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栖居巡检司 古道茶亭堪入静
很多人对婺源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三四月份油菜花,金黄的花海成了婺源的代名词,使之名扬天下,但婺源真正的自然美却被这个标签所掩盖。和被群山屏障的黄山一样,婺源一脉沿袭了徽州的山民特征和生活习性。所以在黄山呆满了2个月后,钻了几个山洞来到婺源,基本没有跨省的感觉。
山多的地方田就少,为了谋生,古人要想方设法走出大山,茶马古道、徽杭古道如此,婺源更不例外。婺源境内分布着不少历史悠久的古道,古道在山谷之间纵横交错,曾是徽州人经商外出的必经之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唐代的徽商入赣必经之路“徽饶古道”。
最近我们的同事精心设计了几条人少景美的婺源徒步线路,其中一条便是徽饶古道。五一假期后的一个清晨,决定跑一趟严田——甲路——梅岭——冲田的徽饶古道西线。
壹
诗意栖居巡检司
5点多起床,天比想象的要亮,独自一人,稍作拉伸便开跑。我们在婺源的项目地就坐落于徽饶古道上的名村——严田巡检司,毫不夸张的说,出门便是古道的石阶,一日三餐都要踏着它过一座古桥,跟河边洗衣的老奶奶打个招呼,在几乎都是原住民的村子里感受原始的生活状态,时间比其他地方都过的更慢。
巡检司村落呈荷叶形分布,河水从东向西环村而过,几十幢徽派民居集中相连,整个村落清代、民国徽派民居保存完整,村落西面水口生长着十几株300年以上的古樟,古樟枝繁茂密,生机勃勃。东西水口两座明代古桥保存完好。徽派民居木雕、砖雕雕刻精良,人物栩栩如生,是徽州风水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完美结合。
贰
古樟水口下严田
从巡检司到下严田这段蜿蜒的田间古道是每天目光所及的美景,前两日去水库夜钓走的便是这条道。两边的油菜花地已经泛绿,S型的古道串起了下严田和巡检司。
下严田最有名的是1500多年的古樟和婺源本地保存较好的水口。所谓水口,指水源所出之洞口,源于古代堪舆学说和风水理论。徽州境内崇尚风水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宋代理学家程颐与朱熹。程、朱二人祖籍同在徽州,其所倡导的风水学说对乡梓之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只要在河边找到保存完好的老树、古桥、茶亭等组成的"水口"景观,周边大多人丁兴旺——风水理论认为水主财,为了保藏村落的人气、财气,每个村都极重视对水口的营造。
出下严田,古道基本被农田遮掩,沿着公路跑了500多米,直到进入叫儒家湾的小村庄,才重新发现了石板路。鸡鸭在道中间悠然行走,6点多,人们开始蹲在门前的水塘边洗漱。
古道选择山间盆地或凹口穿行,串起的村落或依山傍水,或坐落山腰,至今都与高铁、机场等相距甚远,因此保存着相对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叁
甲等大道油纸伞
穿过一段农田,跨过公路到对面,便是因“甲等大道”而得名的甲路村。我们在黄山布置墙面用的油纸伞就来自这里,油纸伞现在几乎成了甲路的代名词。当地的民谣如此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
时间还早,伞场大门紧闭,绕到甲路古街。古街貌似刚修缮不久,没有商业化,显得幽静古朴。一名在路边聊天的跑友老远就冲我打招呼,估计村里很少遇到我这样跑步的人。
甲路村的古道新街泾渭分明,村子很大,大到快递都能送到。今天还收到快递电话,寄到严田的快递约定了下午3点到甲路站点取,很像古代的驿站。
肆
梅岭古道知青村
从甲路牌坊出来不远,与大路就此作别,往西拐入乡间公路。这段路算得上跑步绝佳路线,两侧良田山景,笔直的路上不见一辆车。这条路两旁依稀可见古道的标配茶亭,可见这是沿着古道新修的公路。
进入梅春村,石板道再次出现。烟火气也愈发的浓,有人在家门前烧起了柴火,狗吠、鹅鸣、孩子不愿起床的哭声、河边洗衣捶打的棒槌声……混杂成《乡村晨间奏鸣曲》。至此也是这条古道最后一次感受到人气,至此之后基本就是独行了。
出村后的古道延伸至大片山脚的水田,只能容纳一人行走的石板路被湿漉漉的杂草掩盖,不多久鞋袜全湿,干脆开心的赶起田间的鸡鸭鹅,只是要随时提防有蛇窜出。后悔没穿长裤,腿上被划出了道道血痕。
大约3km后,终于来到梅源村,从这里起,便进入了著名的“梅岭古道”。徽州古道的部分路段常以某个标志性山岭来命名,这种命名方式,更能凸显古道的原宗性——比如“浙岭古道”、“梅岭古道”。
梅源村自开村便以“梅”形布局,更多因知青村被人们熟知,上世纪60年代,一批知青曾经在这里开荒种地。这里至今还保持许多知青文化的印迹,如极具山村特色的土坯屋、文革标语、下乡劳动的场地工具等。
伍
翻山越岭古茶亭
离开梅源村,穿过村口的茶亭“福仕亭”,就开始进入山路了。远望“福仕亭”,坐落在旷野间,略显凄凉,其实后面的茶亭才真正的孤单。
进山之后,景色迅速切换成了原始森林,茂密的树枝将光线遮挡,石阶沿溪而上,天原本就开始变阴,此刻感觉更加湿润。道边不时有植物辨识牌,像是一座自然公园。
每走几百米,就会出现一座茶亭。茶亭与古道共生,于古道旁供旅人歇脚、避雨,兼以施茶。旅人一杯清茶下肚,畅快心腑。与茶结缘,是这方水土最真实的写照,我们最近在婺源最高的大鄣山取材制成的红茶“望山樟顶”,便是婺源贡品茶的代表。
在茶亭小憩片刻,可以想象古代这里熙攘的情景:青石板铺就的驿道上,行走着名流商贾、贩夫走卒、赶考书生。遇上下雨天更是热闹,南来北往的人们聚在一起,喝着热茶温酒,交流着驿道上的信息。
没带水,更没茶,跑了十几公里已经很渴,跳到小溪边捧起溪水洗脸漱口,含上一口“野草莓”,清冽而爽口。
攀到山的最高处,过了悦来亭开始下山,石阶变得宽敞,到了最后一个积庆亭看到牌文方得知,这段台阶是由当地的徽商布施修建的,一共888级。在外赚到钱回乡修路、盖宗祠、办学堂,自古是徽商的优良传统,重视家族传承的这片土地自古名人辈出。
跑下山,古道再次延伸至农田,大片绿色映衬下的白墙黛瓦的村庄就是终点赋春镇冲田村了。这里已是婺源最西边,不远便是景德镇,离人们扎堆去的李坑、篁岭更是相隔70余km,这里的冷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这片古道的原汁原味。
陆
遥想浙岭木梨硔
从巡检司到冲田村,一共15.5km,刚好用时2小时。从轨迹视频可以清晰的看出古道的地形。拖着湿漉漉的跑鞋回到巡检司没多久,便开始下雨,走古道,果真有福。
徽饶古道婺源段最北端的地方叫岭脚村,村后一大片巍巍山岭,就是浙岭。浙岭是江西婺源和安徽休宁的界山。山那边,就是向往已久的古徽州最难到的地方——休宁木梨硔和祖源村。下次试试浙岭——木梨硔——祖源这条越野线,古徽州最神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