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破解吸毒人员“有人管、如何管、管得好”的难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广州探索
毒品,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对吸毒者的管理更成为一大难题。
一个吸毒人员成瘾后,对于其家庭来说就是灾难,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危害。据对吸毒人员的调查和官方公布的案例,吸毒人员在吸食毒品成瘾后,眼中没有了亲情、责任,有的只是毒品。特别是吸食合成毒品达到一定年限后,就会出现各种幻听、幻觉,心里由此会产生各种怀疑,时刻感觉会被人伤害,会遭到他人、家人的迫害等,而出现这种精神障碍后,他们就极有可能做出危害他人或家人乃至社会的事件。
可以说,毒品问题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如何破解吸毒人员“有人管、如何管、管得好”的难题,摆上了广州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收治中心医务人员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体检)
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禁毒委的工作部署,广州市以“1个平台、2支队伍、3项机制”为依托,建立吸毒人员全链条闭环管理服务机制,有效破解了吸毒人员“有人管、如何管、管得好”工作难题,吸毒人员管理服务向智慧化、专业化、社会化转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649skk6kx&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时长9分31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观看)
党政主导,压实责任
2016年以来,广州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两次禁毒工作汇报。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在主持市委常委会研究禁毒工作时强调:“禁毒工作怎么重视、怎么支持都不为过,要持续开展禁毒百日整治工作,一个接一个,发现什么问题就整治什么问题,要压实责任、持续打击。”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在出席2017年全市“全民禁毒工程”推进会讲话时指出:“禁毒工作要划定红线、底线,要守土有责、压实责任,严格考核、坚决问责。”
全面强化市、区禁毒机构建设,
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队伍
据广州市禁毒委副主任、市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谢哲元介绍,目前广州市、区禁毒办实现了实体化运作,压实了党政主导责任,有效解决了“有人管”的问题。
(1月25日,市禁毒委副主任、市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谢哲元陪同省禁毒办常务副主任、省公安厅禁毒局局长翟凯夏一行到广州调研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
2017年8月,广州市编委批复成立市公安局禁毒工作协调指导处,承担市禁毒办日常工作,为正处级执法勤务机构。各区增设一名副处级专职副主任,设立一个正科级中队承担日常工作。花都、番禺区分别为街道增设一名副处级禁毒专职副主任。目前,区、街镇已配备禁毒专职人员和专业社工1427人,与本地户籍吸毒人员比例达到1:23,已超过国家禁毒办提出的1:30的要求。同时,部分区大力推进了街镇禁毒办实体化运作。
据花都区新雅街禁毒专职副书记陈木鑫介绍,“整个区的禁毒工作很火热,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2017年花都区排名第一。3个月内,全区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工作站的建立为街镇的专职人员和社工开展禁毒工作提供了工作平台,场地和人员解决了,工作就更加有效了。”
(花都区新雅街专业社工对社康人员开展小组帮扶活动)
据悉,广州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有140个,覆盖124个街镇,今年6月26日前全市街镇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工作站的全覆盖,有的街镇还将工作站延伸到村居一级,走在全国前列。
(白云区景泰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
全面加强“1个平台、2支队伍、3项机制” 建设
【1个平台】搭建完善社会化管控服务平台——实现吸毒人员管理服务智慧化
为破解吸毒人员管控“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畅”等难题,市禁毒委经调研,决定建设“广州吸毒人员社会化管控系统”平台,推动实现了吸毒人员管控的闭环管理。
过去,公安、司法、卫生计生等部门系统相互独立,信息难以共享。而作为开展社戒社康工作主体的街镇,却无信息系统支撑,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平台推广使用后,各部门统一在一个平台开展工作,共享信息,吸毒人员从入所到社会面管控帮扶各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管控服务效能。
(建立出所衔接队伍,统一送执行地街镇,落实无缝衔接)
✦二是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
依托系统平台,开展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全市划分为6000多个网格,并为网格内的每个吸毒人员指定“3+N”管理帮扶小组。针对尿检容易被吸毒人员短期停吸,从而导致检查容易被蒙混过关的问题,全面开展毛发检测工作,可以对吸毒人员三至六个月的吸毒状态进行监测,从而堵塞了吸毒人员逃避检测监管漏洞,对遏制复吸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
(网络配图:毛发毒品鉴定所需器材简便易操作)
依托系统平台,加强对禁毒队伍人员的管理,实现对专项工作线上督导;同时可以及时掌握吸毒人员管控服务现状,及时提醒基层部门堵塞漏洞。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远程治疗室)
依托系统平台,开发手机APP,实现工作预警、出所衔接、社戒社康、网格管理等工作的移动化办公,通过手机APP加强与吸毒人员的沟通交流和现状实时掌握,不断提升管控服务覆盖面。目前,为配合全国吸毒人员异地管控工作,广州市已初步开发了相关功能模块,并不断探索研究外来吸毒人员管控服务办法。
(工作人员通过广州禁毒APP采集信息)
【2支队伍】打造禁毒专职人员、禁毒专业社工两支队伍——实现吸毒人员管理服务专业化
街镇禁毒专职工作人员队伍。负责承担辖内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执行,落实签订协议和监督履行协议,定期见面,协助尿检;承担辖内禁毒预防教育,负责全市社会面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服务系统信息录入、更新和维护工作,完成上级禁毒部门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履行街镇禁毒办工作人员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职工作人员职责。
禁毒专业社工队伍。负责社会面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具体承担个案介入跟进、定期见面谈话、心理辅导、情绪干预、行为矫正、康复指导,以及帮助就业培训、就业安置和融入社会等工作。
(“青年地带”志愿者队伍成立并投入服务)
据市禁毒办工作人员洪志奕介绍:“目前,全市已配备禁毒专职人员和专业社工1427人,其中945名禁毒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到街镇,人员由区或街镇负责招录,负责吸毒人员管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等工作;482名禁毒专业社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配备,负责社会面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
增城区荔城街道心理咨询师李淑文介绍:“通过让他们随性或者让他们自由地选择任意沙盘玩具模型,然后放到这个沙箱里面去,通过他们放置多少,选择什么去放,怎么放置的,结合他的实际情况,结合之前的面谈,然后再进行总体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
(社康人员进行沙盘游戏治疗)
【3项机制】建立健全出所人员衔接、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康复帮扶工作3项机制——实现吸毒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
健全出所人员衔接机制。为破解由于衔接不畅造成社戒社康人员出所后容易脱失的难题,广州市完善了相关机制,对于社区戒毒人员,通过系统通知督导执行地街镇落实出所衔接管控措施;对于社区康复人员,由市禁毒办通过购买服务组建出所衔接队伍,统一送执行地街镇,落实无缝衔接,使管理服务到位。自2017年10月15日该机制实施以来,开展出所前集中宣教76次,共出所衔接887人,均进行一对一辅导服务。
(出所衔接流程图)
社区康复人员敏哥说:“他们接我们出来就帮扶我们,我们没活干,还有家人和社会都对我们有偏见,担心有影响。他们也没有看不起我们,经常帮我们,有活动也叫上我们。还有我想办个农场,他们也会帮我联系各方面资源,什么都会帮助我们,让我们对自己有了信心,现在家人和邻居对我的看法都改变了。”
花都区新雅街社区禁毒专职人员吴伟青:“在他还没出所之前,我们就先去了解他的家庭状况,知道了他母亲在他在所的时候就去世了,然后他就很愧疚的感觉,然后我们去接他出所,第一时间对他做心理辅导。”
(禁毒专职人员到戒毒康复人员家中走访帮扶)
健全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机制。病残吸毒人员收治难是长期困扰基层的难题,部分病残人员长期在社会上作案而肆无忌惮。为有效收治这一特殊群体,市禁毒办牵头,整合公安、司法、卫生计生相关资源,推动成立市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分流中心,有效解决了病残吸毒人员收治收戒难题。
“病残吸毒人员原来因种种因素造成了收治难的问题,管控不到位,自从有了收治中心之后,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把所有病残吸毒人员收治进来,但是我们正在不断扩大收治力度。”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分流中心副主任罗展东介绍。
据了解,该中心2017年6月成立至今,已收治222名病残吸毒人员,实现病残吸毒人员社会危害性可防可控。
健全康复帮扶工作机制。建立我国首条政府部门开通的86817817“广州禁毒热线”,开通包括结仪、根叔等6条专线,配备专业团队负责咨询解答。组建了医疗巡诊队伍开展线下线上服务,线下不定期到全市各街镇开展巡诊,线上在全市各街镇工作站设立远程诊疗点,切实解决吸戒毒人员心理、精神问题。截至5月1日开通2个多月,共接到咨询128个(其中社戒社康问题43个、吸毒问题11个、医疗问题5个、涉毒驾照问题33个),热线现场办结112个(需要跟进的26个),办结率90%。
(1月17日,广州开通全国首条官方运营“禁毒热线”)
李结仪:“我以前经常通过写信去劝导帮扶吸毒人员,我先生原来也是吸毒人员,我对吸毒的危害深有感触。过去写信不够及时,慢了一点点,现在通过声音就直接了解到他们内心的想法。”
杨伟根:“如果吸毒人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敢面对禁毒人员,可以通过热线和我们沟通。我以前也是一个受害者,一个吸毒过来人,所以我用我走过来的经历慢慢地引导他、说服他,毒可以戒的。”
石井街阳光之家禁毒社工曾宇翎:“这些吸毒人员本来就躲着外人,躲着医生、躲着家属,他把自己的病藏起来了。现在有了远程诊疗,我们的社工发现问题,希望及时把这些情况反映出来,向医生寻找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了解到之后,引导这个服务对象尽快就医。”
各级禁毒办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出台了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帮扶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各区就业安置基地建设;各区自筹资金,先后建成了28个就业安置基地,解决798人的就业安置问题。
探索开展禁毒部门领导干部精准帮扶戒毒康复人员工作,每个领导干部结对帮扶两至三名戒毒康复人员,建立“点对点”结对帮扶机制,帮助解决戒毒康复人员实际困难。
(市禁毒委副主任、市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谢哲元到结对帮扶戒毒康复人员家中走访慰问)
花都区横潭村书记兼主任何世波:“根据我们村里的实际情况,有空缺的位置,就根据他个人特长安排,做水电维修工作也是服务村民群众。”
海珠区南华西街办事处禁毒专职人员刘婉雯:“我们每个月15日会向街道的劳动保障中心去获取一些近期的就业信息,筛选一些学历比较低的、工作经验要求也比较低的岗位,然后在我们的电子屏滚动播放,方便康复人员进来查看。”
广州市雄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黎志伟:“我们公司看到政府、街道和村委这么关心,我们也很感动,所以我们支持政府就业安置,觉得帮了别人,也是帮了我们自己,给人家一个重新改过的机会。”
(戒毒康复人员参加就业推荐会)
工作成效
近年来,广州社戒社康工作在国家、省禁毒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广州市推行“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项机制”以来,吸毒人员管控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全市社戒社康执行率由19.4%上升到目前的98.21%,新滋生吸毒人员2017年同比下降13.8%,复吸率2017年同比下降9.8%。就业安置率达到69%,今年新增社戒社康人员报到率达到100%。
(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海珠区官洲街社区康复人员阿健:“感觉自己增加了信心,不会像以前那样被人好像用有色眼睛看我们。”
花都区新华街社区康复人员阿铭:“生活充实了,家人也更加放心了。”
康复人员阿辉:“感受到了政府对我们吸毒人员是真正的挽救和真正的帮助。”
谢哲元表示,下一步,市禁毒部门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推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禁毒委统筹、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禁毒工作格局形成,积极在禁毒领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编辑 | 兜儿
来源 | 广州市禁毒办
▶“来,吃块小熊饼干”,警惕,这也可能是毒品!
▶警惕!这种“小树枝”是毒品,外出旅行的蛙孩砸们,看到快跑开!
▶放假了,集美貌和智慧和段子手于一身的警花姐姐喊你上课了!
▶PG ONE,禁毒民警给你普普法,嘻哈应该这样唱!
▶这段视频有“毒”!吸毒成瘾后的样子你敢不敢看!?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欢迎关注广州禁毒微信公众号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