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要解决中国人出境游的用车问题,先后获得曾李青、北极光千万美元投资

2016-03-07 接招 接招

   黄昊鸣惠租车创始人

三个从携程出来的80后,先后获得曾李青和北极光总计千万美元的投资。他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每年1亿国人出境之后的租车问题。联合创始人兼CEO黄昊鸣说,租车会成为入口级的方向是很清楚的,只不过说需要花些时间把资源整合好。
『我觉得是有机会的。以前在携程,机票被定义为大交通,用车定义为小交通。小交通是可以串接目的地玩乐的机会的。』
惠租车
aa人:   黄昊鸣、王锋、刘毅一一科:   携程一一派:   海外租车公司愿景:   将海外租车做成出境游一一一一:   的入口级平台aa话:   来自携程,出招方式却一一一一:   完全不同出招背景:   携程、去哪儿合并,一一一一:   旅游行业格局生变aa方:   曾李青、北极光融资规模:   千万美元

黄昊鸣接招
1出境游租车的难点在哪里?
2海外租车有可能成为入口级产品吗?
3会被巨头清理赛道吗?

Q跟机票、酒店两个标品相比,海外租车产品的难点更多在哪里?
难点在资源产品的采购和系统对接。一个标准的租车SKU包含有租车租金、意外保险、额外服务。当我们决定新开目的地时,就需要对当地的热门城市、优质的租车公司和所配套的额外服务进行调查和设计。
例如租车公司,我们需要针对是否支持中国驾照、是否支持机场取还、车款丰富度、道路救援覆盖面等方面进行考核,当然最重要的价格竞争力也要考核。各项符合后,才会考虑接入到我们平台中。
在资源接入层面,又涉及到跨国双边技术团队的接口对接、订单实测、双边内测等环节。这是非常考验一个团队资源鉴别、商务采购、跨国系统对接等综合能力。这方面我们团队还是很扎实的,核心骨干包括我们三位创始人都是来自携程,实战经验很丰富。

Q看到哪些用户痛点未被解决?
海外自驾用户的痛点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分别是驾照支持、车型丰富、增值服务。在惠租车的平台上,我们确保用户预定的任意国家任意租车公司都是支持中国驾照,这是入驻我们平台的必要标准。在车型选择上,我们有几十种车型供用户挑选,轿车、越野车(SUV)、7人MPV(商务车)。丰富的选择得益于我们已接入了数百家各国的租车公司。 由于用户海外自驾的场景多为自驾游,所以针对用户在当地的使用场景,我们也推出了中文行车导航、自驾意外保险、随身WiFi、24小时中文客服。
基于这三个维度,我们最终给到用户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最具价格的竞争力。在美国只需一天花上30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就能开上国内价值50万的福特野马敞篷跑车。中文行车导航是免费的,自驾意外保险比租车公司便宜。我们在全方位的帮助用户玩的开心,省更多的钱。

Q携程的思路是自己来做,你们选择跟外部渠道合作?
携程盘子很大,我们从携程出来的那一刻,就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完全用携程的方式来做这件事。否则为什么要出来做这事?我们的优势在于更懂用户要什么,也更有资源和能力去满足这些需求。同时在获取流量上,我们选择了开源的方式和众多出境游社区,OTA,旅行社合作。2014年我们和穷游联合推出了穷游租车频道,2015年我们和去哪儿国际租车进行了深度合作。这在以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我们的优势在于提供的增值服务丰富。跟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先选择了开放,给外部输送产品。我们早期花了很多时间开拓流量。毕竟旅游行业的用户获取成本挺高。

Q你们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重新做产品的组合、打包? 跟其他租车公司的盈利点有不同吗?
根据我们多年销售运营经验,用户更喜欢以套餐形式预定租车和增值服务。因为用户的出境游场景是计划性的,用户希望在行前把玩乐之外的准备工作都做完,到了当地就专注游玩。除此之外,套餐形式更方便用户简化决策流程。而且也满足了用户一起订更省钱的心理预期。所以一个典型的惠租车用户会一次预定多天的租车和配套保险,行车导航租赁等套餐产品。套餐购买比单独购买和门店加售便宜30%以上。对我们平台来说也是满足了提高客单价,增强交叉销售的诉求。

Q跟传统租车公司相比,你们如何保证中国人在目的地肯定能取到车?

首先,政府要许可。比如,日本、台湾不支持中国驾照。其次、租车公司要认可。比如,美国的租车公司接待中国的游客时,要考虑异国自驾的风险成本和销售预估,再确定能不能让中国人提车。我们相当于说服租车公司,认可惠租车的驾照翻译件。
我们目前整合了数百家租车公司,不仅有Alamo Hertz这样的全球跨国连锁租车公司,也有欧洲最大的Europcar。用户只要输入取车、还车地点、时间等信息,就能看到报价、门店距离、用户距离等信息,还能比价。租车公司之间会有竞争,我们给到用户的是最好的选择。这是我们从携程学会的。

Q采取承包细分的频道的方式来操作的难点在哪里?
国际租车不是细分频道,而是入口级产品。前面我也提到了租车产品和增值服务的套餐销售。这样的业务形态决定了车可以和目的地的X产品进行交叉销售。这是有非常大的商业延展空间的。
说到难点,携程的所有人都深知,资源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它决定了产品价格,产品丰富度和服务可控性。这是一个基于资源整合的综合性难点,非常考验团队。我们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建立制度,解决问题。
我看到一些旅游公司存在的问题是,资源不可控,只能充当搬运工的角色。没有合适的利润率,靠贴钱引流。客户下单后,不能及时确认库存。遇到库存不足时,再给客户打电话退单,很伤用户体验。我的优势在于,流量成本低,能第一时间响应。

Q海外租车有可能成为入口级产品吗?
我觉得是有机会的。以前在携程,机票被定义为大交通,用车定义为小交通。这样的定义其中就涵盖了大量的战略思想。小交通是可以串接目的地玩乐的机会的。
世界上最大的OTA公司Priceline首页就是三个模块(景点、酒店、租车),这是个非常核心的标品。到了目的地,中间的大部分服务都是靠车来串联,而不是靠机票串联的。机票把你带到机场就结束了。机场到酒店,酒店到景点,最后回机场,这一段旅途所有目的地都是由车来串联。

Q但就目前的产品线来看,似乎并未把租车作为入口级产品来运营?
我觉得要先做到有资格做入口级的事情,要看规模量,以及整合的资源量,不能一口气做成大胖子,应该逐步深入来做,做成真正的生态。
租车会成为入口级的方向是很清楚的,只不过说需要花些时间把资源整合好,这个很关键,做旅游关键是考验资源整合能力。
业内玩家挺多,有的做自驾、有的做包车,我不知道他们自己有没有想明白用户需求,我认为用户的实际诉求是按照不同的目的地来选择。尽管从商业的架构来说,这些都是属于车的范畴。

Q市场格局一直有在发生变化?
是的。因为创业最大的刺激和风险是,你在跑道争第一,但突然跑道变了,同时出现三条。突然别人用另一种方式,把你切掉,这就是创业的魅力所在。你的市场边界是动态的。它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的打法在变化,而是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发生变化,你要按照用户的需求做商业模式的延展。
比如,我们现在要做租车,突然发现租车集中的目的地主要是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因为它比较适合自驾。泰国好像也能自驾,但并不是那么普及,好像大家都用带司机的包车服务。于是,我们就延伸出来这种包车服务。中间存在很大的商机。

Q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对产品开发提出了很高要求?
当格局变化时,需要很强的执行力。惠租车从创立到现在只有1年半的时间,目前已有国际租车、国际接送机、国际包车三条核心业务。再好的idea,没有执行力就是0。

Q你们当初最大竞争对手是租租车,他们已经被抛在后面?
我们已经不完全在一个跑道里了,不管是量级和跑道。他们可能深耕国际租车、房车、美国门票等。但对我们来说,只是美国、法国、德国等海外自驾国家有业务竞争关系。

Q做这个平台最难控制的地方在哪里?
最重要的是资源,最难控制的也是资源。我们的合作租车公司用的是不同的产品架构,不同国家的的服务标准都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作为平台方核心还是不断优化平台标准,并且通过各种运营手段保证标准的执行,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出境自由行人群的需求。
此外,有了资源之后,要非常好的平衡好资源端和流量端。两端要螺旋上升,而不是这边流量特别多,那边接不住,也不是这边有资源,那边卖不掉。如何掌握度?每个节点需要数据和系统支撑。我们公司一直保持50%以上都是研发人员。

Q如何看待旅游行业疯狂烧钱的现象?你们在烧钱补贴用户吗?

我们不烧钱,我们在不同季度都有不同的促销策略。所以我们使用促销的占比,不像滴滴、饿了么那样多。促销对我们的用户影响力非常有限。用户在关心价格便宜的基础之上,更关注品牌、服务质量、增值服务。用户愿意为你的口碑掏钱。你要告诉他,为什么产品值这个钱。
一些公司烧钱是有理由的,一些OTA的用户有一定忠诚度。理性的公司烧钱背后,应该有一套系统、模型在支撑。

Q如果有机会修改创业以来的一次决策,你会修改哪个?

犯的错误很多,栽了蛮多坑。我觉得犯得最大的错误就是想做的东西有点多。很多的决定看上去是加了个功能,其实是开设一条产品线,后期的运维和方向都是需要不断迭代的,如果没想好,那就等于造了个烂尾楼,不管是拆了还是再建,都是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的。创业型公司一定要专注、要克制。

Q如果你想采访一位创业者,最想采访谁,想问他什么问题?

希望采访James(携程梁建章),以前在携程工作的时候,James非常关心用车,每周都会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并给到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帮助很大。想听听James对出境游市场和垂直类创业项目的看法。


在音频平台搜索『接招』收听节目

寻求报道?请加微信号:jiezhaonews或发邮件到:jiezhao@itaketha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