”开始加速运转。《人民日报》因此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钟南山做出判断的背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是一手疫情信息和数据的支持。


过往的防疫经验表明,越提前做好准备,越能多一分胜算。因此,早在2019年底,武汉爆发“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后,对2003年非典战役有着刻骨铭心记忆的广东马上嗅到了其中的风险,立即强化预警监测,着手应急预案准备。


2019年12月31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向省政府上报《武汉发现27例病毒性肺炎病例》,省领导当天作出批示,要求保持高度警惕,有针对性完善相关应急处置预案和条件准备。一旦有事能够及时科学地处理在早小阶段。


当天,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卫生应急、流行病学、病原学专家综合研判,提前进入战备状态。


进入2020年,为避免出现任何闪失,广东省继续厉兵秣马,加快部署,组织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专门研究冬春季节传染病防控问题,派出三个督导组到各地督促检查定点收治医院应急条件准备和发热病例就诊情况。


1月14日,深圳市上报首例疑似病例,战斗警报拉响!广东随即在全国率先建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机制,启动联防联控,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并派工作组赴全省督导。


鉴于这是内地首个湖北以外省份发现的疑似病例,并且可能存在“人传人”现象,出于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大局意识,广东当即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汇报了这一情况,对早期控制疫情蔓延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国家确认,1月20日凌晨2点半,广东省宣布确诊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战斗打响,广东力量全面进入阵地。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1月21日上午,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总书记、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李希任组长,省长马兴瑞任常务副组长。


参照省里做法,各地市到镇村迅速成立相应组织指挥机构,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21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一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专题发布会——这是全国第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省级新闻发布会,开启了广东战时状态的疫情信息公开机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第一例病例确诊到高规格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广东省只用了不到两天;而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到建立公开透明的疫情发布制度,只用了不到半天。


疫情发展迅猛,形势越来越严峻,23日,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国率先启动广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与浙江、湖南一起成为这场“战疫”中第一批启动一级响应的省份。


这是最高级别的响应,一旦启动,将给中高速运行的经济、热闹的春节生活踩下急刹车,但各地各部门的应急举措也猛然提档。


当天,领导小组升级为指挥部,下设“一办九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克庆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开展疫情监测处置、感染病例救治、交通工具检疫、疫苗药物攻关、社区农村防控等工作,部门配合,迅速形成疫情防控工作合力。随后科学作出部署,发布16条响应措施,构建全面防控体系。


此后每天晚上7点,省领导坚持召开工作例会,当晚议定事项通知文件不过夜,指导各成员单位第二天工作,并在第二天例会上汇报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通宵达旦工作成为常态。


每逢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1月26日、2月1日、2月11日,省委书记李希及时主持召开省市防控领导小组视频会议,对不同阶段的防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天,广东都拧紧了发条。随着一道道机制在南粤战场迅速激活,每一个动作都打在关键节点上。


围绕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的总体目标,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可以有效控制增量、避免变量;其次是患者救治,可以化解存量。这是一套组合拳。



疫情防控方面,广东从战斗之初就实行最严格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横到底、纵到边、全覆盖、无死角,在火车站和省际道路等重要关口、场所设立联合检疫站点2524个,落实24小时检疫查控;在基层着力织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两张网,实施网格化管理,上门摸排、宣传入户,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患者救治方面,确定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30家医院为省级定点收治医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与救治体系,让群众病有所医;发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应急医院特色,迅速组建起特定传染病救治队伍组建以钟南山院士为顾问的专家队伍,夜以继日加强现场救治和远程指导。


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既是参谋部,及时从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在复杂形势中明辨笃行,摸准疫情规律,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也是一线作战部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快速把握每一个环节,与兄弟部门和地市精诚合作,在防控一线实践中探索创新“七个三”:筑牢“三道防线”,组建“三人小组”,采取“三层排查”,实行“三必查”,落实“三当天”,健全“三级流调”,实施“三线值守”,形成了对抗新冠肺炎的广东做法。


这是一套完整的战术,快而不乱,疾而有序,行之有效。


特殊时期,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与群众的安全感密切相关。随着各项工作疾步推进,广东还及时向社会通报防控信息。


1月26日,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由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通报疫情信息,根据疫情所涉及的不同领域,每天一个主题,由相关部门或地市负责人,向社会公开联防联控工作新进展,及时释疑解惑回应社会关切,或邀请钟南山、覃铁和等专家,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各地市的疫情信息发布也在常态化的框架下形成了稳定有序的节奏,并在探索与创新、在市民的反馈与期待中及时拓宽深度与广度,成为疫情防控作用巨大的指挥棒与动员令。


通过直播、录播和密集报道,各类人群都能第一时间获知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详细战报,并且积极回应,全民参与抗疫,令行禁止,成效显著。 



精准施策,筑起一道道防疫大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从发现新冠病毒的第一天,广东就是这么做的。


深圳市中医院学苑社康中心医生李天昊是广东的“吹哨人”,他接诊了广东第一个病例,一位60多岁、发烧的阿姨。因为流感高发季节,他拿了一个口罩让患者戴上。问诊时,得知患者家里有人来自武汉,他立刻行动,一边要求老人做好防护、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一边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迅速向医院汇报。


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运行良好的第一反应。


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广东省商贸往来频繁,人口流动大,向来是传染病防控的前沿阵地,长期面临着防控本地传染病高发和新发传染病输入的双重压力,拥有成熟精准的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


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胜利之后,广东逐渐建立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每每准确应对,先后挡住了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病毒等新发传染病的入侵和扩散,成功处置了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建起了一道防疫大堤。


应急机制延伸在终端,就是李天昊等基层医生承担起观察哨的责任。“医院社康部门已经两次组织培训,要求我们提高警惕。”李天昊说。


他的预警一级级上传:深圳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将情况上报深圳福田区疾控中心,后者将情况上报给深圳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上报给广东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上报省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中心,省卫生健康委上报省政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每一个环节都努力做到擘两分星、滴水不漏。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相继做好迎战准备。“去年12月底,我们就开始组织培训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工作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1月20日,医院发出《给广州市民的一封信》,宣布全体医护人员取消休假,300多名医护人员全部转到一线待命。


同一时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钟南山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也相继动起来,制定应急预案或准备负压病房。


1月23日,广东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一级响应的同时,还推动57家互联网医院开通发热门诊和新冠肺炎咨询,开展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为群众提供一对一在线服务,减少线下交叉感染风险。没多久,开启网络服务的医院扩展到80家。



也是在这一天,广东省率先发出公开信,提醒“从湖北返(抵)粤的朋友”做好防护措施,有症状及时到定点医院就医。


回过头来看,疫情爆发恰逢春节,广东的防控压力成几何倍数增长。


良好的经济发展、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广东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无论是常住人口总量,还是人口净流入量,都长期排名全国第一;其次,广东是旅游大省,2019年春节全省接待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疫情爆发前已经有一大批湖北或过境湖北的游客进入;广东还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返乡潮,节后将有超5000万人回程——2月上旬开始已经有大量外来人口流向珠三角,近段时间百度全国热门迁徙城市中前4个都来自广东。


人口的大量涌入带来巨大的疫情输入风险,如何“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广东省的做法是快速反应,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首先,在省委、省政府统筹指导下,多个部门合作,采取最严密的措施设立“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设在“两站一场一港口”和省际道路入口,联合检疫检查站高峰时达2613个,配备卫生、交通和社区工作人员6万余人,24小时值守,不漏一人,不漏一车。截至2月25日,累计排查来粤人员1.42亿人次,全力阻断疫情输入。


第二道防线部署在社区。由居委(镇村)干部、卫生健康人员和民警组层三人小组,对所有来粤人员实行地毯式排查,建立健康档案,做到绣花针式的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关键在末梢,成败看基层。截至2月25日,累计排查湖北来粤人数45.22万人,全力阻断社区扩散传播。同时,“三人小组”还对宾馆等场所排查住宿人员123.61万人,发现发热人员29人。


在城市,第二道防线被网友戏称为“洗楼”。与之相比,农村的防线部署热闹得多。除了第一时间上门摸排,各地市还通过乡村大喇叭、大篷车等形式流动播报,引导群众尽量减少聚会和串门。白话、客家话、潮汕话……各种乡音搭配普通话,让防疫的声音传到田间地头,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三道防线则深入医院,先是聚焦发热门诊,实行“三必查”——重点疫情地区来粤人员必查、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例必查、50岁以上发热人群必查。2月4日起,广东又将流行病学调查范围扩大到所有医院等门急诊和住院患者,将核酸筛查扩大到所有14天内有湖北旅居史的患者,通过“全筛查”,全力以赴降低疫情蔓延风险。


通过设置“三道防线”,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广东力求把绝大多数隐患扼杀在萌芽期。


从飞沫到粪便再到尿液,从接触传播到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传播力之强、速度之快是制约这次阻击战的最大难点,为配合“三道防线”,广东创造性构建和启动了“三级流调”。



推行高质量更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控制疫情增量的关键一招。疫情发生后,流调人员总是立马出现在患者身边,出现在发现病例的现场。因为擅长刨根问底,他们被誉为“病毒侦探”,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市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为主,抽调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作为补充,组建市县两级联动流行病学调查组,实现“市县驻点布网”;以省疾控中心人员为骨干,招募高校相关专业人员,分为21个省级流行病学调查突击队,分片包干21个地市,及时下沉现场调查,实现“省队包干下沉”;最后是“专家巡回指导”,由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高校专家组成省级专家指导团,开展现场指导、视频连线、个案讨论。三级流调,三层防护。


在这套体系下,循着确诊患者的活动轨迹,每个过程就像局部勾勒的图画,拼接起来后,一张整体的流调关系图跃然纸上,一览无余,几乎没有一丝漏洞。

智能防治,能打硬仗也能打巧仗


在这场全面战中,广东不仅能打硬仗,还能打巧仗。


因为生活和工作,对很多需要出行的群众来说,经常要被防控工作人员、小区保安等用测温仪测量体温,现实演绎《无间道》里刘德华的角色。这种方法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有效防守,却在进攻——发现密切接触者上缺乏足够攻击力。如何发现密切接触者并进行严格筛查是成功的关键。


“这一次与抗击非典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充分运用了大数据。”一位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说。广东推陈出新,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的支撑作用,发动了一场信息战,实现智能防控。


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对重点人群的“三层排查”上。


第一层排查是依托模型,快速分析病例发病前2周内人员接触和暴露情况、发病前2天至隔离治疗期间人员接触情况;第二层是通过技术手段,甄别可能发生密切接触的“潜在密切接触者”,将相关信息推送“三人小组”跟进;第三层主要聚焦星梦邮轮“世界梦号”等重大个案,成立联合专班,加大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追踪和排查力度。


“潜在的密切接触者”是广东一次重要的理念创新。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因为患者不认识或者记忆偏差,甚至隐瞒,会导致一些接触者被漏掉——广东将之定义为潜在的密切接触者。如果采取常规的摸排方式,耗时且容易遗漏,为此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和兄弟部门合作,运用大数据迅速推动摸排进程,赶在更大的危机爆发之前,挖出每一颗隐藏的“地雷”。


作为前线信息战的有效补充,广东政务服务平台“粤省事”上线粤康码服务,极大方便了重点人群的健康申报和跟踪管理。一位外地返回珠海的市民在登记粤康码时,系统提醒他是潜在的密切接触者,他连忙通过小区物业联系到社区和街道,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机制,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更多人。


非常时期,非常作为,广东省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线上政务服务抓手,不经意间展示了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


当找到更多接触者后,如何快速筛查遇到了难题。广东省灵活调动资源,一方面,从行政上加快了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对集中收治的疑似病例进行分型管理,做到边送检、边治疗;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检测,极大提高了检测和确诊的效率,为确诊患者的及时救治抢得了宝贵时间。


“医疗救治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而提高疑似病例的确诊速度和准确度,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环节!”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共投入37家疾控中心、97家医疗机构和6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检测,截至3月10日,广东共完成1937960人份核酸检测,平均每天7万余份。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广东省同样创新做法,实现以快打快。2月14日,第20场例行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推介了“三当天”的快速管理举措,各定点医院建立疑似病例检查检验的快速通道,收治后尽快采集咽拭子进行检测,同步开展胸部CT检查,做到当天检查、当天确诊、当天收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进入治疗阶段,广东省同样坚持创新,巧妙谋篇布局。


“应集中力量在重症患者身上。”1月29日下午,一场特别的远程会诊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上线,屏幕另一端连接着广州、深圳、珠海三地7家定点收治医院。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钟南山院士和专家组为深圳、珠海的5名患者提供了权威及时的救治意见。



从这一天开始,每天都有一场远程会诊连线各定点收治医院,每次都会有10多位专家在场,对全省重症、危重症的患者进行集中会诊——尽管有近百位专家,也难以兼顾46家医院,广东因此再次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成熟的远程网络平台,把专家“送进”有需求的每一家医院。


这是广东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做法体现,也是创新“三线值守”制度的关键一环:整合资源,将定点收治医院的医务人员组成一线专家队伍,负责临床治疗;全省分片区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二线专家队伍,实施片区巡诊;由钟南山带领省级专家组成三线专家队伍,对全省提供指导。


“三线值守”机制顺利运行,离不开广东省第一时间成立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专家组。这个由钟南山院士担任顾问的专家组汇集全省96名呼吸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感染防控临床检验及影像等各领域专家,他们大多经历过非典的考验,在抗击埃博拉、MERS等多次战役中并肩作战,合作无间。


专家除了在线上线下指导,还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先后发布四版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并制定“十条措施”,从强化病例首诊医师负责、成立病例筛查小组、每日多学科会诊、中医药辨证施治等10个方面指导各定点收治医院患者救治。


广东医疗资源充足还表现在硬件上——仅床位数就在短时间内准备了超过1万张。


“广东共有104家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包括30家省级定点医院、16家市级定点医院和58家后备医院,床位超过10000张,布局合理,救治能力很强。”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30家省级定点医院有13家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还有多家是传染病专科医院,它们几乎都曾经历过抗击非典的磨练,能够构建一个顽强的阻击阵地。


在这些医院一线,以ICU、感染科为主的在岗救治医生多达4475人、护士6680人,其他技术人员5284人,他们中大多数也都有非典等传染病救治经验。为了确保安全,广东专门印发医院感染控制指引108个,创新感控监督员制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这些举措还被带到了武汉、荆州。


“我们用中西医结合互补治疗轻症患者,效果1+1远远大于2。”在武汉支援的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说。被广东医疗队带到湖北的中医治疗,是广东在非典战役中的一大创举,如今同样被广泛应用,其中对轻症患者行之有效的新药剂“肺炎1号方”,不到一周就实现从科研立项到批量生产。



防控和救治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中西医结合……广东坚决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以超常之举、举全省之力,着力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截至3月1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56例,累计出院1288例。2月16日以来,广东省新增报告确诊病例数维持在个位数;123个县区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14个地市确诊病例全部清零。



世界需要中国经验,中国拥有广东做法

早在2月24日,启动一级响应一个月后,广东就传来好消息。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广东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自这一天9时起,将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


2月27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第三十三场新闻发布会,副省长张光军重点介绍这份文件的出台背景时说,全省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迅速构建起覆盖城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全员参与的疫情阻击战体系,有效防控了聚集性、区域性暴发流行,疫情防控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广东大地铺展开来。


新冠肺炎阻击战,全国一盘棋。广东省在打好本省阻击战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一个大省的担当从1月24(农历除夕)开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先后选派26批医疗队2484人驰援湖北,在武汉、荆州开展支援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广东对口支援的荆州市,截至3月9日6个县(市)已有5个确诊病例清零。



对口支援湖北荆州的战役是广东省还在进行的主要战事之一。还有两个分别是“返粤高峰防御战”和“复工复产复学攻坚战”。目前,中国以外,全球的疫情快速扩散,境外输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防境外输入成为广东省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相信广东省能够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继续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早日赢得这场战争。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引方向,给人力量。


疫情爆发以来,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中国,有怀疑也有肯定,有揣测也有赞美。


“如果我被感染,我希望能在中国接受治疗!”2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表示,中国所采取的行之有效,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显著改变了疫情蔓延曲线,世界其他地区应该加以效仿,“世界需要中国的经验。”


在返回日内瓦之前,艾尔沃德曾在广东呆了3天。他和多名专家组成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高度肯定广东疫情防控总体布局,认为广东能在短时间内制定科学高效的疫情防控策略,实施有效监测预警机制和防控措施,并根据疫情形势的研判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为全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世卫组织还高度评价广东省的人文关怀,认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令人感动。


2020年3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多地视频连线形式共同举办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上海市、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介绍了当地防治经验和案例。


“广东疫情防控是一个有信念(FAITH)的模式。”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它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速度,灵敏的检测响应和快速的应对处置(Fast);二是力度,即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社会动员能力(All of government,all of people);三是精准度,即科学精准的防治策略和严格的执行力(Implementation);四是透明度,即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和全维度的知识科普(Transparency);五是温度,即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和救死扶伤(Humanitic care)。”


中国以果决的措施、科学的策略,成为世界防疫模式的新标杆。而广东凭借出彩的表现,如同标杆上一颗亮眼的星。



采写 | 特派荆州记者 宋炳军 
摄影 | 特派荆州记者 覃健基
编辑|尹蓁  任君飞  责编|黎晓心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