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 | 雷春亮:雷厉风行的战疫斗士

岳超群 广东卫生在线 2021-02-22


这是雷春亮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下面简称“市八医院”)的第24年,也是他坚守抗击传染病一线的第31个年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已经在广州持续了近百日,在其他定点医院逐渐恢复正常诊疗秩序的时候,集中收治了全市90%以上确诊病例的市八医院,鏖战仍在继续。


作为市八医院的院长、广州市防控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雷春亮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偶尔还要熬通宵,但依然精神抖擞。这也是他这么多年的常态,似乎只要有硬仗,这副并不壮硕的身躯就能生出不知疲倦的能量。


雷春亮带领的队伍在战疫里成为医疗救治的靠谱担当:截至4月25日,医院收治了446名确诊患者,其中重症52例,已治愈45例,危重症16例,已治愈15例。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到医院调研时盛赞:“八院医务人员好样的,八院是疫情防控绝对的中流砥柱!”



恐慌时刻送出的定心丸

战疫刚刚打响的时候,九百多公里外的武汉,床位不足让患者无法收治入院、防护物资紧缺让医护人员安全难保,严峻的形势点燃了许多人心底的焦灼:广州,安全吗?


“我们在嘉禾院区新设观察病区,腾空了综合住院大楼600张床位,加上此前1号楼负压病房的200张床位,市八医院收治床位达到800张。”1月27日,雷春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了一颗定心丸。


此前,在对定点医院的防护物资进行摸底时,他的回答也让人安心:市八医院储备了8000套医用防护服,还花费300余万元购置了能够极大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正压呼吸头罩110个。


病床和物资准备足以应对疫情初期广州可能面临的挑战,而经历过非典恶战的市八医院医护人员,从来不缺务实、靠谱、团结、奉献,他们的医疗技术和职业精神,可以保证在拥有坚强后盾的时候,经得起任何考验。


“17年前的非典是一场遭遇战,今天的疫情防控则是一场阻击战。”2月5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唐小平在市八医院调研时形容。


1月30日上午,一名55岁的女性在市八医院接受了9天的隔离治疗后,成为广州市首个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她感谢了政府和医院无微不至的照顾,也通过真实案例告诉市民:“其实不用太害怕,虽然没有特效药,但这个病是可以治好的。”


2月5日,一名确诊新冠肺炎的急性妇科病患者在市八医院的负压手术室转危为安,向公众证明当新冠肺炎患者遇到其他急性病,医院也拥有救治能力。


▲接受妇科急诊手术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后送锦旗致谢


这些利好消息都安抚了人们紧绷的神经。


从容应战,离不开风暴降临前的未雨绸缪。


“我们常年监控各地的传染病信息,有较高的职业敏感性,所以这次战疫动员早、部署早、谋划早。”雷春亮介绍,市八医院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病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历任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基本都是传染病专家,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底,收到“武汉有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雷春亮即要求开始加大物资储备,并开通采购的绿色通道。


2020年1月3日,得悉广州市卫健委要就此事召开会议,雷春亮主动带着5个医院骨干去了。“如果真是传染病,八院肯定得干活,我想看看是不是有更多消息。”他回忆,自己在会上提醒,“即使不是SARS,也是SARS的兄弟姐妹”。


当天,雷春亮组织召开了市八医院班子会,1月6日又召开了院长办公会,部署安排疫情应对、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等工作,明确了紧急状态下的组织架构和管理规定。1月17日医院取消中层干部休假,1月20日全员取消休假,全院进入备战状态。


当1月20日广州确诊首例新冠肺炎,市八医院已经枕戈寝甲多时,医疗救治阶段有条不紊地开始了。1月27日,嘉禾院区停止除发热门诊之外的其他医疗服务,更多医护人员走上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2月1日,发热门诊关停,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相关患者。


▲雷春亮接受医院员工的请战书



打一场让百姓安心的救治仗

2月19日,84岁的阮阿婆终于离开了为她续命12天的ECMO,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死里逃生,激动的不止她和家人,还有从鬼门关抢人成功的医护人员。


阮阿婆是1月26日来到市八医院的,当时她的儿子从武汉返回广州后确诊新冠肺炎,她也出现了阵发性咳嗽、胸闷,确诊不久病情就急剧恶化,血氧饱和度降到了76%左右,2月7日更陷入心源性休克,生命濒危。


年龄大、有基础病,是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阮阿婆的情况更糟糕:20多年前就患上了慢性肾衰竭,近1年来还自行停了药;10年前,做过人工右髋关节置换手术,又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接受了心脏介入治疗。身体底子极差,病情凶险似过山车,好几次医生都觉得看不见希望了。


“哪里有比病人的生命更重要的事?不能因为患者年龄大、希望渺茫我们就放弃她。”雷春亮要求诊疗团队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想尽一切办法挽救患者的生命。


医院为阮阿婆组织了3次省市专家会诊、多次院内会诊,24小时严密监测病情。某一次阿婆病情严重恶化的时候,雷春亮正在外面吃饭,听到汇报扔下筷子就跑回了医院。


凭着这份人命大过天的坚持,命悬一线的阮阿婆一次次化险为夷,3月3日,她已经可以离开呼吸机和辅助呼吸设备,脱离危险期了。现在,阮阿婆恢复良好,已经胜利在望了。


“专家组都觉得创造了奇迹!”提起这,雷春亮依然眼里放光。


战疫打到现在,奇迹在这里多次发生,仅1名82岁的患者因为多器官衰竭死亡。


醒目的成绩与雷春亮的妥善指挥脱不开关系。“根据疫情的演变,我们不断推进科室设计,优化人员配备和诊疗流程,落实四早、四集中,提高救治水平。”他介绍,截至4月17日,光防控工作会议医院就召开了37次。


为了做好重症、危重症病人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雷春亮要求将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到一个ICU,一大批临床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进驻。


所有病区每天日报汇总重要病人,同时安排3名业务精干的科室大主任巡诊,对存在病情加重倾向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或转入ICU。


“我们要求所有确诊病例科室会诊,所有存在重症倾向的病人扩大会诊,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由省市专家组会诊。”雷春亮介绍,这样的小心谨慎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更多重症患者向危重症转变,也让多名病情危重的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他还积极盘活市级专家组力量,对接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截至3月25日,医院组织省市专家组会诊32次,会诊患者61人次,参与会诊专家120人次。


第一阶段,省市先后有106人次的专家为市八医院提供支援。到了防境外输入阶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出3名专家、省市救治专家组派出7名专家和5名心理医生一起常驻。雷春亮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让平台凝心聚力,让专家组充分发挥能量。


自己当了几十年医生,他知道怎样为专家出力创造条件。在他的强力要求下,每一次临床查房,关键指标都制作成了规范的统计量表,病人的所有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线上查询,让专家不在隔离病房也能便捷获取详细的病例清单。


多措并举促成的战疫合力,在输入性病例的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半场战疫,纵使情势严峻,市八医院还是挺过来了。



挺身而出背后的积淀与底气

17年前抗击非典,唐小平在市八医院院长任上,带领270余名一线医护人员收治了400多例确诊和疑似患者,成为国内收治病人最早的医院之一,全省收治病人最多、收治时间最长的医院。17年后,面对新冠肺炎这场更大的浩劫,雷春亮带队续写了市八医院的传奇,最高峰时设立了18个病区。


挺身而出背后,有着深厚积淀给予的自信与底气。


这是一盘在唐小平时期就已经开始布局的大棋,当时雷春亮担任医务科长。


2003年的非典,暴露出我国传染病医院急救能力差、综合专科支撑差,严重影响救治水平等问题。痛定思痛,市八医院决定将传染病从内科的分支提升到大传染病的概念,雷春亮开始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艾滋病为例,患者也有孕产妇、孩子,会患其他疾病,也有需要开刀的患者,我们就围绕它建起了艾滋病相关的内外妇儿科,越干越好,后来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手术、生小孩要去八院。”雷春亮介绍,2002年,市八医院在国内率先开设专门的艾滋病临床病房,2003年成为国家首批4家临床师资力量培训基地之一,相关科室也从刚开始的没人去、不敢去到成为医院最大、最强的专科,还牵头制定了艾滋病、登革热的国家版诊疗方案。


雷春亮任医务科长的8年里,市八医院培养了100多名急救、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搭建起ICU。


他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要打造一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以传染病治疗为主要特色,兼具临床与科研能力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气候条件也决定了其是传染病的多发地;广东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重要,必须严防传染病的境外输入,这些都决定了这里需要一所能力卓著的传染病医院。”雷春亮分析了市八医院的天时和地利,而人和,一代一代的市八人正在为之垒土奋战。


在市八医院,招聘面试的时候有一道必答题:你怕传染病吗?怕?那你回去吧,不怕的再考虑留下。而今,传染病在这里不再是单纯的隶属于内科的一个专科,而是涵盖了内外妇儿科的大传染病概念,全院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都有相应认知,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也可以得到综合专科的支撑。


与其他医院相比,院感防控在传染病医院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去年,雷春亮对医院的学科发展做调整,其中院感管理科脱离医务科独立成科,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虽然平时在内外妇儿,但你们也干了很多传染病方向的事,接受了八院的文化熏陶,再加上专业培训,你们不只有迎战的信心、勇气,还具备了抗击新冠肺炎的能力。”当第二批医护人员投入战疫,动员大会上,雷春亮喊话。


他为这些亲手送上战场的白衣战士再添铠甲。除了对员工进行个体化培训,要求人人过关考核外,还要求医院组建院感监督员队伍,并从最初的22人扩张到目前的30人。为解除医务人员后顾之忧,让他们休息好,保证免疫力,医院每个月耗资数百万元包下几家酒店。


现在,战疫打了近百日,市八医院投入1300多名医护人员,没有发生一例院内感染。


▲雷春亮为战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加油鼓劲



“雷大炮”的坚守与温情

1966年,雷春亮出生于江西丰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里没有谁念过书,周边的人也没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认知,能够成为当年全镇考上丰城一中的3个学生之一,他认为当归功于自己“乖顺,听老师的话”。到了高中,雷春亮才有机会窥见另一重天地,开始有意识地勤奋刻苦,最终顺利考上江西医学院。


但是,直到1989年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留校时,这个从小吃不饱肚子的苦孩子依然未能摆脱心底的自卑,对于成为城里人充满了忐忑,甚至担心:“哪里会有姑娘看上我?”


最终帮助他完成蜕变的,恰是一名传染病医生的坚守。


30多年前江西经济落后,伤寒、疟疾、肝炎、脑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较为多发,在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实习时,雷春亮见过许多患者的病情凶险和医生的妙手回春,在传染病救治中看到了一名医生的价值。留校的时候,因为身高条件和近视原因,老师让他干内科,他便主动请缨去了传染病科。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干传染病不丢人,干好了能救更多人。”当时的他心里有一个朴素的价值观。


留校第4年,雷春亮考上了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专业的研究生,1996年毕业后来到市八医院。“当时江西医学院留校的人心里,学医最想去的有3大圣地,分别为中山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我是吃米饭的,不想去北方,这也是我和广东有缘吧。”


在市八医院,经历了非典、埃博拉、登革热、禽流感等疫情考验,雷春亮也一步步从一名普通医生走上了院长的位置,获得更广阔的舞台,在他心里,早已将抗击传染病视之为安身立命的事业。


因为敢说敢言、雷厉风行,急起来还会骂人,私底下雷春亮得了个“雷大炮”的外号。但在他炮仗性格的背后,也深藏着侠骨与柔情。发抗疫补贴的时候,他坚持和合同工、劳务公司派遣的工勤人员拿同样的金额,因为“到了八院,就是八院人”,有这样的胸怀才能凝聚人心,让队伍齐心战疫。


按照政策,市八医院收治成年患者,妇儿中心收治儿童患者,但是遇到一家人一起感染的情况,雷春亮经常会主动揽下担子,因为“分开治家长不放心,孩子也可怜”。疫情期间,市八医院护士客串临时保姆,照顾染病儿童,已经成为病房里一道温情的风景。


在自我介绍时,雷春亮习惯说,“我姓雷,雷神山的雷”,买车也特意挑了雷克萨斯,取“雷克SARS”的谐音,许多次跟人说起“我姓雷的天生就是要克传染病的”。初闻者可能会觉得狂傲,但了解他的人会知道,这其实更多的是在表达他对抗击传染病事业的热爱与坚守。


他依然没有改掉“雷大炮”的习惯,指出问题的时候尖锐而强硬,在专业的问题上寸步不让。“我们在最前线,最了解情况,说的一些话不一定中听,但有用。我处理事情的初心是正确的,做好了事情,领导看得清,百姓看得明。”他并不打算改变。


3月6日起,境外输入病例成为广东新增病例的主体。3月15日,市八医院第一阶段的病例基本进入清零阶段,稍作休整,他们又继续下半场战疫。对雷春亮而言,这或许更具挑战性。


部分患者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语言沟通困难,无法妥善配合治疗,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现误解与冲突。雷春亮向上级申请了外事、翻译、宗教、公安等部门进驻,并组织与患者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充当志愿者。“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让患者配合治疗,将病治好。”雷春亮感慨,这是一场关涉全人类的战疫,必须要齐心协力。


“我生怕组织不将任务交给我!”雷春亮形容,自己现在是越干越有劲。


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作为广东新冠肺炎疫情主战场的广州,在疫情高峰期进行了充足的战疫储备,以此为契机,10多年来进展缓慢的市八医院扩建项目得以提质增速,二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三期工程加快步调,P4实验室、负压实验室、负压解剖室等提上日程。


▲雷春亮实地查看医院二期工程进展


雷春亮很欣慰,这所安放了他最美好岁月的医院,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交出了亮眼的答卷,也在即将迎来百年院庆之际,遇见新一轮的腾飞。




3分钟公益音乐MV《战疫英雄》

向我们的战士致敬↓↓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毒进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
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自2月23日起,启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先进典型主题宣传工作,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承办。广东卫生在线同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每天将推出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
系列回顾:

👉致敬01 | 怕哭花护目镜的95后小姑娘,也是病房里的“笑声担当”

👉致敬02 | 钢铁女侠邓西龙:每次重大疫情都冲在一线

👉致敬03 | 应急老兵迎战新冠,智慧战疫经验推向全国

👉致敬04 | 守护方舱通道的00后:不让任何一位战友带着病毒离开

👉致敬05 | 咽拭子采集员:病毒在眼前飞,也要靠过去

👉致敬06 | 十九大代表许可慰:抗疫最前线的“拼命三郎”

👉致敬07 | 国士无双:院士在春天里的七个瞬间

👉致敬08 | 在战场写情书的90后护士:最坚硬的鳞片带去武汉,最柔软的心留着想你

👉致敬09 | 重症医学老兵自带精锐武器上前线,被年轻医生盛赞“一个顶俩”

👉致敬10 | 驰援荆州护士曹秋明:有国才有家,奔赴前线亦是对父母的孝

👉致敬11 | 麦志华:手术第二天回归岗位的他,有一些基层防疫的“实用小妙招”

👉致敬12 | 120转运者:在密闭车厢里,稀释患者的恐惧

👉致敬13 | 余红兵:在港口采集咽拭子的日与夜,守好严防境外输入这道关

👉致敬14 | 战场上抽丝剥茧的病毒“侦察兵”:百姓安全,我们就安心

👉致敬15 | 江山平教授团队:磷酸氯喹老药新用,缩短新冠肺炎转阴时间

👉致敬16 | 尹平:在武汉,我们帮助受难的人更好完成心灵自救

👉致敬17 | 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带出的“敢死队”:把武汉最危重的病人交给我们

👉致敬18 | 护士李书英:把最细致的护理服务带到荆州

👉致敬19 | 首发!原创音乐MV《战疫英雄》,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致敬20 | 广东援藏医生逆行战疫,到巴格达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致敬21 | 金银潭医院里来了位事无巨细的“黄妈”

👉致敬22 | 广东医疗队的石首战役:从死守到决战

👉致敬23 | 甘照宇:在隔离病房里,做慎终如始的“医心者

👉致敬24 | “大管家”段孟岐:下班都要清点队友人数,一个都不能少

👉致敬25|带着钟南山院士团队战术,抗非英雄徐远达逆行武汉

👉致敬26 | 机场大厅的白衣守护者:不错漏一人,才能保护更多人

👉致敬27 | 康复治疗师战“疫”:打通救治最后“一公里”

👉致敬28 | 郭亚兵:抗疫老兵的新征程

👉致敬29 | 高元妹: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负那些无言的支持

👉致敬30|疫情防控守门人王晓毅:宁愿多跑多问多做,也不能漏了迟了

👉致敬31|张忠德:抗疫大将军的武汉故事

👉致敬32|整建制驰援,深圳这家医院派18人突击队支援“好兄弟”

👉致敬33|桑岭:抗击新冠肺炎国家队里的80后

👉致敬34|卢慕荣:与17年前一样,她在最后的战场“粤”战越勇

👉致敬35|“抗非老将”张丽随: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希望

👉致敬36|金域医学:第三方核酸检测,民间队伍彰显“硬核”力量

👉致敬37|雷神山坚守医生王晓锋:只要还排班,我就坚守下去

👉致敬38 | 夫妻医生同抗疫,守好入境人员集中健康观察点大门

👉致敬39 | 深圳三院:打一场漂亮的医疗和科研攻坚战

👉致敬40 | 全能队长王吉文:战“新冠”,忙而不乱

👉致敬41 | 58岁感染科老将:我还是个靓仔,还能迎战

👉致敬42 | 温德良:提前研判,把战疫拉进自己的节奏

👉致敬43|暖心医生刘俊:有问题找我,我都在

👉致敬44|战疫有方:南科大医院“加减乘除”法打好疫情防控战

👉致敬45 | 驰援武汉医生主有峰:对得起患者生命相托的信任

👉致敬46 | 舒欣:刚驰援武汉归来,又启程援疆

👉致敬47 | 重症病房里的指挥官杨扬:刷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致敬48 | 粤荆医护奋战68天,几度生命垂危的她终于摘掉呼吸机了!

👉致敬49 | 蒋文新:扛起荆州重症救治的大旗

👉致敬50 | 重症病例清零背后的广东组合拳

👉致敬51 | 战“疫”白衣天使,请摘下口罩,让我看看最美的你!



邀你投稿

在援助湖北医疗队、省内定点救治医院

和基层等战疫一线中

如果你有

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感人故事

欢迎点击以下小程序给广卫君投稿

表现突出、事迹过硬、作出贡献的均可

记者|岳超群
编辑|任君飞   责编|周颖怡
通讯员|贾卫东
来源|《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点亮在看,向战疫英雄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