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匿名捐款3年的新洲奶奶找到了!周围人惊呆“她哪里有钱捐?”

新洲发布 2022-07-22

“就是她,错不了!”2月21日上午11时,随着电脑屏幕上弹出一张慈祥老人的登记照片,新洲区慈善会秘书长汪海燕惊喜地喊出了声。这位名叫王爱英(化名)的老人已连续3年匿名向新洲区慈善会捐款,而为了找到她的真实身份,汪海燕苦苦寻找了3年。


新洲区慈善会
自2020年到2022年2月
累计收到631位
爱心人士匿名捐款
总金额18万多元
单笔金额从100元到2万元不等

“每一份爱心都应该被尊重。”
汪海燕从2020年开始
寻找这些匿名好心人
除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外
她希望能亲手送交捐款票据
并当面告知
每一笔善款的使用情况

汪海燕在整理匿名捐款票据。 

穿着简朴的老人

捐了8000元


2020年,汪海燕调到新洲区慈善会担任秘书长。萌生寻找匿名捐款者的想法,始于一位“鸭舌帽奶奶”的善举。

当年10月20日,一位头戴鸭舌帽、打扮简朴的老奶奶一早赶到区慈善会,向新洲40名孤儿捐了8000元现金。

汪海燕至今还记得那一幕:老人脱下旧棉袄,从夹层里掏出一个布口袋,倒出一堆百元钞票,说要给孤儿们加餐。这位捐款的老人最后留下的名字叫“妙宽”,这不是她的真名。

事后回想起这一幕,她总是感到心疼,从老人的穿着打扮看,家境不会太好,一下子捐出这么多钱,会不会对自己有影响?带着这样的想法,汪海燕开始区慈善会收到的个人匿名捐款情况

新洲区慈善会收到的个人匿名捐款之前一直有,但数量并不多。从2020年开始,区慈善会收到的个人匿名捐款逐渐增多。

新洲区慈善会会计张勇军介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2021年河南洪涝灾害期间,爱心人士个人匿名捐款的情况非常集中。”

据统计,2020年新洲区慈善会共收到141位爱心人士匿名捐款,总金额为54750元;2021年,数字分别变成了487人和118097元;2022年截至2月22日,已收到3位爱心人士的匿名捐款,金额为12500元。

这631位匿名捐款爱心人士中,捐款金额最少的为100元,单笔最大金额为2万元,目前已知个人匿名捐款最多的是“鸭舌帽奶奶”,3年累计捐出2.4万元。

拍下捐款人背影照留存


碰到爱心人士上门匿名捐款,汪海燕等人除了反复宣讲政策法规外,只能拍一张捐款人的背影照,作为财务手续和将来寻人的重要依据。

在张勇军出示的一部分匿名捐赠票据上,记者看到,“交款人”一栏不少写的是“爱心捐款(匿名爱心人士)”。

匿名捐款票据的“交款人”一栏写着“爱心捐款”。

据介绍,这些匿名捐款者基本都是新洲普通居民,以老人居多,同时也不乏年轻人。工作人员说,很多到现场匿名捐赠的爱心人士都是“熟面孔”,一眼就能认出。

 “这点小事不用留名”


这些捐款一部分来自银行及网上汇款。善款进账后会有短信提醒,张勇军接到短信后马上赶到银行核实情况。

“这几年每年慈善会都要往我们这里跑十多趟。”武汉市农村商业银行邾城支行内管行长曹燕告诉记者。新洲区慈善会的主账户就开设在该行。从2020年开始,个人匿名从银行汇款到区慈善会账号的情况日渐增多。有时候工作人员会提醒捐款人写上姓名,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用写”。

曹燕告诉记者,此前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来到银行,给区慈善会捐款2000多元。她专门提醒老人写下名字。捐款老人说:“我是党员,这点小事不用留名。”

张勇军在银行核实匿名捐款情况。 

“通过银行和网上捐款的爱心人士,很多时候都没有写明捐助意向,这也是我们希望尽力找到每位捐款人的原因之一。”汪海燕说,如果没有明确的捐助意向,区慈善会就会把善款用于最紧急的慈善项目,但内心更希望能帮捐款人找到最想帮助的对象。

七旬捐款老人生活很简朴


每年,汪海燕和同事都要利用空闲时间展开30次以上的寻访行动。

2月21日上午,汪海燕和张勇军赶到了邾城街道章南社区,这是新洲区慈善会连续第3年寻找的一位匿名捐款的爱心奶奶。“老人今年留的名字叫王爱英,我们想查一下,社区有没有这个人。”

2020年4月,这位老人到新洲区慈善会匿名捐出800元。2021年3月,老人再次现身,不仅自己匿名捐出1000元,还带动一名奶奶匿名捐了1000元。2022年1月24日,老人又捐出500元。

老人每年留下的名字都不同。汪海燕事后发现,前两年的名字都是化名。

老人今年来捐款时刚好下雨,身体状态也不好,汪海燕坚持开车送老人回家。拗不过的老人特意选择在一个广场附近下车,周边有4个大型社区。

春节期间,新洲区启动居家老人“敲门行动”,更新了居民信息。汪海燕决定试一试。

汪海燕在邾城街章南社区寻找匿名捐款的居民。

2月21日上午10时许,记者和汪海燕一行来到其中规模最大的章南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在户籍信息系统里找到了一位同名的居民,社区老年人口服务平台一张登记照。汪海燕和张勇军一眼就认出,她正是大家一直在苦寻的匿名捐款爱心奶奶。

“我们也是第一次知道她在默默献爱心。”章南社区网格员马嘉斌告诉记者,老人今年70岁,平时和老伴一起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他们每次上门走访,老人从未透露过捐款的事。

 “这些故事不应被埋没”


在目前找到的14位匿名捐款爱心人士中,有11位被找到的过程非常“幸运”。2021年7月,新洲区慈善会收到了一批定向捐给河南灾区的匿名善款。在偶然的情况下,其中一位爱心人士被找到,然后通过他找到了其他10位爱心人士,原来他们都在新洲区某工业园工作,看到捐款倡议后相约一起匿名捐款,金额从2000元到1万元不等。

如同王爱英老人一样,大多数匿名捐款爱心人士的寻找都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要面对种种困难,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力量源自匿名捐款爱心人士。

从2020年起,“鸭舌帽奶奶”连续3年为孤儿捐款,金额累计达2.4万元,但老人始终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2021年3月2日,老人再次来捐款时聊了一会儿家常。事后,大家从老人描述的一些生活场景中推测,老人应该住在汪集街道。汪海燕赶到汪集街道打听,恰好有人认识这位奶奶,这才锁定了老人的身份。村干部得知情况后还不敢相信:“她哪里有钱捐?”

“他们(匿名捐款爱心人士)对慈善的理解更加纯粹,境界更高。”汪海燕说,寻访中了解到无数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让她愿意一直坚持找下去:“不一定非要报道,但这些故事不应一直被埋没。”

为什么很多人

选择匿名捐款


一路寻来,感动之余,汪海燕也一直在追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会选择匿名捐款?

新洲区旧街街道王屋村王湘富、王健父子坚持11年匿名为当地福利院送肉送油,直到2022年春节才被媒体发现报道,一时传为佳话。谈及初衷,王健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困难,得到左邻右舍的帮助,现在做建筑业赚了点钱,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其他人。在他看来,这样的事情很普通,不值得留名和报道。

“王健的话很有代表性,匿名捐款爱心人士对慈善的理解比我们深刻。”汪海燕说,接触过大量爱心人士后,她发现正是这种感恩、不忘本的传统,推动市民从邻里相助的“小助”跨入帮助他人的“大善”。

“尝过当初的苦,不独享现在的甜。”汪海燕说,一路寻访,她发现这些匿名捐款爱心人士对慈善的理解也有一个升华的过程。

2015年,新洲区成立社会救助基金后,短短2年内就募集了6000万元善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深入新洲人骨髓。
-END-



精彩推荐



















v☞☞v☞谋定后动谋定快动蹄疾步稳推进长江新区建设!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了这些重要事项武汉市昨日0新增!国际领先!新洲这家企业虎年开工点“金”清洁家园,“净”待春暖花开健康新洲 | 防疫怎么做?漫画版指南请收好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程雪菲

责编:高   丽   编审:王建玲

文章经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xzwjw2016@163.com


     
感受新洲变化,传递新洲能量,

倾听新洲声音,领略新洲风采。

  ——记录新洲,权威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