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长在美国,她中俄混血,联手做中国的《花花公子》,年入几千万 | 《接招》出品
说『教男孩追女生的公司』,其实是一种直白的说法,在创始人巫家民(Chris)看来,教人怎么谈恋爱只是『坏男孩』的切入点。
『我们并不是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准确地说,我们是一家提倡新型生活方式的媒体公司。』巫家民说,如果非要类比,『坏男孩』更像美国的《花花公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它启蒙了整整一代美国人,对战后疲惫的美国来说,历史意义巨大。』15岁就随家人从广州移民到美国的巫家民说,中国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像美国的那个时候,经济高速发展,但精神层面有空白,需要被正能量引导。
『坏男孩』联合创始人安小妖是位高颜值美女,有着八分之一俄罗斯血统,她的成长过程就是一部《被追求史》。巫家民说,以后小妖就是『坏男孩』的名片,白富美才有杀伤力。
1现在社交网络这么发达,有必要教他们谈恋爱吗?
2为什么说屌丝经济过时了?
3当初为什么拒绝投资?
但真正的情况是什么呢?我就是觉得你和我不是特别的合拍,没有足够的吸引到我。我的成长过程,不断地去拒绝男生,当然自己也谈过很多场不成功的恋爱,很多感情没有超过三个月就分手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我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和回忆的人。在男生追求我的过程中,有的错误一旦犯了就不可避免的出局了,然后我就总结,发现大部分的男生从认识女生开始,甚至还没追到女生之前,就会犯无数错误。作为一个女生有时候也挺无奈的,我又没办法跟他说『你要这么做我会不开心』,男生要面子嘛。
其实中国大部分男生都需要女生去告诉他,我们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反正我做了非常多的总结。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正相反,信息过载,你有大量的机会去认识陌生人。人有更多选择的时候,其实应该更加拥有适合自己情感生活的权利,但是在我看来,很多人并没有很好的把这种权利使用起来。他们还是像以前那样被动的去谈恋爱,去交际,去等运气。
所以说坏男孩希望给他们更多的选择,不管是追妹纸,还是去社交,让这些人能够更积极的去生活。
我讲几个数据。中国85后独生子女这一代,男女比例是116:100。什么概念呢?首先它是全世界最高的男女比例,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男性在求偶方面的竞争难度是全世界最高的,没有之一。
第二,这么高的一个男女比例,很难短期被解决,这是社会问题。除非改变性取向,或者去东南亚找太太。你知道吗,中国每天有60万人在百度上搜索诸如怎么『跟女孩子表白』之类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要从他们的成长经历去思考。首先从女孩子的角度看,她可能小学的时候会看《还珠格格》,到了高中、大学的时候他们会看《甄嬛传》之类的东西。她们有情感的问题可以跟闺蜜聊,或者跟妈妈说这个男的怎么样、你怎么看。
但是站在男孩子的角度,他们从来就不看什么情感小说或者言情剧。他们可能是在踢球,或者打打游戏,大部分男生都不会围绕情感的话题去花太多时间。
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女孩子只要长得不丑,每天都会有男孩子去约她,要不要一起吃个饭,要不要一起去动物园走走。那么女生从小到大干的事情就是拒绝大部分的男人,她的经验值每天都在增长。
但是男生可能一年、两年会遇到一、两个月他主动的周期,大部分时间都很被动,而且最致命的问题是,这些男生有情感问题的时候,他不会去跟身边的哥们聊这个事情,这是一个很触动他自尊心的事情。
所以中国很多男生长期是在压抑下,他会有这种原罪感,很多中国男生觉得这个东西是错的,因为我们从小到大被告知要好好读书,高考,找一份好的工作,要么公务员,要么挣很多钱,最终你只要有钱,买房买车,最终你喜欢的女人就会敲你的门,和你很快乐的过一辈子,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人会把一个男人的魅力跟他有没有钱直接挂钩。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很多女生对物质也有需求,就像男生都喜欢美女一样,女人也喜欢有钱的男人。但是随着90后一代女生在物质上越来越富裕,她们对精神上的追求会更多。如果一个男人没有任何的魅力、趣味,她没有别的理由去喜欢他,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
我们把自己理解为『媒体+IP』这样一个内容经济的定位,只不过有一部分人进来之后可能是为了学怎么追女孩。比如你要约会,不知道该去哪些地方,海底捞肯定是不适合去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不可以有一些好的约会场景推荐给他。他不知道怎么给女孩子送花的话,我们这里可以给他做闪购,如果他不知道怎么追女孩子我们还有在线咨询,等等。
所以『坏男孩』的模式跟婚恋网站并不一样,我们并不打算做一竿子的买卖。哪怕这些人以后找到了女朋友,结婚有了小孩,这个时候他还是要穿衣服啊,还是希望能给自己一个好的形象打扮。
我很认可吴晓波的一个观点,他说未来的中国是以消费升级、中产的崛起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坏男孩』就是要干这样的一件事情。告诉年轻人应该更积极的去拥抱生活,提升生活品质。中国的『屌丝经济』是上一代造成的困局。未来我们一定是要帮助他们去做消费升级,品味提升。
我就觉得不会是个骗子吧,因为我们本能觉得哪有投资人通过qq找上门还给你几百万的事情,也就没有理他,后来他和孔毅两位合伙人一起来到我们公司楼下的一个咖啡厅,就跟我聊,介绍了一下他们以前投资过的一些项目。聊完之后他俩又推荐了一些比较知名的VC,听了一下对他俩的评价还是非常好的。
后来又跟他们深入地聊,他们对于我们真正的内核,也就是我们的内容价值,非常看好,也就投了我们。
其实当时我们并不了解什么是内容经济,什么是IP,知识产权。我们就是做一个社群,有一定的用户,用户喜欢我们挣点钱啦。但是真顺的加入确实很大地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