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 | 罗俊航:向肾癌发起全面冲锋

宋炳军 广东卫生在线 2021-02-22


10月31日,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泌尿微创学分会年会上,年轻的中山一院泌尿外科教授、行政副主任、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罗俊航收获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主要献给他在“达芬奇辅助巨大复杂肾部分切除术”上的成果:几个月前,他运用机器人手术,把一个直径超过7厘米的巨大复杂肾脏肿瘤从患者身上完整地挖了下来,不仅保住了肾脏,后续甚至不需要放疗和化疗。


根据国际保肾手术R.E.N.A.L.评分系统,该手术难度为11分——最高为12分,但极其罕见。为了患者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罗俊航为人所不能为,勇敢地发起挑战,就像堂吉诃德冲向风车,不同的是他赢了,而且赢得干净利落。


▲罗俊航


今年才44岁的罗俊航早在2016年就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1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年获聘长江学者,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乃至全国泌尿外科的明星医生。


“我没什么过人之处,唯一的诀窍就是持之以恒,以一颗谦卑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放过每一个昼夜。”罗俊航说。

 

从山里走出来的年轻医生

罗俊航是客家人,1976年出生在梅州市丰顺县的一个小镇上。


“直到考大学前,我都没有离开过老家。”罗俊航说,小时候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镇卫生院。爷爷是医生,奶奶是护士,两位老人对患者的呵护和对孙子的关爱,常常在记忆里重合。这种特殊的感情最终促使他追随祖辈脚步,高考后选择了学医。


1998年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罗俊航去了深圳福田区人民医院(今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做了一名外科医生。


当时的深圳,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吸引着全国优秀人才的加入。从国家重点扶贫县到经济特区,罗俊航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视野也日益开阔。但忙碌的工作中,他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福田区人民医院多次邀请中山一院泌尿外科专家梅骅教授会诊、授课和手术,罗俊航一直跟队学习,找到了答案。


“从梅教授身上,我找到了追求的目标,决定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他说,梅骅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泌尿外科专家,1972年就完成了中国首例肾移植手术,“梅教授渊博的知识让我折服,但最让我敬佩的,是40岁就主编了全国第一本《泌尿外科手术学》。”


追随梅骅的脚步,2000年罗俊航再一次走进学校,成了中山大学泌尿外科学研究生,师从陈炜教授——陈炜是梅骅的弟子,梅骅当时已不带硕士研究生,罗俊航就另辟蹊径,成为其再传弟子。


这一年是陈炜首次招收研究生,师门人丁单薄,经费稀缺,甚至连实验室都没有,让满怀憧憬的罗俊航十分迷茫。陈炜也很着急,考虑到开山大弟子的2年临床经历,就让他在中山一院继续出诊、手术,一边寻找破局思路。


当时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有不少专职科研老师,普遍有和临床医生开展医学合作研究的想法,尤其是青年教师团队学生少,很欢迎有科研热情的临床研究生到他们实验室合作研究,陈炜就四处打听,和多位专家交流合作科研的想法。


“他们都说,陈老师把我当成待嫁闺女,希望找到一个好婆家。”罗俊航笑说,最终陈炜选择了肿瘤学专家谢丹,一位富有科研激情的年轻讲师。谢丹当时也将膀胱癌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同意罗俊航到他的实验室合作研究,还帮助解决了一部分科研经费。


就这样,罗俊航“兼祧二门”,开始了一边临床一边科研的生活。我的第一个课题就源于临床的棘手问题。”他回忆说,以前膀胱电切术治疗表浅膀胱肿瘤效果不错,但复发率超过50%。2个老师和1名弟子通力合作,经过几年研究,发现了一些分子标志物可以更好地抑制膀胱肿瘤复发,也有助于为术后检测、治疗提供更优化的方案。


这项研究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因为全程参与实验室研究、临床转化和专利申请等,罗俊航成功地被老师带进了临床医学研究的大门。研究生毕业后,他选择留在中山一院,白天奔波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夜深人静时则专注科研,一袭白衣,满心求索。


国家重点专项研究的少帅

“从梅教授到陈老师,都强调临床和科研的有机结合,这深刻影响了我。”罗俊航说,陈炜教授曾鼓励他,临床医学研究生开展的科研应该有别于基础医学研究生,若结合临床病例和临床标本、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会具有更大优势。这句话被他当成工作信条传给了弟子们。


▲罗俊航带队查房


谢丹的言传身教,也影响了罗俊航对科研的热情。有一次过年,罗俊航因为值班没有回老家,就约好去谢丹家拜年。大年初二登门时发现,谢丹完全没有假期的概念,正忙着修改学生论文。


“我本想和老师聊聊家常,谢老师一开口就问我项目进展。”罗俊航回忆,谢丹当时已经是国家杰青,却把春节期间都给了科研,让他深受触动。


研究生毕业后,罗俊航选择了肾癌防治为研究方向。这种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并有年轻化趋势,正严重威胁着国人健康,“肾癌是沉默的杀手,很多患者没有症状,有症状的患者也因为反应轻而忽略,确诊时往往就是晚期。”罗俊航说。2010年,已有10年经验积累的他,带队启动了肾癌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研究。


“现在所有的科学研究,包括医学领域,都已经进入深层次,很难像一两百年前那样还存在很多未知,可以突然打开一个全新的领域。”罗俊航说,虽然站在前人肩膀上,但突破并不容易,“从无到有很难,从1到10也不简单。”


此时他已经有实验室,有团队,临床之外的时间全部投入研究,放弃了周末,放弃了休假,放弃了游泳、踢球和打羽毛球等兴趣爱好,希望发表一篇皇皇巨著。然而1000多个日夜,心血几乎耗尽,换来的却是当头一棒:论文寄给多家国际知名期刊后,只收到一封封冷冰冰的退稿信。


“一下子从天堂打到地狱,3年多的奋斗仿佛失去了意义。”罗俊航说,他满以为可以搞定一项大工程,没想到盖成了烂尾楼,他和团队一度消沉了几个月。但没多久他又振作起来,一次次去读退稿信。


信里不全是打击。“那么多国际顶尖的教授在退稿信里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很多是我从未认真思考过的问题,非常有价值。”罗俊航说,他发现自己偏离了临床科研的方向,盲目追求国际期刊的认可,而不是解决临床问题。他决定找回初心,推倒重来。


这一下思路对了,突破也就顺理成章,Nature Communications、Oncogene、Biomaterials等期刊上开始陆续出现他的名字。不少研究成果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诊疗指南引用和采纳。


2016年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次设立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罗俊航决定申报。重点专项要求整合全国各大区域顶尖医院优质资源,开展多中心研究,罗俊航彼时刚满40岁,也没有担任任何行政职务,能挑得起头?很多人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能!面对质疑,这个平时温和腼腆的青年拿出了对待科研的满腔激情,奔波于广州、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和西安等城市之间,拜访业界前辈,阐述自己的理念和目标,最终得到了北大医院、同济医院等各区域医疗中心的支持,拿到了肾癌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研究思路也得到了普遍认同。


树起了大旗,团队士气大增。罗俊航开山大弟子韦锦焕回忆,在老师带领下,团队除了出诊、做手术,所有时间就扎在实验室,经常凌晨三四点还在讨论问题。日夜兼程下,重点专项迅速产出成果:是建成中国肾癌数据库,随后在国际肿瘤界首次创建基于SNP分子预测模型弥补肾癌临床指标预测准确度的不足,并初步制定了中国局限性肾癌精准诊疗方案。


2019年3月14日,一篇巧用SNP预测局限性肾癌复发的论文登上《柳叶刀·肿瘤》杂志,署名罗俊航等,一鸣惊人。


这是国内泌尿外科界首次在柳叶刀系列杂志发表创新性成果,国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Yair Lotan撰文称赞说,该研究“对局限性肾癌术后个体化精准诊疗决策的制定有着重要作用,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方案导致过度治疗或者治疗不足。”

 

尽最大努力为患者保肾

罗俊航在手术台上的实操,也备受患者好评。


20年来,他一直坚持磨练临床技巧。早在研究生期间,他就如饥似渴地学习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技术,陈炜擅长的前列腺、膀胱肿瘤电切,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癌、肾盂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根治术,以及泌尿系先天畸形整形手术等,也是罗俊航的强势技能。


选择肾癌方向后,罗俊航更关注如何保肾,当时这还不是主流观点。“过去认为,肾癌首选切除术,对肿瘤根治有积极意义,但新的研究结论相反。”他介绍,只保留一个肾,肾癌及其他肿瘤的复发率、转移率和致死率均高于双肾患者;由于肾脏具有内分泌等功能,单肾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和风湿病等死亡率也要高于正常人。


基于这一理念,无论遇到多大肾癌,罗俊航都要想方设法保肾,并且一有机会就呼吁推广保肾手术,前文提到的巨大复杂肾脏肿瘤就是最好的证明。


患者是潮汕人,因为左侧肾部疼痛到当地医院就医,B超发现引起疼痛的是左侧肾结石,但问题不严重,严重的是右肾长了巨大恶性肿瘤,并且至少已经长了两三年,这期间患者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如果不是因为肾结石发作就医,这个肿瘤还不会被发现,可以继续野蛮生长。


正常人肾脏高约10厘米,宽约5厘米,该患者肿瘤已经接近肾脏大小,大部分恶性组织位于肾实质内部,紧贴肾盏和肾窦血管。当地医院感到非常棘手,于是推荐到中山一院求助。


“一般来说,肾脏肿瘤小于4厘米会选择保肾,如果在4~7厘米之间则视情况而定,超过7厘米通常不保肾。”二弟子陈振华介绍,选择不保肾也有道理,因为一旦肿瘤切除不干净或者包膜破裂,或者有残余癌细胞,会增加复发和转移风险。


但是,罗俊航综合考虑患者左侧尿路有结石和积水病史,如果切除右肾,一旦未来左肾再出问题就将面临尿毒症的风险,罗俊航决定采取保肾手术。


还没动手,他就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沉重的镣铐:肾脏肿瘤切除要阻断血流,阻断不好术后容易尿漏、复发,阻断太好也不行,肾脏缺血超过30分钟会开始坏死,超过40分钟保肾也就没有了意义。可如此巨大的肿瘤,从切除到缝合,每一步都将耗费大量时间。


喜欢微笑的罗俊航少有地蹙起眉头,与团队一次次讨论,重建患者肾脏及血管三维图,按照其肿瘤和血管分布特点,拿出了分支肾动脉分步阻断、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案。


除了自身技术,机器人是罗俊航的另一大依仗。中山一院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后,泌尿外科就是主要使用者。从2017年开始,罗俊航经常坐在操作台前,像玩3D游戏一样操作机械臂,在患者体内“绣花”一样做出各种精细动作,分离肿瘤组织、电凝止血、打结缝合……2018年开始,他就拿下了机器人手术例数全院第一,也是单日机器人手术例数的纪录保持者。


“机器人手术可以把肿瘤切得更干净,减少肾缺血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三弟子卢军以缝合为例说,本次手术切除范围大、创面深,为防止术后出血、尿漏,医生需要对创面精细缝合,传统人工缝合和腹腔镜器械缝合只有4个缝合自由度,机器人可以有7个自由度进行缝合,“效果又快又好。”


做好了充足准备,罗俊航再一次操作机械臂,拿出了浑身解数,肿瘤切除后一看,肾缺血时间竟然只有20多分钟,最大程度保护了患者的肾脏功能。



这一手术已经成为罗俊航主要研究方向的重要资料——他还在不断总结机器人手术的经验教训,寻求机器人手术创新,以更好地帮助患者保肾他说,这一研究的进度已经达到90%。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肾癌术后有30%患者会复发。为什么会复发?罗俊航正在寻找患者的基因差异,以便找出30%易复发患者的特点,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降低其肿瘤复发率,也帮助另外70%患者避免过度治疗,“研究进度已经超过60%,我们已经做出一些试剂盒,准确度不断提高。”


第三个研究方向也与药品有关。“当前肾癌治疗药物有限,我们正在寻找新的分子靶点,研发更高效的靶向药物。”罗俊航说。3个研究都以临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肾癌防治始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我们的布局就是确立全过程的精准化诊疗。”


多年前,罗俊航曾到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泌尿外科进修,如今他的保肾手术已和那里的顶尖专家旗鼓相当,甚至有所超越。在科研领域,他也开始发挥主导作用,“西南医学中心2019年送来了200多例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和标本供我们研究,这是国外首次提供这么多肾癌病例给中国人做研究,如果有了成果,我们将拥有真正的国际影响力。”


曾有人问:“你最满意的研究成果是什么?”罗俊航回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探索永无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

 

 



3分钟公益音乐MV《战疫英雄》
向我们的战士致敬↓↓

逆行守护

记住我们拥有的爱与勇气↓↓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毒进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
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自2月23日起,启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先进典型主题宣传工作,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承办。广东卫生在线同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定期推出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点击左上角专辑可查阅系列报道)


邀你投稿
在援助湖北医疗队、省内定点救治医院
和基层等战疫一线中
如果你有
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感人故事
欢迎点击以下小程序给广卫君投稿
表现突出、事迹过硬、作出贡献的均可


主笔|宋炳军 
编辑|方羊 尹蓁  责编|张秀丽
来源 | 本文发表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文末说点心里话*微信改版后,好多人都说找不到广卫君了,为了第一时间收到推送,请把广卫君设为“星标★”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