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岁年轻妈妈“重返”ICU,却道暖心极了

点击关注 👉 广东卫生在线 2021-02-22


提到ICU你会想到什么?
生命救治的最后一站?
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大多数人对ICU的认知都是可怕的


为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以下简称“广医三院”)
重症医学科想到了一个有爱的办法:
为重症患者撰写ICU日记
复盘治疗过程
找回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力量
广东卫生在线与你一同了解



24岁年轻妈妈“重返”ICU

却道暖心极了



和大多数人对ICU的恐惧不同,24岁的年轻妈妈朱芳(化名)想到ICU却觉得暖心。

今年8月,朱芳因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住进了广医三院重症医学科,那时的她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由于病情严重,8月18日,孕35周的朱芳提前做了剖宫产,术后转入ICU持续监护。

术后第二天,朱芳就拔除了经口气管插管,意识稍稍清醒的她,躺在病床上毫无生气、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脖子上、身上也插满了各种管道。

虽然仅有微弱意识,但朱芳感受到ICU的“特别”:24小时亮灯让人分不清昼夜、耳边都是呼吸机监护仪各种机器不间断的声音……她渐渐感到害怕与焦虑。


随着朱芳意识日渐清醒,一本特殊的日记放在了她眼前,这是护士们记录的朱芳在ICU治疗与康复情况:



“8月19日,拔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嗜睡、很累……”

“8月20日,今天早上我过去看你,你还是很累,在我的帮助下,你做了五官、四肢的被动呼吸训练。”

“8月21日,看你的状态还是比较疲倦,不愿运动,沟通了很久,你才肯运动,你想早点转出去,更应该配合医生、护士,加强锻炼才行,你自己更要加油哦!”

“8月23日,今天早上精神状态非常好,你说一早上自己就做了踝足运动,很棒哦!”

......


▲图文并茂的ICU日记,记录朱芳在ICU治疗的点滴

在这些片段中,朱芳知晓了自己经历的一切,转出ICU时,她在日记本上提笔写下:这些日记,还有医生护士对我说的话,我意识到我在慢慢变好。你们好暖心啊!
        
▲朱芳与她的ICU日记

很多人不愿回忆在ICU的记忆,朱芳却通过这本小小的日记,战胜了对ICU的恐惧,找回康复的信心与力量。近日,她已健康出院。




ICU综合征

发生率高达70%



给患者写日记,不是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吗?有必要吗?

经历一场生死较量后的重症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是他们需要克服的又一大关卡。”广医三院重症医学科王懿春主任说道,给患者撰写ICU日记,让患者正确回顾并看待救治过程,有助于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

ICU后综合征(PICS-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即患者转出ICU后,在认知、心理和生理方面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70%

ICU综合征以精神障碍为主,谵妄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言语障碍、幻听等症状,甚至出现看到有人在空中飘浮的幻觉。这些障碍在出院后会持续影响患者,也给家属带来各种压力。




小小日记本

将人文关怀注入医疗



为了帮助患者及家属克服ICU综合征,减少其造成的伤害与影响,广医三院重症医学科康复小组成员参考国外疗护案例和查阅相关文献,引进了ICU日记这一概念,通过记录诊疗过程和康复情况,帮助患者正确回顾整个事件,纠正心理障碍。

我们希望可以帮助患者清晰地意识到,在ICU里,围在他们身边的是医生护士而不是魔鬼,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要比想象中的坚强。”王懿春说。

▲广医三院柔济重症康复小组医务人员为患者书写ICU日记

据了解,自2019年初引进ICU日记至今,广医三院重症医学科已有150多篇ICU日记,超百人参与了日记撰写,包括医务人员、护士、实习进修人员,还有患者、患者家属及朋友等。小小日记本不仅驱散重症患者心头的恐惧与阴霾,还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的了解,增进了医患沟通。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一本小小的日记
让理性的医学
注入人文关怀的温度
让生命的救治充满爱与温情

你身边也有这样温暖的故事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
或投稿至邮箱
3354355097@qq.com
广卫君将择日与大家分享




记者|苏海宁

编辑|周艳梅   责编|张秀丽

通讯员 | 黄金燕、黄细婷、白恬、张小瑞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

习近平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


1元1个菜!这家小巷里的“抗癌厨房”,藏着最深的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