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者现身说法:实体经济有多糟糕?

2016-12-08 创业路上关键一招 接招


POP MART创始人王宁,连续创业者,做中国的时尚潮品零售品牌,年销售额过亿。他们的「时尚超市」已经打入颐堤港、万达、恒隆广场等高大上的购物中心,销售的产品包括创意礼品、个性玩具、潮流服饰、时尚家居、精品文具等。


大虾来了COO武曹刚,做的是小龙虾领域的外卖O2O平台,他们的互联网餐饮平台从养殖入手,把控住整条供应链。今年已获得58到家领投的3000万人币A轮投资。他们切入的小龙虾品类,是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最大的单品类,占比约为3%-4%,约1000亿的市场规模。



从左至右依次为:王宁 武曹刚 方浩


如下内容是《接招》(微信公众号:itakethat)创始人方浩对话王宁、武曹刚,谈谈二位实战家感受到的中国实体经济态势。您慢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u0353umzce5


方浩:中国一大批传统零售店关店,很多制造业关闭工厂或者外迁工厂。沃尔玛、家乐福这些国际知名的连锁品牌也关闭不少店面……实体经济带来很多负面消息,互联网这边的虚拟经济却火热一片,比如,阿里「双十一」期间的交易额破新纪录,超过千亿,美国的「黑五」跟中国人民一起过。你们作为在一线实战的创业者,感受到中国的实体经济是怎样的状况?


王:我感觉中国的零售业冰火两重天,两级分化严重。中国比较大的变化是大悦城、万象城等这种购物广场越来越多,他们每年在各个城市快速开店,肯定会挤压原来的百货公司或购物中心的市场份额,那些老牌的百货公司或者商场的压力会比较大,毕竟消费者购物习惯逐步发生改变,品牌迭代很快。

 

 

 

方:新型购物中心跟老牌百货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王:百货在经营商品,但是购物中心在经营客流。百货的促销目的就是卖东西,动不动就是「买多少返多少」。但是购物中心的考核标准可能是每天到底多少人来这儿逛街,进店人数底有多少、停留时间有多少。我觉得两者的逻辑是反的。百货实际上更高效,我最快速度能买到我想买的东西,最快的速度来创造价值。购物中心的逻辑反过来,我能不让你走,就让不让你走,让你在这儿待下来,在这里吃、喝、玩、看电影。

 

 

 

方:跟互联网的流量玩法类似。


武:有些超市做流量的方式比较反人性,设计一个特别长的流动曲线,用户买一瓶水得兜半个小时才能出来,我估计这样的超市会越来越难活。

 

 

 

方:你们能感受到实体餐饮店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大吗?


武:线下小餐馆受到冲击还是蛮大的,店面更换频率非常高,毕竟实体经济跟房价的关系比较密切。比如去年,我们在望京开一家店的时候,平均房租是7-9块,今年再想换房子的时候,发现已经涨到了14块了,那时候帮我们做中介的小朋友都不干了,宁愿买一套房赚钱。可见,现在线下的流量成本也越来越贵。


我们的小龙虾外卖属于实体经济范畴,这个完全没受影响。大家更多考虑的还是线下线上打通之后,效率的问题。你若认为线上的流量获取成本和用户转化率更划算,可以重点铺线上。流量、转化率等这些数字不断在变化,不断是线上还是线下,可能线下的数据变化得相对慢点。总之,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来评估成本和收益,从而权衡线下、线下的业务比重。

 

 

 

方:房租、用工等成本不断攀升,POP MART怎样迎接挑战?


王:我们现在基本上房租越贵的店反而相对比较容易赚钱。回归商业本质,还是重点考量成本和效率,虽然成本提高,但可以通过很多办法增加效率。比如,我们原来很喜欢开很大的体验店,比如,在北京王府井最大的店有将近700平,现在那一类店的的坪效就相对较低,现在开店只有原来面积的十分之一,可能只开50-100平米的店,虽然单位房租升高,但总的房租成本在下降,店铺减小后,后务的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管理都会变得简单,整个链条的效率都非常高。

 

 

 

方:你们上游的实体经济企业生存状态好吗?


王:举几个例子,我们合作的都是质量很不错的代工厂,都是帮中国品牌或日本品牌做的代工厂,比如帮迪士尼、Hello Kitty等做代工的厂家。在国内帮Hello Kitty做代工的厂家是中国最大一家代工厂,他们在2008年时听说金融危机来了,说很多人在倒闭、关门,但也只是听说而已。到了2014、2015年开始,他们发现身边的有些朋友陆陆续续关门,用工成本不断攀高等等原因,真正感觉制造业进入低谷,中国的低端制造业慢慢外迁。但淘汰掉低效率、低产能的制造业是好事。有些代工厂做得绝大多数是出口订单,内销订单很少。

 

 

 

方:接下来制造业密集的地区会面临失业潮?


武:我觉得肯定会,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很多工作被机器取代。

 

王:我感觉可能还不会特别明显,而是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很多工人失业、公司招工难两个现象可能会并发。

 

 

 

方:实体经济大批失业?互联网公司大批招人?


王:实体经济好时,工厂也会出现招工难的问题。中国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可能能消化掉大量的失业人群,类似外卖产业能吸纳配送人员一样。

 

 

 

方:小龙虾属于实体经济,你们属于「互联网+传统企业」的代表,带领虾农致富。你们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冲击吗?


武:我觉得小龙虾刚好是一个具有特别大增量市场的品类,整个行业正在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大家都吃小龙虾,市场相当火爆,很多地区有巨大的经济投入支持它形成产业化,小龙虾市场中国消费升级带来的增量市场。做互联网追求快、高速发展,但我们还是希望不能浮躁,发扬匠人精神,专注做好小龙虾这一个品类。

 

 

 

方:在整个宏观背景下,中国的线下实体店要长久发展,怎么做?


王: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实体店要存活下来,一定要在文化上要下功夫,打好品牌这张牌。品牌不是简单地只传递货物,不是简单地卖货,一定是传递文化。用户去无印良品、宜家、ZARA、星巴克店里,他们虽然没说一句话,可能你立马能感受到它想要传达什么文化,要干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品牌的核心,我之所以花很多精力在线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想塑造一种很立体的文化,它可能需要一个空间,可能需要通过音乐、产品、服务等方方面面来传达。

 

 

 

方:有网友提问,「大虾来了」的线上和线下价格有差异性吗?


武:我们是一家互联网餐饮企业,线上的价格可能会比线下的还要便宜一点,线上和线下是两套不同的定价体系,我们线上的模型比较成熟。比如,在管控方面,我们特别重视损耗指标,每天靠数据量预估线上订单,有一套数据模型做业务支撑,保证库存到达库房。比如,用户提前两天进货,商品到达库房之后,我们要保证它在一天之内基本上能消耗完,因为我们所有的小龙虾到用户手中之前,保证加工用的都是活虾。这对我们的线下体系要求挺高,需要做好未来两天订单的预估。即使在促销等其他情况下,都要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消化掉库存。所以,这跟做线下完全不一样。

 

 

 

方:有位做网红经济的网友问POP MART,如何利用网红持续有效地做实体经营?品牌全国授权之后的管理之道是什么?你们在打造IP?


王:网红概念被一波接一波地炒作。我们也跟很多网红尝试合作过,认为能持续保持被关注度的网红越来越少,没有太大差异性网红的影响力在逐步变弱。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网红?我认为还得看TA本身的气质。比如,我们现在比较喜欢跟艺术家合作,而不是跟网红,很多网红相当于一个虚拟网红,这些艺术家有他自己的IP,可能倾注于一个形象,比如我们最近做的Molly,他用了十几年时间经营一个IP。

 

 

 

方:群友吴先生问,线上和线下融合的关键是什么?线下店和外卖融合的关键是什么?


武:你得有自己的重心,设计好业务模型,比如考虑好线上为主,还是线下为主,考虑好双方的高低比重。比如线下餐厅想借助外卖实现增长,可能需要重新规划线上模型,包括产品品类、配送服务、包装等。最终还得结合自身优势,然后平衡好效率和成本的关系,实现效率最大化。

 

 

 

方:群友问,POP MART如何培养用户忠诚度?

王:今年,我们店里动不动就开始排队,这个跟产品属性有关。多年来,我们尝试将零售业跟其他行业跨界、进行创新,比如跟书店、咖啡做跨界,这些对品牌和吸引客流量都有一定帮助,但坦白讲并不是太高效,可以说是发生了物理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尝试的游戏跨界,产生的化学反应很明显,这是我今年最大的感受。拿卖杯子来说,用户买了一只白色的杯子后,可能还会幸运地得到一个粉色杯子,有可能还是一个超级限量版的杯子。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则放进去之后,用户打开后的心情完全不一样。这个过程中,也要不断收集用户的需求。我们研究商业规则发现,将IP、收集、游戏三者结合,能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扫码加入接招社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