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消灭中间环节,上线半年3万理财师入住,流水超50亿,亿金融要盘活中国37万亿的私人财富
1为理财师提供什么帮助?
2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3如何保护投资人利益?
「我们是从线下资产管理公司做起来的,受证监会监管,在创新上受到一些束缚。外人看我们会相对慢一点,但是风险会低一些」,亿金融CEO李维告诉《接招》(微信公众号:itakethat)。
亿金融是一个金融团队为主的公司。母公司亿舟董事长、亿金融创始人方健华是国内信托销售第一人,通过第三方理财师销售信托产品的模式是他第一个做起来的。金融核心团队成员从业经验都在十年左右。
服务理财师群体,去中介化,将理财产品发行费用的90%以上都让利给理财师,是亿金融在做的事情。
亿金融平台上有3万多注册理财师,亿舟总共有10万合作理财师。吸引理财师的方式,一是从线下往线上搬,二是线上做增量。
最开始理财师是从银行出来的。很多理财师曾在商业银行或私人银行里的理财部门卖理财产品。比如诺亚财富等上市公司的最初很大一部分人才都来自银行。
亿金融平台上的理财师基本上也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输送过来的,15年开始的银行裁员潮还会为我们输送大量人才加入独立理财师行业,这是从业人员的红利。
也有一部分人来自券商、基金,三方财富公司,有一部分已经开始慢慢尝试独立。
跟附属于一个机构相比,做独立理财师是有些难度的。比如银行里面的理财师只需要面对客户做好销售,有专门的团队帮助他们选择资产端的产品,把握产品的风控情况等等。但是独立之后,拿资产端、做风控、谈费用、结算等等所有这些事请都需要理财师自己解决。
亿金融想做的事情,不仅是解决理财师的后顾之忧,还通过去中介化,大幅提高理财师的收益水平。
首先,亿金融的风控团队选出优质的资产端产品,明示风险后交给理财师。
我们6月份还会正式上线销售管理的系统,将中后台业务云端化、IT化。理财师只需做好前台销售,服务好高净值客户就行了。也就是说一个人就可以做以前一个公司做的事情,一个人就可以赚一个公司的利润。
第二,理财师有两类群体,第一类是做渠道,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去赚钱,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房屋中介。
第二类是直接面对投资人的理财师,他们花大量时间为投资人提供资产配置建议,维护与投资人关系,但是却要被上游抽取佣金。比如上游签的佣金是2个点,通过层层中介,这些理财师只能拿到1个点。
亿金融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产品签下来之后,去中介化,直接传递给直销理财师。
从去年8月份上线到今年4月份,8个月的时间,我们总共在线上做了近900个产品。平均一个月100个,包括信托、资管、私募、债券、海外保险等等。
平台上的理财产品分为两块,一块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就像银行存款一样,你存100块钱,一年之后拿到一定的利息。
这类产品必须来自信托和资管公司,也就是金融机构的持牌公司。好处是,一旦出现风险,金融机构会来处置和兑付,总体兑付机制比较良好。
第二块是权益类的产品。就是跟股票一样,收益不固定的产品。
这一块我们只做两种产品,第一种是成熟期单项目型,比如奇虎360、滴滴打车、新美大这样的优质标的,我们还做过很多Pre-IPO公司以及国内科技类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
客户投资这类产品的时候,能够看清底层资产是什么,一旦出了风险客户也认。
另一种是基金型,我们会跟一些知名的VC、PE合作。比如我们的A轮是创东方投的,我们会卖他们的一些PE/VC产品。排名前10的PE/VC公司都是我们合作很优质的机构。
我们赚的是提高效率的钱。
举个例子,一个公司看好一个产品,跟发行方去谈,可能谈到1.5%的发行费用。如果亿金融去谈,我们会告诉对方,我们线上加线下整个平台交易规模有150亿以上,但我们需要2.2%的发行费用,同时能保证在特定时间内募集足够金额。
我们拿到这个费用之后,可能1.8%或者2%作为理财师的佣金,余下的是我们的收入。
依靠平台优势,我们会从上游拿到更高的发行费用,让理财师有更多收益。我们希望集合单个理财师的微弱力量,变成跟上游谈判的筹码。
同时,我们多拿到的这部分费用,并不是环节中任何一方的损失。
融资方并不是希望融资成本越低越好,有的时候可能时间越快越好。比如融资方可能每天要付给银行100万利息,提前一天募集到资金,这100万就可以省下来。把省下来的这100万分一半给我们,是双赢。
金融机构也一样,金融机构都需要养销售团队,比如保险公司有300万人的销售团队。如果有第三方帮他们做销售,销售团队只需要10万人就够了。这也是节省成本。
这个盈利模式的关键是这个平台能不能募集得更快。融资方跟投资人的需求匹配得越快,募集资金的效率越高,我们的利润就会上升得越快。
我们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犹豫了很久,考虑是否做成机器人投顾。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理财师这个方向。
原因在于,我们现在客单价大概是260多万,高净值客户投入一笔很大的资金,由于还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无法用纯线上的方式完成。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高净值客户对自己的理财规划很不专业。比如给他很多类不同的产品,写清楚每一个产品的风险、收益等详细情况,但客户还是不知道该买什么,需要一个专业理财师提供咨询。
我们现在有事前和事后两个方面来揭示和控制风险。
现在更关注的是事前控制。事前控制有两道风控措施,第一道是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经过他们风控后形成产品,毙掉的产品也不会面市;第二道是亿金融的风控,现在每一个星期只能上20多个产品,但是会收到200多个产品的销售需求。我们的风控是4位从业10年以上的金融风控高管组成的一票否决制会议,必须4个人全票通过,这个产品才能上线。部分产品,还将派出项目经理去当地尽调。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白名单,白名单上公司的产品可以加快审核过程。
事后控制方面,第一,现在合同必须是线下签署,合同里面有专门的风险揭示条款和风险承受能力调查表需要客户自己去填,产品风险级别和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必须匹配。
第二,越来越多的产品需要用户提供录音跟录像。对比文字签署,录音和录像更能保障合作理财师将风险充分传达给到了投资人,避免了合作理财师追求销售而不合规销售的情形。在资金的管理方面,客户的资金都是汇入金融机构在银行的托管账户,不进入亿金融平台,规避了道德风险。
这样的平台肯定不只我们一个,市场实在是太大了,活下来3、4家都有可能。
中国现在三方财富管理份额还不到1%,美国英国已经超过了60%,所以三方财富和我们从事的互联网+理财师模式都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做大市场的饼优先于同业竞争。
现在拥有一千万以上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人群在中国有126万人,他们掌握了37万亿财富,每年增速在20%左右。他们这些钱都要投出去的,需要高端的投资理财服务。亿舟已经做到了一年150亿的募集规模,在长三角地区是最大的包销方,但是对于总体市场来说依然很小。
相信会有很多团队在个领域活得更好,我们没有竞争的关系,大家一起教育市场,让财富管理的方式变得高效,让这个行业越来越大。
上次创业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项目,我们犯了很多决策上的错误。
第一个是太高估了市场需求。我们做的金融大数据,帮助一些金融交易实现自动化或者降低风险。国内交易受主观和政策影响较大,免费的时候机构用户很多,按成本定价数万元年费时,大部分用户都退却了。他们无法将信息帮助交易多赚的钱量化出来。但是华尔街有几个同类金融大数据创业公司现在都活的不错。
我们当时搭建了10T的每日更新全球数据库,收入跟成本完全不对等。也很遗憾我们在武汉启动这个项目,离VC太远。
Batmobi、斗鱼、Papi酱。
雪球、Uber、携程。
拉勾网和微信朋友圈。
我们公司每年净利润数千万,之前几个纯财务投资者我们都拒绝了。我们喜欢的投资机构,第一个能够认同我们的长期发展目标。第二是跟我们业务上有互补,在资产端有很强的资源。比如我们可以帮VC募集资金,VC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优质的人民币和美元资产端的产品。
杭州铭师堂创始人赵华锋。铭师堂应该是国内最大的K12未上市互联网教育公司,利润非常好,不需要上市也不需要融资。
赵华锋是我武汉大学的师兄。他是一个将理想主义跟赚钱结合得很好的人,一直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想问他的问题是,在创业的艰苦中如何保持理想主义的热度不变。给还在为了理想主义苦逼创业的朋友们一个正能量。
↓往期相关文章↓
《他在P2P泡沫破灭之前离场,现在用更Sexy的方式赌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他没炒过股,却拿了经纬、红杉数千万美元,用大数据帮人理财》
《批量生产『巴菲特午餐』,他要让300万行家里手撬动一个百亿市场》
2、对互联网和商业科技领域有浓厚兴趣;3、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沟通能力强。
求报道&寻合作请加微信:jiezha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