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场景金融幕后事:大航海、票号、钱庄和现代银行

李卓 豹变 2020-12-16


「核心提示」


国家和相关部委的普惠金融政策出了一轮又一轮,嗷嗷待哺的小微企业仍旧陷入贷款艰难的困境。小微企业复杂的交易链路、个性化贷款的需求,让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金融产品,体验到“无感”金融的服务。



作者|李卓
编辑|张洋


晋商是古代中国商业的一股重要力量。晋商以商品贸易发家,却以“票号”成名于天下。这并不意外,商贸离不开银子,票号本来就是为了商贸更好地畅通而设立的。


但一场战争让票号和商业脱离了关系。


1858年,太平天国摧毁了江北大营,打烂了清廷的半壁江山,隔绝了长江航路,也阻拦了东南沿海富省向帝都输送赋税的道路。晋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网点已经遍布天下的山西票号成为朝廷不得不依仗的财税收支机构。


晚清票号的数量急速上升,光绪年间的票号分支机构增加到80家,甚至在韩国仁川、日本东京都设立了分号。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的收支都是交给山西票号来处理。某种意义上,山西票号是清廷的中央银行和国库。


但这却是一个类似吸食鸦片的行为,短期内十分过瘾,长期看来却是一个危险动作。正是因为官银汇兑太过暴利,票号们无暇顾及海洋贸易新增的金融机会。甚至看不上原先陆路贸易的业务,只愿意把钱借给同业(钱庄),只愿意专心做好官银汇兑机构。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海洋外贸增速迅猛。票号依然看不上这业务,把这一大块市场拱手让给了外国银行和沿海的钱庄。


这一放弃,就是放弃了整个金融市场。


到了19世纪末期,一个英国商人在广州买茶叶,他首先找到汇丰银行,从自己的账户开一张支票,长期经营的汇丰银行在当地信用很好,中国商人收到支票后找熟悉外国银行业务的沿海钱庄,让钱庄帮忙兑现。


虽然广州也有山西票号,但票号更多的作用就是把钱借给钱庄,跟实体商业并没有多少接触。


慢慢地,主做官府生意的山西票号们就与市场隔绝,先是失去了外贸客户,然后失去了内贸客户,等清廷成立户部银行后把收存官银这项业务拿回去之后就傻眼了。最后,随着清廷的垮台,票号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外商银行则风声水起,江浙钱庄直到解放前也还活得不错。


山西票号的兴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金融离开商业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金融始终要跟着商业走,跟着贸易走,否则难以立足。


小微企业急缺“家庭医生”


在银行职场剧《半泽直树》里,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位银行的客户,是掌握了某一细分行业技术的小企业主,靠着银行贷款解决流动性问题。银行从粗糙的经营数据上察觉到风险而抽贷,导致这位企业主自杀。

半泽直树街头广告

他自杀时,这家小企业的技术其实已经到了世界级的地步。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一个个例,也不仅仅只是中国的金融困境。全世界的银行都嫌贫爱富,因为银行的核心能力在于风控,而风控模型所依据的数据来源太单一,最后搞来搞去核心措施还是看抵押物、看担保。


优质的小微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自然不会受到银行的青睐。不是银行没有意愿,实在找不到安全有效的办法去甄别客户。


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银行只愿意锦绣添花不愿意雪中送炭,实在是经营数据难以琢磨,企业经营状况又是一个黑匣子不可观测,银行不敢去冒这个风险。


科技和数据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唯一可行办法。


身处移动支付时代,C端很多交易都在线上留痕(线下交易的数据都有:出行、便利店),这些交易数据就是最好的信用数据。B端用户(主要是中小企业)的线上交易数据也开始沉淀。


但中小企业的信用数据要比个人复杂得多。


B端用户的画像难画,线上交易数据相对少,交易以大宗为主且交易频次低,同时上下游的交易数据又具有个性化,有的行业上游需要垫资,有的行业账期超长,有的行业在线上询价线下交易,线上数据并不能准确描述一个企业的经营全貌。每个行业都不一样,每个地域都不一样,甚至每个行业的不同阶段也不一样。


中小企业金融不好做,吃力不讨好。


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得耐心、得接地气、得走进行业,得获取线下数据,得真正去走访线下用户来修正线上的数据,才能摸清线下金融的真实需求,做到提前预判,甚至超前介入。


传统的金融机构往往采取一种“我有病,你有药”的求医策略,非常有仪式性的,必须要挂号才能够有贷款。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更可行的方案是在交易中根据客户的画像给它量身定制一些金融产品,要像一个家庭医生,贴近企业、观察企业,在企业提出需求前就主动了解企业的业务,然后定制匹配可能会用得着的金融产品。


商业更畅通,一定需要金融支持。而好的企业金融产品一定是定制化的、个性化的、解决真实所需的。


疫情之下,如何活下去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行业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外贸行业更是难上加难,面临着供应链突然中断和需求萎缩的双重暴击。今年一季度外贸额同比下降6.4%。


疫情之下一切线下交易停摆,对偏重于线下交易的内贸和外贸的贸易商来说,更是一场大考验。出口订单无故取消,原材料价格疯涨,海外货运价格每天一个价格。

线下产品交易博览展会

没有了行业展会,没有去工厂实际走访的机会,原先的交易对手临时取消了订单。


新的客户去哪里找?又怎么保证交易的确定性?


更为重要的难题是,贸易商尤为重视现金流的稳定和畅通,突然的停摆是一个“生死考验”。在跨境电商网站雨果网的6月份的问卷调查中,参与调查的200家外贸企业有59%企业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


解救外贸业,要稳订单、稳客户、稳物流、稳市场,更重要的是稳现金流,首先让他们可持续地活下去。


可行的解决方案有三个:一是帮助线下的外贸企业转到线上;二是能够让外贸转内销,至少有业务可做,至少有员工可以养活;三是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


前两个解决方案的主角当然是B2B电商平台。成立于1999年的阿里巴巴的起家业务就是B2B,积累了大量的贸易商资源以及贸易服务经验


内贸平台1688.com开设数字化“外贸专区”,帮助没有线上经营经验的外贸企业直接成为天猫超市、淘宝心选供货商。为了帮助一家外贸商赶上1688内贸大促,1688小二直接开启“暴走”模式,两天内完成了店铺搭建和上线等所有工作。


疫情以来,很多银行都给予了中小企业必要的金融支持。不过,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的工具还是发放贷款。这些贷款都是基于企业原本的信用状态进行发放,原本贸易额少的得到的贷款也相对就少。而且无论如何简化流程,传统金融机构始终还是一个偏重线下递交材料、层层审批的慢服务。


商贸流通整个链路上的金融需求,当然不仅仅是贷款。支付、回款、履约保障都是商贸流通中必要的金融诉求。商业链路本身就在迭代,疫情期间的商业更是瞬息万变。


商家之间的交易复杂性要远远大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商家和商家的交易撮合大多数靠着各种各样的展会进行。大宗货物的流通,因为交易额巨大,所以需要线下接触建立信任,建立稳定而长期的合作关系。外贸行业有27个环节,内贸虽然环节更为简便,也有不同行业、不同客群、不同地域之间的巨大差别。


不仅仅是大宗贸易,小微贸易也需要得到金融。还是我们在开篇提的,金融要跟着商品流通走,所有的贸易都需要金融助力。


社区零售小店虽然受到的影响稍微小一些,但也不可避免地陷入滞销难题。此外,因为疫情陷入经济困难的一些人开始做夜市,而这些“摊主”也需要得到金融上的扶持。


谁来填补空位?答案可能仍然是阿里。


场景金融,最佳解药


熟悉B类业务,又有动力和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阿里是第一个能想到的公司。


阿里集团持续多年对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操作系统”,让B2B业务连续多年都是每年都是营收、客户数的高速增长。但相比直达消费者的C系电商来说,渗透率增速仍然要比淘系电商慢一些。


不过,B2B批发贸易的电商业务是老鸭煲,慢慢炖慢慢熬,慢慢渗透。老鸭煲虽然需要火候长,但是“香”和“鲜”会长久,且有滋补效果。


所以,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银行也需要阿里巴巴搭把手。


20多年对商家的长期服务,让阿里巴巴熟悉贸易链路的每一个环节。为了更加有效地支持贸易商,为了在商业链路上恰如其缝地嵌入合适的金融支持,阿里巴巴B2B事业群特意成立了场景金融事业部。


场景金融第一个特点是“无感”,而无感的背后是把复杂留给平台,把方便送给商家。


以零售通的赊购为例,在传统的线下交易中因为有账期的存在卖家需要承担风险,即使是熟客也可能会有“跑路”风险。零售通的赊购服务解决了这个问题,小店继续赊购,批发商从零售通平台直接可以选择贴现拿到货款,在体感上是“现结”的体验,免除压货款的担忧,零风险做买卖。


线上的外贸交易因为嵌入了金融产品,买卖双方的体感上更是顺滑。传统的外贸交易中,从境内供货商到境外终端消费者,涉及到结算结汇跨境支付,流程非常繁琐。跨境宝打通了支付链路,支持跨境电商境外美金付款,实现了买家付外币、商家收人民币的最高效状态。


第二个特点是高度定制化。


行业在迭代,企业在成长。每一个地域、每一个客群、每一个行业,甚至是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是千差万别的经营形态。面对着千人万面,传统金融机构给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相对标准化的金融产品。


场景金融则因为更多的线上数据支持和线下的实地探访,可以做到高度定制化,账期、还款、支付都可以定制。


阿里场景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唐家才(花名韦虎)告诉豹变,在定制金融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商家对线上交易的可靠性比较警惕,就立马推出了退货险、商品品质险等业务,这些产品很好地解决了贸易过程当中的不信任问题。”

阿里巴巴场景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韦虎

信任问题本质上都是金融问题,只有解决了企业间大宗线上交易的金融问题,批发业务的交易额才能上升。


广东超30万企业通过1688拓展内贸市场,借助线上批发市场,包括广州女装、汕头内衣、中山照明、东莞小家电在内的超过100个产业带快速恢复,1688平台广东企业3月比2月交易规模增长250%。交易规模的上升的背后,是因为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没有因为线下转线上而受到影响。


场景金融第三个特点是普惠。覆盖面广,阳光普照,中小微商家都可以分享金融创新带来的实惠。


阿里巴巴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和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零售通覆盖的150万家小店也得到了包括免息赊购、滞销赔、过期赔等金融扶持政策。中小贸易商、摊主和日杂小店构成了中国最接地气也最为广泛的商业全景。


当然,这种普惠有时候也需要喇叭来宣传,而最好的喇叭就是“促”。


9月初,阿里巴巴B2B事业群旗下场景金融事业部宣布,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为中小企业提供三大金融福利:提额度、降利率、赊购免费。疫情爆发以来,阿里巴巴为内外贸平台的活跃买家提供68天的免息账期,在利率方面,9月活动期间外贸客户首次融资可以享受5折优惠,年化低至4.6%。


场景金融的介入,让曾经只沉在线下的交易逐渐往线上走,而有交易就会有数据留存,有数据就会有风控模型,有了模型就更容易给用户提供金融支持,而金融支持又是实实在在的交易杠杆,放大了交易额。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商业,更好地服务交易,才是金融本来该有的样子。



更多精彩



好看的人才能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