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种养走出致富路
一排排鸡舍宽敞明亮,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3月9日,记者走进徐古街克昌湾村武汉一亩田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合作社负责人刘水兵和妻子余林正熟练分拣自家土鸡蛋,打包、装箱、贴单号……100多箱新鲜“出炉”的“无抗”土鸡蛋即将从山区农场走上大众餐桌,动作麻利的夫妻二人正是该村产业致富带头人。
刘水兵今年43岁,曾多年辗转广东等地打零工,凭借勤奋敬业的冲劲儿,当上了广东一家民营企业的车间主任。2008年,因为儿子遭遇车祸,刘水兵毅然辞掉了工作,回家悉心照顾他,出于给儿子补充“绿色”营养的需要,刘水兵萌生出了自己养殖的念头,走出了一条养殖“无抗”土鸡的致富之路。
“‘无抗’土鸡蛋比起普通的鸡蛋,具有低胆固醇、低脂肪,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等特点,在养殖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抗生素。”刘水兵告诉记者,徐古街是闻名全国的蘑菇之乡,生产蘑菇的边角料是他的独特“秘方”,也是土鸡的“绿色口粮”,吃了蘑菇边角料的鸡免疫力越来越强。此外,他还结合多年的经验,在鸡的食谱中添加原生态草药,增强土鸡的抗病能力,这也是合作社生产的土鸡蛋在市场上很“抢手”的原因。
依靠多年的养殖经验,2014年,刘水兵集中流转村民闲置土地,投资100万元成立了合作社,并创新合作模式,社员们先领鸡苗养殖,等养殖好了再付钱,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村民承担风险,让社员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刘水兵的带领下,合作社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现已有80户农户加入,散养鸡分布在3个山区,“土鸡队伍”扩大到3万余只,村民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养鸡给刘水兵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带来了生态上的烦恼。随着养鸡场规模的扩大,鸡粪的产量也随之增加,大量鸡粪产生的臭味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给附近村民带来不便。如何处理鸡粪成了刘水兵最头疼的事。当地村民都是自产农家肥,对鸡粪的需求并不大,既然销不出去,何不自己有机利用呢?
2020年,刘水兵和妻子再次流转土地200余亩,开起了家庭农场,种植水稻、桑葚、蔬菜、番茄等,并将经过晾晒、发酵、粉碎的鸡粪用在果树上,同时还用蘑菇边角料进行施肥,每年节约肥料成本3万多元,年收入达60万元。不仅形成了观光旅游、采摘体验于一体的民俗体验农场,还实现了种养殖的绿色循环发展。
精彩推荐
☞
☞
☞
v☞☞v☞
编辑:汪珊英
责编:高 丽 编审:王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