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下塘灯笼

2018-01-27 无锡漫生活 无锡漫生活

无锡的竹丝灯笼业由来已久。60年以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无锡城区有灯笼作坊10余家,从业人员30多人。这些灯笼作坊以南下塘最为有名。往昔,灯笼是夜间出行的照明工具。清末以前,又是衙门官轿、仪仗的必备之物,民间元宵、七夕、婚丧、庙会则是增加气氛的物品,一些商家店号还用它作为招徕生意的标识。灯笼与民间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名桥堍上塘朱姓所开的老聚泰灯笼店是南门最早开设、规模最大、最有名的一家灯笼店。清光绪二十年(1895)初创时,只做些一般婚丧用灯笼,尔后逐步发展到制作各式灯笼,成为官办灯笼、大商号灯笼定购的店家。民国二十年(1931)后,其孙子朱生大除了继承家业制作各式灯笼外,开始制作各种伞具,有油纸伞、油布伞、彩绸伞等。

另外南下塘大脚阿妹的灯笼(由于丈夫去世较早,所以她也靠做灯笼出了名)——永和堂纸扎店也颇有名气。该店专门生产各式中小型灯笼,以精巧著称,专门供应元宵、七夕、庙会等喜庆之用,她制作的兔子灯、鲤鱼灯惟妙惟肖,精妙绝伦,有手提式、滑轮式,尤为小朋友所喜爱。她们除自己销售外,还替北门、城中几家灯笼店做加工生意。春秋两季还生产各式风筝,以“百脚鹞”(攀上牛筋的蜈蚣风筝)、“蝴蝶鹞”最有名气。

新中国成立后,夜间照明工具(路灯、电筒)不断增多,灯笼业开始衰落,到1953年,全市灯笼店仅剩6家,依附于制伞业同业公会,1956年合作化后,全市仅剩南下塘一家,1979年上山下乡运动后也消失。

旧时灯笼真可谓品种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字号灯——大小商店行号春节期间都要订购字号灯。上面贴上店名,红底字,用白线勾勒,制作甚为讲究。以备收取帐款或迎神之用。

2.敬神灯——上贴“敬神如在”字样,大多为船家购买。除夕起悬挂头舱,以示迎神祈福。

3.红天灯——劳动人民家中除夕夜起立竿家门,每夜高悬红天灯,以示敬天祈福。

4.状元灯——画有红绿花纹,贴有“状元及第”字样,多为小孩新年玩具,用此灯讨吉利。

5.龙灯灯——贴“太平龙灯”字样及龙灯地名,作为玩龙灯的引头灯,更作为次日提灯上门按户收募钱物的标记。

6.浴室灯——铁丝制作,上贴店名,如“浴德池”、“玉泉池”。中午开汤悬挂,晚上收汤取下,代替招牌。夏季老虎灶兼设盆汤,也悬挂“清水盆汤”灯笼一盏,招徕生意。

7.香瓜灯——山地货行每年瓜熟前常与西北乡瓜农挂钩定约,除酌付定金外,并发给贴有行名的行灯一盏,便于瓜农解货船的识别,每一行家都要订购数十盏。

8.中医轿灯——昔日中医出诊都在下午,城乡路远交通不便,一般乘坐轿子出诊,轿杠上悬挂姓字轿灯一盏,既可以作为照明,也可方便中途病家拦邀求诊,通车后改乘自备人力包车,灯挂在车杠上。

9.僧道用灯——粘有寺院、道观名称,做法事时悬挂斋主门头,以示何处僧道承办,半夜事毕,以此照明。

10.庙会用灯——城区七庙从二月初八起,由各庙所在地灯笼店承接各庙庙会灯笼,如期制好各庙名号用灯。

11.朝山进香灯——农历二、三月间农闲时期,四乡各地都朝山进香,祈求丰收,村村有香班,处处有香会。每年农历三月十四,东南乡民群集惠山,十四、十五两天一夜,惠山五里香塍游人有万人之多,形成三月香汛的高潮。各个香班都需佛道名号的灯笼。

12.供神行宫灯——农历五月起,城乡各地又以“驱瘟逐疫”、“收灾降福”为名,“祈求人口太平”,供奉大小“老爷”没立神堂,称作行宫。每一个神堂就要门灯、矗灯、街灯等标有神衔的大小灯笼一、二十盏。

13.大老爷灯——农历七月二十五是张巡诞辰,每年七月初到七月三十日,城区商店,居民家家每晚都悬挂“大老爷灯”,乡区设立神堂的村巷也家家悬挂,祈求神佑,消灾纳福。

14.佛灯笼——分纸糊、纱糊二种,上贴佛像。老人们平日口诵佛经,以朱砂作点计数,老人临终焚化,常年供应。

15.堂名灯——旧式封建婚姻花轿迎娶,仪仗中必有标有族姓堂名的行灯前引。举行婚礼仪式时挂在大门口及各处门上,大小多寡视各户排场而异,操办丧事亦同样如此。

16.红绿庆祝灯——每逢国庆、元旦,用红绿颜色纸制成灯笼,贴上“庆祝国庆”或“庆祝元旦”字样,工厂商店悬挂门头,以表庆祝。1949年6月,我市庆祝解放,举行提灯盛会,人手一盏,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热闹非凡。

竹丝灯笼的主要原料是竹丝壳子,无锡并不出产,主要来自苏州齐门外蠡口镇。是该地农民手工副业产品。出齐门近郊即能看到农户男女老幼,先将竹篾劈成棉纱线粗细,然后熟练编织,闭目可成,产量之多叹为观止。编成的壳子,以大小可分为大盏、中光、小光、班光、香光等。压扁后以一百或二百个穿孔成串,除本地经销外,还由贩客按户收购装船运销外地。每年夏秋之交,小贩们北至镇江、扬州,南至松江、嘉兴、杭州等地,大小城镇各有熟悉店家接受来货。到无锡的约有五六个贩客,各店分别向他们进货,备足一年多的货品。

灯笼店的工艺操作分上手、下手两档,上手坐柜台接待顾客,剪字擦油。下手放壳捏样、糊纸、糊纱。店小的只有老板一人兼做上下手工艺。下手先将壳浸水还软,捏成大小各种样子,有长形的、圆形的、喇叭形的。一般灯笼糊上最薄的丝绵纸,纱灯要最软的丝纱,待浆糊干后,再上石花菜胶水,将纱孔胶密,这样粗坯完成。再交上手将油红纸,依所需字样剪成仿宋体,粘贴竹笼上晾干,再擦油,用油也很讲究,需用漆店的熟油,桐油店的白油,略加石灰调和而成。擦上后灯笼明亮耀眼,经久不变色,再加上提架,灯笼就算全部制作完成,即可出售。


本文摘自《无锡民俗》

《无锡民俗》百草园书店有售



关于“漫无锡” 

◆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漫无锡”带你用文字读懂无锡。

◆ 即日起,无锡漫生活开设“漫无锡”专栏,邀请无锡文人写无锡地方事,用诗歌、散文、随笔记录生活,抒情达意。

◆ 如果你想让更多人了解无锡,又恰好擅写城 · 事 · 心 · 情,不妨向漫生活投稿。

◆ 信息请投:wuximanshenghuo@163.com


文:无锡漫生活 | 图:来源网络 | 编辑:许栩

欢迎来稿:wuximanshenghu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