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写个出彩结尾,让阅卷老师再给你加5分!
作文一直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而如果你想要作文取得一个好分数的话,除了好的标题开头必不可少,惊艳的结尾也是得分利器,甚至有时候会对你的最终得分产生直接影响!
那么今天一起来看下,该如何写出一个惊艳的结尾吧
让我们先来比较下四篇考场作文的结尾,
你觉得优秀的考场作文结尾有哪些共同点呢?
【题目】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还有人说,追寻潮流与追寻自我并不矛盾,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对上述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例文1
顺乎潮流,追随本心
【引论段】北宋有学者张横渠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是其儒者壮志,愿顺应时局,顺应本心去开创事业。于今世人,又何不如是?唯顺乎潮流,并追随本心才能不迷失不困惑,才能坚定地创造人生价值。
【结论段】《史记》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言及时代潮流中有汲汲名利之弊病。不错的,只有以理性地眼光看待潮流,在内心的自我判断下保持合适的姿态,方可不迷失。故曰:顺乎潮流,追随本心,方为上策。
例文2
追寻潮流,不弃本心
【引论段】老舍曾言:“生命需有光有影,有静有动,生活的滋味,就含在这猛而不变的曲折里。”不错的,在这个快速变化与发展的时代中,大多数人被名利的浪潮席卷,汲汲皇皇地朝“成功的终点”奔跑,却忘记奔跑的初衷是为何;也有人自命不凡,渴望脱离所谓“红尘苦海”去寻一个清白的境地,却终是佯狂而不知所踪。要我说,真正融入世界的方法并非与它左右逢源或是消极割裂,而是明知它已千疮百孔却依旧与其温暖相拥。入世与坚守并不矛盾。
【结论段】鲁迅太过入世,呐喊的声音早已在喉腔里哽咽成哭泣;尼采太过出世,于是哭他的上帝不在,哭他的信仰迷茫。相比之下,我们可以采取更加圆融的办法与世界握手言和。就像季羡林老先生说的那样:“纵浪大化中,不喜不惧。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
例文3
追随,倾听内心的声音
【引论段】生而为人,我们被安置在时代的洪流中成长。奈何洪流行进迅猛,咆哮着席卷而来,似乎要将逆行者一一吞没。可我们忘了,我们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木头人,意志由心而生,我们有抉择的权杖和力量。追随潮头,且听听内心的声音。
【结论段】我们需留得心内一方真我,在追随潮流的道路上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叩开人生意义的大门。这是社会的人性回归和一定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例文4
顺潮流,从自我
【引论段】哲学大师尼采曾说过,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时,便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因此,顺潮流,从自我,是立于这快速变化、发展时代的一帖良药。
【结论段】顺潮流,从自我。我们无法反抗时代的势之必然,也无法阻挡时代前进,却可以活出自我,跟从内心!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
这四篇优秀考场作文结尾都有以下共同点:
篇 幅
都较为简短,100字左右,干脆简洁,有如“豹尾”。四个结尾,最长113字,最短45字。
点 题
首尾呼应,明确题旨。再次强调引论段的论点,但语言有变化,不是简单重复。即使例4文章重复了“顺潮流,从自我”六字,但下一句紧接着跟有建议。
深 化
解决问题,深化题旨。例1和例2都引用名言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拓宽了文意。剩下的两篇则提出选择这种活法的建议和价值。
4语 言
短小精悍,干脆简洁,句句紧密。用张中行先生的话说,是“有挽留力,使读者读后还回味,久久不能忘怀”。
那究竟如何做到上面说的四点呢?
我们就以刚刚的例题为例,
看一下写好结尾的几种方法!
在结论段中,引用与中心论点内容一致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格言,再次强调论点,使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如例1引用太史公言,例2引用季羡林诗。当然,引言要贴切,例2的引论段引用老舍的话,就和论点有点隔阂。
列举例子,再次扣住论点。一般而言,结尾就是全文总结、照应开头而已,但举例的好处是结尾依然具体形象,给阅卷者以新鲜的刺激。当然限于篇幅,只能概括地叙述,如“鲁迅太过入世,呐喊的声音早已在喉腔里哽咽成哭泣;尼采太过出世,于是哭他的上帝不在,哭他的信仰迷茫。”
结论段中,用类比或比喻来引出结论,如果是用排比的句式结构,要注意的是结末句一定要点出结论,如果不是排比句子,比喻句一定要清晰地扣住论点。如有一篇《万千溪流我行其一》作文,开头段以水作喻:“所有的科学家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一是水。无数的水汇成了溪流,又有无数溪流奔向大海,又有万千溪流从大海中流出,如同时代的潮流。”结论段写道:“江河湖海,奔流不息。我随时代前行,却只取适合我的河道,哪怕那再狭小,也够我不虚度此生。万千溪流我只行其一。”
在结论段中,或设问,或反问,意在用一种引入注意、启发思考的形式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如:“我们从格斯拉兄弟最后的遭遇中难道还看不出一些端倪吗?没有顺从时代的浪潮,一味地抱残守缺,别说成功恐怕自身也难保。我们从马云和余佳文的选择中难道 还不明白如何取舍吗?他们抓住了时代的脉搏,顺流而下,创造了巨大的业绩。所以,我们要勇当时代的弄潮儿,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END -
▲长按上方二维码添加王老师个人微信
推荐阅读:
衡水中学班主任贴在教室的十五条忠告,比名言警句都管用!让孩子看看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你的回答能改变什么?赶紧学起来,家长必看!!!
考上985/211的孩子,初中时都在做这些!40年资深教师一文讲透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更多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