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借助微信,不到半年收获25万粉丝,但这个90后在拿到千万投资之前非常迷茫

2016-07-08 把你写成爆款的 接招
肖逸群 轻课 创始人

轻课
创  始  人:   肖逸群        派:   线上英语培训融资规模:   Pre-A 1100万人民币    方:   喜马拉雅文化基金、                      慧科教育集团、                      洪泰AA加速基金

肖逸群接招
1为什么会放弃「体制内」稳定的工作?
2如何提高用户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3对90后创业有什么看法?

23岁,肖逸群选择辞掉「体制内」工作,投入到创业的热潮中。
肖逸群当时的项目叫做「思享空间」,是为年轻人搭建一个线上思维分享和学习的平台,以微信群讲座形式进行运营,覆盖了留学、创业、考研等热点领域。
不到半年时间「思享空间」已经举办250余场讲座,300余位嘉宾进行分享,微信公众号粉丝达到25万,随之也获得了150多万的天使投资。
资本的助力使得「思享空间」规模得到快速扩张,但是很快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摆在了肖逸群面前。「虽然我们规模不断扩大,用户量也已经有了一个量级,但是在商业化的路上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模式,毕竟我们也要养活自己。」肖逸群告诉接招(微信公众号:itakethat)
虽然当时肖逸群的处境并不像其他创业公司转型时那么艰难,天使轮的资金还比较充裕,但是危机感十足的他已经在商业化的模式上提前做了很多思考。
「期间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借鉴国外会员制模式收听讲座,但是收效甚微。」肖逸群表示「那段时间是很痛苦的。」
偶然间,他发现用户对于英语学习的付费意愿较强,「可能因为在上学时有英语这个应试,很多人从小到大就要学英语。在职场上,中国光这个语言产业就有很多人可以有收入。」发现商业化的模式之后,肖逸群迅速制定了转型的策略。但在真正执行之前,他多了一丝犹豫。
「因为主打英语教育的话会砍掉其他领域很大一部分流量,但是还是下定决心去干了。因为发现我砍掉这个流量对我影响不是很大。」
2015年12月15日,「思享空间」正式更名「轻课」,邀请新东方名师主打线上英语教育,很快获得了以喜马拉雅领头的1100万Pre-A投资。

Q为什么会放弃「体制内」稳定的工作,做不稳定的创业?


有很大程度这样的,因为在普通机构里面或者国企里面,能够看到自己10年之后的样子,那么你可能会觉得生活就没有了不确定性,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而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然后也是从不想在体制内被束缚,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实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创业了,当时做过外包,也设计制作过带有我们学校标记的扑克牌-「贸牌」。所以创业这个想法是一直都有的。
当时毕业之后,因为本身自己在北京这个社会环境中单枪匹马的创业还是比较吃力的,所以就先去体制内的金融机构舢板,一边工作一边去找一些创业的机会。

Q为什么会想到去做线上教育?

因为本身我家里就是做教育的,所以潜移默化的也有一定影响。然后在上学期间我自己也是通过线上视频学到了很多东西。当时我学的那个网站叫Lynda,后来被领英斥资15亿美元收购,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Q「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

轻课实际上就是真三个关键词吧:
关键词一:网络老师,有很多教学经验,有的丰富的线上直播的经验;
关键词二:社群,轻课的承载方式是在社群里面。我们在微信设立一个基地。他需要去直播的时候就去播,需要去后台回复什么问题的时候,就去回复,我们就像一个Base一样。
关键词三:直播。直播也很重要,因为直播是我们的一个教学手段,他能更有效的拉近学员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提升教学质量,而且互动也很便携。
这三个结合去做一种年轻人去提升自己广阔的领域的技能、知识的一个技术方案。

Q目前主要的运营方式是什么?

我们运营一直靠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前期在做思享空间的时候,我们主要利用微信群来作为一个载体。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微信群语音的体验的不友好,它是一个伪直播,这样的话其实完课率比较低,所以我们就觉得这个东西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现在轻课主要以实时语音直播的方式来承载我们的教学内容。

Q相比其他早期的线上教育品牌,轻课的优势在于哪?

我觉得我们主要的优势就在于我们足够新,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我们是在微信出来之后在做的,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开发,包括我们的APP也是在也是用纯移动端的一个直播。而移动互联网相比之前传统的QQ和YY等线上教育而言无疑是更加便携的。包括我们的APP也是纯移动端的直播。

Q早期如何吸引到C端用户?

早期或是现在我们都是靠用户自己去传播来做累积。在做「思享空间」的时候,我们通过让用户自己转发我们的活动来获取他们听讲座的资格,当时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迅速给我们积累起来了第一批用户。
最早我们计划用30%的钱用来推广,但是发现教育的流量很贵,而且不够精准,我们更多是靠用户自己去扩散。

Q如何保证线上课程的高质量?

我认为课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老师教育水平的高低。老师其实比课程要更加重要,特别是在网红老师的年代,大家会认一个老师,不会说认一门课。然后我们选定老师的话,跟对老师有多方面纬度的一个判定,然后来决定他(她)是否适合当我们这边的老师。
我们目前很多优秀的老师来自新东方,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不止是注重方法,而且课堂气氛方面很活跃。

Q如何提高用户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可能很多人对学习这件事强迫性会比较多一点,自己主动性较少,一开始没有接触、没有认知,这个课程之前对于这件事没有那么多的认同感或者驱动性,就是如何去吸引他们是一个很关键的作用。
首先得老师吸引她(他);其次,学习方式也能够吸引她(他)。
我们在课程以及班级的安排上赋予了用户不同的角色,可能他们不仅仅是组员,还可以是大班长或者就业室里面也有很多角色。同时,我们还评出一些优秀角色,来去相应给他一些奖励。现在我们一直在做我们的周边,把我们的理念印到衣服上,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向上的精神状态。

Q作为一名90后创业者,在创业这条路上踩到了哪些坑?

最初创业的时候,我们团队只有五个人。当时面临着「思享空间」上线,我却找不到技术合伙人。大部分的技术程序员都想去大公司,因为能接受到成熟的管理、成熟的系统、成熟的工作流程、成熟的架构,而且简历也很好,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招人是比较难的。
所以当时我们只能找一些外包公司来帮我们做产品,但是最开始找外包也不太好找,因为发现有些外包公司想从从中间去赚钱的,有想拿股份来去抵现金的一些公司,但真正效果肯定还是没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好,到时候会面临更多的问题。
然后之后也是找了四五家,就找到了一个个人小团队外包,双方也是能够通过一些关系去认识,也有朋友的背书,最后来做这个事情。我们外包执行了两个月开发就上线了。

Q对90后创业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就跟80年创业也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一样。
本身从成熟度来看的话,70后创业比80后创业就又肯定要更加稳妥。但是可能稳妥的同时也意味着并不会特别地跑得快。
然后90后比80后相比的话,在社会经历、经验积累上肯定没有80后多,所以肯定也有不靠谱的,但是只不过说他当时火的时候,是利用了90后这个标签,那么他在别人去黑他的时候,也会说这个标签的事情。就跟一个明星他的私生活为什么那么多人去关注一样
就是因为你既然享受了这些人关注你带来的红利,那么你也要去承担这些人关注你对你带来的约束,你作为90后创业者,既然承担了这个赞美,那你也要承担对你的不靠谱的指责。

Q如果让你改变创业以来的决定的话,你会改变哪个?

我觉得我们转型还是有点儿晚,应该尽早做转型。可能那个时候自己对于战略或者是商业模式不太明确。
包括很多创业者前期只是盲目做用户量的一个增长,那要回头转型到真正的商业模式时,可能说几十万、上百万的成本就白费了。

Q如果让你采访一位创业者的话会采访谁?会问他什么问题?

我想采访好未来的董事长张邦鑫。
我的问题是未来的在线教育的领域,名师的出现会不会让很多老师更难生存?




↓往期相关文章↓


《他靠在QQ群教人PS起家,融资3亿,一线员工最高月收入47万。但他还是很焦虑……》




求报道&寻合作←扫码拉你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